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電人

Fiction & Literature, Short Stories
Cover of the book 走電人 by 李儀婷,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李儀婷 ISBN: 3179570849622
Publisher: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Publication: June 13, 2017
Imprint: 聯經出版 Language: Chinese
Author: 李儀婷
ISBN: 3179570849622
Publisher: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Publication: June 13, 2017
Imprint: 聯經出版
Language: Chinese

**12篇短篇小說,12道人生風景,城鄉的風俗氣候和人文景色,
最深沉,也最令人窒息的孤寂與荒蕪。
台北文學獎、打狗文學獎、宗教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等得主
用文字撼動人心的魔術師──李儀婷,歷年短篇佳作集結出版
收錄得獎作品〈走電人〉、〈躺屍人〉、〈迷路的水手〉

方梓、王聰威、甘耀明、宇文正、朱宥勳、伊格言、向陽、李崇建、李維菁、高翊峰、郝譽翔、陳芳明、許榮哲、童偉格、賀景濱聯合強力推薦**

李維菁認為李儀婷不寫實而寫半虛,喜以華美畫面描寫死亡,創造奇異之境,部分篇章甚至頗有搜神之感。
郝譽翔表示李儀婷慣常借用孩子的角度去敘述,帶著點黑色幽默與童趣,既是新鄉土寫實小說,卻又是洋溢著童話風的狂想曲。
陳芳明指出,從走電人到拾糞郎,從避債裝死者到借捕魚名義出海的走私販,李儀婷以誠摯卻含有淡淡悲傷的筆觸,書寫底層人民悲哀的生活面貌。看似輕鬆詼諧的語調,言語間卻是一句句無法向人訴說的血淚辛酸。

備受矚目的作家李儀婷的《走電人》彷彿是個台灣現代寓言,全書收錄12篇短篇小說,小說皆以少年第一人稱敘述,彷如未知善惡的人生初期,鏡子般眼睛映照眼前的賤民生活;所挑選的都是台灣現代社會最角落處那些似乎根本不曾接收到文明清洗之人。從新社、基隆港、坪林、金山、旗山……,從本省、外省到原住民,台灣島嶼彷彿躍然紙上,攤開了一幅台灣地景和族群多元的織錦圖。每篇故事雖有明確的鄉野地點,然而她描寫的故事卻完全沒有鄉土故事或鄉野傳奇之感,彷彿這些地點可以代入古今或東西的任一時空。
《走電人》一書最頻繁出現的主角「父親」,可以說是一群另類的「做工的人」,也有的什麼都不是;是徘徊在人生邊緣的失敗者。李儀婷的文字為這些人物添上了華美的想像力,帶領小說人物飛離粗糙又庸俗的現實日常,進入充滿魔幻詩意,哀傷卻又歡樂的天堂。
李儀婷慣常借用孩子的角度去敘述這樣的人物,帶著點黑色幽默與童趣,既是新鄉土寫實小說,卻又是洋溢著童話風的狂想曲。在孩子的眼中,父親不都是如同神一般的存在嗎?驚人的是,《走電人》藉由這些結合了失敗者、詩人與神多重形象的「父親」們。

※ 本書各篇得獎紀錄
走電人 2007年第三十屆時報文學獎小說獎首獎
迷路的水手 2006年第八屆台北文學獎小說獎佳作
虎神 2007年青年文學創作數位典藏
躺屍人 2006年第二屆林榮三文學獎小說獎二獎
撤退路線 2007年第三屆打狗文學獎小說獎首獎
神明 2004年第二十二屆全國學生文學獎大專小說組首獎
理 2005年第四屆宗教文學獎評審推薦獎

※ 文壇名家一致推薦
這篇小說的技法有點超現實。這樣的能產生閱讀魅力的表現方式,能使無趣的台灣生活,比較可能被閱讀和關注。
──東年評〈走電人〉

作者以冷峻的筆法,描述了一對母女,在墳場附近度過荒謬而艱難的一生,這是一篇具有強烈人道關懷的作品。
「我媽用死養活了我和她的男人。」這最後一句話,道盡了小人物卑微卻令人動容的一生。
──黃凡評〈躺屍人〉

