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文學 2017年7月號 (393期)

Periodicals
Cover of the book 聯合文學 2017年7月號 (393期) by 聯合文學,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聯合文學 ISBN: 3179000000393
Publisher: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Publication: July 8, 2017
Imprint: 聯經出版 Language: Chinese
Author: 聯合文學
ISBN: 3179000000393
Publisher: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Publication: July 8, 2017
Imprint: 聯經出版
Language: Chinese

怦然心動購物法,紀培慧正在尋找紀培慧。 
採訪撰文/李屏瑤 
攝影/Nick Song@TODAY TODAY 
服裝提供/洋裝:APUJAN、鞋:Rachel JC Chang for APUJAN 

連日大雨,沒有暫停的跡象。攝影棚是座白盒子,據說平日有著很美的自然光,擺放幾株大型室內植物,紀培慧從簡易的更衣間出來,已換上色彩繽紛的衣裝。那是APUJAN 二○一七的春夏品項,名為Ancient Summer Night`s Dream,夏夜古夢。借來的其中一套衣服略大,需要在背後夾緊,她怕毀壞衣服,貼心找來餐巾紙墊在夾子與衣料間。隨著燈光就位,紀培慧再出現就引起空間內小小的騷動。天氣已經不是問題,無論是夏夜或是雨日,她皆具備克服一切的能量。 

在眾人印象中的她,可能是眾多角色的拼貼,來自《危險心靈》、《九降風》、《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鑑識英雄》、《聶小倩》。在六月底上映的電影《接線員》中,她的角色比過往壓抑,必須挖掘更加內斂的表演方式。她通常會做自我介紹表格,從角色的身高、眼睛的顏色,喜歡的花草,一路寫到角色的快樂與挫敗。而拍攝《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的期間她發現,人一生中寫最多次的就是自己的名字,如同催眠的儀式,她會在手邊的紙片上反覆寫角色的名字,直到感覺講話、呼吸的方式改變,角色也就降臨。 

待在倫敦做《接線員》前期田野調查時,她在華人區看到一個賣藝的女人,穿著戲服在耍劍,精神狀態看起來不太穩定。導演告訴她,那些都是回不去的人,可能沒有追到夢想,也無法面對家鄉,從原本的道路脫軌,還是想留在異鄉。 

「我在倫敦待了一個半月已經感到寂寞,何況是兩三年。出發追尋夢想需要很大勇氣,我覺得,需要更大勇氣的是回家。有人幸運有所成就,但如果沒有呢?看到詹朴(APUJAN)的 作品滿驚喜的,他也是在異地追夢的人。我猜想他是走過地獄的男人,要打拚到現在的地位,一定付出很多心力。」紀培慧說,「更深層的意義,想到當初媽媽帶著我跟妹妹回到台灣,需要多大的勇氣。我比較倔強,沒有跟媽媽說過這件事,但這個經驗讓我跟媽媽更靠近。感謝這部片讓我更了解媽媽,也謝謝媽媽給我們一個很棒的家。」 

跟著角色闖天下,總是想著怎麼進入角色,卻沒有思考該怎麼出來,幸好同戲的有影后陳湘琪。「湘琪姐在殺青後有提醒我,要把不屬於自己的情緒跟故事好好捨離,不然這些東西會沾黏在心靈,會憂鬱。我突然理解,前幾年演完林筱柔,非常愛哭,想事情很負面,有一陣子很不像我自己。」她回想。 

旅行是放掉角色的好方法。從十九歲就很想去冰島,在英國幾乎是地理位置最近的時刻,想著不去會對不起自己,殺青後特別留出一個星期給冰島。「冰島是初始之地,一切都很純淨,感到被洗滌。」她說。但後遺症就是,後來她去了別的地方旅行,義大利、荷蘭、土耳其,無論去到何方,她都會想著,好想回冰島。喜歡有意義的紀念品,而非工廠流線式的,帶回的物件都很有意思。逛佛羅倫斯的傳統市場,她買了幾碼布,布在永樂市場阿姨的手下,成為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洋裝;冰島則是冰藍色火山造型的四個shot杯;土耳其是一幅地毯;在京都購入非常多紙;英國是明信片跟書籤。幾乎沒有邏輯可言,購物的指標是怦然心動。 

這兩年似乎是小分水嶺,從十六歲開始演戲,紀培慧發現她一直在想角色怎麼樣,很少撥出時間想自己。總是在建構別人的現實生活,卻從未認真為自己做過分析。連朋友問她喜歡什麼花,也一時回答不上來。 

