遺忘的慰藉:遺忘真的只是一種病,一種失去和空無嗎?

Nonfiction, Health & Well Being, Psychology
Cover of the book 遺忘的慰藉:遺忘真的只是一種病,一種失去和空無嗎? by 杜威.德拉伊斯瑪(Douwe Draaisma),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杜威.德拉伊斯瑪(Douwe Draaisma) ISBN: 9789864893065
Publisher: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September 18, 2018
Imprint: 漫遊者文化 Language: Chinese
Author: 杜威.德拉伊斯瑪(Douwe Draaisma)
ISBN: 9789864893065
Publisher: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September 18, 2018
Imprint: 漫遊者文化
Language: Chinese

以《記憶的風景》獲多項荷蘭國家科學、文學大獎

+ 入圍英國Aventis科普圖書大獎決選

作者Douwe Draaisma最新力作

 

 

我們總是開心地討論記憶,悲傷地訴說遺忘,

總是相信遺忘是一種病,一種失去,一種空無,

或是鎖上心理創傷的一扇門,

但遺忘不僅如此,其真相也仍有如一團迷霧。

 

關於遺忘,尚有許多祕密等著我們揭露:

˙為什麼當我們愈想忘記一件事,就愈難忘記?

˙為什麼有增強記憶的技術,卻沒有遺忘的技巧?

˙小說、電影裡經常上演創傷事件的記憶在被壓抑、遺忘多年後突然「蘇醒」的情節,

  這是真實可信的事,還是創作成分居多?

˙催眠或夢的分析這類技術,可以回復我們那些「被遺忘的記憶」?

˙我們生命中經歷過的一切,真的會永久儲存在大腦中、不可磨滅嗎?

˙「無意識的抄襲」是真的存在,還是只是幫剽竊開脫的說辭?

˙照片究竟是幫助我們留住記憶,抑或照片需要我們的記憶仍在,才算有意義的紀念?

˙為什麼我們大多數人都不希望自己在生命結束後,被所愛之人遺忘?

我們用五官去記憶自己所在的世界,

但是從外在世界觸及我們的那一刻起,

遺忘就開始接管。

** **

遺忘或不遺忘,全由我們無法掌控的記憶力決定,由不得我們自己。

** **

逝去的幸福、失去的摯愛……

我們誰不曾渴望遺忘的解藥?

經典電影《王牌冤家》(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2004)裡,男、女主角皆求助一家「忘情診所」的先進手術,以抹去那場讓彼此體無完膚的戀情,將對方從記憶中刪除,再也不用強迫自己去遺忘……但現實是,遺忘的技術,自始至終都只存在文學、電影的思想實驗中。

** **

關於遺忘,除了無能為力,我們該如何看待它?

世人用各種漂亮的文字來頌讚「記憶」,「遺忘」總是被迫湊合著使用逆反的用詞。當我們忘了某件事物,那是「墨水已經褪色」,是有人按下了「刪除」鍵,或是資料已不存在硬碟中。遺忘永遠只是清除、刪去,或是消失。

關於「遺忘」的語言,總是如此貧乏。對於記憶,我們可以形容它是「清晰的」或「模糊的」、「快樂的」或「痛苦的」,而你忘記的東西,是一個空缺、空無,不存在任何屬性或特質。

但記憶是由遺忘主宰。

遺忘如果不存在,非但不會提升我們的記憶,反倒會製造更多的混淆。遺忘並非感官記憶的缺陷,而是它們運作的必要部分。

遺忘是演化下的一種求生機制,也是我們在受記憶折磨之時,卑微渴求卻不由我們自主的一份慰藉。人生就是,我們必須一邊前行,一邊遺忘。

本書用說故事的手法,闡述幾世紀以來神經學家、精神病專家、心理學家與其他記憶科學家的實驗、研究與說法,讓我們看到:相對於記憶那些豐富精彩的故事,遺忘也具有各種日常與異常,承載無數意義和詮釋,勾勒出一幅前所未見的「遺忘的地圖」,並試著提供我們各種遺忘的成因與它們如何形成的答案——或是至今仍沒有科學性解答,卻以迷思的形式被世人普遍信以為真,例如創傷、壓抑與遺忘之間的關係,例如「凡經歷過必在大腦留下痕跡」的說法。

