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裡的珍‧奧斯汀 : 從文學讀懂情緒科學,破譯你我大腦中的高敏感社交誤區

Nonfiction, Health & Well Being, Psychology
Cover of the book 大腦裡的珍‧奧斯汀 : 從文學讀懂情緒科學,破譯你我大腦中的高敏感社交誤區 by 溫蒂.瓊斯(Wendy Jones),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溫蒂.瓊斯(Wendy Jones) ISBN: 9789579689267
Publisher: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November 6, 2018
Imprint: 大寫出版 Language: Chinese
Author: 溫蒂.瓊斯(Wendy Jones)
ISBN: 9789579689267
Publisher: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November 6, 2018
Imprint: 大寫出版
Language: Chinese

200年前,珍奧斯汀用小說寫人性

200年後,她的小說就像大腦科學個案全集

 

文學、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迷人混搭,剖析珍‧奧斯汀經典作品與人物,

原來用我們的大腦理解別人,真是一件不單純的事!

 

珍.奧斯汀為何如此廣受歡迎?我們為何把《傲慢與偏見》讀了一遍又一遍?愛瑪淘氣的計謀為何讓人感到開心?我們又為何在乎《勸服》中安妮.艾略特所受的苦?

 

我們在乎是因為生物天性讓我們對人、對他們的故事感興趣──人類大腦是社會大腦。奧斯汀的角色非常可信,對於我們許多人來說,他們不只是想像出來的人物,而是我們熟悉並且摯愛的朋友。由於奧斯汀捕捉人類心理寬度與深度的能力如此豐富,讓人覺得她與讀者有共鳴。

 

人類對於同理心的需求很大,想知道不管喜悅或悲傷我們都不孤單,還有依附、否定、自認,當然也有愛,我們看到自己與周遭之人反映在奧斯汀的作品中。與其他動物相比,社會智力是人類特徵中最為高度發展的一種,這是怎麼演化來的?為何有其價值?溫蒂.瓊斯既是奧斯汀學者,也是一位執業心理治療師,她探索了社會智力的許多方面,與奧斯汀的經典作品放在一起討論。

 

‧感覺如何誤導了我們?

「就算真的陷入情網,我也不該盲目到這種不像話的地步。我已經招來了偏袒和無知,不管提到他們之中哪一位,我都喪失了理智。」──伊莉莎白,《傲慢與偏見》

 

‧是什麼賦予我們調節(或者不去調節)情緒的能力?

「她無能為力,因為她無心克制自己。」──論瑪麗安,《理性與感性》

 

‧不帶情緒的知識缺乏信念及力量──情緒教訓每次都能勝過認知教訓。

「我這輩子一直都是個自私的人,表現出來是這樣,儘管原則上不是。從小大人就教我明辨做人的道理,但是沒人要我改正脾氣,人家教我規矩,卻放任我傲慢自大地實行這些準則。」──達西先生,《傲慢與偏見》

 

‧心智理論的重要性;誤解他人的危險之處。

「是啦,好人!愛瑪心想,但是這些跟畫人物肖像有什麼關係呢?你根本不懂畫,別裝出那副樣子,好像很著迷我的畫,把你的著迷留到海莉特面前表現吧。」──愛瑪.伍德豪斯誤解了愛爾頓先生的慾望,《愛瑪》

 

本書絕妙原創、充滿洞見,揉合了文學、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瓊斯不僅讓我們有機會用新的方式看待奧斯汀,也讓我們對自己的情感、行為和大腦有更多的理解。

│同感推薦│

── 林靜如/「律師娘」

── 瑪那熊/諮商心理師,人際溝通講師

── 螺獅拜恩/暢銷書人氣作家

── 吳姵瑩/諮商心理師,〈愛心理〉創辦人

 

珍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為何廣受歡迎?文學如何與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擦出火花?這本書的獨到觀點,將帶我們一同洞見人性。

── 謝伯讓/腦科學家,《大腦簡史》作者

 

│國外好評│

 

文學分析與神經科學的迷人混搭。強烈推薦喜愛奧斯汀與大眾心理學的讀者,你將從中獲得許多具原創、敏銳的概念。
──《書單》(Booklist)

