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從社會邊緣到劍橋博士的震撼教育

Educated

Nonfiction, Social & Cultural Studies, Social Science
Cover of the book 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從社會邊緣到劍橋博士的震撼教育 by 泰拉.維斯托 Tara Westover, 愛米粒出版有限公司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泰拉.維斯托 Tara Westover ISBN: 7229869720359
Publisher: 愛米粒出版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May 1, 2019
Imprint: 愛米粒 Language: Chinese
Author: 泰拉.維斯托 Tara Westover
ISBN: 7229869720359
Publisher: 愛米粒出版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May 1, 2019
Imprint: 愛米粒
Language: Chinese

垃圾回收廢鐵場長大、十七歲才第一次上學的女孩,從社會邊緣到劍橋博士的震撼教育

《紐約時報書評 》評選2018年度十大好書╱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年度最愛書籍╱比爾.蓋茲假期推薦書單╱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自傳類獎項入圍╱美國筆會珍.史坦新書獎入圍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波士頓環球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

在劍橋博士學位顯赫的學歷背景之前,泰拉卻有個異於常人的成長經歷。十七歲才踏進人生中第一所學校,九歲才拿到出生證明,她沒有任何醫療紀錄,也沒有任何入學紀錄。在拿到出生證明前,就州政府及聯邦政府的定義來說,她並不存在。當別的小孩在上學,她在父親經營的垃圾場裡回收破銅爛鐵,當別的傷者上醫院就醫,她們家不論車禍、挫傷、腦震盪、砍傷、燒傷,再怎麼嚴重都在家用草藥醫治。十七歲靠自學考過美國大學學科測驗 ACT,申請進入楊百翰大學……

作者泰拉將這段難以想像、從社會邊緣爬到劍橋大學的經歷,寫成了一本撼動人心的回憶錄《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2018年二月在美國出版後,隨即高踞《紐約時報》及亞馬遜網站暢銷榜,她也上遍各大媒體接受專訪,成為美國今年春天最有話題的一本書。許多書評家都將這本書跟2016年傑徳.凡斯的暢銷回憶錄《絕望者之歌》相提並論。

《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是一名有著鋼鐵般意志的女性翻轉人生、急起直追的故事,是她原生家庭與國家機器為敵的故事,也是對於教育不足或過度的省思。因為受教育,泰拉找回了自我價值與說出自己故事的權力。

維斯托出色的回憶錄體現了勇氣和自立自強的精神。排行最小的老七,作者在愛達荷出身長大,她的家庭深信末日即將來臨,與社會脫節,以致她甚至沒有出生證明,生平第一次上學就是上大學。對她而言,上大學並非理所當然;在家時,閱讀就是讀聖經和摩門經,童年多半都在幫忙父母,亦即無照的產婆母親和經營回收廢鐵場的偏執狂父親。敘述成長經歷、以及如何克服萬難(最後拿到劍橋大學的歷史學博士學位),維斯托接受挑戰,與家人漸行漸遠。最後的成果就是一本書,這本書見證了難以抑制的求知慾。

本書特色

在這個不斷高喊「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的年代,泰拉的經歷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對照組。她不僅輸在起跑點,甚至晚了別人十年才起跑,從沒受過正規教育的她,在短短十年完成一般受過正常教育的人無法達到的學術成就。

雖然泰拉的父母沒有提供她教育機會,從小灌輸她「自學的能力與責任」,這讓泰拉終身受用。她的自學歷程也點出了過度依賴教育機構與制度的盲點。因為將自學的主導權完全交給教育機構,也等於是將自己的興趣與學習力交由他人掌控。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在垃圾場長大的童年,二建立自我階段,三是自省與反思。

在那樣遠離文明的山區,不看醫生、也不到醫院生小孩的人不在少數,因此泰拉母親的接生與草藥生意愈做愈大,加上家裡有七個孩子要顧,等到泰拉出生時,家裡所謂的「自學」課程早已停擺。泰拉從小就幫忙母親製作草藥、跟著母親接生、在垃圾場做分類,她沒受過任何有系統的教育,家中僅有的幾本百科全書及歷史、科學書籍早已破爛過時。缺乏教育機會,再加上摩門教義對女性的約束,15歲前的泰拉認為自己的未來就跟母親一樣──會接棒成為接生婆及草藥師,會早早結婚,在父親農場的一角蓋自己的房子,生一群孩子,就這樣過一生。