作者兼具科學專業與人文素養,以融合淵博知識、敏銳洞察力與優美筆風的風格著稱。他一手拋出心理學史上至今對遺忘與記憶的各種研究結果,以及歷史事件、經典文獻,一手從容援引文學和電影創作、音樂人與哲學家的際遇,將佛洛伊德和他經典研究的案主、愛麗絲與矮胖子、披頭四、哲學家康德等召喚到我們眼前,使本書不只充滿知識、智慧和哲理,更達到超越一般心理學著作的縱深與幅度。

 

 

媒體評論

 

「談到人類記憶的神奇,我沒有見過比杜威・德拉伊斯瑪更好的思想家與作家。」

——喬許・佛爾(Joshua Foer)|《記憶人人hold得住》(Moonwalking with Einstein: The Art and Science of Remembering Everything)作者

 

「杜威・德拉伊斯瑪《遺忘的慰藉》對於記憶與遺忘經常被人誤解的觀念做了令人嘆服的研究,這是對於我們理解歷史、政治與心理學很重要的一部分。一本傑作。」

——伊斯萊爾・羅森菲爾德(Israel Rosenfield)|《佛洛伊德的自大狂》(Freud’s “Megalomania”: ANovel)與《記憶的發明》(The Invention of Memory: A New View of the Brain)作者

 

「德拉伊斯瑪的描寫生動又文筆洗鍊,敏銳地掌握到細微差異、反諷和脈絡。」

——安德魯・史庫爾(Andrew Scull)|《紐約時報文藝副刊》

 

 

作者/譯者簡介

作者簡介

杜威.德拉伊斯瑪(Douwe Draaisma)

1953 年生於荷蘭,專攻人類記憶的本質和運作方式。1999年因記憶研究上的成就,榮獲海曼斯獎(the Heymans Prize)。 現任荷蘭格羅寧根皇家大學(University of Groningen)心理系教授。主要著作有《記憶的風景:我們為什麼「想起」,又為什麼「遺忘」?》、《懷舊製造所:記憶、時間與老去的抒情三重奏》,以及《記憶的隱喻》(Metaphors of Memory,劍橋大學出版)等,皆被譯成十多國語言。

 

譯者簡介

謝樹寬

彰化員林人,1968年生。台大外文系畢。曾任電視台國際新聞編譯、新聞節目製作人。喜歡跑步、看棒球、掛網路、填字遊戲。譯有《物窒欲》、《懷舊製造所:記憶、時間與老去的抒情三重奏》、《窮查理的智慧語錄》等。

 

 

目次

 

序言

第一章 最初記憶:遺忘之河裡的島嶼

第二章 為什麼我們把夢忘了

第三章 困在當下的人:只有30秒記憶的亨

利・莫萊森(H. M.)

第四章 忘記臉孔的人

第五章 當記憶開始走下坡,接著是深淵

第六章 無意識的抄襲

第七章 雙腦理論:神經學的伽利略

第八章 潛抑的記憶:創傷、壓抑與遺忘

第九章 「全面回憶」的神話

第十章 檔案與記憶:艾斯特哈茲家族的回憶

第十一章 攝影:永不遺忘的「鏡子」

第十二章 遺忘是第二次的死亡

第十三章 遺忘術

 

問問自己,關於遺忘的一些問題

圖片來源

參考書目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以《記憶的風景》獲多項荷蘭國家科學、文學大獎

+ 入圍英國Aventis科普圖書大獎決選

作者Douwe Draaisma最新力作

 

 

我們總是開心地討論記憶,悲傷地訴說遺忘,

總是相信遺忘是一種病,一種失去,一種空無,

或是鎖上心理創傷的一扇門,

但遺忘不僅如此,其真相也仍有如一團迷霧。

 

關於遺忘,尚有許多祕密等著我們揭露:

˙為什麼當我們愈想忘記一件事,就愈難忘記?

˙為什麼有增強記憶的技術,卻沒有遺忘的技巧?

