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馬可孛羅的世界:戰爭、策略與二十一世紀的歐亞大陸新變局

Nonfiction, Social & Cultural Studies, Political Science
Cover of the book 重回馬可孛羅的世界:戰爭、策略與二十一世紀的歐亞大陸新變局 by 羅柏.卡普蘭(Robert D. Kaplan), 城邦出版集團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羅柏.卡普蘭(Robert D. Kaplan) ISBN: 3119578759374
Publisher: 城邦出版集團 Publication: November 1, 2018
Imprint: 馬可孛羅 Language: Chinese
Author: 羅柏.卡普蘭(Robert D. Kaplan)
ISBN: 3119578759374
Publisher: 城邦出版集團
Publication: November 1, 2018
Imprint: 馬可孛羅
Language: Chinese

在歐盟各國日益弱化消失、亞洲各國經濟快速崛起的當下
世界將重回歐亞大陸一統無邊界的「馬可孛羅世界」!

全球百大思想家、國際權威級地緣政治專家
《西進的帝國》《歐洲暗影》《世界的盡頭》《地理的復仇》《南中國海》等書作者,
羅柏.卡普蘭2018年最新著作,精準預言二十一世紀世界全新局勢

當今西方世界最憂心忡忡的事,莫過於隨著歐盟內部動盪不穩,歐洲即將弱化消失,亞洲繼之而起,中國正挑戰美國,力圖成為世界第一強權。象徵著三十年戰爭結束、歐洲和平降臨的《西發里亞和約》體系中各國勢力開始衰弱老化,而昔日的傳奇亞洲帝國如俄羅斯、中國、伊朗、土耳其,相形之下變得舉足輕重起來。歐亞大陸從歐洲到中國的每一次危機,如今都變得牽一髮而動全身,世界已經變成一個單一戰場。

在歐洲,歐盟國家為了防堵穆斯林難民湧入,正忙著重新劃定自我保護的疆界,各國都充斥著民粹主義的呼聲,要求逐走外來移民。但這番自保的舉措正印證歐洲和非洲-歐亞大陸的命運是環環相扣,無法分割。世人所一貫認知的歐洲即將消失,「西方」也將失去實質的定義,西方文明將面臨相當大的危機。隨著歐洲的消失,歐亞融合了,在全球化、科技和地緣政治上的互動而言,歐亞即將形成一塊超級大陸。

離開歐洲,亞洲又是另一番光景。回顧人類歷史,十五至十七世紀是海權時代,十九至二十世紀是海權加上航空權的時代,至於兩次大戰中的關鍵就是掌握海權。但隨著一九九○年代冷戰結束,加上東亞經濟崛起、中亞政治板塊變革,傳統橫跨歐亞的絲綢之路重要性再度日增,重新成為各國霸權爭奪的嘴邊肉。

二十世紀初,英國地理學家麥金德(Halford Mackinder)曾提出所謂「世界島」(World-Island)理論,他預言未來的世界將分為兩塊區域,一塊是由歐、亞、非等大陸所組成,是全球陸地最大、人口最多、重要性最高的陸塊,稱之為「世界島」;在其周圍的是相對孤立的陸塊,包含美洲、澳洲、菲律賓、印尼、日本和不列顛群島等等。在當時麥金德就曾呼籲世人不應將歐亞非分割來看待,而如今他的理論已在二十一世紀實現。

十三世紀時的威尼斯商人馬可孛羅曾走過絲路,他看到的絲路是一條複雜、凶險、混亂、國家與民族界線不明、看似一統卻又充滿分歧的世界,而這恰足以定義當今歐亞大陸的形勢。本書作者認為新時代的關鍵不是在海上,也不是在解構了的西方,而是在這片廣大古老無邊際的歐亞大陸上,這塊馬可孛羅曾走過的世界。

【國際書評】

——本書兼容並蓄收錄了一系列簡練確切又充滿人道主義的文章……最重要的是,他聚精會神於政客和社會對地理學的計算、野心與幻想所帶來的決定性影響……這是一位觀察家很有節制地依據正確預測資料,所做的預言。卡普蘭神奇地潑了我們一盆冷水,遏制了我們的熱情。
——布萊特.史蒂芬斯(Bret Stephens),《紐約時報書評》

這是個傑出的範例,深謀遠慮,令人不安,但不是媒體不斷流出的世界末日臨頭般那樣分析國際事務……氣魄萬千洞察力十足,使得讀者想在未來數年後再重讀一遍。
——《科克斯書評》