她的世界就是父親建構的世界。她甚至得忍受一位精神失常、有暴力傾向的哥哥對她肢體及言語霸凌,父母卻視而不見。當泰拉決心不再粉飾太平,父母及兄姊們卻站在哥哥那邊,指責泰拉才是說謊、被文明污染心智的瘋魔。

唯一逃家自學考上大學的哥哥泰勒鼓勵她違背父親的無教育原則,離家上學,「你在家裡待得愈久,愈沒有離開的機會。」在泰勒的薰陶下泰拉逐漸起蒙,決心苦讀大學入學考ACT,白天在垃圾場撿破爛,晚上偷偷在房間苦讀,終於於以28分考上楊百翰大學,她的人生從此走上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脫離那樣的家庭,泰拉才得以脫離她從小「被定義」的一切,透過外面的世界和教育,她建立的不是學術聲望,而是一個能為自己說話、有自信、能思考、具批判力的「自我」。

身為摩門教徒的泰拉坦誠,成長過程中曾對摩門教一夫多妻的歷史,以及約束女性自我實踐的教義感到不安,如今受過教育的她,自許為摩門女性主義者

她想要告訴女性,你的歷史只有你自己能寫、改寫。

必讀推薦

美國前總統 歐巴馬
微軟創辦人 比爾.蓋茲
虎媽 蔡美兒

各界好評

「故事精采,發人省思。人人都會喜歡,比傳聞更棒。」──比爾.蓋茲Bill Gates

教人屏氣凝神,肝腸寸斷又發人省思——在我所讀的書中是前所未見。《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從社會邊緣到劍橋博士的震撼教育》敘述少女如何逃出暴力和情感勒索的牢籠。本書著墨家庭之愛與家庭所帶來的痛苦,描述靈魂的韌性以及教育改變人生的力量。我已經多年沒讀過這麼棒的書,維斯托也是難得一見的天才作家。 ──《紐約時報書評》虎媽蔡美兒(Amy Chua)

這本自傳精采地證明只要下定決心,能有多大的成就……泰拉的故事發人省思,是個獨一無二的成長故事。──英國廣播公司新聞頻道

這部熾烈的自傳處女作中的女孩拚命逃出有幽閉恐懼症、暴力傾向的激進摩門教家庭,追求頂尖學術生涯……她終於逃離專制、猜忌、父權的惡劣環境,上了大學、劍橋研究所,卻產生身分認同危機。維斯托生動的文筆將這個被迫唯唯諾諾、以及扭曲家庭的獨斷專制編織而成的宏大故事寫得既令人膽戰心驚,又像是再尋常不過。——《出版者週刊》重點書評

這個難以置信又鼓舞人心的故事講述教育改造一個人的力量。──英國《星期日郵報》

維斯托在愛達荷偏僻山林長大,兒時沒上學、不能看醫生,與外界也沒有互動。但她離家去上哈佛之後,一切風雲變色,她的信仰也有所改變。這本童年自傳令人聯想到《玻璃城堡》。 ──娜妲莉.畢奇 Oprah.com

「優美又蒼勁……泰拉的文字獨樹一格,自成一派……雖然她的童年經歷獨特,書中提出的問題卻是古今東西皆然:我們應該為摯愛的親友犧牲多少?為了成長又要背叛他們多少? 」──《Vogue》

「如果〔傑德〕凡斯(《絕望者之歌》作者)的自傳有海洛英等級的戲劇張力,〔泰拉〕維斯托的就等同可以麻醉大象的卡芬泰尼。維斯托透過她的第一人稱敘述,逐漸揭露成長背景之極端,這種敘事方法也更引人入勝、痛徹心扉……」──《紐約時報書評》

