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會:締造和平還是重啟戰爭?重塑世界新秩序的關鍵180天

Nonfiction, History, World History
Cover of the book 巴黎.和會:締造和平還是重啟戰爭?重塑世界新秩序的關鍵180天 by 瑪格蕾特.麥克米蘭(Margaret MacMillan), 城邦出版集團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瑪格蕾特.麥克米蘭(Margaret MacMillan) ISBN: 3119863446422
Publisher: 城邦出版集團 Publication: April 9, 2019
Imprint: 麥田 Language: Chinese
Author: 瑪格蕾特.麥克米蘭(Margaret MacMillan)
ISBN: 3119863446422
Publisher: 城邦出版集團
Publication: April 9, 2019
Imprint: 麥田
Language: Chinese

全球領袖齊聚戰後巴黎,角逐權利交易、政治角力的世界中心
重返二十世紀外交現場,見證百年前改變國際布局的重要時刻

【本書特色】

●獲獎無數:本書榮獲達夫.庫珀傑作獎、西塞爾.提爾曼歷史著作獎、撒母耳.詹森非虛構類傑作獎、亞瑟.羅斯圖書獎、甘迺迪圖書獎決選
●筆法生動:如同親臨現場,觀看當時身處巴黎的各國領袖來去各會議的身影,以及即使當時為配角但後來成為各國要角的後起之秀
●史料詳實:本書以《美國外交關係文書》(FRUS)、《威爾遜文集》(PWW)為基礎,並參照各種多元檔案對照

【專文導讀】

麥克米蘭不只體認了歷史綜述的需要,而且還刻意選擇老派的敘述風格,將和會相關人事時地物耐心娓娓道來。犧牲了高妙的解釋、炫學的材料堆積,卻換來了讓一般讀者讀來津津有味的閱讀效果,遊逛了百年前的外交大場面,不知不覺中形成了對於歷史的理解與反思。
——作家、Courant書系選書人 楊照

本書利用西方眾多檔案、文書,並盡可能參照了西方學界對於巴黎和會的既有研究,再通過作者匠心獨運的視角以及細膩刻畫人物性格的高超功力,栩栩如生地營造出各個「明星」的「一九一九」。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廖敏淑

【專業推薦】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特聘教授 唐啟華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教授 應俊豪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廖敏淑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 任天豪

這不是和平,是二十年的休戰!

驕傲、自信、富庶的歐洲在戰後將自己撕扯得四分五裂,各國領袖們因此齊聚巴黎。一九一四年發生在巴爾幹地區的權力角逐將所有大國拉入戰爭泥沼。面對解體的奧匈帝國、革命後的俄國、苟延殘喘的鄂圖曼帝國、新生的民族國家……矛盾的理想主義者威爾遜、我行我素的愛國紳士克里蒙梭、能言善辯的樂天派勞合.喬治、在義大利陰暗政壇如魚得水的奧蘭多,是否擔得起重回秩序的重責大任?

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寫,詳實記錄巴黎和會

一九一九年的世界頭條新聞是巴黎和會,世界上最具權勢的人在巴黎日復一日地會面、提案、辯論、爭吵;他們達成交易、擬定條約;他們創立新的國家與新的機構;他們一起用餐、一起去劇院。從一月到六月,巴黎成了全世界的首都、政府、上訴法院、議會,恐懼與希望全匯聚於此。從表面觀之,巴黎和會一直持續到了一九二○年,但實際上真正有成效的只有前六個月——關鍵決議、啟動一系列重要的事項,都是在這段時間。世界從未有過這樣的經歷,以後也不會再有。

當時的配角,後來也成為改變世界的一員

在一九一九年,和平締造者,或者說整個世界,並沒有清楚地認識到這些局限。很多人相信,只要能讓最高理事會注意到自己,過去的錯誤就可以被糾正,未來就有保障。巴黎麗思飯店年輕的廚師助手胡志明發出了一份請願書,要求他那小小的國家越南從法國獨立出來。但無論是他還是越南都太弱小了,所以沒有收到回覆。普林斯頓大學的朝鮮籍畢業生想去巴黎,但因為護照問題被拒簽。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韓國獨立,這位當年的研究生成了韓國總統。他就是李承晚。

歷史學家、同時也是巴黎和會主角勞合.喬治曾外孫女的作者,以小說筆法、借助大量文獻呈現巴黎和會的真實歷史。她以豐富的細節和辛辣的文筆,展現巴黎和會群像,將他們的個性、理想與偏見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巴黎和會不只是被世人詬病的《凡爾賽和約》及國際聯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也不該歸因於此。不過,與會者決策失誤,也難辭其咎,他們本想締造和平,卻為更大規模的戰爭、更多的衝突埋下了種子。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全球領袖齊聚戰後巴黎,角逐權利交易、政治角力的世界中心
重返二十世紀外交現場,見證百年前改變國際布局的重要時刻

【本書特色】

●獲獎無數:本書榮獲達夫.庫珀傑作獎、西塞爾.提爾曼歷史著作獎、撒母耳.詹森非虛構類傑作獎、亞瑟.羅斯圖書獎、甘迺迪圖書獎決選
●筆法生動:如同親臨現場,觀看當時身處巴黎的各國領袖來去各會議的身影,以及即使當時為配角但後來成為各國要角的後起之秀
●史料詳實:本書以《美國外交關係文書》(FRUS)、《威爾遜文集》(PWW)為基礎,並參照各種多元檔案對照

