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 克里斯多福.希鈞斯(Christopher Hitchens) | ISBN: | 9789864892600 |
Publisher: |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Publication: | April 2, 2018 |
Imprint: | 漫遊者文化 | Language: | Chinese |
Author: | 克里斯多福.希鈞斯(Christopher Hitchens) |
ISBN: | 9789864892600 |
Publisher: |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Publication: | April 2, 2018 |
Imprint: | 漫遊者文化 |
Language: | Chinese |
不要相信高談闊論「我們」的任何人
或任何以「我們」之名發聲的人
——克里斯多福.希鈞斯(1949-2011),
當代最令人難以招架的論戰家暨公共知識份子
◆
異見者
vs.
政治、媒體、宗教權力在握者
社會因為反對而進步
洗腦、帶風向的言論
雜音、噪音、魔音、福音各有狂熱擁護者
都想把你我塞進「我們」的隊伍裡
整齊劃一走向「他們」打造的虛假太平
那是你要的世界嗎?
精心包裝的政令在粉飾太平
道德獵巫的輿論看似理所當然——
當太多真實被包裹在漂亮修辭、曖昧一致之中
社會要往前進,需要野蠻又聰明的不和諧音
◆
權威要求服從。學校、軍隊、公司、教會……整個社會,及至崇高無上的國家,都強調服從、團結、一致的重要性。
○他們說:反對的聲音=麻煩製造者、扯後腿、唱衰者,甚至不道德、不愛國!
但這個世界,不論科學界、思想界、政治界,乃至商業界,都是因為那些不服從的反對者勇於挑戰常識與常規、顛覆和諧與共識,而大步躍入下一個階段:嶄新的未來。
○歷史證明:不要以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所謂合理性,極有可能是透過宣傳加工而成的假象。真理或真相,往往必須透過揭露那些荒謬事物的本質、從批判與爭論來挖掘。愈理所當然的,愈可疑——
○馬克思:「必須懷疑一切。」(De omnibus disputandum.)
本書特色: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愛德華‧薩伊德(Edward W. Said)推崇「近代難得再見的才子型公共知識份子」。
★四度名列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英國《展望》(prospect)雜誌年度「百大公共智識份子」名單(2005, 2008, 2009, 2010)。
★世界級煽動家暨最受敬重的辯論家,召喚新世代基進者、牛虻(gadfly)、獨行俠、反叛者和憤怒青年。
★以「新啟蒙」的角色自居,批判體制之惡:「體制」造成僵固難改的慣性思考,是說謊欺騙、暴力迫害,阻止進步的泉源。
★探索各種反對立場:一流的辯才,驚人的博學,絕頂的文采,輕鬆援引過去對抗舊體制的才智之士與異類為證,包括左拉、歐威爾、哈維爾、E.P. 湯普森……尖銳批評意識形態光譜上各種淤滯的傳統。
◆
沒有人比希鈞斯更清楚「爭論」(disagreement)對於促使公眾人物言行一致、知情討論、真正的進步,以及民主本身的重要性。
在希鈞斯的心目中,左拉、歐威爾等老式的基進主義者是「高貴的異議份子」,而他們過去面對的局面,從來不曾在人類社會消失。希鈞斯以「不群不黨的獨行俠」(Maverick)自期,在《異見者:致憤怒的青年世代》中提出給青年人的最真切建議:要當一個無休止的現狀挑戰者,需要具備人格一致性(integrity),必須能聰明地談問題,更要有社會進步的觀念,在批判中探究真實。
從參與68學運的憤怒青年,到成為尖銳揭發世界級聖人德蕾莎修女偽善面目、公開指控季辛吉(Henry Kissinger)犯下戰爭罪的當代最狂、最好戰評論家暨知識份子,希鈞斯在本書中,從他畢生實踐異見者理想的經驗出發,以一封封寫給青年X的信,帶領所有不滿世界與社會現狀的「反對者預備軍」探討:
˙成為異見者,將面對的最大阻力是什麼?
每個時代都有人認為「更大」的善——例如組織或社群團結、社會和諧——應該優先於正義。
人民作為一個群體,比構成該群體的個人智力還低。作為一個整體,人類很容易控制,從而構成多數人暴政。異見者可能背負「背後捅刀」或「給敵人彈藥」的措辭反撲,面對墮落、背德、個人主義、不顧大局、不忠誠、背叛等社會病態指控。
˙身為異見者,相信衝突的正面意義
只有讓各種思想和原則公開衝突才能使得事情明晰。衝突或許很痛苦,但無痛的解決方案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存在。追求那種方案是把鴕鳥尊奉為神,只會導致無腦又無意義的痛苦後果。
˙歷史上那些偉大的異見者如何行使「無權力者的權力」,乃至弄假成真、扭轉局面?