「最後一次和家人痛苦決裂,讀者才會明白這些掏心掏肺的內容有多勇敢。揭露事實一定會留下傷口,但是讀者會深信這些代價都值得。最後,維斯托不只成功克服不尋常的家庭背景,現狀也與他人無異,可以引起眾人的共鳴。她只是另一個離鄉背井追求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回頭檢視意識形態迥異的原生家庭,最後決定不再回頭。」──亞歷.克麥吉利斯《紐約時報》

維斯托出色的自傳體現了勇氣和自立自強的精神。排行最小的老七,作者在愛達荷出身長大,她的家庭深信末日即將來臨,與社會脫節,以致她甚至沒有出生證明,生平第一次上學就是上大學。對她而言,上大學並非理所當然;在家時,閱讀就是讀聖經和摩門經,童年多半都在幫忙父母,亦即無照的產婆母親和經營回收廢鐵場的偏執狂父親。敘述成長經歷、以及如何克服萬難(最後拿到劍橋大學的歷史學博士學位),維斯托接受挑戰,與家人漸行漸遠。最後的成果就是一本書,這本書見證了難以抑制的求知慾。──《紐約時報》

「維斯托犀利又誠實地點出孝親之難,也寫出智識人生的魅力所在。」──《紐約客》

「維斯托毫不避諱地詳實檢視她的童年,更令人驚訝的是,她懷抱著好奇心與愛,甚至對那些令她失望、冤枉她的人也不例外。」──撰稿人亞麗珊卓.史瓦茲《紐約客》

「維斯托的獨特自傳描述心智如何成形……她以簡潔的散文回憶當初塑造她之所以為她的童年。然而她也漸漸察覺童年對她的傷害。她的無知令她困惑、也激發她向上,她不屈不撓地自學,參加美國大學入學測驗ACT,十七歲申請進入楊百翰大學就讀,最後還在劍橋大學取得歷史博士學位。 」──教育專家安.赫伯特《大西洋月刊》

「泰拉.維斯托活生生見證有些人就是全力以赴,永遠一絲不苟,不屈不撓。她的新書《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令人心碎又感人,內容描述跨越家庭、環境限制,爭取更美好的人生,這是多年來難得一見的自傳……四顆星,滿級分!」──《今日美國報》

「維斯托小姐藉由《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從社會邊緣到劍橋博士的震撼教育》這本引人入勝的自傳,帶領讀者深入外界無法窺見的世界……故事精采,以流暢的散文敘述每件不可思議的經歷。她在如此艱困的環境中成長,還能有今日的成就實在令人刮目相看,即使平凡家庭長大的讀者亦能同感身受。書中著墨的最主要拉鋸,就是她想忠於自我,又想維繫親情。她的成長背景奇特,內心的掙扎則非。」──《經濟學人》

「格外發人省思……這本自傳絕對不只敘述未受正規教育的女子如何取得大學學位,而是描寫一個必須學習如何汲取智識的女人。」──《哈佛緋紅報》

「本書敘述的改變是如此勇敢、全面,簡直難以形容……本書細緻、觀察入微地探討,即使在最平凡的家庭結構中,各種功能失調都有可能被正當化,本書也探索這些高壓管制可能造成的傷害。」──《金融時報》

「無論敘述憤怒、火爆場面,回憶山林風景或進行痛苦的自我剖析,維斯托的寫作都充滿不凡的智慧與氣度。本書是我近年來讀過最不可思議又耐人尋味的人生經歷。」──《每日新聞》

這本難以置信的作品敘述匱乏、困惑、求生和成功。──《柯克斯書評》

這個震撼人心的故事最能講述教育讓人改頭換面的潛力。──《書商》雜誌卡洛琳.桑德森

泰拉.維斯托行雲流水的自傳讓人窺見我們國家常遭人忽視的角落。她這個震撼人心的故事──如何在這個世界找到安身立命之地,又能保有深愛的家人——值得廣為傳頌。我的母親一定會為泰拉加油打氣。──《絕望者之歌:一個美國白人家族的悲劇與重生》作者傑德‧凡斯

