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月刊 06月號/2018 第163期

重新定義成功學

Periodicals, Business & Finance, Marketing & Sales
Cover of the book 經理人月刊 06月號/2018 第163期 by , 巨思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ISBN: 6961813239163
Publisher: 巨思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June 1, 2018
Imprint: 經理人月刊 Language: Chinese
Author:
ISBN: 6961813239163
Publisher: 巨思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June 1, 2018
Imprint: 經理人月刊
Language: Chinese

Editor's Note 編輯台時間

方法無用,還是你根本「沒用」?

很多年前,在一場演講結束的後台,有幸向已故的知名管理顧問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短暫請益。那時候,我讀過了大師的暢銷著作《與成功有約》(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itve People),對於書裡提到的高效人士的7個習慣有粗淺的認識。於是我問,「如果只要做到這7個習慣就能成功,那豈不是讀過書的人都成功了?」 大師當時到底回答我什麼,我的記憶已經模糊,我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他當時給了我一個很慈祥和藹的微笑,彷彿在反問,「那你真的做到那些習慣了嗎?」
其實《與成功有約》的英文書名根本沒有「成功」二字,柯維只是從美國的勵志典籍中,歸納出名留青史的大人物有哪些「好習慣」。是像我這樣的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從那些厲害高手的言行裡,找到了力量和勇氣,興起「有為者亦若是」的壯志;一旦「壯志未酬」,就覺得勵志書無效、方法論無用。 從出生起,人類就一直在學習各式各樣的知識與技能。我們多半是在學習「本能」以外的事物時,開始需要「方法」的指引。不管是小孩四處補習、上才藝班,成人學舞蹈、英語,都是一種有方法的學習。問題是,你學成了什麼?學不成,真的是方法無用嗎?這也是我在閱讀許多以「教學」「傳授祕訣」「總結方法」的書籍時,時常冒出來的疑問:照著做就成了嗎?看完談「斷捨離」的書,房間辦公桌就會雜物淨空,心靈就不惹塵埃了嗎?
這期封面故事,原本是想為讀者彙整多本暢銷數十年、銷量動輒百萬千萬冊的成功、勵志書籍,從中提煉出大師們的共同觀點和智慧。不過,這麼做卻出現了一個「風險」:如果你聽到「想有所成就,就要「找到熱情、發揮天賦、努力不懈、建立自信、廣結善緣、正向思考」這類建議,你是會全身立刻充滿正能量,還是覺得拜託不要再說這些空話了好嗎? 所以,我們再往下一層探詢:到底是「努力不懈」的原則很空洞,還是我們的理解太淺、太偏頗?否則為什麼周遭不時會有人說出「再怎麼努力也沒用」的喪氣話?當然更多時候,發出前述喟嘆的人還會得到「是你努力不夠」「有志者事竟成」的訓斥或加油打氣。我們究竟該如何理解成功、高效、才華洋溢、成就非凡的人,給我們的人生建言?
或許,我們得先自省幾個問題:什麼是成功,是致富、有權力,還是有家人朋友?什麼又是失敗?蘋果(Apple)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2005年在史丹佛大學的著名演講中提到,「事後看來,被蘋果開除,可能是發生於我身上最好的事情。重新當一個初學者的輕盈,取代了成功帶來的沉重感,這讓我對每件事都沒有那麼篤定,也釋放了我,讓我進入生命中最有創造力的時期之一。」還有,你即使遍讀成功經典、名人傳記,感動無限,你有付諸行動嗎?
《把成功變成習慣》書中提到「行動偏見」(bias toward action)的原則,意思是「寧可動手做一件事而做不成功,也不要什麼事都不做。」古往今來,成就偉大功業本來就只有少數人,我們平凡的人想要做成不凡的事,就是每一天、每一次,付諸行動做成一件事,距離自己定義的成功再靠近一步。 總編輯 齊立文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Editor's Note 編輯台時間

方法無用,還是你根本「沒用」?