【專文導讀】

麥克米蘭不只體認了歷史綜述的需要,而且還刻意選擇老派的敘述風格,將和會相關人事時地物耐心娓娓道來。犧牲了高妙的解釋、炫學的材料堆積,卻換來了讓一般讀者讀來津津有味的閱讀效果,遊逛了百年前的外交大場面,不知不覺中形成了對於歷史的理解與反思。
——作家、Courant書系選書人 楊照

本書利用西方眾多檔案、文書,並盡可能參照了西方學界對於巴黎和會的既有研究,再通過作者匠心獨運的視角以及細膩刻畫人物性格的高超功力,栩栩如生地營造出各個「明星」的「一九一九」。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廖敏淑

【專業推薦】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特聘教授 唐啟華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教授 應俊豪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廖敏淑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 任天豪

這不是和平,是二十年的休戰!

驕傲、自信、富庶的歐洲在戰後將自己撕扯得四分五裂,各國領袖們因此齊聚巴黎。一九一四年發生在巴爾幹地區的權力角逐將所有大國拉入戰爭泥沼。面對解體的奧匈帝國、革命後的俄國、苟延殘喘的鄂圖曼帝國、新生的民族國家……矛盾的理想主義者威爾遜、我行我素的愛國紳士克里蒙梭、能言善辯的樂天派勞合.喬治、在義大利陰暗政壇如魚得水的奧蘭多,是否擔得起重回秩序的重責大任?

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寫,詳實記錄巴黎和會

一九一九年的世界頭條新聞是巴黎和會,世界上最具權勢的人在巴黎日復一日地會面、提案、辯論、爭吵;他們達成交易、擬定條約;他們創立新的國家與新的機構;他們一起用餐、一起去劇院。從一月到六月,巴黎成了全世界的首都、政府、上訴法院、議會,恐懼與希望全匯聚於此。從表面觀之,巴黎和會一直持續到了一九二○年,但實際上真正有成效的只有前六個月——關鍵決議、啟動一系列重要的事項,都是在這段時間。世界從未有過這樣的經歷,以後也不會再有。

當時的配角,後來也成為改變世界的一員

在一九一九年,和平締造者,或者說整個世界,並沒有清楚地認識到這些局限。很多人相信,只要能讓最高理事會注意到自己,過去的錯誤就可以被糾正,未來就有保障。巴黎麗思飯店年輕的廚師助手胡志明發出了一份請願書,要求他那小小的國家越南從法國獨立出來。但無論是他還是越南都太弱小了,所以沒有收到回覆。普林斯頓大學的朝鮮籍畢業生想去巴黎,但因為護照問題被拒簽。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韓國獨立,這位當年的研究生成了韓國總統。他就是李承晚。

歷史學家、同時也是巴黎和會主角勞合.喬治曾外孫女的作者,以小說筆法、借助大量文獻呈現巴黎和會的真實歷史。她以豐富的細節和辛辣的文筆,展現巴黎和會群像,將他們的個性、理想與偏見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巴黎和會不只是被世人詬病的《凡爾賽和約》及國際聯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也不該歸因於此。不過,與會者決策失誤,也難辭其咎,他們本想締造和平,卻為更大規模的戰爭、更多的衝突埋下了種子。

More books from World History

Cover of the book With The Cameliers In Palestine by 瑪格蕾特.麥克米蘭(Margaret MacMillan)
Cover of the book Prayer After the Slaughter by 瑪格蕾特.麥克米蘭(Margaret MacMillan)
Cover of the book World War I: Part Three by 瑪格蕾特.麥克米蘭(Margaret MacMillan)
Cover of the book Pearl Harbor: The Essential Reference Guide by 瑪格蕾特.麥克米蘭(Margaret MacMillan)
Cover of the book World War II: The Entire History by 瑪格蕾特.麥克米蘭(Margaret MacMillan)
Cover of the book The Polish Experience through World War II by 瑪格蕾特.麥克米蘭(Margaret MacMillan)
Cover of the book Through the Yang-tse Gorges or Trade and Travel in Western China by 瑪格蕾特.麥克米蘭(Margaret MacMillan)
Cover of the book Robert Bacon — Life And Letters [Illustrated Edition] by 瑪格蕾特.麥克米蘭(Margaret MacMillan)
Cover of the book My Letters Home from the Pacific War by 瑪格蕾特.麥克米蘭(Margaret MacMillan)
Cover of the book Unearthly Powers by 瑪格蕾特.麥克米蘭(Margaret MacMillan)
Cover of the book Battle of Dogger Bank by 瑪格蕾特.麥克米蘭(Margaret MacMillan)
Cover of the book War, Evacuation, and the Exercise of Power by 瑪格蕾特.麥克米蘭(Margaret MacMillan)
Cover of the book World Cultures Analyzing Pre-Industrial Societies In Africa, Asia, Europe, And the Americas by 瑪格蕾特.麥克米蘭(Margaret MacMillan)
Cover of the book Dawn of Infamy by 瑪格蕾特.麥克米蘭(Margaret MacMillan)
Cover of the book 從東南亞到東協:存異求同的五百年東南亞史 by 瑪格蕾特.麥克米蘭(Margaret MacMillan)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