一部熾烈的自傳處女作……維斯托生動的文筆將這個被迫唯唯諾諾、以及扭曲一個家庭的獨斷專制編織而成的宏大故事寫得既令人膽戰心驚,又像是再尋常不過。——《出版者週刊》

維斯托在愛達荷州山區長大,深信末日將來的父母不讓子女上學、不信任醫療體制,然而作者渴望受教育,透過自學上了楊百翰大學,最後還拿到劍橋大學的博士學位。這是出版商年度重點書。──《圖書館學刊》

這個故事講述一名年輕女子如何不屈不撓地對抗赤貧、專制的宗教信仰、暴力和親人的背叛。這個美麗的故事記載她如何理解世界的浩瀚無邊,並努力找到安身立命之處。──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

「優美又蒼勁……儘管情節慘絕人寰,維斯托的作品並非集慘事之自傳。誠然,那些經歷艱辛困苦,堪可比擬珍妮.華特的《玻璃城堡》或托拜厄斯.沃爾夫的《男孩的生活》。但本書行文流暢雅致,敘述一名女孩離開美國轉往歐洲之後如何找到自我,因此風格更接近《慾望之翼》作者亨利.詹姆斯而非《絕境之戰》作者詹姆斯.弗雷。」 ──《Vogue》

這本令人驚嘆連連的作品敘述不凡的心靈如何克服更不尋常的難關,找到自由。──英國《衛報》專欄作家與《The Reluctant Bride: One Woman's Journey》作者露西‧孟甘

泰拉.維斯托在愛達荷偏僻山區的基本教義派摩門教家庭長大,沒有醫療照護、未受教育,前途無望。但維斯托希望人生不僅止於此,最後更上了哈佛和劍橋。這部自傳講述她如何努力改頭換面,文筆動人,應該也會吸引喜歡雪兒.史翠德《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的讀者。──英國《Red》女性雜誌文學編輯莎拉‧曼寧

《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勇敢地敘述親情、殘忍行徑、血緣的韌性和想像力的力量,書中這名年輕女子的智慧、自覺和勇氣在每頁閃閃發光。有些段落栩栩如生地令人難受,在讀者的記憶中留下揮之不去的陰霾,維斯托不耽溺在痛苦中,也不苛刻批判,即使在最幽暗之處,字裡行間還是充滿同理心和從容氣度。無論作品或作者,在各方面的表現都可圈可點。──《Melmoth》作者莎拉‧佩里

《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是一記直拳,是悶燒的怒火,是無情的控訴,也是一封情書。泰拉.維斯托引領我們看到她如何在壯麗的美國西部山區成長,並且用清晰、溫婉的散文讓我們讀者感同身受,體會她如何在宗教狂熱家庭的童年。我們全然沉浸在她的故事裡,即使她深入描述家庭的陰暗面。我鮮少看到一本書令我如此不自在,如此憤怒,又看得如此著迷。我喜歡這本書,喜歡這名女子。──《瑜伽人生:身體告訴我的生命實相》作者克萊兒.戴德勒

如同《玻璃城堡》,《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從社會邊緣到劍橋博士的震撼教育》是睿智又深刻地省思逃出原生家庭的桎梏。我要向泰拉.維斯托致敬,不只因為她字字珠璣,也敬佩她能從如此艱苦、驚險的童年中找到正面意義。這就是最優秀的自傳。──《當時應該說出口的話》作者凱莉.柯利根

這本了不起的自傳——在我拜讀過的書籍中是數一數二的精采──就是我眼中的奇蹟。這本書令我不寒而慄、大聲呼喊、害怕地遮住眼睛、憤怒地發抖、得意洋洋,也令我感激自己受教育過程中的重重試驗。泰拉的故事可以與現代經典自傳並列,例如《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和《玻璃城堡》。它就是這麼特別。──《我發瘋的那段日子》作者蘇珊娜.卡哈蘭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垃圾回收廢鐵場長大、十七歲才第一次上學的女孩,從社會邊緣到劍橋博士的震撼教育

《紐約時報書評 》評選2018年度十大好書╱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年度最愛書籍╱比爾.蓋茲假期推薦書單╱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自傳類獎項入圍╱美國筆會珍.史坦新書獎入圍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波士頓環球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

