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以印度哲學為師,找回內心的自由權

Nonfiction, Religion & Spirituality, Philosophy, Health & Well Being, Self Help
Cover of the book 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以印度哲學為師,找回內心的自由權 by 熊仁謙, 圓神出版事業機構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熊仁謙 ISBN: 3219861372532
Publisher: 圓神出版事業機構 Publication: May 1, 2018
Imprint: 究竟出版 Language: Chinese
Author: 熊仁謙
ISBN: 3219861372532
Publisher: 圓神出版事業機構
Publication: May 1, 2018
Imprint: 究竟出版
Language: Chinese

不懂死亡,曲解存在,驅使我們無明而盲從,不斷做出錯誤選擇。
用一套不一樣的思維,爬梳內在的恐懼與得失心,
就能以寬闊從容,迎接生命厚實的一切。

九○後、熟悉漢藏梵英四種語言、周遊各國的佛教學者及「快樂大學」創辦人,
邀請你一起思辨生命本質,驅散消費主義下的成功迷思和生存焦慮,
以印度哲學重新認識自己,回應複雜世界!

十二歲時,我看過的屍體不下三、四百具。
跟死亡的近距離接觸,是件令人非常有收穫的事情,因為在死亡的面前,原先既有的形象或心防,都會崩解。
我發現:
活著很複雜,但死亡很單純。
死亡存在的最大意涵是,讓我們放過自己。面對死亡,才能真正開始活著。
面對死亡(最終極的失敗),就可以面對人生的不完美!

現代消費主義不斷鼓勵我們「追求」,但也使我們難以面對生命中的無能為力。
印度哲學與此有個截然不同的起點,認為:有起必有落、有求必有失。
追求、激情與行動,其實都是一種扭曲的存在,必然會終結──

「生」是意外,「死」才是必然。

印度哲學從追尋內在自由的角度出發,與外在物質主義劃下明顯的分野。
讓我們不只在忙碌漩渦中找到一口喘息的機會,還能徹底找回自己內心的自由權。
至少,這是我的經驗、也是過去數千年來無數人們的經驗。

生是意外,死是必然

與消費主義鼓勵行動、鼓勵積極地「Do something」大相徑庭,印度哲學更重視「知」,也就是「了解」「看清楚」。
當我們了解到,某些恐懼是怎麼努力都改變不了的時候,那些恐懼就沒辦法再擺布我們了。
就算它在,我還是要做我要做的事情。
當我們接受這種一切終將化為烏有的全面瓦解,才是無懼與「自在」的開始,我們才有辦法開始真正地為自己活著。
在那之前,我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逃避,或是因恐懼而做決定。

情感的力量

如何遇見可以與我真誠以對、真心相待的人?
相對於等待一個人的到來,積極創造關係裡的厚實豐富,才是關鍵。
期待一段珍貴的關係,並不會有這樣的關係來到我們手中,而是透過自己的付出,才因此感受到它是珍貴的。正是這樣的付出,才構成了珍貴的情誼。
這也一再印證印度哲學所強調的──
人只會對自己付出的事物,感到珍惜。

真正的快樂

印度哲學談的快樂,是梵文「shanti」,也就是寂靜的意思。
印度思想家認為快樂是某種寧靜。
而這個寧靜又來自於「yoga」,意思是「融合」:個人與群體的融合、大自然與人類的融合,也就是和諧。
沒有和諧,就無法得到真正的快樂,只能在倏忽即逝的快樂與失落中無限循環。
快樂來自於寧靜,而寧靜則來自於和諧。只有在真正的和諧產生之後,人才會是健康、快樂的。
刺激必然會破壞和諧,因為刺激的本質是「製造對立」——
當我們追求外在的刺激時,其實就是在放棄和諧、放棄快樂的可能性。

【名人推薦】

田定豐(種子音樂、豐文創創辦人)
蘇仰志(雜學校創辦人)
囧星人(說書人)
鍾子偉(關鍵評論網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  ──誠摯推薦!

