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 賴建誠、蘇鵬元 | ISBN: | 3119862623329 |
Publisher: | 城邦出版集團 | Publication: | September 7, 2017 |
Imprint: | 貓頭鷹出版社 | Language: | Chinese |
Author: | 賴建誠、蘇鵬元 |
ISBN: | 3119862623329 |
Publisher: | 城邦出版集團 |
Publication: | September 7, 2017 |
Imprint: | 貓頭鷹出版社 |
Language: | Chinese |
經營超過2000年,信徒人數世界第一,基督宗教是如何辦到的?
◆清華大學經濟系榮譽教授賴建誠將帶領讀者以經濟學之眼,重新理解宗教的另一面向
宗教救贖人心,面對競爭與威脅,該如何拯救自己?
◎一個宗教的兩千年生存指南
基督宗教是目前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在科技當頭的今日,理應遭受許多衝擊,但從數據上來看,不論是教堂的參與率或神職人員的數量都未降低。如此的現象,倘若用經濟學分析,可以發現宗教團體面對競爭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千百年來無數外來挑戰與內部壓力,讓他們發展出獨特的生存指南,能在今日科技社會中存續,絕非僅僅依靠救贖人心。
◎打敗「異己」的必勝法則
長期以來基督宗教團體其實面對許多外來競爭,並在競爭中勝出、存續。但你是否想過,基督宗教成為國教或許是一種與猶太教「宗教產品」差異化的勝利結果;十字軍東征背後或有天主教與伊斯蘭教的宗教市場策略;面對宗教改革,天主教選擇開放市場或是強化產品的背後理由為何?
至於面對競爭時,教會又有那些經營模式與革新發想?中世紀的教會組織有著今日企業加盟的身影;採行地獄觀,是洞悉比起上天堂,眾人更怕下地獄?煉獄觀的創新和贖罪券的發行有助於在宗教競爭中走向藍海?禁止離婚背後的利益,更是難以計數!而封聖方式的革新則帶來了振興地方經濟的觀光效益。
◎用最「現實」的視角看宗教史
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曾說教會組織應當用市場機制去理解。不過,宗教真的可以用經濟去理解嗎?它是一種非理性行為還是理性選擇呢?它有否摒除偏見和客觀討論的可能?本書的視角,或許可以讓我們在偏見與護航之間,尋找出另一種解釋的可能性。
【各界好評】
本書雖然只是宗教經濟學的一小部分,然而這樣的書在西方亦不常見,能在華語世界出版,算是造福華語世界的讀者。這是本非常有趣的書,雖然台灣基督徒人口不多,但宗教觀卻很普及,大半的中文宗教書都在介紹教理,非常少見中文宗教書能把內容帶到這樣的境界。全文流暢,常能引用台灣或華人熟悉的例子解說歐美宗教現象,把本來發生在很遙遠的歷史時空,一下子拉到我們的身邊,增加了故事的趣味與臨場感,讓大家能細細品嘗嚐與咀嚼,是本非常值得一讀的好書。
——陶宏麟/東吳大學經濟系教授兼系主任
這本書可說是來得正是時候,足以彌補目前台灣社會對宗教團體的各種研究與理解中,所缺乏的那塊系統性的拼圖。過去,我們多半從宗教學、社會學或團體組織經營的角度,去理解教會組織,反而是經濟學者比我們更能看清,任何教派的發展與興衰,是如何與金錢和權勢緊緊交纏。
——喬瑟芬/基督徒性別平權運動者
「佛爭一爐香」,靈力資源引發了宗教界所不為人知的競爭現象。然神明是不會說話的,這些靈力資源說穿了都是人類這些神界的代理人所欲競爭的,包含政治、權力、物欲、金錢與財富等都可能是據有靈力資源後的結果。宗教信仰是兩面的,一方面積極勸人為善,另一方面也彼此競爭著靈力資源。賴建誠教授的《教堂經濟學》以歷史的時間軸,用經濟分析的角度導引出宗教競爭的現象,讓我們有機會重新思考宗教信仰所不為人知的另一個面向。
——鍾文榮/《巷子口經濟學》作者,資深產業分析師
宗教信仰是主觀的,不同的人可能經歷了不同的過程找到自己認可的宗教信仰,一旦信了,就信了,也就不去計較它背後的意涵、運作,乃至它的組織與策略。然而,許多中外的有識之士及研究者對於宗教發展各相關議題,則是秉持著研究與探討的客觀態度,從「人」與「組織」等相關的角度,來研究它的興衰。本書作者們,則是綜合了外文文獻、研究及專書等成果,再以其深厚經濟學理的角度來切入,重新做了有系統的綜整與詮釋,是本將宗教發展與經濟學相結合的好書,特別值得推薦。
——單驥/國立中央大學產經所教授,APIAA院士教
本書拿出經濟學家的看家本領「行為顯示偏好(revealedpreference)」,解釋種種宗教競爭現象,一探宗教人士的內心動機,警告讀者滿口仁義道德的人也可能是「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聖經提摩太前書6章5節)!不過,有同樣的外在表現不代表內在心態也相同。抱持廠商競爭心態的人會做這些行為,不見得所有宗教人士都抱持那樣的心態。「宗教競爭異於廠商競爭者,幾希?!」你能「察看人心肺腑」、分辨真實敬虔的信仰嗎?