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到1989年天鵝絨革命的20年間,捷克作家暨劇作家哈維爾(Vaclav Havel)等異議分子為了度過那些年的僵局和現實政治,發展出一種生存策略:「假裝」(as if)—— 一種看似溫和、實則極顛覆和反諷的反抗行動,迫使當權者被動回應、自亂陣腳,最終避免了大規模暴力衝突,和平實現了政權更迭的理想。
˙可能遭遇哪些阻撓或質疑的言論,意圖使你「不作為」?
▉你是個「異見者」嗎?
異見者「成分表」:
媒體評論
˙「《異見者:致憤怒的青年世代》顯現希鈞斯的最佳面向……[他]一邊精采剁碎自滿的政客、一邊撕爛普遍想法和媒體編造的共識,這般無畏在我們這過於委婉的政治評論圈裡難能可貴。」——《村聲》(THE VILLAGE VOICE)
˙「妙極了……《異見者:致憤怒的青年世代》展現希鈞斯最野蠻和最聰明的樣子。」——《進步》(THE PROGRESSIVE)
˙「既是革命者、也是弄臣,他同時擁有惡毒有效的散文風格和某種道德目的感……真正的民主不能沒有希鈞斯和他的同類。願此書能培育更多異見者,不論老少。」—《紐約閒暇》(TIME OUT NEW YORK)
˙「希鈞斯自始至終都是作家,是位總是令人激動、經常嚴厲而狂怒的論戰家。」——《波士頓環球報》
˙「希鈞斯精確展現他所推薦的那種憤慨與才智。」——《紐約時報書評》
作者/譯者簡介
作者簡介
克里斯多福.希鈞斯Christopher Hitchens
1949年生於英國,2007年歸化美國,2011年逝於美國德州。
以喬治‧歐威爾為偶像,重視理性論辯、多元主義、寬容(只容不得沒有幽默感或無趣之人)和自由,痛恨各種壓迫人性的邪惡「主義」,例如軍國主義、帝國主義、種族主義……最痛恨極權主義。
他身兼專欄作家、記者、評論員等多重身分,亦曾出版幾本重要著作,包括2007年的《上帝沒什麼了不起》,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決選,以及2012年的《生命就是堅持信念,走到最終》。《洛杉磯時報》(The Los Angeles Times)稱他「好戰、有膽量,自始至終都帶著批判思考。」
他被視為當代最狂作家、最才華橫溢的媒體工作者,寫作內容從書評、政論、宗教批判到辯論的本質等無所不包,經常為《大西洋月刊》、《浮華世界》、《Slate》、《哈潑雜誌》與其他各大重要刊物撰稿,更是西方眾所皆知的論戰家。他的名字經常引發兩極的反應:愛之或恨之。但不論哪個陣營,都不得不承認他的聰明才智和辯才無礙,也久久難忘他的文字和言論。
得獎紀錄如下:
•「萊南文學獎」非小說類獎項(Lannan Literary Award for Nonfiction, 1991)
•「國家雜誌獎」專欄獎項(National Magazine Award for Columns, 2007、2011)
•藍儂小野和平獎(Lennon-Ono Grant for Peace, 2012)
•美國筆會「藝術評論大獎」(PEN/Diamonstein-Spielvogel Award for the Art of the Essay, 2012)
譯者簡介
陳義仁
台灣大學財金系畢業,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班。譯有《博物學家的自然創世紀》(果力文化出版)、《外包災難》、《種子的信仰:梭羅獻給自然的生命詩歌》(全球唯一授權繁體中文版)等。
目次
序言
導言
I左拉:我控訴!(J’Accuse!)
II里爾克:走進你自己。
III對語言文字時時警覺以對
IV馬克思:必須懷疑一切。
V反抗的藝術:「假裝」(as if)
VI「不作為」的修辭彈藥庫
VII事情沒有看起來那麼複雜
VIII日常的精神鍛鍊
IX「反神論者」(antitheist)
X對宗教的批判,是其他所有批判的前提
XI甘冒「精英主義」的罵名
XII讓群眾接受評斷
XIII權力在握者也不過是哺乳動物
XIV懷疑任何以「我們」之名發聲的人
XV成為國際主義者
XVI基進份子的幽默
XVII別怕被看作偏執狂
XVIII「絕無下一次!」(Never Again!)的偽善
後記
不要相信高談闊論「我們」的任何人
或任何以「我們」之名發聲的人
——克里斯多福.希鈞斯(1949-2011),
當代最令人難以招架的論戰家暨公共知識份子
◆
異見者
vs.