「今年的功課是尋找紀培慧。」她笑說。 

沒有認真做的功課,像是累積的寒暑假作業,趕在今年堆積如山。可以做回自己的時刻,她認真選擇想穿的衣服。覺得自己手很拙,有多拙,要做了才知道。她正在上金工課,已經做出恐龍別針、戒指,金工細緻精巧,需要耐心,一走神就會反映在作品上。作品騙不了人,就跟表演一樣。接下來還想學油畫跟木工,想嘗試新的東西,從實際練習發掘自己的喜好。從周遭吸收的一切,終究會回到演員身上。她說,「可能自己看比較明顯,如果可以慢一點,我的表演可以更流暢、更舒服。」 

不用工作的日子,紀培慧在家喝水玩貓看書。最近在讀《自卑與超越》跟《步知道:PCT太平洋屋脊步道160天》,更之前在讀孟若,喜歡《年少友人》跟《太多幸福》。她偏好閱讀一些不停移動的,精神上或是地理上都是。面對朋友的提問,她最終找到答案。「最適合我的可能不是花,是草本植物,蒲公英。看起來像花的植物,風一吹可以去很多地方,看起來脆弱其實強韌,像是許多的不同的我,跟著角色去了世界的很多地方,長出不同的樣子。」 

跟著角色去地獄逛了一輪,紀培慧穿上花衣服,爬出泥淖,點亮自己。 

李屏瑤 
1984年出生,台北蘆洲人,文字工作者。中山女高,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北藝大劇本藝術創作研究所畢業。劇本《無眠》入選牯嶺街小劇場2015年為你朗讀新銳劇本;2016年二月出版首部小說《向光植物》。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怦然心動購物法,紀培慧正在尋找紀培慧。 
採訪撰文/李屏瑤 
攝影/Nick Song@TODAY TODAY 
服裝提供/洋裝:APUJAN、鞋:Rachel JC Chang for APUJAN 

連日大雨,沒有暫停的跡象。攝影棚是座白盒子,據說平日有著很美的自然光,擺放幾株大型室內植物,紀培慧從簡易的更衣間出來,已換上色彩繽紛的衣裝。那是APUJAN 二○一七的春夏品項,名為Ancient Summer Night`s Dream,夏夜古夢。借來的其中一套衣服略大,需要在背後夾緊,她怕毀壞衣服,貼心找來餐巾紙墊在夾子與衣料間。隨著燈光就位,紀培慧再出現就引起空間內小小的騷動。天氣已經不是問題,無論是夏夜或是雨日,她皆具備克服一切的能量。 

在眾人印象中的她,可能是眾多角色的拼貼,來自《危險心靈》、《九降風》、《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鑑識英雄》、《聶小倩》。在六月底上映的電影《接線員》中,她的角色比過往壓抑,必須挖掘更加內斂的表演方式。她通常會做自我介紹表格,從角色的身高、眼睛的顏色,喜歡的花草,一路寫到角色的快樂與挫敗。而拍攝《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的期間她發現,人一生中寫最多次的就是自己的名字,如同催眠的儀式,她會在手邊的紙片上反覆寫角色的名字,直到感覺講話、呼吸的方式改變,角色也就降臨。 

待在倫敦做《接線員》前期田野調查時,她在華人區看到一個賣藝的女人,穿著戲服在耍劍,精神狀態看起來不太穩定。導演告訴她,那些都是回不去的人,可能沒有追到夢想,也無法面對家鄉,從原本的道路脫軌,還是想留在異鄉。 

「我在倫敦待了一個半月已經感到寂寞,何況是兩三年。出發追尋夢想需要很大勇氣,我覺得,需要更大勇氣的是回家。有人幸運有所成就,但如果沒有呢?看到詹朴(APUJAN)的 作品滿驚喜的,他也是在異地追夢的人。我猜想他是走過地獄的男人,要打拚到現在的地位,一定付出很多心力。」紀培慧說,「更深層的意義,想到當初媽媽帶著我跟妹妹回到台灣,需要多大的勇氣。我比較倔強,沒有跟媽媽說過這件事,但這個經驗讓我跟媽媽更靠近。感謝這部片讓我更了解媽媽,也謝謝媽媽給我們一個很棒的家。」 

