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羅洲之子與拉子婦

Fiction & Literature, Literary
Cover of the book 婆羅洲之子與拉子婦 by 李永平, 城邦出版集團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李永平 ISBN: 3119863445883
Publisher: 城邦出版集團 Publication: August 30, 2018
Imprint: 麥田 Language: Chinese
Author: 李永平
ISBN: 3119863445883
Publisher: 城邦出版集團
Publication: August 30, 2018
Imprint: 麥田
Language: Chinese

★李永平初探婆羅洲的成名作:《婆羅洲之子》與《拉子婦》全新結集!
★八篇經典,拆解種族衝突下的歷史鬱結,還原新鮮生猛的島嶼圖像。
★王德威、李有成 專文重磅推薦!

國家文藝獎得主,李永平早期成名作。
一部無可忽視的國族哀歌!
掀開種族裂痕、再現婆羅洲鄉土傳奇。

「他是半個支那,他會激怒神的!」
「半唐半拉的雜種子,人家看見就吐口水!」
「拉子婦天生賤,怎好做一世老婆?」……

十八歲青年大祿士,馬華混血之子為尋求身分認同,
在污衊和輕鄙下陷入種族苦戰;
嫁予漢人的達雅土著,成為備受欺凌的「拉子婦」,
卑辱中偷生,她無處可走也不敢怨恨……
一對母子逃離被飢貧原住民圍困的村落,
驚險航行間,為何改變走回生死未卜的返家路?
鬼影幢幢的「死城」,如何禁錮崩毀靈魂,
展開一場幽冥難分的血腥屠殺……

混融婆羅洲熱帶風土與種族傾軋的哀傷書寫,李永平早年小說羅織出馬來亞鮮活生動的歷史群象。映現十八世紀以來,雜揉華人與當地原住民的島嶼生態。李永平對原鄉一往情深,而當地族群對峙卻在他身上繫了無數個難解的結,土地上人情衝突往內延伸為心頭創痕,作者筆下人與人之間的衝撞,亦成其與自身身分的搏鬥。本書深刻討論國族間的矛盾情結、刻下傷働記憶,透過種族間無數次對話爭鬥,挑醒人性最柔軟的同理與悲憫情懷。  

那是讓人生畏、又讓人終生難以揮別的母土……
「人啊!還是要落葉歸根,我的根在婆羅洲這塊土地上。」
——李永平

【各界推薦】

《婆羅洲之子》與《拉子婦》雖是少作,但李永平一生辯證華夷關係、雕琢文字意象,還有尋找女孩作為永恆繆斯的嘗試,都已歷歷在目。
我們見證李永平作為「婆羅洲之子」的前世今生。少年已識愁滋味,作家的「早期風格」仍然有待我們的細細體會。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 Edward C. Henderson 講座教授)

我之所以將《婆羅洲之子》視為李永平的國族寓言,因為這本小說相當清楚地展現了李永平少年時代的國族想像。
——李有成(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李永平初探婆羅洲的成名作:《婆羅洲之子》與《拉子婦》全新結集!
★八篇經典,拆解種族衝突下的歷史鬱結,還原新鮮生猛的島嶼圖像。
★王德威、李有成 專文重磅推薦!

國家文藝獎得主,李永平早期成名作。
一部無可忽視的國族哀歌!
掀開種族裂痕、再現婆羅洲鄉土傳奇。

「他是半個支那,他會激怒神的!」
「半唐半拉的雜種子,人家看見就吐口水!」
「拉子婦天生賤,怎好做一世老婆?」……

十八歲青年大祿士,馬華混血之子為尋求身分認同,
在污衊和輕鄙下陷入種族苦戰;
嫁予漢人的達雅土著,成為備受欺凌的「拉子婦」,
卑辱中偷生,她無處可走也不敢怨恨……
一對母子逃離被飢貧原住民圍困的村落,
驚險航行間,為何改變走回生死未卜的返家路?
鬼影幢幢的「死城」,如何禁錮崩毀靈魂,
展開一場幽冥難分的血腥屠殺……

混融婆羅洲熱帶風土與種族傾軋的哀傷書寫,李永平早年小說羅織出馬來亞鮮活生動的歷史群象。映現十八世紀以來,雜揉華人與當地原住民的島嶼生態。李永平對原鄉一往情深,而當地族群對峙卻在他身上繫了無數個難解的結,土地上人情衝突往內延伸為心頭創痕,作者筆下人與人之間的衝撞,亦成其與自身身分的搏鬥。本書深刻討論國族間的矛盾情結、刻下傷働記憶,透過種族間無數次對話爭鬥,挑醒人性最柔軟的同理與悲憫情懷。  

那是讓人生畏、又讓人終生難以揮別的母土……
「人啊!還是要落葉歸根,我的根在婆羅洲這塊土地上。」
——李永平

【各界推薦】

《婆羅洲之子》與《拉子婦》雖是少作,但李永平一生辯證華夷關係、雕琢文字意象,還有尋找女孩作為永恆繆斯的嘗試,都已歷歷在目。
我們見證李永平作為「婆羅洲之子」的前世今生。少年已識愁滋味,作家的「早期風格」仍然有待我們的細細體會。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 Edward C. Henderson 講座教授)

我之所以將《婆羅洲之子》視為李永平的國族寓言,因為這本小說相當清楚地展現了李永平少年時代的國族想像。
——李有成(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More books from Literary

Cover of the book Summary of Prodigal Son by 李永平
Cover of the book The Disorder of Longing by 李永平
Cover of the book Prague Summer by 李永平
Cover of the book The Clover House by 李永平
Cover of the book I Never Knew That About Wales by 李永平
Cover of the book The Motor Rangers' Wireless Station by 李永平
Cover of the book Literature and Photography in Transition, 1850-1915 by 李永平
Cover of the book Der Zuckerkreml by 李永平
Cover of the book Leap by 李永平
Cover of the book May the Armed Forces Be with You by 李永平
Cover of the book Their Fair Share by 李永平
Cover of the book Artist, Undone by 李永平
Cover of the book La Servante écarlate by 李永平
Cover of the book Nouveaux cahiers François Mauriac N°18 by 李永平
Cover of the book The Pinch Runner Memorandum by 李永平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