在劍橋博士學位顯赫的學歷背景之前,泰拉卻有個異於常人的成長經歷。十七歲才踏進人生中第一所學校,九歲才拿到出生證明,她沒有任何醫療紀錄,也沒有任何入學紀錄。在拿到出生證明前,就州政府及聯邦政府的定義來說,她並不存在。當別的小孩在上學,她在父親經營的垃圾場裡回收破銅爛鐵,當別的傷者上醫院就醫,她們家不論車禍、挫傷、腦震盪、砍傷、燒傷,再怎麼嚴重都在家用草藥醫治。十七歲靠自學考過美國大學學科測驗 ACT,申請進入楊百翰大學……

作者泰拉將這段難以想像、從社會邊緣爬到劍橋大學的經歷,寫成了一本撼動人心的回憶錄《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2018年二月在美國出版後,隨即高踞《紐約時報》及亞馬遜網站暢銷榜,她也上遍各大媒體接受專訪,成為美國今年春天最有話題的一本書。許多書評家都將這本書跟2016年傑徳.凡斯的暢銷回憶錄《絕望者之歌》相提並論。

《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是一名有著鋼鐵般意志的女性翻轉人生、急起直追的故事,是她原生家庭與國家機器為敵的故事,也是對於教育不足或過度的省思。因為受教育,泰拉找回了自我價值與說出自己故事的權力。

維斯托出色的回憶錄體現了勇氣和自立自強的精神。排行最小的老七,作者在愛達荷出身長大,她的家庭深信末日即將來臨,與社會脫節,以致她甚至沒有出生證明,生平第一次上學就是上大學。對她而言,上大學並非理所當然;在家時,閱讀就是讀聖經和摩門經,童年多半都在幫忙父母,亦即無照的產婆母親和經營回收廢鐵場的偏執狂父親。敘述成長經歷、以及如何克服萬難(最後拿到劍橋大學的歷史學博士學位),維斯托接受挑戰,與家人漸行漸遠。最後的成果就是一本書,這本書見證了難以抑制的求知慾。

本書特色

在這個不斷高喊「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的年代,泰拉的經歷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對照組。她不僅輸在起跑點,甚至晚了別人十年才起跑,從沒受過正規教育的她,在短短十年完成一般受過正常教育的人無法達到的學術成就。

雖然泰拉的父母沒有提供她教育機會,從小灌輸她「自學的能力與責任」,這讓泰拉終身受用。她的自學歷程也點出了過度依賴教育機構與制度的盲點。因為將自學的主導權完全交給教育機構,也等於是將自己的興趣與學習力交由他人掌控。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在垃圾場長大的童年,二建立自我階段,三是自省與反思。

在那樣遠離文明的山區,不看醫生、也不到醫院生小孩的人不在少數,因此泰拉母親的接生與草藥生意愈做愈大,加上家裡有七個孩子要顧,等到泰拉出生時,家裡所謂的「自學」課程早已停擺。泰拉從小就幫忙母親製作草藥、跟著母親接生、在垃圾場做分類,她沒受過任何有系統的教育,家中僅有的幾本百科全書及歷史、科學書籍早已破爛過時。缺乏教育機會,再加上摩門教義對女性的約束,15歲前的泰拉認為自己的未來就跟母親一樣──會接棒成為接生婆及草藥師,會早早結婚,在父親農場的一角蓋自己的房子,生一群孩子,就這樣過一生。

她的世界就是父親建構的世界。她甚至得忍受一位精神失常、有暴力傾向的哥哥對她肢體及言語霸凌,父母卻視而不見。當泰拉決心不再粉飾太平,父母及兄姊們卻站在哥哥那邊,指責泰拉才是說謊、被文明污染心智的瘋魔。

唯一逃家自學考上大學的哥哥泰勒鼓勵她違背父親的無教育原則,離家上學,「你在家裡待得愈久,愈沒有離開的機會。」在泰勒的薰陶下泰拉逐漸起蒙,決心苦讀大學入學考ACT,白天在垃圾場撿破爛,晚上偷偷在房間苦讀,終於於以28分考上楊百翰大學,她的人生從此走上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脫離那樣的家庭,泰拉才得以脫離她從小「被定義」的一切,透過外面的世界和教育,她建立的不是學術聲望,而是一個能為自己說話、有自信、能思考、具批判力的「自我」。