卡普蘭屬於考察型外交政策的學者,不容同情心凌駕於他的判斷力。歷經三十餘年報導內戰與國家滅亡事件,以及上美國干預政局事蹟,記者卡普蘭非比尋常地不僅成為雄辯滔滔的外交政策現實主義擁護者,更成為促使美國國防部環顧世局的大戰略家。……不論你是否擁戴它,悲慘的現實主義給了我們一個教訓,那就是美國人,尤其是理想主義傾向者,應該學習,並且重新學習:人性。
——《華爾街日報》

一次精闢有力的陳述,一場令人振奮的講演。
——《書目雜誌》

本書收錄了國家安全評論家卡普蘭的十六篇美國外交政策的重要文章,…… 對變幻莫測的局勢做了深思熟慮、多層面與多觀點的省思。
——《出版人週刊》

這些篇章具有影響深遠的開拓性,出色的整合與分析力,縱覽地理、政治、科技與經濟趨勢,是卡普蘭又一部將被譽為經典的大作。
——大衛.彼得雷烏斯(General David Petraeus),美國陸軍上將

論及地緣政治與國際事務分析,卡普蘭是箇中高手。本書不僅廣度、深度與涵蓋度令人驚嘆,文字亦精心優美卻又易讀。
——鮑約翰(John Bew),倫敦國王學院戰爭研究系教授

卡普蘭為我們帶來具關懷而直指要害的作品,像自成一格的馬可波羅,在漫遊中深深領會了歷史……優雅又讓人折服,如此先見之明揭示了未來數十年對美國人意味深長的事,是在無盡複雜的歐亞地緣政治中的貴重指引。
——威廉.伯恩斯(William J. Burns)大使,前美國副國務卿,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主席

卡普蘭一直以來是對於冷戰後渾沌險惡、衝突的世界亂象最無情又現實的評論家,這部作品講述戰爭與和平的前景,從廣泛的關鍵議題、事件與人物提出他的洞見,令人折服,適合搭配烈酒閱讀。
——理查.比茨(Richard K. Betts),哥倫比亞大學薩爾茲曼戰爭與和平研究所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在歐盟各國日益弱化消失、亞洲各國經濟快速崛起的當下
世界將重回歐亞大陸一統無邊界的「馬可孛羅世界」!

全球百大思想家、國際權威級地緣政治專家
《西進的帝國》《歐洲暗影》《世界的盡頭》《地理的復仇》《南中國海》等書作者,
羅柏.卡普蘭2018年最新著作,精準預言二十一世紀世界全新局勢

當今西方世界最憂心忡忡的事,莫過於隨著歐盟內部動盪不穩,歐洲即將弱化消失,亞洲繼之而起,中國正挑戰美國,力圖成為世界第一強權。象徵著三十年戰爭結束、歐洲和平降臨的《西發里亞和約》體系中各國勢力開始衰弱老化,而昔日的傳奇亞洲帝國如俄羅斯、中國、伊朗、土耳其,相形之下變得舉足輕重起來。歐亞大陸從歐洲到中國的每一次危機,如今都變得牽一髮而動全身,世界已經變成一個單一戰場。

在歐洲,歐盟國家為了防堵穆斯林難民湧入,正忙著重新劃定自我保護的疆界,各國都充斥著民粹主義的呼聲,要求逐走外來移民。但這番自保的舉措正印證歐洲和非洲-歐亞大陸的命運是環環相扣,無法分割。世人所一貫認知的歐洲即將消失,「西方」也將失去實質的定義,西方文明將面臨相當大的危機。隨著歐洲的消失,歐亞融合了,在全球化、科技和地緣政治上的互動而言,歐亞即將形成一塊超級大陸。

離開歐洲,亞洲又是另一番光景。回顧人類歷史,十五至十七世紀是海權時代,十九至二十世紀是海權加上航空權的時代,至於兩次大戰中的關鍵就是掌握海權。但隨著一九九○年代冷戰結束,加上東亞經濟崛起、中亞政治板塊變革,傳統橫跨歐亞的絲綢之路重要性再度日增,重新成為各國霸權爭奪的嘴邊肉。

二十世紀初,英國地理學家麥金德(Halford Mackinder)曾提出所謂「世界島」(World-Island)理論,他預言未來的世界將分為兩塊區域,一塊是由歐、亞、非等大陸所組成,是全球陸地最大、人口最多、重要性最高的陸塊,稱之為「世界島」;在其周圍的是相對孤立的陸塊,包含美洲、澳洲、菲律賓、印尼、日本和不列顛群島等等。在當時麥金德就曾呼籲世人不應將歐亞非分割來看待,而如今他的理論已在二十一世紀實現。

十三世紀時的威尼斯商人馬可孛羅曾走過絲路,他看到的絲路是一條複雜、凶險、混亂、國家與民族界線不明、看似一統卻又充滿分歧的世界,而這恰足以定義當今歐亞大陸的形勢。本書作者認為新時代的關鍵不是在海上,也不是在解構了的西方,而是在這片廣大古老無邊際的歐亞大陸上,這塊馬可孛羅曾走過的世界。

