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月刊 03月號/2018 第160期

Google、Facebook、台灣LINE都再用的敏捷式管專案理--SCRUM工作法

Periodicals, Business & Finance, Marketing & Sales
Cover of the book 經理人月刊 03月號/2018 第160期 by , 巨思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ISBN: 6961813239160
Publisher: 巨思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March 1, 2018
Imprint: 經理人月刊 Language: Chinese
Author:
ISBN: 6961813239160
Publisher: 巨思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March 1, 2018
Imprint: 經理人月刊
Language: Chinese

重新學習「做事的方法」

人生當中有很多事,我們覺得很重要、很急迫,但是我們不假思索、想當然耳地就去做了,未必會去學習如何做的方法。 這樣講有點抽象。先換個角度說:想開車,你會去學開車;在辦公室裡要印出文件,你得學會怎麼操作影印機。但是你從開始上班的第一天起,你有學過「怎麼做事」嗎?很多人都說做人比做事重要,你又有仔細研究過,該「怎麼做人」嗎?當上了主管,開始要帶人,你又有好好想過到底該「怎麼帶團隊」嗎? 這就好像我們大部分人都讀書讀了一、二十年,但是我們都是書拿起來就讀,比較少花時間去想,到底怎麼讀,比較適合自己、成效比較好。而且,即使當你開始「學習如何學習」(learning how to learn),聽到考上台大醫科的聰明腦袋、申請進哈佛研究所的資優生,分享各自的學習與準備方法,我們實在也很難說誰提出的是最好、最正確的建議,只是從結果論,我們認為這是值得仿效的做法「之一」。 這次的封面故事談的scrum工作法,就是類似這樣的概念。你可能每天都在組織裡,處在一群人當中,日復一日做著工作。事情做得順手、上手,你多半覺得是自己很靈光;做事「卡卡的」時,你八成就開始怪罪公司太爛、主管太懶、同事太慢等等。簡單說,把事情歸咎到「人」、尤其是「別人」身上,總是比較簡單、讓人比較好過,我們似乎太少花時間思考,有沒有一套什麼方法,可以讓一群人湊在一起,把事情做得更好,發揮出「整體大於個體總和」的成果。 這裡說的把事情做好,不只是單純地把每一個步驟都做對。我們都聽說過某些官僚系統的「跑流程」,當每個章都蓋了、每個環節都顧到了、每個長官都看過了,結果有讓人比較滿意嗎?我們似乎聽到更多的評語是:曠日廢時、徒勞無功。 在《SCRUM:用一半的時間做兩倍的事》書裡,作者傑夫.薩瑟蘭(Jeff Sutherland),說了一個他朋友的故事:朋友打算用翻修整棟房子,時間預計6個禮拜,採用的方法是scrum。所有人聽完後都嗤之以鼻,但是朋友最後真的做到了,時間不多也不少,就是6周後完工。朋友的鄰居見狀,雇用了同一批建築工人,翻修近乎相同設計的房子,耗時變成了12周,費用也多出1倍,差別在於管理專案的方法不同。 參與過專案的人幾乎都有過類似經驗:預算超支、進度拖延、成果不彰,是災難一場,卻也是殘酷的現實。scrum不是唯一的解藥,卻是值得嘗試推行的解決方案之一。特別是在技術進展快速、顧客需求多樣多變的時代裡,做事「快狠準」不能再只是一種難得的美德,而是必備的基本能力。 每個人都討厭自己在工作上只是埋頭苦幹、不知為何而戰;每天做得焦頭爛額,最後白忙一場;曠日廢時、費盡心力,產品服務上市後,乏人問津、表現平平,甚至失敗收場,怎麼克服這樣的窘境?從源頭改變起,時時有進度、經常做檢查、錯了就改進,千萬不要等到半年、一年過後,看到一個失敗的專案,得到一本厚厚的、無用的結案報告。