˙小說、電影裡經常上演創傷事件的記憶在被壓抑、遺忘多年後突然「蘇醒」的情節,

  這是真實可信的事,還是創作成分居多?

˙催眠或夢的分析這類技術,可以回復我們那些「被遺忘的記憶」?

˙我們生命中經歷過的一切,真的會永久儲存在大腦中、不可磨滅嗎?

˙「無意識的抄襲」是真的存在,還是只是幫剽竊開脫的說辭?

˙照片究竟是幫助我們留住記憶,抑或照片需要我們的記憶仍在,才算有意義的紀念?

˙為什麼我們大多數人都不希望自己在生命結束後,被所愛之人遺忘?

我們用五官去記憶自己所在的世界,

但是從外在世界觸及我們的那一刻起,

遺忘就開始接管。

** **

遺忘或不遺忘,全由我們無法掌控的記憶力決定,由不得我們自己。

** **

逝去的幸福、失去的摯愛……

我們誰不曾渴望遺忘的解藥?

經典電影《王牌冤家》(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2004)裡,男、女主角皆求助一家「忘情診所」的先進手術,以抹去那場讓彼此體無完膚的戀情,將對方從記憶中刪除,再也不用強迫自己去遺忘……但現實是,遺忘的技術,自始至終都只存在文學、電影的思想實驗中。

** **

關於遺忘,除了無能為力,我們該如何看待它?

世人用各種漂亮的文字來頌讚「記憶」,「遺忘」總是被迫湊合著使用逆反的用詞。當我們忘了某件事物,那是「墨水已經褪色」,是有人按下了「刪除」鍵,或是資料已不存在硬碟中。遺忘永遠只是清除、刪去,或是消失。

關於「遺忘」的語言,總是如此貧乏。對於記憶,我們可以形容它是「清晰的」或「模糊的」、「快樂的」或「痛苦的」,而你忘記的東西,是一個空缺、空無,不存在任何屬性或特質。

但記憶是由遺忘主宰。

遺忘如果不存在,非但不會提升我們的記憶,反倒會製造更多的混淆。遺忘並非感官記憶的缺陷,而是它們運作的必要部分。

遺忘是演化下的一種求生機制,也是我們在受記憶折磨之時,卑微渴求卻不由我們自主的一份慰藉。人生就是,我們必須一邊前行,一邊遺忘。

本書用說故事的手法,闡述幾世紀以來神經學家、精神病專家、心理學家與其他記憶科學家的實驗、研究與說法,讓我們看到:相對於記憶那些豐富精彩的故事,遺忘也具有各種日常與異常,承載無數意義和詮釋,勾勒出一幅前所未見的「遺忘的地圖」,並試著提供我們各種遺忘的成因與它們如何形成的答案——或是至今仍沒有科學性解答,卻以迷思的形式被世人普遍信以為真,例如創傷、壓抑與遺忘之間的關係,例如「凡經歷過必在大腦留下痕跡」的說法。

作者兼具科學專業與人文素養,以融合淵博知識、敏銳洞察力與優美筆風的風格著稱。他一手拋出心理學史上至今對遺忘與記憶的各種研究結果,以及歷史事件、經典文獻,一手從容援引文學和電影創作、音樂人與哲學家的際遇,將佛洛伊德和他經典研究的案主、愛麗絲與矮胖子、披頭四、哲學家康德等召喚到我們眼前,使本書不只充滿知識、智慧和哲理,更達到超越一般心理學著作的縱深與幅度。

 

 

媒體評論

 

「談到人類記憶的神奇,我沒有見過比杜威・德拉伊斯瑪更好的思想家與作家。」

——喬許・佛爾(Joshua Foer)|《記憶人人hold得住》(Moonwalking with Einstein: The Art and Science of Remembering Everything)作者

 

「杜威・德拉伊斯瑪《遺忘的慰藉》對於記憶與遺忘經常被人誤解的觀念做了令人嘆服的研究,這是對於我們理解歷史、政治與心理學很重要的一部分。一本傑作。」

——伊斯萊爾・羅森菲爾德(Israel Rosenfield)|《佛洛伊德的自大狂》(Freud’s “Megalomania”: ANovel)與《記憶的發明》(The Invention of Memory: A New View of the Brain)作者