身為摩門教徒的泰拉坦誠,成長過程中曾對摩門教一夫多妻的歷史,以及約束女性自我實踐的教義感到不安,如今受過教育的她,自許為摩門女性主義者

她想要告訴女性,你的歷史只有你自己能寫、改寫。

必讀推薦

美國前總統 歐巴馬
微軟創辦人 比爾.蓋茲
虎媽 蔡美兒

各界好評

「故事精采,發人省思。人人都會喜歡,比傳聞更棒。」──比爾.蓋茲Bill Gates

教人屏氣凝神,肝腸寸斷又發人省思——在我所讀的書中是前所未見。《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從社會邊緣到劍橋博士的震撼教育》敘述少女如何逃出暴力和情感勒索的牢籠。本書著墨家庭之愛與家庭所帶來的痛苦,描述靈魂的韌性以及教育改變人生的力量。我已經多年沒讀過這麼棒的書,維斯托也是難得一見的天才作家。 ──《紐約時報書評》虎媽蔡美兒(Amy Chua)

這本自傳精采地證明只要下定決心,能有多大的成就……泰拉的故事發人省思,是個獨一無二的成長故事。──英國廣播公司新聞頻道

這部熾烈的自傳處女作中的女孩拚命逃出有幽閉恐懼症、暴力傾向的激進摩門教家庭,追求頂尖學術生涯……她終於逃離專制、猜忌、父權的惡劣環境,上了大學、劍橋研究所,卻產生身分認同危機。維斯托生動的文筆將這個被迫唯唯諾諾、以及扭曲家庭的獨斷專制編織而成的宏大故事寫得既令人膽戰心驚,又像是再尋常不過。——《出版者週刊》重點書評

這個難以置信又鼓舞人心的故事講述教育改造一個人的力量。──英國《星期日郵報》

維斯托在愛達荷偏僻山林長大,兒時沒上學、不能看醫生,與外界也沒有互動。但她離家去上哈佛之後,一切風雲變色,她的信仰也有所改變。這本童年自傳令人聯想到《玻璃城堡》。 ──娜妲莉.畢奇 Oprah.com

「優美又蒼勁……泰拉的文字獨樹一格,自成一派……雖然她的童年經歷獨特,書中提出的問題卻是古今東西皆然:我們應該為摯愛的親友犧牲多少?為了成長又要背叛他們多少? 」──《Vogue》

「如果〔傑德〕凡斯(《絕望者之歌》作者)的自傳有海洛英等級的戲劇張力,〔泰拉〕維斯托的就等同可以麻醉大象的卡芬泰尼。維斯托透過她的第一人稱敘述,逐漸揭露成長背景之極端,這種敘事方法也更引人入勝、痛徹心扉……」──《紐約時報書評》

「最後一次和家人痛苦決裂,讀者才會明白這些掏心掏肺的內容有多勇敢。揭露事實一定會留下傷口,但是讀者會深信這些代價都值得。最後,維斯托不只成功克服不尋常的家庭背景,現狀也與他人無異,可以引起眾人的共鳴。她只是另一個離鄉背井追求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回頭檢視意識形態迥異的原生家庭,最後決定不再回頭。」──亞歷.克麥吉利斯《紐約時報》

維斯托出色的自傳體現了勇氣和自立自強的精神。排行最小的老七,作者在愛達荷出身長大,她的家庭深信末日即將來臨,與社會脫節,以致她甚至沒有出生證明,生平第一次上學就是上大學。對她而言,上大學並非理所當然;在家時,閱讀就是讀聖經和摩門經,童年多半都在幫忙父母,亦即無照的產婆母親和經營回收廢鐵場的偏執狂父親。敘述成長經歷、以及如何克服萬難(最後拿到劍橋大學的歷史學博士學位),維斯托接受挑戰,與家人漸行漸遠。最後的成果就是一本書,這本書見證了難以抑制的求知慾。──《紐約時報》

