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斯的投資哲學

Biography & Memoir
Cover of the book 索羅斯的投資哲學 by 苑舉正, 法意PHIGROUP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苑舉正 ISBN: 7231869382021
Publisher: 法意PHIGROUP Publication: January 3, 2017
Imprint: 法意PHIGROUP Language: Chinese
Author: 苑舉正
ISBN: 7231869382021
Publisher: 法意PHIGROUP
Publication: January 3, 2017
Imprint: 法意PHIGROUP
Language: Chinese

醞釀五年,首部結合財經與哲學的鉅著

關於金融巨鱷吞噬財富的思維、手段與其他……

這些費解的謎題,只有一位哲學家能夠回答!

 索羅斯是二十世紀最成功的投資者,但他卻稱呼自己是一名「失敗的哲學家」。

如果你在一九六九年投資他的量子基金一千美元,

那麼到了一九九五年,你的籌碼會變成兩百萬美元。

 

這個驚人的數字,對於索羅斯而言,最有價值的地方並不是昭告天下他有投資奇才,

而是告訴大家,他的哲學思維能夠賺錢。

簡單來講,賺錢,只是索羅斯弘揚他哲學思維的工具。 

華人世界解讀索羅斯投資哲學第一人,

帶你直達「金融巨鱷如何坐擁巨富」的核心。

 

本書作者,臺大哲學系教授苑舉正強調:

「我是一個讀哲學的人,我解讀索羅斯的投資哲學只有一個動機,

就是告訴世人,哲學可以回答所有與人相關的問題,其中當然也包含賺錢這件事情!」 ** **

想要理解索羅斯的投資哲學,

最關鍵的核心理念───就是負面思考。

 金融市場的參與者,他們的想法離不開三項原則──歸納經驗、排除風險、追求完美。

索羅斯不但反對這三項原則,還發明了一套「反射理論」,說明這三者都是嚴重的謬誤。

 對於所有正面的想法、完美的知識,以及樂觀的盼望,索羅斯都賦予它們負面的評價,並指出傳統經濟學上的理論與模型,就是市場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泡沫與崩盤的主因。

有趣的是,這些泡沫對索羅斯而言,是極其肥沃的……

 

因為,如果不能夠把賺錢的道理,建立在他人的謬誤之上,怎麼會有賺錢的機會呢?

** **

內容簡介

 

從猶太難民到千億富豪,本書縝密地呈現

影響索羅斯一生──投資決策的哲學底蘊

橫跨索羅斯六個思想養成時期的致富脈絡:

膽識之培育知識之建構常識之確立見識之發揚賞識之對象意識之成熟

 

索羅斯的人生可以簡稱為「一」、「二」、「三」。

 

一,是他有一個伴隨一生的理念,也就是後來發展成為反射理論的可錯論(Fallibilism);二,是影響他一生的兩位重要人物,第一位是他的父親,第二位是他在倫敦政經學院遇見的卡爾‧波普;三,是他一生中做過最重要的三件事。首先是他的投資理財,其次是他對於開放社會的認同,最後是他對於慈善事業的堅持。一加二加三等於六,剛好構成本書的六個章節。

這六個章節,按照一個八十六歲之齡的人來講(本書於二○一六年出版),可以分為:少年、青年、成年、壯年、老年以及餘年,合計共六個時期。這六個時期分別體現了其人生中意志力的養成,可以相對應在六種能力之中,包括:膽識、知識、常識、見識、賞識與意識。這六種能力都是思維上所展現的力量,可以決定一個人在面對各種情境時,應當要採取的行動。 

少年時期的索羅斯,十四歲時目睹納粹的侵略,培育了他面對生死的膽識;青年時期,索羅斯輾轉抵達倫敦,在倫敦政經學院就學於哲學大師波普的門下,從事科學哲學的研究;成年時期的索羅斯,依據以往學習的經驗,確立「認知一切信念都會出錯」的常識;到了壯年時期,他充分發揚了見識能力,對市場有洞見,對投資有一套特殊的理解;老年時期,從市場中擷取一切經驗的索羅斯,開始賞識開放社會的價值,並且盡可能地解釋「為什麼社會應該維持開放」;現在,索羅斯在餘年實踐他的道德意識,企圖以他所賺取的金錢,決定什麼人需要幫助。

這六點,分別代表了索羅斯人生中的六個階段,也逐步突顯出他體會人生的歷程與能力。在本書中,當我針對這六種能力做分析時,我必須要先說,第一,這六種能力之間的區分,並不是像油與水那般分明的。有許多能力在發展的過程中,不但是並存的,而且或許同時存在於潛伏狀態。因此對於這些能力所做的分門別類,不過是突顯其特定人生時期的重點而已。

