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 ISBN: | 6961813239159 | |
Publisher: | 巨思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 Publication: | February 1, 2018 |
Imprint: | 經理人月刊 | Language: | Chinese |
Author: | |
ISBN: | 6961813239159 |
Publisher: | 巨思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
Publication: | February 1, 2018 |
Imprint: | 經理人月刊 |
Language: | Chinese |
Editor's Note 編輯台時間
平凡的行為,不凡的成果
如果你從來都沒有聽過「PDCA」這個字母組合,一點都不需要慌張失措、自覺無知,甚至你也可以置之不理,因為你很可能已經會了。 就像求學階段,每逢考試前,父母多少會再三叮嚀:要好好讀書,提早準備,不要臨時抱佛腳。寫考卷的時候,要把題目看清楚,不要漏看或誤讀考題,要把答案寫正確或填在正確的位置上。交卷前,一定要檢查一遍,以免「明明會的,卻因為粗心,寫錯了」。等到考卷發下來,如果老師沒有針對考題逐一訂正教學,不知道你會不會想辦法搞懂,自己到底哪裡不會、哪裡有待改進,真正學會了原本不會的東西? 其實不只是考試,仔細想想,幾乎生活中的每一項或大或小的工作和任務,甚至是規畫一次旅遊、煮一頓大餐,我們都是出於本能地這樣運作著:希望把事情做對、做好,而且一次比一次好;最討厭徒勞無功,重蹈覆轍,該拿的分數沒拿到,可以做好卻疏忽了。 這樣講,當然是把PDCA講得太簡化、太簡單了。不過,即使是把PDCA逐步拆解來講,恐怕你還是會有類似的感覺:Plan(計畫)、Do(執行)、Check(查核)、Act(改善行動)。 所以,我們這次封面故事,先從品質管理之父戴明(W. Edwards Deming)的管理原則,深入探討PDCA之於管理的意義和作用,進一步延伸到這套看似直覺的工作循環,何以能夠架構起從個人、組織到國家的品質管理革命。豐田汽車(Toyota)前社長奧田碩就曾說,「不管到哪間公司我都經營得起來,因為我能推動PDCA。」 奧田碩這句話的關鍵詞在於「推動」,因為如同豐田另一位前社長豐田英二所說,「研究豐田模式的機制,任何人都辦得到,但是要能做好它才有價值。」 因此,要轉動PDCA循環,是一場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戰自己的戰鬥,每一個環節上都不能馬虎,也有許多細節要講究: 計畫時,要深入探究問題的成因、真因,但是又不要陷入分析癱瘓(paralysis by analysis),因為問題過於複雜、過度分析,而遲遲無法決策。 執行時,要即知即行,不怕失敗。 做了以後,還要查核結果好壞,才能知道計畫與執行之間有多少落差,如同《TOYOTA的PDCA+F》一書指出,「徹底查核,計畫才不會淪為光說不練,執行才不會淪為做完就不管。」 最後,回顧整理從中學習到什麼,好的就納入標準作業程序(SOP),不夠好的就重新啟動一次改善循環。 循環,是很棒的意象。每一個PDCA都可以啟動下一個PDCA循環;甚至每一個P、每一個D、每一個C、每一個A,都可以從中再啟動無數個PDCA循環。日復一日,將簡單的事情進行到底,就會產生力量。
總編輯齊立文
Editor's Note 編輯台時間
平凡的行為,不凡的成果
如果你從來都沒有聽過「PDCA」這個字母組合,一點都不需要慌張失措、自覺無知,甚至你也可以置之不理,因為你很可能已經會了。 就像求學階段,每逢考試前,父母多少會再三叮嚀:要好好讀書,提早準備,不要臨時抱佛腳。寫考卷的時候,要把題目看清楚,不要漏看或誤讀考題,要把答案寫正確或填在正確的位置上。交卷前,一定要檢查一遍,以免「明明會的,卻因為粗心,寫錯了」。等到考卷發下來,如果老師沒有針對考題逐一訂正教學,不知道你會不會想辦法搞懂,自己到底哪裡不會、哪裡有待改進,真正學會了原本不會的東西? 其實不只是考試,仔細想想,幾乎生活中的每一項或大或小的工作和任務,甚至是規畫一次旅遊、煮一頓大餐,我們都是出於本能地這樣運作著:希望把事情做對、做好,而且一次比一次好;最討厭徒勞無功,重蹈覆轍,該拿的分數沒拿到,可以做好卻疏忽了。 這樣講,當然是把PDCA講得太簡化、太簡單了。不過,即使是把PDCA逐步拆解來講,恐怕你還是會有類似的感覺:Plan(計畫)、Do(執行)、Check(查核)、Act(改善行動)。 所以,我們這次封面故事,先從品質管理之父戴明(W. Edwards Deming)的管理原則,深入探討PDCA之於管理的意義和作用,進一步延伸到這套看似直覺的工作循環,何以能夠架構起從個人、組織到國家的品質管理革命。豐田汽車(Toyota)前社長奧田碩就曾說,「不管到哪間公司我都經營得起來,因為我能推動PDCA。」 奧田碩這句話的關鍵詞在於「推動」,因為如同豐田另一位前社長豐田英二所說,「研究豐田模式的機制,任何人都辦得到,但是要能做好它才有價值。」 因此,要轉動PDCA循環,是一場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戰自己的戰鬥,每一個環節上都不能馬虎,也有許多細節要講究: 計畫時,要深入探究問題的成因、真因,但是又不要陷入分析癱瘓(paralysis by analysis),因為問題過於複雜、過度分析,而遲遲無法決策。 執行時,要即知即行,不怕失敗。 做了以後,還要查核結果好壞,才能知道計畫與執行之間有多少落差,如同《TOYOTA的PDCA+F》一書指出,「徹底查核,計畫才不會淪為光說不練,執行才不會淪為做完就不管。」 最後,回顧整理從中學習到什麼,好的就納入標準作業程序(SOP),不夠好的就重新啟動一次改善循環。 循環,是很棒的意象。每一個PDCA都可以啟動下一個PDCA循環;甚至每一個P、每一個D、每一個C、每一個A,都可以從中再啟動無數個PDCA循環。日復一日,將簡單的事情進行到底,就會產生力量。
總編輯齊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