「維斯托犀利又誠實地點出孝親之難,也寫出智識人生的魅力所在。」──《紐約客》

「維斯托毫不避諱地詳實檢視她的童年,更令人驚訝的是,她懷抱著好奇心與愛,甚至對那些令她失望、冤枉她的人也不例外。」──撰稿人亞麗珊卓.史瓦茲《紐約客》

「維斯托的獨特自傳描述心智如何成形……她以簡潔的散文回憶當初塑造她之所以為她的童年。然而她也漸漸察覺童年對她的傷害。她的無知令她困惑、也激發她向上,她不屈不撓地自學,參加美國大學入學測驗ACT,十七歲申請進入楊百翰大學就讀,最後還在劍橋大學取得歷史博士學位。 」──教育專家安.赫伯特《大西洋月刊》

「泰拉.維斯托活生生見證有些人就是全力以赴,永遠一絲不苟,不屈不撓。她的新書《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令人心碎又感人,內容描述跨越家庭、環境限制,爭取更美好的人生,這是多年來難得一見的自傳……四顆星,滿級分!」──《今日美國報》

「維斯托小姐藉由《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從社會邊緣到劍橋博士的震撼教育》這本引人入勝的自傳,帶領讀者深入外界無法窺見的世界……故事精采,以流暢的散文敘述每件不可思議的經歷。她在如此艱困的環境中成長,還能有今日的成就實在令人刮目相看,即使平凡家庭長大的讀者亦能同感身受。書中著墨的最主要拉鋸,就是她想忠於自我,又想維繫親情。她的成長背景奇特,內心的掙扎則非。」──《經濟學人》

「格外發人省思……這本自傳絕對不只敘述未受正規教育的女子如何取得大學學位,而是描寫一個必須學習如何汲取智識的女人。」──《哈佛緋紅報》

「本書敘述的改變是如此勇敢、全面,簡直難以形容……本書細緻、觀察入微地探討,即使在最平凡的家庭結構中,各種功能失調都有可能被正當化,本書也探索這些高壓管制可能造成的傷害。」──《金融時報》

「無論敘述憤怒、火爆場面,回憶山林風景或進行痛苦的自我剖析,維斯托的寫作都充滿不凡的智慧與氣度。本書是我近年來讀過最不可思議又耐人尋味的人生經歷。」──《每日新聞》

這本難以置信的作品敘述匱乏、困惑、求生和成功。──《柯克斯書評》

這個震撼人心的故事最能講述教育讓人改頭換面的潛力。──《書商》雜誌卡洛琳.桑德森

泰拉.維斯托行雲流水的自傳讓人窺見我們國家常遭人忽視的角落。她這個震撼人心的故事──如何在這個世界找到安身立命之地,又能保有深愛的家人——值得廣為傳頌。我的母親一定會為泰拉加油打氣。──《絕望者之歌:一個美國白人家族的悲劇與重生》作者傑德‧凡斯

一部熾烈的自傳處女作……維斯托生動的文筆將這個被迫唯唯諾諾、以及扭曲一個家庭的獨斷專制編織而成的宏大故事寫得既令人膽戰心驚,又像是再尋常不過。——《出版者週刊》

維斯托在愛達荷州山區長大,深信末日將來的父母不讓子女上學、不信任醫療體制,然而作者渴望受教育,透過自學上了楊百翰大學,最後還拿到劍橋大學的博士學位。這是出版商年度重點書。──《圖書館學刊》

這個故事講述一名年輕女子如何不屈不撓地對抗赤貧、專制的宗教信仰、暴力和親人的背叛。這個美麗的故事記載她如何理解世界的浩瀚無邊,並努力找到安身立命之處。──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

「優美又蒼勁……儘管情節慘絕人寰,維斯托的作品並非集慘事之自傳。誠然,那些經歷艱辛困苦,堪可比擬珍妮.華特的《玻璃城堡》或托拜厄斯.沃爾夫的《男孩的生活》。但本書行文流暢雅致,敘述一名女孩離開美國轉往歐洲之後如何找到自我,因此風格更接近《慾望之翼》作者亨利.詹姆斯而非《絕境之戰》作者詹姆斯.弗雷。」 ──《Vogue》