其次,雖然這些能力經常是共存的,但是在探索索羅斯人生軌跡的過程中,我們大致上可以看到一個輪廓。在這個輪廓中,膽識是他接觸人生的首要條件,然後再依循知識的建構、常識的確立、見識的發揚、賞識的對象以及意識的成熟,索羅斯逐漸體會存在的價值。這些能力形成綜合開展的過程,但是人生從培育風險膽識開始,到發展出成熟的道德意識,卻是我在本書中所要強調的基本道理,也就是市場與人生相呼應的原則。

影響索羅斯畢生的父親──提瓦達‧索羅斯(Tivadar Soros),在家鄉匈牙利布達佩斯的職業是一名律師,也是一位很會講故事的人。父親在其人生的經歷當中,有過嚴重的失敗,差點把命丟了。他面對生死,也有非常大膽的判斷,這讓索羅斯在納粹占領期間充分體會,一個人的膽識對於活著的價值。在這份膽識的培育過程中,索羅斯選擇獨自一人到倫敦求學。舉目無親下,索羅斯靠著在火車上販售餐飲,以半工半讀的方式,在倫敦政經學院就讀科學哲學,並對於波普的「可錯論」情有獨鍾,深受啟發。

成年時期的索羅斯,維持對於哲學的高度興趣,甚至在移民美國之後從事交易員工作的時期,還將其博士論文進行修改。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風險,索羅斯的常識能力告訴他,「人的知識」必然與「人」相同,是有缺陷的,所以沒有完美的知識。

這個觀念成為他畢生的信念,確認在一個不完美的世界當中,我們必然會因為過度自信而犯錯,因此所有建構的知識必然有限制。為了要讓這個「常識」獲得肯定,索羅斯以他對市場的洞見,結合了所有能力,提出他對於市場的見識,也就是泡沫必然會發生,產生市場大小不一的崩盤。

充分體會市場循環道理的索羅斯,從一九七九年開始,成立「開放社會基金會」,實現他對於開放社會的賞識。許多人不理解為什麼一個在市場中叱吒風雲的關鍵人物,會轉移興趣,從事一個哲學理念的論述,並且開始幫助所有歷經民主轉型的國家,由封閉的政治轉向開放的社會。索羅斯在餘年間,堅定地支持開放社會的落實,大幅捐款(超過一百一十億美金)。這對於我們從哲學的角度檢視索羅斯的一生具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呢?這是本書在最後要回答的地方。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醞釀五年,首部結合財經與哲學的鉅著

關於金融巨鱷吞噬財富的思維、手段與其他……

這些費解的謎題,只有一位哲學家能夠回答!

 索羅斯是二十世紀最成功的投資者,但他卻稱呼自己是一名「失敗的哲學家」。

如果你在一九六九年投資他的量子基金一千美元,

那麼到了一九九五年,你的籌碼會變成兩百萬美元。

 

這個驚人的數字,對於索羅斯而言,最有價值的地方並不是昭告天下他有投資奇才,

而是告訴大家,他的哲學思維能夠賺錢。

簡單來講,賺錢,只是索羅斯弘揚他哲學思維的工具。 

華人世界解讀索羅斯投資哲學第一人,

帶你直達「金融巨鱷如何坐擁巨富」的核心。

 

本書作者,臺大哲學系教授苑舉正強調:

「我是一個讀哲學的人,我解讀索羅斯的投資哲學只有一個動機,

就是告訴世人,哲學可以回答所有與人相關的問題,其中當然也包含賺錢這件事情!」 ** **

想要理解索羅斯的投資哲學,

最關鍵的核心理念───就是負面思考。

 金融市場的參與者,他們的想法離不開三項原則──歸納經驗、排除風險、追求完美。

索羅斯不但反對這三項原則,還發明了一套「反射理論」,說明這三者都是嚴重的謬誤。

 對於所有正面的想法、完美的知識,以及樂觀的盼望,索羅斯都賦予它們負面的評價,並指出傳統經濟學上的理論與模型,就是市場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泡沫與崩盤的主因。

有趣的是,這些泡沫對索羅斯而言,是極其肥沃的……

 

因為,如果不能夠把賺錢的道理,建立在他人的謬誤之上,怎麼會有賺錢的機會呢?

** **

內容簡介

 

從猶太難民到千億富豪,本書縝密地呈現

影響索羅斯一生──投資決策的哲學底蘊

橫跨索羅斯六個思想養成時期的致富脈絡:

膽識之培育知識之建構常識之確立見識之發揚賞識之對象意識之成熟

 

索羅斯的人生可以簡稱為「一」、「二」、「三」。

 

一,是他有一個伴隨一生的理念,也就是後來發展成為反射理論的可錯論(Fallibilism);二,是影響他一生的兩位重要人物,第一位是他的父親,第二位是他在倫敦政經學院遇見的卡爾‧波普;三,是他一生中做過最重要的三件事。首先是他的投資理財,其次是他對於開放社會的認同,最後是他對於慈善事業的堅持。一加二加三等於六,剛好構成本書的六個章節。