政治、媒體、宗教權力在握者
社會因為反對而進步
洗腦、帶風向的言論
雜音、噪音、魔音、福音各有狂熱擁護者
都想把你我塞進「我們」的隊伍裡
整齊劃一走向「他們」打造的虛假太平
那是你要的世界嗎?
精心包裝的政令在粉飾太平
道德獵巫的輿論看似理所當然——
當太多真實被包裹在漂亮修辭、曖昧一致之中
社會要往前進,需要野蠻又聰明的不和諧音
◆
權威要求服從。學校、軍隊、公司、教會……整個社會,及至崇高無上的國家,都強調服從、團結、一致的重要性。
○他們說:反對的聲音=麻煩製造者、扯後腿、唱衰者,甚至不道德、不愛國!
但這個世界,不論科學界、思想界、政治界,乃至商業界,都是因為那些不服從的反對者勇於挑戰常識與常規、顛覆和諧與共識,而大步躍入下一個階段:嶄新的未來。
○歷史證明:不要以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所謂合理性,極有可能是透過宣傳加工而成的假象。真理或真相,往往必須透過揭露那些荒謬事物的本質、從批判與爭論來挖掘。愈理所當然的,愈可疑——
○馬克思:「必須懷疑一切。」(De omnibus disputandum.)
本書特色: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愛德華‧薩伊德(Edward W. Said)推崇「近代難得再見的才子型公共知識份子」。
★四度名列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英國《展望》(prospect)雜誌年度「百大公共智識份子」名單(2005, 2008, 2009, 2010)。
★世界級煽動家暨最受敬重的辯論家,召喚新世代基進者、牛虻(gadfly)、獨行俠、反叛者和憤怒青年。
★以「新啟蒙」的角色自居,批判體制之惡:「體制」造成僵固難改的慣性思考,是說謊欺騙、暴力迫害,阻止進步的泉源。
★探索各種反對立場:一流的辯才,驚人的博學,絕頂的文采,輕鬆援引過去對抗舊體制的才智之士與異類為證,包括左拉、歐威爾、哈維爾、E.P. 湯普森……尖銳批評意識形態光譜上各種淤滯的傳統。
◆
沒有人比希鈞斯更清楚「爭論」(disagreement)對於促使公眾人物言行一致、知情討論、真正的進步,以及民主本身的重要性。
在希鈞斯的心目中,左拉、歐威爾等老式的基進主義者是「高貴的異議份子」,而他們過去面對的局面,從來不曾在人類社會消失。希鈞斯以「不群不黨的獨行俠」(Maverick)自期,在《異見者:致憤怒的青年世代》中提出給青年人的最真切建議:要當一個無休止的現狀挑戰者,需要具備人格一致性(integrity),必須能聰明地談問題,更要有社會進步的觀念,在批判中探究真實。
從參與68學運的憤怒青年,到成為尖銳揭發世界級聖人德蕾莎修女偽善面目、公開指控季辛吉(Henry Kissinger)犯下戰爭罪的當代最狂、最好戰評論家暨知識份子,希鈞斯在本書中,從他畢生實踐異見者理想的經驗出發,以一封封寫給青年X的信,帶領所有不滿世界與社會現狀的「反對者預備軍」探討:
˙成為異見者,將面對的最大阻力是什麼?
每個時代都有人認為「更大」的善——例如組織或社群團結、社會和諧——應該優先於正義。
人民作為一個群體,比構成該群體的個人智力還低。作為一個整體,人類很容易控制,從而構成多數人暴政。異見者可能背負「背後捅刀」或「給敵人彈藥」的措辭反撲,面對墮落、背德、個人主義、不顧大局、不忠誠、背叛等社會病態指控。
˙身為異見者,相信衝突的正面意義
只有讓各種思想和原則公開衝突才能使得事情明晰。衝突或許很痛苦,但無痛的解決方案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存在。追求那種方案是把鴕鳥尊奉為神,只會導致無腦又無意義的痛苦後果。
˙歷史上那些偉大的異見者如何行使「無權力者的權力」,乃至弄假成真、扭轉局面?