這本令人驚嘆連連的作品敘述不凡的心靈如何克服更不尋常的難關,找到自由。──英國《衛報》專欄作家與《The Reluctant Bride: One Woman's Journey》作者露西‧孟甘

泰拉.維斯托在愛達荷偏僻山區的基本教義派摩門教家庭長大,沒有醫療照護、未受教育,前途無望。但維斯托希望人生不僅止於此,最後更上了哈佛和劍橋。這部自傳講述她如何努力改頭換面,文筆動人,應該也會吸引喜歡雪兒.史翠德《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的讀者。──英國《Red》女性雜誌文學編輯莎拉‧曼寧

《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勇敢地敘述親情、殘忍行徑、血緣的韌性和想像力的力量,書中這名年輕女子的智慧、自覺和勇氣在每頁閃閃發光。有些段落栩栩如生地令人難受,在讀者的記憶中留下揮之不去的陰霾,維斯托不耽溺在痛苦中,也不苛刻批判,即使在最幽暗之處,字裡行間還是充滿同理心和從容氣度。無論作品或作者,在各方面的表現都可圈可點。──《Melmoth》作者莎拉‧佩里

《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是一記直拳,是悶燒的怒火,是無情的控訴,也是一封情書。泰拉.維斯托引領我們看到她如何在壯麗的美國西部山區成長,並且用清晰、溫婉的散文讓我們讀者感同身受,體會她如何在宗教狂熱家庭的童年。我們全然沉浸在她的故事裡,即使她深入描述家庭的陰暗面。我鮮少看到一本書令我如此不自在,如此憤怒,又看得如此著迷。我喜歡這本書,喜歡這名女子。──《瑜伽人生:身體告訴我的生命實相》作者克萊兒.戴德勒

如同《玻璃城堡》,《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從社會邊緣到劍橋博士的震撼教育》是睿智又深刻地省思逃出原生家庭的桎梏。我要向泰拉.維斯托致敬,不只因為她字字珠璣,也敬佩她能從如此艱苦、驚險的童年中找到正面意義。這就是最優秀的自傳。──《當時應該說出口的話》作者凱莉.柯利根

這本了不起的自傳——在我拜讀過的書籍中是數一數二的精采──就是我眼中的奇蹟。這本書令我不寒而慄、大聲呼喊、害怕地遮住眼睛、憤怒地發抖、得意洋洋,也令我感激自己受教育過程中的重重試驗。泰拉的故事可以與現代經典自傳並列,例如《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和《玻璃城堡》。它就是這麼特別。──《我發瘋的那段日子》作者蘇珊娜.卡哈蘭

More books from Social Science

Cover of the book African American Railroad Workers of Roanoke by 泰拉.維斯托 Tara Westover
Cover of the book Harmonious Intervention by 泰拉.維斯托 Tara Westover
Cover of the book Teacher Management in China by 泰拉.維斯托 Tara Westover
Cover of the book Interest Groups and the New Democracy Movement in Hong Kong by 泰拉.維斯托 Tara Westover
Cover of the book The 2010 Unofficial Voter's Guide by 泰拉.維斯托 Tara Westover
Cover of the book Ik moet nog even kijken of ik kan by 泰拉.維斯托 Tara Westover
Cover of the book Nietzsche et Bergson by 泰拉.維斯托 Tara Westover
Cover of the book Victims of Violence and Restorative Practices by 泰拉.維斯托 Tara Westover
Cover of the book Identity, Political Freedom, and 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 by 泰拉.維斯托 Tara Westover
Cover of the book Summits & Regional Governance by 泰拉.維斯托 Tara Westover
Cover of the book Älterwerden ist voll sexy, man stöhnt mehr by 泰拉.維斯托 Tara Westover
Cover of the book Bloodstained Louisiana by 泰拉.維斯托 Tara Westover
Cover of the book On water, statehood and interdependence - Is water an obstacle to peace between Israelis and Palestinians? by 泰拉.維斯托 Tara Westover
Cover of the book The Myth of Repressed Memory by 泰拉.維斯托 Tara Westover
Cover of the book Rise and Fall of the Cosmic Race by 泰拉.維斯托 Tara Westover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