總編輯齊立文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重新學習「做事的方法」

人生當中有很多事,我們覺得很重要、很急迫,但是我們不假思索、想當然耳地就去做了,未必會去學習如何做的方法。 這樣講有點抽象。先換個角度說:想開車,你會去學開車;在辦公室裡要印出文件,你得學會怎麼操作影印機。但是你從開始上班的第一天起,你有學過「怎麼做事」嗎?很多人都說做人比做事重要,你又有仔細研究過,該「怎麼做人」嗎?當上了主管,開始要帶人,你又有好好想過到底該「怎麼帶團隊」嗎? 這就好像我們大部分人都讀書讀了一、二十年,但是我們都是書拿起來就讀,比較少花時間去想,到底怎麼讀,比較適合自己、成效比較好。而且,即使當你開始「學習如何學習」(learning how to learn),聽到考上台大醫科的聰明腦袋、申請進哈佛研究所的資優生,分享各自的學習與準備方法,我們實在也很難說誰提出的是最好、最正確的建議,只是從結果論,我們認為這是值得仿效的做法「之一」。 這次的封面故事談的scrum工作法,就是類似這樣的概念。你可能每天都在組織裡,處在一群人當中,日復一日做著工作。事情做得順手、上手,你多半覺得是自己很靈光;做事「卡卡的」時,你八成就開始怪罪公司太爛、主管太懶、同事太慢等等。簡單說,把事情歸咎到「人」、尤其是「別人」身上,總是比較簡單、讓人比較好過,我們似乎太少花時間思考,有沒有一套什麼方法,可以讓一群人湊在一起,把事情做得更好,發揮出「整體大於個體總和」的成果。 這裡說的把事情做好,不只是單純地把每一個步驟都做對。我們都聽說過某些官僚系統的「跑流程」,當每個章都蓋了、每個環節都顧到了、每個長官都看過了,結果有讓人比較滿意嗎?我們似乎聽到更多的評語是:曠日廢時、徒勞無功。 在《SCRUM:用一半的時間做兩倍的事》書裡,作者傑夫.薩瑟蘭(Jeff Sutherland),說了一個他朋友的故事:朋友打算用翻修整棟房子,時間預計6個禮拜,採用的方法是scrum。所有人聽完後都嗤之以鼻,但是朋友最後真的做到了,時間不多也不少,就是6周後完工。朋友的鄰居見狀,雇用了同一批建築工人,翻修近乎相同設計的房子,耗時變成了12周,費用也多出1倍,差別在於管理專案的方法不同。 參與過專案的人幾乎都有過類似經驗:預算超支、進度拖延、成果不彰,是災難一場,卻也是殘酷的現實。scrum不是唯一的解藥,卻是值得嘗試推行的解決方案之一。特別是在技術進展快速、顧客需求多樣多變的時代裡,做事「快狠準」不能再只是一種難得的美德,而是必備的基本能力。 每個人都討厭自己在工作上只是埋頭苦幹、不知為何而戰;每天做得焦頭爛額,最後白忙一場;曠日廢時、費盡心力,產品服務上市後,乏人問津、表現平平,甚至失敗收場,怎麼克服這樣的窘境?從源頭改變起,時時有進度、經常做檢查、錯了就改進,千萬不要等到半年、一年過後,看到一個失敗的專案,得到一本厚厚的、無用的結案報告。

總編輯齊立文

More books from Marketing & Sales

Cover of the book Relevance by
Cover of the book The Real Deal...Public Opinion, PR, Advertising by
Cover of the book Have: From the books of the Bible by
Cover of the book How I Succeeded in Retirement and the Biway Story by
Cover of the book FROM THE JAWS OF THE DRAGON: Sales Tales and Other Marginally Related Stuff by
Cover of the book Online Consumer Psychology by
Cover of the book Predictive Analytics by
Cover of the book Budget Guest Accommodations Opportunities Marketing Report: Merida, Mexico by
Cover of the book Eine kritische Analyse des Webster-Wind-Modells und seiner Anwendbarkeit in der Praxis by
Cover of the book Black Chair - Selling and Marketing by
Cover of the book Erfolgsfaktoren elektronischer Märkte by
Cover of the book This Is Service Design Doing by
Cover of the book Foreign Trade by
Cover of the book Welcome to the Idiots by
Cover of the book Customer Care Do's and Don'ts...Stories that Engage the Heart.. Volume 2 by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