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開戰的起點: 既有的強權,應該如何對面崛起中的強權?川普時代的美國,應該對中國採取什麼樣的態度?中國與美國,是否終需一戰?

Crouching Tiger: What China's Militarism Means for the World

Nonfiction, Social & Cultural Studies, Political Science,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over of the book 美、中開戰的起點: 既有的強權,應該如何對面崛起中的強權?川普時代的美國,應該對中國採取什麼樣的態度?中國與美國,是否終需一戰? by 彼得‧納瓦羅, 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彼得‧納瓦羅 ISBN: 3079869416497
Publisher: 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 Publication: December 26, 2018
Imprint: 光現出版 Language: Chinese
Author: 彼得‧納瓦羅
ISBN: 3079869416497
Publisher: 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
Publication: December 26, 2018
Imprint: 光現出版
Language: Chinese

**川普欽點, 現任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
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 最新著作!

對中國妥協,不會帶來和平 **

**◎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是誰? **
是一位美國經濟和公共政策學者,他在二○一六年時被延攬成為川普最重要的亞洲政策顧問,也是川普團隊中少數的學者。川普當選後,他被川普委任為整合原有美國國家安全會議(NSC)、國家經濟會議(NEC)及國內政策會議(Domestic Policy Council)而新設立的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National Trade Council)主任。
而在納瓦羅上任後,他並同時主導對中國的匯率戰,以及美國對WTO的戰略部製。向來被視為仇中派的他,究竟對中國有什麼想法?

**◎中國有對美國開戰的理由嗎? **
或許會有人認為中國戮力發展經濟,怎麼可能會選擇與美國開戰?本書中,納瓦羅則就經濟、軍事兩個角度告訴你,美中勢必終須一戰。

經濟-中國的經濟發展包含兩個隱憂,第一是中國的經濟並不如外面看的光鮮亮麗。中國的經濟發展有相當一部分比例是靠政府支持,近年來中國政府則正思考要縮減這樣的支持,如此一來,經濟發展必然會出現停頓、甚至困境。面對這樣的困境,中國或許會像近代的日本或德國,透過煽動民族主義來轉移民眾的注意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台灣自然是絕佳的目標。然而,面對一九九五年的台海風暴,美國派出兩大航空母艦隊協防台灣,深感美國軍力威脅的中國,此後便大幅的投入導彈的火力和技術開發,目前也已經有了自製潛艦、導彈等成果。
台灣會是中國用以轉移國民注意力的目標,這無庸置疑。而日本、韓國也可能會被牽涉在其中。南海與東海問題的爭端,甚至是美國與北韓關係的發展,更可能是中國用以煽動民族主義的藉口。而作為日本、韓國的盟友,美國有可能置身其外嗎?

軍事-軍事層面上,美中兩國持續有小型摩擦,不論是二○○一年的「中美撞機」事件(EP-3 incident),或是二○○九、二○一三和二○一四年時美國和中國海軍之間的衝突,美國與中國在軍事上從來都不是相安無事的狀態。再加上中國同時也持續針對美國的武器進行各項研發,以克制美國的航母群與導彈,納瓦羅認為:在軍事上,中國正持續備戰。
此外,納瓦羅並透過本書警告美國人:雖然美國的國防科技十分發達,也持續耗費許多金錢與人力發展最先進的國防科技,但中國透過盜取機密或與民間企業合作等手段,用最廉價的方式取得美國所研發出的重要技術。這樣的發展,「威脅了美國的戰略制高點」,也讓中國透過取巧逐漸在軍備競賽中取得過於快速的進展--如此一來,誰敢說美國的霸主地位,永遠不會被中國取代?

**◎台灣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
本書中,納瓦羅除了談美國對中國的戰略與政策外,也談了台灣將在這當中所扮演的角色--航空母艦。他並回溯了一九九五年的台海危機,以及中國已故名將劉華清對第一島鏈在軍事上的規劃,而台灣正是第一島鏈的要角。所以,若美中開戰,台灣會是美國的補給基地嗎?當台灣成為美國的補給基地,中國能夠忍受家門口的威脅嗎?而台灣,真的有選擇的餘地?

**◎繼南海與北韓之後,下一個引爆點會是哪裡? **
納瓦羅在書中表示:「以美國的角度來看,為了對北韓持續的『全面核子戰爭』威脅做出回應,美國在亞洲戰區引入更完善的飛彈防禦系統,似乎非常合理。但是中國卻強力譴責這樣的彈道飛彈防禦系統,宣稱這樣的防禦不只是針對北韓,更是針對中國。」看起來是不是非常熟悉?事實上,納瓦羅早在二○一五年時即在本書中提出警示。而除了前面提到的台灣與北韓外,納瓦羅並在本書中分析南韓、印度、俄羅斯甚至是越南又會在美中角力間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以及對美國的亞洲布局將會產生的影響。川普的行事作風或許難以預測,但或許透過納瓦羅的看法,我們能夠窺見川普時代的美中關係會有什麼樣的發展、美國對亞洲的布局又將有什麼樣的變化與盤算。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川普欽點, 現任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
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 最新著作!