作者簡介
熊仁謙

我是熊仁謙,求學時代周遊於日本、尼泊爾、印度、不丹等國家,研究佛學、藏學、南亞哲學。

我一半以上的人生都投入在宗教研究中。我曾經很學術,以辯論、著述度日;直到某一天我體認到,如果不能將這些學問介紹給一般人理解、使其被應用在生活中、幫助更多人得到「快樂」,這樣的學術有什麼用處呢?

教育的根本價值應是讓我們學會怎麼好好地活著,但現代教育卻嚴重物質主義化,失去其真正的意義,這非常可惜。為了改變這個現況,我創立「快樂大學」,以影音與文章推廣佛學精髓,並透過心理學、哲學、社會學等理論分析生活中的難題。強調面對情緒、擺脫自己的刻板概念、不要急著愛人,以及最重要的,如何坦然地活著。

理所當然地,我的同事、學生的年紀都比我大很多,甚至有些學生的孩子都比我還大了,這讓我持續有機會練習,如何與不同年齡層的對象溝通,把自己想表達的理念有效地推廣出去。

很多人聽到「佛學」,下意識就想到宗教與迷信,於是選擇保持距離,但正是這距離讓很多人忽略了它的精髓。佛學重視「認知訓練」的特色,對現代精神治療有很多啟發,憂鬱症治療法──正念,也是源自佛學技巧;另外,佛學的「空性理論」,更是訓練「辯思力」不可或缺的一種方式。

我相信學問的價值在能發揮作用、促進社會的進步。藉由快樂大學,我期許現代人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修滿人生的必修學分──「快樂學」。

著有:《辯經 辨人生:羅卓仁謙快狠準說佛法,升級你的辯思與覺察能力》。

FB:熊仁謙 www.facebook.com/mars.kuma 
FB:羅卓仁謙 www.facebook.com/lodrorinchen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不懂死亡,曲解存在,驅使我們無明而盲從,不斷做出錯誤選擇。
用一套不一樣的思維,爬梳內在的恐懼與得失心,
就能以寬闊從容,迎接生命厚實的一切。

九○後、熟悉漢藏梵英四種語言、周遊各國的佛教學者及「快樂大學」創辦人,
邀請你一起思辨生命本質,驅散消費主義下的成功迷思和生存焦慮,
以印度哲學重新認識自己,回應複雜世界!

十二歲時,我看過的屍體不下三、四百具。
跟死亡的近距離接觸,是件令人非常有收穫的事情,因為在死亡的面前,原先既有的形象或心防,都會崩解。
我發現:
活著很複雜,但死亡很單純。
死亡存在的最大意涵是,讓我們放過自己。面對死亡,才能真正開始活著。
面對死亡(最終極的失敗),就可以面對人生的不完美!

現代消費主義不斷鼓勵我們「追求」,但也使我們難以面對生命中的無能為力。
印度哲學與此有個截然不同的起點,認為:有起必有落、有求必有失。
追求、激情與行動,其實都是一種扭曲的存在,必然會終結──

「生」是意外,「死」才是必然。

印度哲學從追尋內在自由的角度出發,與外在物質主義劃下明顯的分野。
讓我們不只在忙碌漩渦中找到一口喘息的機會,還能徹底找回自己內心的自由權。
至少,這是我的經驗、也是過去數千年來無數人們的經驗。

生是意外,死是必然

與消費主義鼓勵行動、鼓勵積極地「Do something」大相徑庭,印度哲學更重視「知」,也就是「了解」「看清楚」。
當我們了解到,某些恐懼是怎麼努力都改變不了的時候,那些恐懼就沒辦法再擺布我們了。
就算它在,我還是要做我要做的事情。
當我們接受這種一切終將化為烏有的全面瓦解,才是無懼與「自在」的開始,我們才有辦法開始真正地為自己活著。
在那之前,我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逃避,或是因恐懼而做決定。

情感的力量

如何遇見可以與我真誠以對、真心相待的人?
相對於等待一個人的到來,積極創造關係裡的厚實豐富,才是關鍵。
期待一段珍貴的關係,並不會有這樣的關係來到我們手中,而是透過自己的付出,才因此感受到它是珍貴的。正是這樣的付出,才構成了珍貴的情誼。
這也一再印證印度哲學所強調的──
人只會對自己付出的事物,感到珍惜。