跟著角色闖天下,總是想著怎麼進入角色,卻沒有思考該怎麼出來,幸好同戲的有影后陳湘琪。「湘琪姐在殺青後有提醒我,要把不屬於自己的情緒跟故事好好捨離,不然這些東西會沾黏在心靈,會憂鬱。我突然理解,前幾年演完林筱柔,非常愛哭,想事情很負面,有一陣子很不像我自己。」她回想。 

旅行是放掉角色的好方法。從十九歲就很想去冰島,在英國幾乎是地理位置最近的時刻,想著不去會對不起自己,殺青後特別留出一個星期給冰島。「冰島是初始之地,一切都很純淨,感到被洗滌。」她說。但後遺症就是,後來她去了別的地方旅行,義大利、荷蘭、土耳其,無論去到何方,她都會想著,好想回冰島。喜歡有意義的紀念品,而非工廠流線式的,帶回的物件都很有意思。逛佛羅倫斯的傳統市場,她買了幾碼布,布在永樂市場阿姨的手下,成為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洋裝;冰島則是冰藍色火山造型的四個shot杯;土耳其是一幅地毯;在京都購入非常多紙;英國是明信片跟書籤。幾乎沒有邏輯可言,購物的指標是怦然心動。 

這兩年似乎是小分水嶺,從十六歲開始演戲,紀培慧發現她一直在想角色怎麼樣,很少撥出時間想自己。總是在建構別人的現實生活,卻從未認真為自己做過分析。連朋友問她喜歡什麼花,也一時回答不上來。 

「今年的功課是尋找紀培慧。」她笑說。 

沒有認真做的功課,像是累積的寒暑假作業,趕在今年堆積如山。可以做回自己的時刻,她認真選擇想穿的衣服。覺得自己手很拙,有多拙,要做了才知道。她正在上金工課,已經做出恐龍別針、戒指,金工細緻精巧,需要耐心,一走神就會反映在作品上。作品騙不了人,就跟表演一樣。接下來還想學油畫跟木工,想嘗試新的東西,從實際練習發掘自己的喜好。從周遭吸收的一切,終究會回到演員身上。她說,「可能自己看比較明顯,如果可以慢一點,我的表演可以更流暢、更舒服。」 

不用工作的日子,紀培慧在家喝水玩貓看書。最近在讀《自卑與超越》跟《步知道:PCT太平洋屋脊步道160天》,更之前在讀孟若,喜歡《年少友人》跟《太多幸福》。她偏好閱讀一些不停移動的,精神上或是地理上都是。面對朋友的提問,她最終找到答案。「最適合我的可能不是花,是草本植物,蒲公英。看起來像花的植物,風一吹可以去很多地方,看起來脆弱其實強韌,像是許多的不同的我,跟著角色去了世界的很多地方,長出不同的樣子。」 

跟著角色去地獄逛了一輪,紀培慧穿上花衣服,爬出泥淖,點亮自己。 

李屏瑤 
1984年出生,台北蘆洲人,文字工作者。中山女高,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北藝大劇本藝術創作研究所畢業。劇本《無眠》入選牯嶺街小劇場2015年為你朗讀新銳劇本;2016年二月出版首部小說《向光植物》。

More books from Periodicals

Cover of the book 人生雜誌 第201期 by 聯合文學
Cover of the book food NEXT食力 12月號/2018 第13期 by 聯合文學
Cover of the book Shopping Design 03月號/2016 第88期 by 聯合文學
Cover of the book 囍結TieTheKnots 婚禮時尚誌 2014.6月Vol.8 by 聯合文學
Cover of the book 典藏古美術 7月號/2018 第310期 by 聯合文學
Cover of the book 人生雜誌 第202期 by 聯合文學
Cover of the book 新新聞 第1592期 by 聯合文學
Cover of the book 經典雜誌第105期 by 聯合文學
Cover of the book AUTO-ONLINE汽車線上情報誌2014年02月號(No.140) by 聯合文學
Cover of the book 康健 5月號/2018 第234期 by 聯合文學
Cover of the book 囍結TieTheKnots時尚誌 2016.06月Vol.31 by 聯合文學
Cover of the book 《明潮M'INT》301期 by 聯合文學
Cover of the book 大師輕鬆讀 NO.391 專家不說的50個投資陷阱 by 聯合文學
Cover of the book 典藏古美術 1月號/2019 第316期 by 聯合文學
Cover of the book 大師輕鬆讀 NO.459 未來需要的6大人資力 by 聯合文學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