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

Nonfiction, Social & Cultural Studies, Social Science, Sociology, Marriage & Family
Cover of the book 悟道 by 大川隆法, 高談文化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大川隆法 ISBN: 7289866271403
Publisher: 高談文化 Publication: April 15, 2011
Imprint: 九韵文化 Language: Chinese
Author: 大川隆法
ISBN: 7289866271403
Publisher: 高談文化
Publication: April 15, 2011
Imprint: 九韵文化
Language: Chinese

「悟」,是宗教的目的所在。

各宗教對於悟的意義、內容,以及方法論的見解,明白揭示了此宗教的真實價值。

作者一貫表明:「『悟』並不需要有特殊的環境,以及特殊的立場,它就在當今大眾之中。」

所謂「悟」就是指「吾心」、「己心」,知道自己的心即意味著覺悟。而這個心,即不是在看不見的某個世界中,也不是在從未見過的仙人身上,它就在我們自己的身上。人若能探知己心就是悟道。

明白了上述的道理,繼而便可探究怎樣認知和掌握自己的心,以及其方法和順序的問題了。

對此,幸福的科學揭示了現代四正道:「愛的原理」、「知的原理」、「反省的原理」、「發展的原理」,並由此統合這四個原理,總稱為「探究正心」。從這個總稱中可以得出何謂「正心」的答案,即根據四正道予以分解:愛心、知心、反省心、發展心。

作者在以下的行文中把這個「悟道」,即有關探索自己真心之道、探究正心之道大體分作「心的發現」、「心的平靜」、「心的發展」三個部分做闡述。

 

心的發現即是指去發現本來的自己,自覺靈性的自己。具體地說,就是要脫離有雙手、雙足、頭部和身軀的自我意識,自覺自身即是靈性存在。即使肉體會死亡,身軀也會被焚毀,但是自己的個性存在是能夠持續的,承認這個事實即意味著尋找到了起點。也許在這個事實面前難有實感,會認為「手感、視覺、耳聞不是預示著自己的存在嗎?肉體消失之後自己又何所有呢?」。

針對這種疑問作者多次做過答覆。脫離了肉體的自己才是真實的自己,才是貫穿了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自己,才是自己的真實存在。也即是說,人們的所思所想、內心活動才是自身,絕不是他物。

如果要問「何謂自己?」的話,就可以回答說:「你的所思所想、思考的內容就是你自己」,所謂有肉體、服飾、發型、表情的自己,只不過是覆蓋在思考行為之上的外套而已。」

 

心的平靜是指什麼呢?這是指心的狀態似風平浪靜。心在相反的狀態下即會情緒焦躁、坐立不安,繼而容易在心中泛出惡念。有了心如澄清的湖面一樣安然的經驗,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說窺視到了幸福的本質。

佛神之光用人眼是見不到的,但通過靈界高級靈投射下來的光是可以感受的,可是如果沒有穩靜的心態也就無法感受。在心態處於安穩之時就會有幸福感降臨心中的感覺。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即是光入心間,此時,佛神之光靜靜地進入了內心,心逐步呈圓形,自然地湧上對賜予了自己一切的感謝心。

維持心的平靜有兩個必要的方法。

一個即是人們熟知的反省法。心中波瀾起伏,不能平靜的原因,大都是往這個水池中投入了小石塊。這個小石塊是指與各種人之間發生的事情、他人的言辭、或是對自我的評價等等,總之必有其原因。因此就需要追究這個原因,探索自己的心為何而搖擺不定。

當然,人們有時還會遇到所謂不可抗力的大災難,這時需要什麼呢?即「不動心」。行船必會遇到疾風惡浪,要闖過難關就需要有不動心,這至關重要。不動心的基礎部分即「信念」,保持信念就有可能以不動心征服驚濤駭浪繼續前進。

這種信念從何而來呢?即來自通過對自己正心的發現而得出的自信。在內心覺醒愛和善,堅信佛神的理想,才會有自信,進而形成信念,在這個信念的背後銘刻著的不動心即能發揮出威力。