很多年前,在一場演講結束的後台,有幸向已故的知名管理顧問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短暫請益。那時候,我讀過了大師的暢銷著作《與成功有約》(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itve People),對於書裡提到的高效人士的7個習慣有粗淺的認識。於是我問,「如果只要做到這7個習慣就能成功,那豈不是讀過書的人都成功了?」 大師當時到底回答我什麼,我的記憶已經模糊,我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他當時給了我一個很慈祥和藹的微笑,彷彿在反問,「那你真的做到那些習慣了嗎?」
其實《與成功有約》的英文書名根本沒有「成功」二字,柯維只是從美國的勵志典籍中,歸納出名留青史的大人物有哪些「好習慣」。是像我這樣的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從那些厲害高手的言行裡,找到了力量和勇氣,興起「有為者亦若是」的壯志;一旦「壯志未酬」,就覺得勵志書無效、方法論無用。 從出生起,人類就一直在學習各式各樣的知識與技能。我們多半是在學習「本能」以外的事物時,開始需要「方法」的指引。不管是小孩四處補習、上才藝班,成人學舞蹈、英語,都是一種有方法的學習。問題是,你學成了什麼?學不成,真的是方法無用嗎?這也是我在閱讀許多以「教學」「傳授祕訣」「總結方法」的書籍時,時常冒出來的疑問:照著做就成了嗎?看完談「斷捨離」的書,房間辦公桌就會雜物淨空,心靈就不惹塵埃了嗎?
這期封面故事,原本是想為讀者彙整多本暢銷數十年、銷量動輒百萬千萬冊的成功、勵志書籍,從中提煉出大師們的共同觀點和智慧。不過,這麼做卻出現了一個「風險」:如果你聽到「想有所成就,就要「找到熱情、發揮天賦、努力不懈、建立自信、廣結善緣、正向思考」這類建議,你是會全身立刻充滿正能量,還是覺得拜託不要再說這些空話了好嗎? 所以,我們再往下一層探詢:到底是「努力不懈」的原則很空洞,還是我們的理解太淺、太偏頗?否則為什麼周遭不時會有人說出「再怎麼努力也沒用」的喪氣話?當然更多時候,發出前述喟嘆的人還會得到「是你努力不夠」「有志者事竟成」的訓斥或加油打氣。我們究竟該如何理解成功、高效、才華洋溢、成就非凡的人,給我們的人生建言?
或許,我們得先自省幾個問題:什麼是成功,是致富、有權力,還是有家人朋友?什麼又是失敗?蘋果(Apple)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2005年在史丹佛大學的著名演講中提到,「事後看來,被蘋果開除,可能是發生於我身上最好的事情。重新當一個初學者的輕盈,取代了成功帶來的沉重感,這讓我對每件事都沒有那麼篤定,也釋放了我,讓我進入生命中最有創造力的時期之一。」還有,你即使遍讀成功經典、名人傳記,感動無限,你有付諸行動嗎?
《把成功變成習慣》書中提到「行動偏見」(bias toward action)的原則,意思是「寧可動手做一件事而做不成功,也不要什麼事都不做。」古往今來,成就偉大功業本來就只有少數人,我們平凡的人想要做成不凡的事,就是每一天、每一次,付諸行動做成一件事,距離自己定義的成功再靠近一步。 總編輯 齊立文

More books from Marketing & Sales

Cover of the book Handbook of Surveillance Technologies by
Cover of the book Go Beyond the Party: 11 Simple Ways to Build Business Momentum by
Cover of the book To Sell Is Human by
Cover of the book Glass Jaw by
Cover of the book The List Building Multiplier by
Cover of the book Love-Based Copywriting System: A Step by Step Process to Master Writing Copy That Attracts, Inspires and Invites by
Cover of the book Trade Show Success by
Cover of the book The George W. Bush Foreign Policy Reader: Presidential Speeches with Commentary by
Cover of the book Top-Down und Bottom-Up Information by
Cover of the book Vertriebsarbeit leicht gemacht by
Cover of the book El laboratorio de las presentaciones by
Cover of the book The Complete Idiot's Guide to Great Customer Service by
Cover of the book Proactive Law for Managers by
Cover of the book Create the Perfect Brand by
Cover of the book Grow by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