〈躺屍人〉從發想到鋪陳,還有選用的筆調都配合得相當完美,能創新又很成熟,完成度很高,已經算是國際級的啦!
這篇小品最大的成就,其實是把亦生亦死、生死等價或等量的觀念寫得不著痕跡,還寫得那麼悲傷又那麼好笑。就算是卡夫卡,平常也有偷笑的時候吧。
──賀景濱評〈躺屍人〉

這是一篇經得起分析,可以做種種解讀,甚至詮釋的作品。稱得上好小說。
──李喬評〈撤退路線〉

她不寫實而寫半虛,喜以華美畫面描寫死亡,創造奇異之境,部分篇章甚至頗有搜神之感。
──李維菁

李儀婷慣常借用孩子的角度去敘述,帶著點黑色幽默與童趣,既是新鄉土寫實小說,卻又是洋溢著童話風的狂想曲。
從本省、外省到原住民,整個島嶼彷彿躍然紙上,那是一個沉澱在土壤深處,但也因此醞積了豐沛生命活力的底層台灣。
──郝譽翔

她所說的故事,總是在讀者面前浮現生動的畫面。這樣的腔調(tone),已經為新鄉土小說注入全新的生命力。
──陳芳明

來到《走電人》這本小說時,時間突然不見了,敘事者在故事的時間裡穿梭來回,但讀者我們卻渾然不覺。
就像你讀〈走電人〉時,不知不覺就已經讀到最後一行。
──許榮哲

※ 名家推薦
李維菁(小說家):李儀婷的《走電人》彷彿是個現代寓言:男孩和阿公在小村落共同生活,阿公是走電人,每天在電線杆上飛的時間比在路上行走多得多。他以為阿公是飛簷走壁人,是個有愛心的愛鴿人,然而逐漸展開來的畫面,卻讓人驚悚,讀者慢慢體會到,這故事並不是鄉土不是懷舊,而是冷冽無望的悲劇。
李儀婷這部書中所收錄的十二篇短篇小說,全圍饒著同一個核心意象衍生開展,小說皆以少年第一人稱敘述,彷如未知善惡的人生初期,鏡子般眼睛映照眼前的賤民生活;她所挑選的都是現代社會最角落處那些似乎根本不曾接收到文明清洗之人,走電人、躺屍人、乞討者、招魂者;故事中人如獸如蛆蟲,因窮困而生的惡欲淫亂,因無知而注定的一世懵懂,亂倫、飢餓、暴虐、奸邪、性錯亂。她刻意用天真寫悲哀,當悲哀逐漸壟罩,直接消融了一個人的存在:活著就像死一樣,死了也永遠不會散去。
不過這次她寫的終究並非成長小說,因為這些主人翁並無成長的可能,那雙眼睛自始至終未分善惡,未明世故,只是哀傷,他們的靈魂注定長大不了。每篇故事都有明確的鄉野地點,然而她描寫的故事卻完全沒有鄉土故事或鄉野傳奇之感,彷彿這些地點可以代入古今或東西的任一時空,她不寫實而寫半虛,喜以華美畫面描寫死亡,創造奇異之境,部分篇章甚至頗有搜神之感。

郝譽翔(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
在《走電人》這本小說集中最頻繁出現的主角是「父親」,他們可以說是一群另類的「做工的人」:走電工、捕魚人、撿大便、街頭藝人、魔術師、陣頭︙︙,也有的什麼都不是,而是一個無所事事的流浪漢、失蹤者、無業遊民。
如果依照社會的定義,他們是徘徊在人生邊緣的失敗者,然而來到了李儀婷的筆下,文字為他們添上了華美的想像力翅膀,帶領他們飛離了這一粗糙又庸俗的現實日常,而升入了充滿魔幻詩意,哀傷卻又歡樂的天堂。
李儀婷慣常借用孩子的角度去敘述這樣的人物,帶著點黑色幽默與童趣,既是新鄉土寫實小說,卻又是洋溢著童話風的狂想曲。在孩子的眼中,父親不都是如同神一般的存在嗎?驚人的是,《走電人》藉由這些結合了失敗者、詩人與神多重形象的「父親」們,而在讀者的眼前攤開了一幅台灣地景和族群多元的織錦,從新社、基隆港、坪林、金山、旗山……,從本省、外省到原住民,整個島嶼彷彿躍然紙上,那是一個沉澱在土壤深處,但也因此醞積了豐沛生命活力的底層台灣。