——王道一/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經營超過2000年,信徒人數世界第一,基督宗教是如何辦到的?
◆清華大學經濟系榮譽教授賴建誠將帶領讀者以經濟學之眼,重新理解宗教的另一面向
宗教救贖人心,面對競爭與威脅,該如何拯救自己?
◎一個宗教的兩千年生存指南
基督宗教是目前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在科技當頭的今日,理應遭受許多衝擊,但從數據上來看,不論是教堂的參與率或神職人員的數量都未降低。如此的現象,倘若用經濟學分析,可以發現宗教團體面對競爭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千百年來無數外來挑戰與內部壓力,讓他們發展出獨特的生存指南,能在今日科技社會中存續,絕非僅僅依靠救贖人心。
◎打敗「異己」的必勝法則
長期以來基督宗教團體其實面對許多外來競爭,並在競爭中勝出、存續。但你是否想過,基督宗教成為國教或許是一種與猶太教「宗教產品」差異化的勝利結果;十字軍東征背後或有天主教與伊斯蘭教的宗教市場策略;面對宗教改革,天主教選擇開放市場或是強化產品的背後理由為何?
至於面對競爭時,教會又有那些經營模式與革新發想?中世紀的教會組織有著今日企業加盟的身影;採行地獄觀,是洞悉比起上天堂,眾人更怕下地獄?煉獄觀的創新和贖罪券的發行有助於在宗教競爭中走向藍海?禁止離婚背後的利益,更是難以計數!而封聖方式的革新則帶來了振興地方經濟的觀光效益。
◎用最「現實」的視角看宗教史
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曾說教會組織應當用市場機制去理解。不過,宗教真的可以用經濟去理解嗎?它是一種非理性行為還是理性選擇呢?它有否摒除偏見和客觀討論的可能?本書的視角,或許可以讓我們在偏見與護航之間,尋找出另一種解釋的可能性。
【各界好評】
本書雖然只是宗教經濟學的一小部分,然而這樣的書在西方亦不常見,能在華語世界出版,算是造福華語世界的讀者。這是本非常有趣的書,雖然台灣基督徒人口不多,但宗教觀卻很普及,大半的中文宗教書都在介紹教理,非常少見中文宗教書能把內容帶到這樣的境界。全文流暢,常能引用台灣或華人熟悉的例子解說歐美宗教現象,把本來發生在很遙遠的歷史時空,一下子拉到我們的身邊,增加了故事的趣味與臨場感,讓大家能細細品嘗嚐與咀嚼,是本非常值得一讀的好書。
——陶宏麟/東吳大學經濟系教授兼系主任
這本書可說是來得正是時候,足以彌補目前台灣社會對宗教團體的各種研究與理解中,所缺乏的那塊系統性的拼圖。過去,我們多半從宗教學、社會學或團體組織經營的角度,去理解教會組織,反而是經濟學者比我們更能看清,任何教派的發展與興衰,是如何與金錢和權勢緊緊交纏。
——喬瑟芬/基督徒性別平權運動者
「佛爭一爐香」,靈力資源引發了宗教界所不為人知的競爭現象。然神明是不會說話的,這些靈力資源說穿了都是人類這些神界的代理人所欲競爭的,包含政治、權力、物欲、金錢與財富等都可能是據有靈力資源後的結果。宗教信仰是兩面的,一方面積極勸人為善,另一方面也彼此競爭著靈力資源。賴建誠教授的《教堂經濟學》以歷史的時間軸,用經濟分析的角度導引出宗教競爭的現象,讓我們有機會重新思考宗教信仰所不為人知的另一個面向。
——鍾文榮/《巷子口經濟學》作者,資深產業分析師
宗教信仰是主觀的,不同的人可能經歷了不同的過程找到自己認可的宗教信仰,一旦信了,就信了,也就不去計較它背後的意涵、運作,乃至它的組織與策略。然而,許多中外的有識之士及研究者對於宗教發展各相關議題,則是秉持著研究與探討的客觀態度,從「人」與「組織」等相關的角度,來研究它的興衰。本書作者們,則是綜合了外文文獻、研究及專書等成果,再以其深厚經濟學理的角度來切入,重新做了有系統的綜整與詮釋,是本將宗教發展與經濟學相結合的好書,特別值得推薦。
——單驥/國立中央大學產經所教授,APIAA院士教
本書拿出經濟學家的看家本領「行為顯示偏好(revealedpreference)」,解釋種種宗教競爭現象,一探宗教人士的內心動機,警告讀者滿口仁義道德的人也可能是「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聖經提摩太前書6章5節)!不過,有同樣的外在表現不代表內在心態也相同。抱持廠商競爭心態的人會做這些行為,不見得所有宗教人士都抱持那樣的心態。「宗教競爭異於廠商競爭者,幾希?!」你能「察看人心肺腑」、分辨真實敬虔的信仰嗎?
——王道一/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