對中國妥協,不會帶來和平 **

**◎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是誰? **
是一位美國經濟和公共政策學者,他在二○一六年時被延攬成為川普最重要的亞洲政策顧問,也是川普團隊中少數的學者。川普當選後,他被川普委任為整合原有美國國家安全會議(NSC)、國家經濟會議(NEC)及國內政策會議(Domestic Policy Council)而新設立的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National Trade Council)主任。
而在納瓦羅上任後,他並同時主導對中國的匯率戰,以及美國對WTO的戰略部製。向來被視為仇中派的他,究竟對中國有什麼想法?

**◎中國有對美國開戰的理由嗎? **
或許會有人認為中國戮力發展經濟,怎麼可能會選擇與美國開戰?本書中,納瓦羅則就經濟、軍事兩個角度告訴你,美中勢必終須一戰。

經濟-中國的經濟發展包含兩個隱憂,第一是中國的經濟並不如外面看的光鮮亮麗。中國的經濟發展有相當一部分比例是靠政府支持,近年來中國政府則正思考要縮減這樣的支持,如此一來,經濟發展必然會出現停頓、甚至困境。面對這樣的困境,中國或許會像近代的日本或德國,透過煽動民族主義來轉移民眾的注意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台灣自然是絕佳的目標。然而,面對一九九五年的台海風暴,美國派出兩大航空母艦隊協防台灣,深感美國軍力威脅的中國,此後便大幅的投入導彈的火力和技術開發,目前也已經有了自製潛艦、導彈等成果。
台灣會是中國用以轉移國民注意力的目標,這無庸置疑。而日本、韓國也可能會被牽涉在其中。南海與東海問題的爭端,甚至是美國與北韓關係的發展,更可能是中國用以煽動民族主義的藉口。而作為日本、韓國的盟友,美國有可能置身其外嗎?

軍事-軍事層面上,美中兩國持續有小型摩擦,不論是二○○一年的「中美撞機」事件(EP-3 incident),或是二○○九、二○一三和二○一四年時美國和中國海軍之間的衝突,美國與中國在軍事上從來都不是相安無事的狀態。再加上中國同時也持續針對美國的武器進行各項研發,以克制美國的航母群與導彈,納瓦羅認為:在軍事上,中國正持續備戰。
此外,納瓦羅並透過本書警告美國人:雖然美國的國防科技十分發達,也持續耗費許多金錢與人力發展最先進的國防科技,但中國透過盜取機密或與民間企業合作等手段,用最廉價的方式取得美國所研發出的重要技術。這樣的發展,「威脅了美國的戰略制高點」,也讓中國透過取巧逐漸在軍備競賽中取得過於快速的進展--如此一來,誰敢說美國的霸主地位,永遠不會被中國取代?

**◎台灣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
本書中,納瓦羅除了談美國對中國的戰略與政策外,也談了台灣將在這當中所扮演的角色--航空母艦。他並回溯了一九九五年的台海危機,以及中國已故名將劉華清對第一島鏈在軍事上的規劃,而台灣正是第一島鏈的要角。所以,若美中開戰,台灣會是美國的補給基地嗎?當台灣成為美國的補給基地,中國能夠忍受家門口的威脅嗎?而台灣,真的有選擇的餘地?

**◎繼南海與北韓之後,下一個引爆點會是哪裡? **
納瓦羅在書中表示:「以美國的角度來看,為了對北韓持續的『全面核子戰爭』威脅做出回應,美國在亞洲戰區引入更完善的飛彈防禦系統,似乎非常合理。但是中國卻強力譴責這樣的彈道飛彈防禦系統,宣稱這樣的防禦不只是針對北韓,更是針對中國。」看起來是不是非常熟悉?事實上,納瓦羅早在二○一五年時即在本書中提出警示。而除了前面提到的台灣與北韓外,納瓦羅並在本書中分析南韓、印度、俄羅斯甚至是越南又會在美中角力間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以及對美國的亞洲布局將會產生的影響。川普的行事作風或許難以預測,但或許透過納瓦羅的看法,我們能夠窺見川普時代的美中關係會有什麼樣的發展、美國對亞洲的布局又將有什麼樣的變化與盤算。

More books from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over of the book The Arab-Israeli Conflict by 彼得‧納瓦羅
Cover of the book Small Arms and Security by 彼得‧納瓦羅
Cover of the book Guests of God by 彼得‧納瓦羅
Cover of the book Mainstreaming the Northeast in India’s Look and Act East Policy by 彼得‧納瓦羅
Cover of the book The British Growth Crisis by 彼得‧納瓦羅
Cover of the book Federalism in South Asia by 彼得‧納瓦羅
Cover of the book The Organization of Islamic Cooperation by 彼得‧納瓦羅
Cover of the book A War It Was Always Going to Lose: Why Japan Attacked America in 1941 by 彼得‧納瓦羅
Cover of the book Extremism, Radicalization and Security by 彼得‧納瓦羅
Cover of the book China's New Governing Party Paradigm by 彼得‧納瓦羅
Cover of the book The Politics of Becoming European by 彼得‧納瓦羅
Cover of the book The Gulf by 彼得‧納瓦羅
Cover of the book Global Matters for Non-Governmental Public Action by 彼得‧納瓦羅
Cover of the book America's Challenge by 彼得‧納瓦羅
Cover of the book Competing Visions of India in World Politics by 彼得‧納瓦羅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