做反省的依據是「謙虛」,在這反省之上才能夠建立起不動心。有了「反省心」和「不動心」,即使在任何事態面前也能夠保持心的平靜。這就是守護著自己的「心的王國」、是幸福的道路之一。

自古有「小聖隱居山中,大聖街內住宿」之說,小聖人隱居深山,大聖人混在俗人之中生活。這是說小聖人求己心幸福,有了小悟即足矣,而大聖人生活於凡人之中,為眾人的幸福著想,意味著在困境中修行。因此,我們也不能只是為自己著想。只要有一顆追求眾人的幸福、公眾幸福的心,就絕不能放棄對發展的抉擇。

隨之,在探求平靜心的同時,必須肯定在一定的時間裡看起來似有矛盾的「發展」,思考從任何發展中尋求幸福、尋求覺悟。

心的發展要點是什麼呢?我想在此例舉兩點。一是「希望」,二是「勇氣」。

我認為,在心中閃耀著希望之光的人,終歸是確信自己是佛子的人。在確信自己是佛子、是鑽石般的存在、是未加工的金剛石的人面前,無論有多麼陰暗的事態發生,無論有多麼艱難困苦或悲哀的事情出現,在其內心深處仍舊會閃爍出光輝來,這即成為希望。有希望的人即對自身有自我認識。

作者認為,為了保持希望,更重要的就是對佛神的信仰。在情緒低落的氣氛中生活、自卑、自虐、發牢騷不滿的人,他們的特徵是沒有希望,而心中沒有希望的人的特徵又是什麼呢?即沒有對佛神的信仰。

另一面,還需要有勇氣。勇氣即是決然的判斷、意志的力量。以堅強的意志力突破迎面而來的各種阻礙,即使自己是處於困惑和逆境的不利之地,亦能以行動衝破阻撓。這就是勇氣。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悟」,是宗教的目的所在。

各宗教對於悟的意義、內容,以及方法論的見解,明白揭示了此宗教的真實價值。

作者一貫表明:「『悟』並不需要有特殊的環境,以及特殊的立場,它就在當今大眾之中。」

所謂「悟」就是指「吾心」、「己心」,知道自己的心即意味著覺悟。而這個心,即不是在看不見的某個世界中,也不是在從未見過的仙人身上,它就在我們自己的身上。人若能探知己心就是悟道。

明白了上述的道理,繼而便可探究怎樣認知和掌握自己的心,以及其方法和順序的問題了。

對此,幸福的科學揭示了現代四正道:「愛的原理」、「知的原理」、「反省的原理」、「發展的原理」,並由此統合這四個原理,總稱為「探究正心」。從這個總稱中可以得出何謂「正心」的答案,即根據四正道予以分解:愛心、知心、反省心、發展心。

作者在以下的行文中把這個「悟道」,即有關探索自己真心之道、探究正心之道大體分作「心的發現」、「心的平靜」、「心的發展」三個部分做闡述。

 

心的發現即是指去發現本來的自己,自覺靈性的自己。具體地說,就是要脫離有雙手、雙足、頭部和身軀的自我意識,自覺自身即是靈性存在。即使肉體會死亡,身軀也會被焚毀,但是自己的個性存在是能夠持續的,承認這個事實即意味著尋找到了起點。也許在這個事實面前難有實感,會認為「手感、視覺、耳聞不是預示著自己的存在嗎?肉體消失之後自己又何所有呢?」。

針對這種疑問作者多次做過答覆。脫離了肉體的自己才是真實的自己,才是貫穿了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自己,才是自己的真實存在。也即是說,人們的所思所想、內心活動才是自身,絕不是他物。

如果要問「何謂自己?」的話,就可以回答說:「你的所思所想、思考的內容就是你自己」,所謂有肉體、服飾、發型、表情的自己,只不過是覆蓋在思考行為之上的外套而已。」

 

心的平靜是指什麼呢?這是指心的狀態似風平浪靜。心在相反的狀態下即會情緒焦躁、坐立不安,繼而容易在心中泛出惡念。有了心如澄清的湖面一樣安然的經驗,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說窺視到了幸福的本質。