推薦給珍迷與對情緒科學有興趣的一般讀者──你不必是珍‧奧斯汀的狂粉也能享受這本書奇特的組合。特別推薦給那些喜歡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診斷《勸說》中沃爾特爵士自戀型人格障礙的人。
──《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作為一名心理治療師與英國文學教授,瓊斯結合心理學與文學,分析珍‧奧斯汀的小說為何如此吸引渴望社交的人類大腦。
──《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本書值得投注時間細讀,深入探究人類行為背後的科學與珍‧奧斯汀寫作背後的藝術。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作者/譯者簡介

【作者簡介】

溫蒂.瓊斯(Wendy Jones)

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英國文學博士,並於畢業後入會康乃爾大學的人文社會(Society of Humanities Cornell),在文學領域執教多年,其服務過的單位還包括麻薩諸塞州的威廉士學院(Williams College)、紐約羅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等學校。退下教職後,她成為一名心理治療師與作家,將自己的職業與研究領域結合在一起,寫作多以獨特論述方式將文學作品與腦神經科學做連結。目前瓊斯與她的貓「潔咪瑪」定居在紐約的伊薩卡市(Ithaca)。

 

【譯者簡介】

趙睿音

台灣師大英語系畢業,英國愛丁堡大學翻譯碩士、曼徹斯特大學翻譯與跨文化研究博士,熱愛翻譯教學及實踐,喜歡與文字和毛線有關的一切。譯有《窮忙》、《885公尺的巴黎》、《犯錯的價值》、《寧靜的心》等。

** **

目次

本書主要引述角色

序論 奧斯汀的同理心

第1章 珍貴的感受

‧講到「感受」時,我們在談些什麼

‧珍.奧斯汀、情緒科學家:情緒與感受

‧珍.奧斯汀、情緒科學家:心境與個性

‧人類、人類之感受

第2章 傲慢與偏見,與大腦

‧透過達西的雙眼

‧神經元之舞

‧不斷變化的達西

‧大家一起來:整合神經

‧赫布定律

‧在大腦中找到方向(插曲乙則)

‧兩位明星選手:杏仁核與眼眶額葉皮質

第3章 感性的理性

‧自身熱情的奴隸

‧權衡優缺點,或者「理性的(女)人」其實就是「感性的(女)人」

‧煞車點

第4章 我從不了解我自己

‧兩門學科的故事

‧潛意識心理活動的可能選項:情緒處理

‧潛意識心理活動的可能選項:右腦

‧潛意識心理活動的可能選項:內隱記憶系統

第5章 改變心意

‧人與蝸牛之間

‧接受治療中的瑪麗安

‧你是我媽喔?

第6章 愛的地圖

‧近得令人不舒服?

‧文化壓力及先天系統

‧柔情的愛護:依附系統

‧拚命尋找:浪漫的愛情

‧尤其是色慾

‧愛的模糊界線

‧愛情與演化

‧愛與文化

第7章 繫起連結

‧情緒共鳴

‧依附系統

‧成人依附類型與奧斯汀的小說人物

‧奧斯汀的虛構人物以及未曾見過的童年

‧舊傷新治

第8章 調節的養成

‧如何建立溫和的性情

‧美國鮑比

‧需要人的那些人(不緊黏、不絕望)是世上最幸運的人

‧照料與結盟,別戰鬥或逃跑

‧瑪麗安的故事真有快樂的結局嗎?

第9章 愛瑪的同理心

‧讀心術:心智理論

‧從我心、到你心:同理心

‧同理心:不再只是女人的事

第10章 心智化與現實

‧見己如他人所見

‧學習心智化

‧現實檢核

‧孩童遊戲

‧理論與反映

第11章 無情之罪:同理心失調(第一部)

‧主體與物體

‧「焦躁的失調」:邊緣型人格疾患

‧焦躁的蘇珊夫人

‧住隔壁那個反社會者:艾略特先生

‧做得不自然

‧同理心與道德:一些定義區分

第12章 無情之罪:同理心失調(第二部)

‧魔鏡啊魔鏡

‧自戀型人格疾患的起源

‧都是星象中的錯?還是基因?環境?道德?

後記 沒人更妥當,更能幹

資料來源

致謝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200年前,珍奧斯汀用小說寫人性

200年後,她的小說就像大腦科學個案全集

 

文學、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迷人混搭,剖析珍‧奧斯汀經典作品與人物,

原來用我們的大腦理解別人,真是一件不單純的事!

 

珍.奧斯汀為何如此廣受歡迎?我們為何把《傲慢與偏見》讀了一遍又一遍?愛瑪淘氣的計謀為何讓人感到開心?我們又為何在乎《勸服》中安妮.艾略特所受的苦?

