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 王 穆提 | ISBN: | 1230003216903 |
Publisher: | 王 穆提 | Publication: | May 5, 2019 |
Imprint: | Language: | English |
Author: | 王 穆提 |
ISBN: | 1230003216903 |
Publisher: | 王 穆提 |
Publication: | May 5, 2019 |
Imprint: | |
Language: | English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
(書名)有二部:一為二卷,無著菩薩造,隋達磨崛多譯。一為三卷,天親菩薩造,元魏菩提流支譯。皆為解釋本經之彌勒菩薩偈頌者。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翻譯:
菩提流支
又作菩提留支,譯曰道希,北天竺人,北魏宣武帝時來到洛陽,翻譯經典。永平元年,與勒那摩提合譯《十地經論》十二卷。後來記載,對二人合譯一節頗多異說。《歷代三寶記》卷九稱:「已上二論(指十地經論與寶積經論),菩提留支(與勒那摩提)並譯,且二德爭名,不相詢訪,其間隱沒,互有不同,致綴文言,亦有異處,後人始合。」而《續高僧傳》卷一、菩提流支傳則稱:「當翻經日,於洛陽內殿,各傳師習,不相詢訪。帝弘法之盛,略敘曲煩。敕三處各翻,訖乃參校。其間隱沒,互有不同,致有文旨,時兼異綴,後人合之,共成通部。」這把二人合譯說成三人(與勒那摩提及佛陀扇多)合譯。實際的情形,見崔光的《十地經論》序,序文云:「以永平元年(公元五零八年)歲次玄枵(戊子)四月上日,命三藏法師菩提留支、魏云道希,中天竺勒那摩提、魏譯寶意,及傳譯沙門北天竺伏陀扇多(按:即佛陀扇多),並義學緇素一十餘人,在太極紫庭譯出斯論十有餘卷,斯二三歲並以通俗之量,高步道門,群藏淵部,網不研攬,善會地情,妙盡論旨,皆手持梵文,口自敷唱,片辭祇說,辯旨蔑遺,於時皇上,親紆玄藻,區翰輪首,臣僧徒毘贊下風,四年首夏,翻譯周訖。」由此可知,此論譯於魏永平年間(五○九至五一一),由菩提留支和勒那摩提,在洛陽合譯,而由佛陀扇多協助傳譯。事後菩提留支和勒那摩提都宣講《十地經論》,由於講解上的意見不同,而形成為以後的「相州南派」與「相州北派」。
---【唯識名詞白話新解(于凌波居士著)】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
(書名)有二部:一為二卷,無著菩薩造,隋達磨崛多譯。一為三卷,天親菩薩造,元魏菩提流支譯。皆為解釋本經之彌勒菩薩偈頌者。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翻譯:
菩提流支
又作菩提留支,譯曰道希,北天竺人,北魏宣武帝時來到洛陽,翻譯經典。永平元年,與勒那摩提合譯《十地經論》十二卷。後來記載,對二人合譯一節頗多異說。《歷代三寶記》卷九稱:「已上二論(指十地經論與寶積經論),菩提留支(與勒那摩提)並譯,且二德爭名,不相詢訪,其間隱沒,互有不同,致綴文言,亦有異處,後人始合。」而《續高僧傳》卷一、菩提流支傳則稱:「當翻經日,於洛陽內殿,各傳師習,不相詢訪。帝弘法之盛,略敘曲煩。敕三處各翻,訖乃參校。其間隱沒,互有不同,致有文旨,時兼異綴,後人合之,共成通部。」這把二人合譯說成三人(與勒那摩提及佛陀扇多)合譯。實際的情形,見崔光的《十地經論》序,序文云:「以永平元年(公元五零八年)歲次玄枵(戊子)四月上日,命三藏法師菩提留支、魏云道希,中天竺勒那摩提、魏譯寶意,及傳譯沙門北天竺伏陀扇多(按:即佛陀扇多),並義學緇素一十餘人,在太極紫庭譯出斯論十有餘卷,斯二三歲並以通俗之量,高步道門,群藏淵部,網不研攬,善會地情,妙盡論旨,皆手持梵文,口自敷唱,片辭祇說,辯旨蔑遺,於時皇上,親紆玄藻,區翰輪首,臣僧徒毘贊下風,四年首夏,翻譯周訖。」由此可知,此論譯於魏永平年間(五○九至五一一),由菩提留支和勒那摩提,在洛陽合譯,而由佛陀扇多協助傳譯。事後菩提留支和勒那摩提都宣講《十地經論》,由於講解上的意見不同,而形成為以後的「相州南派」與「相州北派」。
---【唯識名詞白話新解(于凌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