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到1989年天鵝絨革命的20年間,捷克作家暨劇作家哈維爾(Vaclav Havel)等異議分子為了度過那些年的僵局和現實政治,發展出一種生存策略:「假裝」(as if)—— 一種看似溫和、實則極顛覆和反諷的反抗行動,迫使當權者被動回應、自亂陣腳,最終避免了大規模暴力衝突,和平實現了政權更迭的理想。
˙可能遭遇哪些阻撓或質疑的言論,意圖使你「不作為」?
▉你是個「異見者」嗎?
異見者「成分表」:
媒體評論
˙「《異見者:致憤怒的青年世代》顯現希鈞斯的最佳面向……[他]一邊精采剁碎自滿的政客、一邊撕爛普遍想法和媒體編造的共識,這般無畏在我們這過於委婉的政治評論圈裡難能可貴。」——《村聲》(THE VILLAGE VOICE)
˙「妙極了……《異見者:致憤怒的青年世代》展現希鈞斯最野蠻和最聰明的樣子。」——《進步》(THE PROGRESSIVE)
˙「既是革命者、也是弄臣,他同時擁有惡毒有效的散文風格和某種道德目的感……真正的民主不能沒有希鈞斯和他的同類。願此書能培育更多異見者,不論老少。」—《紐約閒暇》(TIME OUT NEW YORK)
˙「希鈞斯自始至終都是作家,是位總是令人激動、經常嚴厲而狂怒的論戰家。」——《波士頓環球報》
˙「希鈞斯精確展現他所推薦的那種憤慨與才智。」——《紐約時報書評》
作者/譯者簡介
作者簡介
克里斯多福.希鈞斯Christopher Hitchens
1949年生於英國,2007年歸化美國,2011年逝於美國德州。
以喬治‧歐威爾為偶像,重視理性論辯、多元主義、寬容(只容不得沒有幽默感或無趣之人)和自由,痛恨各種壓迫人性的邪惡「主義」,例如軍國主義、帝國主義、種族主義……最痛恨極權主義。
他身兼專欄作家、記者、評論員等多重身分,亦曾出版幾本重要著作,包括2007年的《上帝沒什麼了不起》,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決選,以及2012年的《生命就是堅持信念,走到最終》。《洛杉磯時報》(The Los Angeles Times)稱他「好戰、有膽量,自始至終都帶著批判思考。」
他被視為當代最狂作家、最才華橫溢的媒體工作者,寫作內容從書評、政論、宗教批判到辯論的本質等無所不包,經常為《大西洋月刊》、《浮華世界》、《Slate》、《哈潑雜誌》與其他各大重要刊物撰稿,更是西方眾所皆知的論戰家。他的名字經常引發兩極的反應:愛之或恨之。但不論哪個陣營,都不得不承認他的聰明才智和辯才無礙,也久久難忘他的文字和言論。
得獎紀錄如下:
•「萊南文學獎」非小說類獎項(Lannan Literary Award for Nonfiction, 1991)
•「國家雜誌獎」專欄獎項(National Magazine Award for Columns, 2007、2011)
•藍儂小野和平獎(Lennon-Ono Grant for Peace, 2012)
•美國筆會「藝術評論大獎」(PEN/Diamonstein-Spielvogel Award for the Art of the Essay, 2012)
譯者簡介
陳義仁
台灣大學財金系畢業,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班。譯有《博物學家的自然創世紀》(果力文化出版)、《外包災難》、《種子的信仰:梭羅獻給自然的生命詩歌》(全球唯一授權繁體中文版)等。
目次
序言
導言
I左拉:我控訴!(J’Accuse!)
II里爾克:走進你自己。
III對語言文字時時警覺以對
IV馬克思:必須懷疑一切。
V反抗的藝術:「假裝」(as if)
VI「不作為」的修辭彈藥庫
VII事情沒有看起來那麼複雜
VIII日常的精神鍛鍊
IX「反神論者」(antitheist)
X對宗教的批判,是其他所有批判的前提
XI甘冒「精英主義」的罵名
XII讓群眾接受評斷
XIII權力在握者也不過是哺乳動物
XIV懷疑任何以「我們」之名發聲的人
XV成為國際主義者
XVI基進份子的幽默
XVII別怕被看作偏執狂
XVIII「絕無下一次!」(Never Again!)的偽善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