陳芳明(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專任教授):
李儀婷是屬於六年級的作家,她的排行應該是與當年的8 P並列在一起。這個作家群曾經被定位為「新鄉土」或「後鄉土」作家,台灣文學研究者范銘如曾經有過深入的討論。在文學景觀中,任何的命名往往會引起爭論。不過,這個世代的作家,確確實實創造了全新的說話方式。他們所面臨的時代有一個共同點,便是進入文壇之後,台灣社會已經解嚴。對於新世代的創作者而言,他們不會像前輩作家那樣,必須背負著政治權力干涉的陰影。李儀婷出現時,似乎與8 P一樣,受到文壇的矚目。
事實上,以新鄉土來定義李儀婷的作品風格,應該也是恰如其分。她與同世的作家出現差異之處,就在於她在書寫時維持著一定的腔調(tone)。這種腔調非常貼近鄉土人物,無論是台灣鄉土或中國鄉土,她總是能夠準確掌握。這部小說裡的主題作品〈走電人〉,顯然在腔調的把握上特別吸引人。所謂腔調,當然與語氣的抑揚頓挫息息相關。這篇小說寫的是阿公,卻襯托出一位女孩的成長故事,如果稱它為成長小說亦不為過。小說開始是以男孩身分出現,結束時才又還原為女性身分。身分的轉變與阿公的工作緊密結合在一起,節奏緊湊,故事特別精彩。
另外一篇小說〈狗日的父親〉,描述著父親回山東鄉下探親的故事。李儀婷頗能掌握山東話的腔調,絲絲入扣,完全融入了家鄉的日常生活。一位已經習慣台灣生活的外省老爸,回到自己的故鄉後,竟然格格不入。透過語言的表達方式,不免讓讀者興起鄉關何處的落寞。在年輕作家族群裡,幾乎可以察覺李儀婷是少有的作者,對於小說人物的說話方式特別關注。這種腔調的運用,可以把讀者帶進小說的情境裡。在閱讀之際,讀者簡直是身歷其境。這種說故事的技巧已經與作者的生活經驗密不可分,她所說的故事,總是在讀者面前浮現生動的畫面。這樣的腔調,已經為新鄉土小說注入全新的生命力。

作者簡介

作者:李儀婷

來自於野地養成,修畢於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被譽為台灣六年級最具史詩敘述魅力的作家,慣以男性觀點敘說故事,擅寫小說、散文、少年小說、傳記文學,擁有最能撼動人心的魔術師美譽,是當代最受期待的小說家之一。
曾任東湖國小駐校作家、四也出版公司副總編輯、紀錄片《一閃一閃亮晶晶》副導演、音樂舞台劇《媽祖不見了》監製、小小說書人《九份地底有條龍》戲劇總監。現為走電人電影公司總監、耕莘青年寫作會駐會導師、「未來family」專欄作家。
目前經營親子教養部落格「李儀婷的親子教養」,善於以薩提爾模式處理親子溝通與人際溝通,並受邀於各大親子團體演講授課,協助親子關係有更融洽的應對關係。
著有小說集《流動的郵局》、情慾小說《10個男人11個壞》、電影劇本《風雨中的郵路》、名人傳記《生命的眼睛》、少年小說《九份地底有條龍》、少年小說《卡里布彎‧數學獵人》、親子教養《孩子永遠是對的》等。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12篇短篇小說,12道人生風景,城鄉的風俗氣候和人文景色,
最深沉,也最令人窒息的孤寂與荒蕪。
台北文學獎、打狗文學獎、宗教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等得主
用文字撼動人心的魔術師──李儀婷,歷年短篇佳作集結出版
收錄得獎作品〈走電人〉、〈躺屍人〉、〈迷路的水手〉