真正的快樂

印度哲學談的快樂,是梵文「shanti」,也就是寂靜的意思。
印度思想家認為快樂是某種寧靜。
而這個寧靜又來自於「yoga」,意思是「融合」:個人與群體的融合、大自然與人類的融合,也就是和諧。
沒有和諧,就無法得到真正的快樂,只能在倏忽即逝的快樂與失落中無限循環。
快樂來自於寧靜,而寧靜則來自於和諧。只有在真正的和諧產生之後,人才會是健康、快樂的。
刺激必然會破壞和諧,因為刺激的本質是「製造對立」——
當我們追求外在的刺激時,其實就是在放棄和諧、放棄快樂的可能性。

【名人推薦】

田定豐(種子音樂、豐文創創辦人)
蘇仰志(雜學校創辦人)
囧星人(說書人)
鍾子偉(關鍵評論網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  ──誠摯推薦!

作者簡介
熊仁謙

我是熊仁謙,求學時代周遊於日本、尼泊爾、印度、不丹等國家,研究佛學、藏學、南亞哲學。

我一半以上的人生都投入在宗教研究中。我曾經很學術,以辯論、著述度日;直到某一天我體認到,如果不能將這些學問介紹給一般人理解、使其被應用在生活中、幫助更多人得到「快樂」,這樣的學術有什麼用處呢?

教育的根本價值應是讓我們學會怎麼好好地活著,但現代教育卻嚴重物質主義化,失去其真正的意義,這非常可惜。為了改變這個現況,我創立「快樂大學」,以影音與文章推廣佛學精髓,並透過心理學、哲學、社會學等理論分析生活中的難題。強調面對情緒、擺脫自己的刻板概念、不要急著愛人,以及最重要的,如何坦然地活著。

理所當然地,我的同事、學生的年紀都比我大很多,甚至有些學生的孩子都比我還大了,這讓我持續有機會練習,如何與不同年齡層的對象溝通,把自己想表達的理念有效地推廣出去。

很多人聽到「佛學」,下意識就想到宗教與迷信,於是選擇保持距離,但正是這距離讓很多人忽略了它的精髓。佛學重視「認知訓練」的特色,對現代精神治療有很多啟發,憂鬱症治療法──正念,也是源自佛學技巧;另外,佛學的「空性理論」,更是訓練「辯思力」不可或缺的一種方式。

我相信學問的價值在能發揮作用、促進社會的進步。藉由快樂大學,我期許現代人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修滿人生的必修學分──「快樂學」。

著有:《辯經 辨人生:羅卓仁謙快狠準說佛法,升級你的辯思與覺察能力》。

FB:熊仁謙 www.facebook.com/mars.kuma 
FB:羅卓仁謙 www.facebook.com/lodrorinchen

More books from Self Help

Cover of the book A Curious Mind: Foster Your Creative Potential For Better Life by 熊仁謙
Cover of the book Everything You’ll Need to Know Vol.56 Drug Addiction by 熊仁謙
Cover of the book False Love by 熊仁謙
Cover of the book Who Stole My Mojo? by 熊仁謙
Cover of the book Lying, Cheating Men: How to Spot Them and Handle Them by 熊仁謙
Cover of the book Essencialismo by 熊仁謙
Cover of the book Le Petit Livre de la Sophrologie by 熊仁謙
Cover of the book Becoming Light by 熊仁謙
Cover of the book A Commitment to Valor by 熊仁謙
Cover of the book Daily Take Aways by 熊仁謙
Cover of the book Evolution of Souls: The Importance of Common Values in Intercultur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Asian Women and Western Men by 熊仁謙
Cover of the book Being Creative: Be inspired. Unlock your originality by 熊仁謙
Cover of the book Beauty Redefined-How to Feel Authentically Beautiful in Today's World by 熊仁謙
Cover of the book The Humpty Dumpty Principle by 熊仁謙
Cover of the book Basic Information Before Leaving Earth. Are You Saved?? by 熊仁謙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