 

我們在乎是因為生物天性讓我們對人、對他們的故事感興趣──人類大腦是社會大腦。奧斯汀的角色非常可信,對於我們許多人來說,他們不只是想像出來的人物,而是我們熟悉並且摯愛的朋友。由於奧斯汀捕捉人類心理寬度與深度的能力如此豐富,讓人覺得她與讀者有共鳴。

 

人類對於同理心的需求很大,想知道不管喜悅或悲傷我們都不孤單,還有依附、否定、自認,當然也有愛,我們看到自己與周遭之人反映在奧斯汀的作品中。與其他動物相比,社會智力是人類特徵中最為高度發展的一種,這是怎麼演化來的?為何有其價值?溫蒂.瓊斯既是奧斯汀學者,也是一位執業心理治療師,她探索了社會智力的許多方面,與奧斯汀的經典作品放在一起討論。

 

‧感覺如何誤導了我們?

「就算真的陷入情網,我也不該盲目到這種不像話的地步。我已經招來了偏袒和無知,不管提到他們之中哪一位,我都喪失了理智。」──伊莉莎白,《傲慢與偏見》

 

‧是什麼賦予我們調節(或者不去調節)情緒的能力?

「她無能為力,因為她無心克制自己。」──論瑪麗安,《理性與感性》

 

‧不帶情緒的知識缺乏信念及力量──情緒教訓每次都能勝過認知教訓。

「我這輩子一直都是個自私的人,表現出來是這樣,儘管原則上不是。從小大人就教我明辨做人的道理,但是沒人要我改正脾氣,人家教我規矩,卻放任我傲慢自大地實行這些準則。」──達西先生,《傲慢與偏見》

 

‧心智理論的重要性;誤解他人的危險之處。

「是啦,好人!愛瑪心想,但是這些跟畫人物肖像有什麼關係呢?你根本不懂畫,別裝出那副樣子,好像很著迷我的畫,把你的著迷留到海莉特面前表現吧。」──愛瑪.伍德豪斯誤解了愛爾頓先生的慾望,《愛瑪》

 

本書絕妙原創、充滿洞見,揉合了文學、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瓊斯不僅讓我們有機會用新的方式看待奧斯汀,也讓我們對自己的情感、行為和大腦有更多的理解。

│同感推薦│

── 林靜如/「律師娘」

── 瑪那熊/諮商心理師,人際溝通講師

── 螺獅拜恩/暢銷書人氣作家

── 吳姵瑩/諮商心理師,〈愛心理〉創辦人

 

珍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為何廣受歡迎?文學如何與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擦出火花?這本書的獨到觀點,將帶我們一同洞見人性。

── 謝伯讓/腦科學家,《大腦簡史》作者

 

│國外好評│

 

文學分析與神經科學的迷人混搭。強烈推薦喜愛奧斯汀與大眾心理學的讀者,你將從中獲得許多具原創、敏銳的概念。
──《書單》(Booklist)

推薦給珍迷與對情緒科學有興趣的一般讀者──你不必是珍‧奧斯汀的狂粉也能享受這本書奇特的組合。特別推薦給那些喜歡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診斷《勸說》中沃爾特爵士自戀型人格障礙的人。
──《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作為一名心理治療師與英國文學教授,瓊斯結合心理學與文學,分析珍‧奧斯汀的小說為何如此吸引渴望社交的人類大腦。
──《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本書值得投注時間細讀,深入探究人類行為背後的科學與珍‧奧斯汀寫作背後的藝術。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作者/譯者簡介

【作者簡介】

溫蒂.瓊斯(Wendy Jones)

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英國文學博士,並於畢業後入會康乃爾大學的人文社會(Society of Humanities Cornell),在文學領域執教多年,其服務過的單位還包括麻薩諸塞州的威廉士學院(Williams College)、紐約羅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等學校。退下教職後,她成為一名心理治療師與作家,將自己的職業與研究領域結合在一起,寫作多以獨特論述方式將文學作品與腦神經科學做連結。目前瓊斯與她的貓「潔咪瑪」定居在紐約的伊薩卡市(Ithaca)。

 