方梓、王聰威、甘耀明、宇文正、朱宥勳、伊格言、向陽、李崇建、李維菁、高翊峰、郝譽翔、陳芳明、許榮哲、童偉格、賀景濱聯合強力推薦**

李維菁認為李儀婷不寫實而寫半虛,喜以華美畫面描寫死亡,創造奇異之境,部分篇章甚至頗有搜神之感。
郝譽翔表示李儀婷慣常借用孩子的角度去敘述,帶著點黑色幽默與童趣,既是新鄉土寫實小說,卻又是洋溢著童話風的狂想曲。
陳芳明指出,從走電人到拾糞郎,從避債裝死者到借捕魚名義出海的走私販,李儀婷以誠摯卻含有淡淡悲傷的筆觸,書寫底層人民悲哀的生活面貌。看似輕鬆詼諧的語調,言語間卻是一句句無法向人訴說的血淚辛酸。

備受矚目的作家李儀婷的《走電人》彷彿是個台灣現代寓言,全書收錄12篇短篇小說,小說皆以少年第一人稱敘述,彷如未知善惡的人生初期,鏡子般眼睛映照眼前的賤民生活;所挑選的都是台灣現代社會最角落處那些似乎根本不曾接收到文明清洗之人。從新社、基隆港、坪林、金山、旗山……,從本省、外省到原住民,台灣島嶼彷彿躍然紙上,攤開了一幅台灣地景和族群多元的織錦圖。每篇故事雖有明確的鄉野地點,然而她描寫的故事卻完全沒有鄉土故事或鄉野傳奇之感,彷彿這些地點可以代入古今或東西的任一時空。
《走電人》一書最頻繁出現的主角「父親」,可以說是一群另類的「做工的人」,也有的什麼都不是;是徘徊在人生邊緣的失敗者。李儀婷的文字為這些人物添上了華美的想像力,帶領小說人物飛離粗糙又庸俗的現實日常,進入充滿魔幻詩意,哀傷卻又歡樂的天堂。
李儀婷慣常借用孩子的角度去敘述這樣的人物,帶著點黑色幽默與童趣,既是新鄉土寫實小說,卻又是洋溢著童話風的狂想曲。在孩子的眼中,父親不都是如同神一般的存在嗎?驚人的是,《走電人》藉由這些結合了失敗者、詩人與神多重形象的「父親」們。

※ 本書各篇得獎紀錄
走電人 2007年第三十屆時報文學獎小說獎首獎
迷路的水手 2006年第八屆台北文學獎小說獎佳作
虎神 2007年青年文學創作數位典藏
躺屍人 2006年第二屆林榮三文學獎小說獎二獎
撤退路線 2007年第三屆打狗文學獎小說獎首獎
神明 2004年第二十二屆全國學生文學獎大專小說組首獎
理 2005年第四屆宗教文學獎評審推薦獎

※ 文壇名家一致推薦
這篇小說的技法有點超現實。這樣的能產生閱讀魅力的表現方式,能使無趣的台灣生活,比較可能被閱讀和關注。
──東年評〈走電人〉

作者以冷峻的筆法,描述了一對母女,在墳場附近度過荒謬而艱難的一生,這是一篇具有強烈人道關懷的作品。
「我媽用死養活了我和她的男人。」這最後一句話,道盡了小人物卑微卻令人動容的一生。
──黃凡評〈躺屍人〉

〈躺屍人〉從發想到鋪陳,還有選用的筆調都配合得相當完美,能創新又很成熟,完成度很高,已經算是國際級的啦!
這篇小品最大的成就,其實是把亦生亦死、生死等價或等量的觀念寫得不著痕跡,還寫得那麼悲傷又那麼好笑。就算是卡夫卡,平常也有偷笑的時候吧。
──賀景濱評〈躺屍人〉