這六個章節,按照一個八十六歲之齡的人來講(本書於二○一六年出版),可以分為:少年、青年、成年、壯年、老年以及餘年,合計共六個時期。這六個時期分別體現了其人生中意志力的養成,可以相對應在六種能力之中,包括:膽識、知識、常識、見識、賞識與意識。這六種能力都是思維上所展現的力量,可以決定一個人在面對各種情境時,應當要採取的行動。 

少年時期的索羅斯,十四歲時目睹納粹的侵略,培育了他面對生死的膽識;青年時期,索羅斯輾轉抵達倫敦,在倫敦政經學院就學於哲學大師波普的門下,從事科學哲學的研究;成年時期的索羅斯,依據以往學習的經驗,確立「認知一切信念都會出錯」的常識;到了壯年時期,他充分發揚了見識能力,對市場有洞見,對投資有一套特殊的理解;老年時期,從市場中擷取一切經驗的索羅斯,開始賞識開放社會的價值,並且盡可能地解釋「為什麼社會應該維持開放」;現在,索羅斯在餘年實踐他的道德意識,企圖以他所賺取的金錢,決定什麼人需要幫助。

這六點,分別代表了索羅斯人生中的六個階段,也逐步突顯出他體會人生的歷程與能力。在本書中,當我針對這六種能力做分析時,我必須要先說,第一,這六種能力之間的區分,並不是像油與水那般分明的。有許多能力在發展的過程中,不但是並存的,而且或許同時存在於潛伏狀態。因此對於這些能力所做的分門別類,不過是突顯其特定人生時期的重點而已。

其次,雖然這些能力經常是共存的,但是在探索索羅斯人生軌跡的過程中,我們大致上可以看到一個輪廓。在這個輪廓中,膽識是他接觸人生的首要條件,然後再依循知識的建構、常識的確立、見識的發揚、賞識的對象以及意識的成熟,索羅斯逐漸體會存在的價值。這些能力形成綜合開展的過程,但是人生從培育風險膽識開始,到發展出成熟的道德意識,卻是我在本書中所要強調的基本道理,也就是市場與人生相呼應的原則。

影響索羅斯畢生的父親──提瓦達‧索羅斯(Tivadar Soros),在家鄉匈牙利布達佩斯的職業是一名律師,也是一位很會講故事的人。父親在其人生的經歷當中,有過嚴重的失敗,差點把命丟了。他面對生死,也有非常大膽的判斷,這讓索羅斯在納粹占領期間充分體會,一個人的膽識對於活著的價值。在這份膽識的培育過程中,索羅斯選擇獨自一人到倫敦求學。舉目無親下,索羅斯靠著在火車上販售餐飲,以半工半讀的方式,在倫敦政經學院就讀科學哲學,並對於波普的「可錯論」情有獨鍾,深受啟發。

成年時期的索羅斯,維持對於哲學的高度興趣,甚至在移民美國之後從事交易員工作的時期,還將其博士論文進行修改。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風險,索羅斯的常識能力告訴他,「人的知識」必然與「人」相同,是有缺陷的,所以沒有完美的知識。

這個觀念成為他畢生的信念,確認在一個不完美的世界當中,我們必然會因為過度自信而犯錯,因此所有建構的知識必然有限制。為了要讓這個「常識」獲得肯定,索羅斯以他對市場的洞見,結合了所有能力,提出他對於市場的見識,也就是泡沫必然會發生,產生市場大小不一的崩盤。

充分體會市場循環道理的索羅斯,從一九七九年開始,成立「開放社會基金會」,實現他對於開放社會的賞識。許多人不理解為什麼一個在市場中叱吒風雲的關鍵人物,會轉移興趣,從事一個哲學理念的論述,並且開始幫助所有歷經民主轉型的國家,由封閉的政治轉向開放的社會。索羅斯在餘年間,堅定地支持開放社會的落實,大幅捐款(超過一百一十億美金)。這對於我們從哲學的角度檢視索羅斯的一生具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呢?這是本書在最後要回答的地方。

 

More books from Biography & Memoir

Cover of the book Madame Curie - A Biography by Eve Curie by 苑舉正
Cover of the book While in Darkness There is Light by 苑舉正
Cover of the book Belmont Castle by 苑舉正
Cover of the book Traverser l'enfer et croire encore au Paradis by 苑舉正
Cover of the book At Home in Many Worlds by 苑舉正
Cover of the book Bearing Witness by 苑舉正
Cover of the book Hilda Krüger by 苑舉正
Cover of the book A Portrait of Joan by 苑舉正
Cover of the book Dead Man Tell No Lies by 苑舉正
Cover of the book Makers of Modern Medicine by 苑舉正
Cover of the book This Is Not My Beautiful Life by 苑舉正
Cover of the book Writers In Love by 苑舉正
Cover of the book Sentenced to Science by 苑舉正
Cover of the book Convicted - Converted - Forgiven From the Streets to the Pulpit by 苑舉正
Cover of the book Jacqueline Kennedy Onassis La biografia mai raccontata by 苑舉正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