 

「德拉伊斯瑪的描寫生動又文筆洗鍊,敏銳地掌握到細微差異、反諷和脈絡。」

——安德魯・史庫爾(Andrew Scull)|《紐約時報文藝副刊》

 

 

作者/譯者簡介

作者簡介

杜威.德拉伊斯瑪(Douwe Draaisma)

1953 年生於荷蘭,專攻人類記憶的本質和運作方式。1999年因記憶研究上的成就,榮獲海曼斯獎(the Heymans Prize)。 現任荷蘭格羅寧根皇家大學(University of Groningen)心理系教授。主要著作有《記憶的風景:我們為什麼「想起」,又為什麼「遺忘」?》、《懷舊製造所:記憶、時間與老去的抒情三重奏》,以及《記憶的隱喻》(Metaphors of Memory,劍橋大學出版)等,皆被譯成十多國語言。

 

譯者簡介

謝樹寬

彰化員林人,1968年生。台大外文系畢。曾任電視台國際新聞編譯、新聞節目製作人。喜歡跑步、看棒球、掛網路、填字遊戲。譯有《物窒欲》、《懷舊製造所:記憶、時間與老去的抒情三重奏》、《窮查理的智慧語錄》等。

 

 

目次

 

序言

第一章 最初記憶:遺忘之河裡的島嶼

第二章 為什麼我們把夢忘了

第三章 困在當下的人:只有30秒記憶的亨

利・莫萊森(H. M.)

第四章 忘記臉孔的人

第五章 當記憶開始走下坡,接著是深淵

第六章 無意識的抄襲

第七章 雙腦理論:神經學的伽利略

第八章 潛抑的記憶:創傷、壓抑與遺忘

第九章 「全面回憶」的神話

第十章 檔案與記憶:艾斯特哈茲家族的回憶

第十一章 攝影:永不遺忘的「鏡子」

第十二章 遺忘是第二次的死亡

第十三章 遺忘術

 

問問自己,關於遺忘的一些問題

圖片來源

參考書目

More books from Psychology

Cover of the book The Neuropsychology of the Unconscious: Integrating Brain and Mind in Psychotherapy (Norton Series on Interpersonal Neurobiology) by 杜威.德拉伊斯瑪(Douwe Draaisma)
Cover of the book Mental Health in a Multi-Ethnic Society by 杜威.德拉伊斯瑪(Douwe Draaisma)
Cover of the book Médiations thérapeutiques et psychose infantile - 3e éd. by 杜威.德拉伊斯瑪(Douwe Draaisma)
Cover of the book The Play Ethic by 杜威.德拉伊斯瑪(Douwe Draaisma)
Cover of the book Thyroid Mind Power by 杜威.德拉伊斯瑪(Douwe Draaisma)
Cover of the book The Talking Cure by 杜威.德拉伊斯瑪(Douwe Draaisma)
Cover of the book D. D. A. by 杜威.德拉伊斯瑪(Douwe Draaisma)
Cover of the book Advances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ith the Military by 杜威.德拉伊斯瑪(Douwe Draaisma)
Cover of the book Ensouling Our Schools by 杜威.德拉伊斯瑪(Douwe Draaisma)
Cover of the book A Cultural Approach to Emotional Disorders by 杜威.德拉伊斯瑪(Douwe Draaisma)
Cover of the book The Dark Side of Close Relationships by 杜威.德拉伊斯瑪(Douwe Draaisma)
Cover of the book Attention and Arousal by 杜威.德拉伊斯瑪(Douwe Draaisma)
Cover of the book Emotionsmanagement - ein Forschungsgebiet der Zukunft by 杜威.德拉伊斯瑪(Douwe Draaisma)
Cover of the book Rational Emotive Behaviour Therapy by 杜威.德拉伊斯瑪(Douwe Draaisma)
Cover of the book Engineering Computational Emotion - A Reference Model for Emotion in Artificial Systems by 杜威.德拉伊斯瑪(Douwe Draaisma)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