這是一篇經得起分析,可以做種種解讀,甚至詮釋的作品。稱得上好小說。
──李喬評〈撤退路線〉

她不寫實而寫半虛,喜以華美畫面描寫死亡,創造奇異之境,部分篇章甚至頗有搜神之感。
──李維菁

李儀婷慣常借用孩子的角度去敘述,帶著點黑色幽默與童趣,既是新鄉土寫實小說,卻又是洋溢著童話風的狂想曲。
從本省、外省到原住民,整個島嶼彷彿躍然紙上,那是一個沉澱在土壤深處,但也因此醞積了豐沛生命活力的底層台灣。
──郝譽翔

她所說的故事,總是在讀者面前浮現生動的畫面。這樣的腔調(tone),已經為新鄉土小說注入全新的生命力。
──陳芳明

來到《走電人》這本小說時,時間突然不見了,敘事者在故事的時間裡穿梭來回,但讀者我們卻渾然不覺。
就像你讀〈走電人〉時,不知不覺就已經讀到最後一行。
──許榮哲

※ 名家推薦
李維菁(小說家):李儀婷的《走電人》彷彿是個現代寓言:男孩和阿公在小村落共同生活,阿公是走電人,每天在電線杆上飛的時間比在路上行走多得多。他以為阿公是飛簷走壁人,是個有愛心的愛鴿人,然而逐漸展開來的畫面,卻讓人驚悚,讀者慢慢體會到,這故事並不是鄉土不是懷舊,而是冷冽無望的悲劇。
李儀婷這部書中所收錄的十二篇短篇小說,全圍饒著同一個核心意象衍生開展,小說皆以少年第一人稱敘述,彷如未知善惡的人生初期,鏡子般眼睛映照眼前的賤民生活;她所挑選的都是現代社會最角落處那些似乎根本不曾接收到文明清洗之人,走電人、躺屍人、乞討者、招魂者;故事中人如獸如蛆蟲,因窮困而生的惡欲淫亂,因無知而注定的一世懵懂,亂倫、飢餓、暴虐、奸邪、性錯亂。她刻意用天真寫悲哀,當悲哀逐漸壟罩,直接消融了一個人的存在:活著就像死一樣,死了也永遠不會散去。
不過這次她寫的終究並非成長小說,因為這些主人翁並無成長的可能,那雙眼睛自始至終未分善惡,未明世故,只是哀傷,他們的靈魂注定長大不了。每篇故事都有明確的鄉野地點,然而她描寫的故事卻完全沒有鄉土故事或鄉野傳奇之感,彷彿這些地點可以代入古今或東西的任一時空,她不寫實而寫半虛,喜以華美畫面描寫死亡,創造奇異之境,部分篇章甚至頗有搜神之感。

郝譽翔(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
在《走電人》這本小說集中最頻繁出現的主角是「父親」,他們可以說是一群另類的「做工的人」:走電工、捕魚人、撿大便、街頭藝人、魔術師、陣頭︙︙,也有的什麼都不是,而是一個無所事事的流浪漢、失蹤者、無業遊民。
如果依照社會的定義,他們是徘徊在人生邊緣的失敗者,然而來到了李儀婷的筆下,文字為他們添上了華美的想像力翅膀,帶領他們飛離了這一粗糙又庸俗的現實日常,而升入了充滿魔幻詩意,哀傷卻又歡樂的天堂。
李儀婷慣常借用孩子的角度去敘述這樣的人物,帶著點黑色幽默與童趣,既是新鄉土寫實小說,卻又是洋溢著童話風的狂想曲。在孩子的眼中,父親不都是如同神一般的存在嗎?驚人的是,《走電人》藉由這些結合了失敗者、詩人與神多重形象的「父親」們,而在讀者的眼前攤開了一幅台灣地景和族群多元的織錦,從新社、基隆港、坪林、金山、旗山……,從本省、外省到原住民,整個島嶼彷彿躍然紙上,那是一個沉澱在土壤深處,但也因此醞積了豐沛生命活力的底層台灣。