【國際書評】

——本書兼容並蓄收錄了一系列簡練確切又充滿人道主義的文章……最重要的是,他聚精會神於政客和社會對地理學的計算、野心與幻想所帶來的決定性影響……這是一位觀察家很有節制地依據正確預測資料,所做的預言。卡普蘭神奇地潑了我們一盆冷水,遏制了我們的熱情。
——布萊特.史蒂芬斯(Bret Stephens),《紐約時報書評》

這是個傑出的範例,深謀遠慮,令人不安,但不是媒體不斷流出的世界末日臨頭般那樣分析國際事務……氣魄萬千洞察力十足,使得讀者想在未來數年後再重讀一遍。
——《科克斯書評》

卡普蘭屬於考察型外交政策的學者,不容同情心凌駕於他的判斷力。歷經三十餘年報導內戰與國家滅亡事件,以及上美國干預政局事蹟,記者卡普蘭非比尋常地不僅成為雄辯滔滔的外交政策現實主義擁護者,更成為促使美國國防部環顧世局的大戰略家。……不論你是否擁戴它,悲慘的現實主義給了我們一個教訓,那就是美國人,尤其是理想主義傾向者,應該學習,並且重新學習:人性。
——《華爾街日報》

一次精闢有力的陳述,一場令人振奮的講演。
——《書目雜誌》

本書收錄了國家安全評論家卡普蘭的十六篇美國外交政策的重要文章,…… 對變幻莫測的局勢做了深思熟慮、多層面與多觀點的省思。
——《出版人週刊》

這些篇章具有影響深遠的開拓性,出色的整合與分析力,縱覽地理、政治、科技與經濟趨勢,是卡普蘭又一部將被譽為經典的大作。
——大衛.彼得雷烏斯(General David Petraeus),美國陸軍上將

論及地緣政治與國際事務分析,卡普蘭是箇中高手。本書不僅廣度、深度與涵蓋度令人驚嘆,文字亦精心優美卻又易讀。
——鮑約翰(John Bew),倫敦國王學院戰爭研究系教授

卡普蘭為我們帶來具關懷而直指要害的作品,像自成一格的馬可波羅,在漫遊中深深領會了歷史……優雅又讓人折服,如此先見之明揭示了未來數十年對美國人意味深長的事,是在無盡複雜的歐亞地緣政治中的貴重指引。
——威廉.伯恩斯(William J. Burns)大使,前美國副國務卿,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主席

卡普蘭一直以來是對於冷戰後渾沌險惡、衝突的世界亂象最無情又現實的評論家,這部作品講述戰爭與和平的前景,從廣泛的關鍵議題、事件與人物提出他的洞見,令人折服,適合搭配烈酒閱讀。
——理查.比茨(Richard K. Betts),哥倫比亞大學薩爾茲曼戰爭與和平研究所

More books from Political Science

Cover of the book Ditadura: o que resta da transição by 羅柏.卡普蘭(Robert D. Kaplan)
Cover of the book Que horas ela vai? by 羅柏.卡普蘭(Robert D. Kaplan)
Cover of the book What Does Europe Want? by 羅柏.卡普蘭(Robert D. Kaplan)
Cover of the book Social Welfare for a Global Era by 羅柏.卡普蘭(Robert D. Kaplan)
Cover of the book The Mbeki Legacy by 羅柏.卡普蘭(Robert D. Kaplan)
Cover of the book Beyond Politics by 羅柏.卡普蘭(Robert D. Kaplan)
Cover of the book Valu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Japan,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by 羅柏.卡普蘭(Robert D. Kaplan)
Cover of the book Human Factors Issues in Combat Identification by 羅柏.卡普蘭(Robert D. Kaplan)
Cover of the book Book review on B. L. Glasser'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Reform: The Impact of External Capital on the Middle East' by 羅柏.卡普蘭(Robert D. Kaplan)
Cover of the book Die Zukunft der Demokratie by 羅柏.卡普蘭(Robert D. Kaplan)
Cover of the book The Citizen-Soldier by 羅柏.卡普蘭(Robert D. Kaplan)
Cover of the book Communication and the Globalization of Culture by 羅柏.卡普蘭(Robert D. Kaplan)
Cover of the book The Indian Federalist by 羅柏.卡普蘭(Robert D. Kaplan)
Cover of the book Duverger's Law of Plurality Voting by 羅柏.卡普蘭(Robert D. Kaplan)
Cover of the book Debating Scotland by 羅柏.卡普蘭(Robert D. Kaplan)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