佛神之光用人眼是見不到的,但通過靈界高級靈投射下來的光是可以感受的,可是如果沒有穩靜的心態也就無法感受。在心態處於安穩之時就會有幸福感降臨心中的感覺。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即是光入心間,此時,佛神之光靜靜地進入了內心,心逐步呈圓形,自然地湧上對賜予了自己一切的感謝心。

維持心的平靜有兩個必要的方法。

一個即是人們熟知的反省法。心中波瀾起伏,不能平靜的原因,大都是往這個水池中投入了小石塊。這個小石塊是指與各種人之間發生的事情、他人的言辭、或是對自我的評價等等,總之必有其原因。因此就需要追究這個原因,探索自己的心為何而搖擺不定。

當然,人們有時還會遇到所謂不可抗力的大災難,這時需要什麼呢?即「不動心」。行船必會遇到疾風惡浪,要闖過難關就需要有不動心,這至關重要。不動心的基礎部分即「信念」,保持信念就有可能以不動心征服驚濤駭浪繼續前進。

這種信念從何而來呢?即來自通過對自己正心的發現而得出的自信。在內心覺醒愛和善,堅信佛神的理想,才會有自信,進而形成信念,在這個信念的背後銘刻著的不動心即能發揮出威力。

做反省的依據是「謙虛」,在這反省之上才能夠建立起不動心。有了「反省心」和「不動心」,即使在任何事態面前也能夠保持心的平靜。這就是守護著自己的「心的王國」、是幸福的道路之一。

自古有「小聖隱居山中,大聖街內住宿」之說,小聖人隱居深山,大聖人混在俗人之中生活。這是說小聖人求己心幸福,有了小悟即足矣,而大聖人生活於凡人之中,為眾人的幸福著想,意味著在困境中修行。因此,我們也不能只是為自己著想。只要有一顆追求眾人的幸福、公眾幸福的心,就絕不能放棄對發展的抉擇。

隨之,在探求平靜心的同時,必須肯定在一定的時間裡看起來似有矛盾的「發展」,思考從任何發展中尋求幸福、尋求覺悟。

心的發展要點是什麼呢?我想在此例舉兩點。一是「希望」,二是「勇氣」。

我認為,在心中閃耀著希望之光的人,終歸是確信自己是佛子的人。在確信自己是佛子、是鑽石般的存在、是未加工的金剛石的人面前,無論有多麼陰暗的事態發生,無論有多麼艱難困苦或悲哀的事情出現,在其內心深處仍舊會閃爍出光輝來,這即成為希望。有希望的人即對自身有自我認識。

作者認為,為了保持希望,更重要的就是對佛神的信仰。在情緒低落的氣氛中生活、自卑、自虐、發牢騷不滿的人,他們的特徵是沒有希望,而心中沒有希望的人的特徵又是什麼呢?即沒有對佛神的信仰。

另一面,還需要有勇氣。勇氣即是決然的判斷、意志的力量。以堅強的意志力突破迎面而來的各種阻礙,即使自己是處於困惑和逆境的不利之地,亦能以行動衝破阻撓。這就是勇氣。

More books from Marriage & Family

Cover of the book Oasis n. 22, La croix et le drapeau noir by 大川隆法
Cover of the book Get Yourself a Godly Marriage by 大川隆法
Cover of the book How the Catholic Church Became Naughty…And Where the Real Hindrance to Reform Lies by 大川隆法
Cover of the book Divorce by 大川隆法
Cover of the book Love's Garden: Buddhist Lessons On Love And Marriage by 大川隆法
Cover of the book Il matrimonio nel dialogo interreligioso by 大川隆法
Cover of the book Science Communication by 大川隆法
Cover of the book The 30 Secrets Of Happily Married Couples by 大川隆法
Cover of the book Schlüsselwerke der Science & Technology Studies by 大川隆法
Cover of the book Everyday Religion by 大川隆法
Cover of the book Overcoming the Root that Destroys Marriages by 大川隆法
Cover of the book Die Religionssoziologie Thomas Luckmanns - Privatisierung anstatt Säkularisierung by 大川隆法
Cover of the book Love in Season by 大川隆法
Cover of the book Discovering the Mind of a Woman by 大川隆法
Cover of the book Romancing on the Rock by 大川隆法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