【譯者簡介】

趙睿音

台灣師大英語系畢業,英國愛丁堡大學翻譯碩士、曼徹斯特大學翻譯與跨文化研究博士,熱愛翻譯教學及實踐,喜歡與文字和毛線有關的一切。譯有《窮忙》、《885公尺的巴黎》、《犯錯的價值》、《寧靜的心》等。

** **

目次

本書主要引述角色

序論 奧斯汀的同理心

第1章 珍貴的感受

‧講到「感受」時,我們在談些什麼

‧珍.奧斯汀、情緒科學家:情緒與感受

‧珍.奧斯汀、情緒科學家:心境與個性

‧人類、人類之感受

第2章 傲慢與偏見,與大腦

‧透過達西的雙眼

‧神經元之舞

‧不斷變化的達西

‧大家一起來:整合神經

‧赫布定律

‧在大腦中找到方向(插曲乙則)

‧兩位明星選手:杏仁核與眼眶額葉皮質

第3章 感性的理性

‧自身熱情的奴隸

‧權衡優缺點,或者「理性的(女)人」其實就是「感性的(女)人」

‧煞車點

第4章 我從不了解我自己

‧兩門學科的故事

‧潛意識心理活動的可能選項:情緒處理

‧潛意識心理活動的可能選項:右腦

‧潛意識心理活動的可能選項:內隱記憶系統

第5章 改變心意

‧人與蝸牛之間

‧接受治療中的瑪麗安

‧你是我媽喔?

第6章 愛的地圖

‧近得令人不舒服?

‧文化壓力及先天系統

‧柔情的愛護:依附系統

‧拚命尋找:浪漫的愛情

‧尤其是色慾

‧愛的模糊界線

‧愛情與演化

‧愛與文化

第7章 繫起連結

‧情緒共鳴

‧依附系統

‧成人依附類型與奧斯汀的小說人物

‧奧斯汀的虛構人物以及未曾見過的童年

‧舊傷新治

第8章 調節的養成

‧如何建立溫和的性情

‧美國鮑比

‧需要人的那些人(不緊黏、不絕望)是世上最幸運的人

‧照料與結盟,別戰鬥或逃跑

‧瑪麗安的故事真有快樂的結局嗎?

第9章 愛瑪的同理心

‧讀心術:心智理論

‧從我心、到你心:同理心

‧同理心:不再只是女人的事

第10章 心智化與現實

‧見己如他人所見

‧學習心智化

‧現實檢核

‧孩童遊戲

‧理論與反映

第11章 無情之罪:同理心失調(第一部)

‧主體與物體

‧「焦躁的失調」:邊緣型人格疾患

‧焦躁的蘇珊夫人

‧住隔壁那個反社會者:艾略特先生

‧做得不自然

‧同理心與道德:一些定義區分

第12章 無情之罪:同理心失調(第二部)

‧魔鏡啊魔鏡

‧自戀型人格疾患的起源

‧都是星象中的錯?還是基因?環境?道德?

後記 沒人更妥當,更能幹

資料來源

致謝

More books from Psychology

Cover of the book Il Potere degli Stati d'Animo by 溫蒂.瓊斯(Wendy Jones)
Cover of the book Overcoming Fear by 溫蒂.瓊斯(Wendy Jones)
Cover of the book Le Mental Au Poker by 溫蒂.瓊斯(Wendy Jones)
Cover of the book Manifest Love & Change by 溫蒂.瓊斯(Wendy Jones)
Cover of the book Biology of Freedom by 溫蒂.瓊斯(Wendy Jones)
Cover of the book Brain Research And Your Child by 溫蒂.瓊斯(Wendy Jones)
Cover of the book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Religion (Psychology Revivals) by 溫蒂.瓊斯(Wendy Jones)
Cover of the book Pure O OCD Recovery Program by 溫蒂.瓊斯(Wendy Jones)
Cover of the book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by 溫蒂.瓊斯(Wendy Jones)
Cover of the book A Clinician's Guide to Gender-Affirming Care by 溫蒂.瓊斯(Wendy Jones)
Cover of the book The Attention Revolution by 溫蒂.瓊斯(Wendy Jones)
Cover of the book Swinging For Couples Vol. 2 by 溫蒂.瓊斯(Wendy Jones)
Cover of the book Perspectives on Object-Centered Learning in Museums by 溫蒂.瓊斯(Wendy Jones)
Cover of the book Measurement in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by 溫蒂.瓊斯(Wendy Jones)
Cover of the book Musical Creativity by 溫蒂.瓊斯(Wendy Jones)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