陳芳明(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專任教授):
李儀婷是屬於六年級的作家,她的排行應該是與當年的8 P並列在一起。這個作家群曾經被定位為「新鄉土」或「後鄉土」作家,台灣文學研究者范銘如曾經有過深入的討論。在文學景觀中,任何的命名往往會引起爭論。不過,這個世代的作家,確確實實創造了全新的說話方式。他們所面臨的時代有一個共同點,便是進入文壇之後,台灣社會已經解嚴。對於新世代的創作者而言,他們不會像前輩作家那樣,必須背負著政治權力干涉的陰影。李儀婷出現時,似乎與8 P一樣,受到文壇的矚目。
事實上,以新鄉土來定義李儀婷的作品風格,應該也是恰如其分。她與同世的作家出現差異之處,就在於她在書寫時維持著一定的腔調(tone)。這種腔調非常貼近鄉土人物,無論是台灣鄉土或中國鄉土,她總是能夠準確掌握。這部小說裡的主題作品〈走電人〉,顯然在腔調的把握上特別吸引人。所謂腔調,當然與語氣的抑揚頓挫息息相關。這篇小說寫的是阿公,卻襯托出一位女孩的成長故事,如果稱它為成長小說亦不為過。小說開始是以男孩身分出現,結束時才又還原為女性身分。身分的轉變與阿公的工作緊密結合在一起,節奏緊湊,故事特別精彩。
另外一篇小說〈狗日的父親〉,描述著父親回山東鄉下探親的故事。李儀婷頗能掌握山東話的腔調,絲絲入扣,完全融入了家鄉的日常生活。一位已經習慣台灣生活的外省老爸,回到自己的故鄉後,竟然格格不入。透過語言的表達方式,不免讓讀者興起鄉關何處的落寞。在年輕作家族群裡,幾乎可以察覺李儀婷是少有的作者,對於小說人物的說話方式特別關注。這種腔調的運用,可以把讀者帶進小說的情境裡。在閱讀之際,讀者簡直是身歷其境。這種說故事的技巧已經與作者的生活經驗密不可分,她所說的故事,總是在讀者面前浮現生動的畫面。這樣的腔調,已經為新鄉土小說注入全新的生命力。

作者簡介

作者:李儀婷

來自於野地養成,修畢於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被譽為台灣六年級最具史詩敘述魅力的作家,慣以男性觀點敘說故事,擅寫小說、散文、少年小說、傳記文學,擁有最能撼動人心的魔術師美譽,是當代最受期待的小說家之一。
曾任東湖國小駐校作家、四也出版公司副總編輯、紀錄片《一閃一閃亮晶晶》副導演、音樂舞台劇《媽祖不見了》監製、小小說書人《九份地底有條龍》戲劇總監。現為走電人電影公司總監、耕莘青年寫作會駐會導師、「未來family」專欄作家。
目前經營親子教養部落格「李儀婷的親子教養」,善於以薩提爾模式處理親子溝通與人際溝通,並受邀於各大親子團體演講授課,協助親子關係有更融洽的應對關係。
著有小說集《流動的郵局》、情慾小說《10個男人11個壞》、電影劇本《風雨中的郵路》、名人傳記《生命的眼睛》、少年小說《九份地底有條龍》、少年小說《卡里布彎‧數學獵人》、親子教養《孩子永遠是對的》等。

More books from Short Stories

Cover of the book Was verschweigst du, Lauren? by 李儀婷
Cover of the book Difficult Women by 李儀婷
Cover of the book Beatrice Boville and Other Stories by 李儀婷
Cover of the book The Half-Chick by 李儀婷
Cover of the book Kitts McGee and the Cold Case by 李儀婷
Cover of the book Just One Kiss by 李儀婷
Cover of the book The Caballero's Way (Illustrated Edition) by 李儀婷
Cover of the book The "Christian Martyr" by 李儀婷
Cover of the book O banqueiro anarquista by 李儀婷
Cover of the book Racconti sardi e altri racconti by 李儀婷
Cover of the book The Estate and Other Horror Stories by 李儀婷
Cover of the book Great Stories by 李儀婷
Cover of the book Lest Ye Be Judged! by 李儀婷
Cover of the book The Wind in the Rose Bush by 李儀婷
Cover of the book The Machine that Saved the World (Illustrated) by 李儀婷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