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細說紅樓夢

(全套三冊)

Fiction & Literature, Classics
Cover of the book 白先勇細說紅樓夢 by 白先勇,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白先勇 ISBN: 3030000000351
Publisher: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July 1, 2016
Imprint: Language: Chinese
Author: 白先勇
ISBN: 3030000000351
Publisher: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July 1, 2016
Imprint:
Language: Chinese

八十歲的白先勇,遇見三百歲的曹雪芹,看文學大師白先勇如何細膩解説《紅樓夢》這本「天書」,看二位小説家跨越時空的心靈相印。

三冊60萬字 白先勇鑽研「天書」數十年,一生心血結晶完整呈現!
董陽孜字帖+典雅裝禎設計,重現大觀園的極盛繁華
《紅樓夢》導讀是白先勇先生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東亞系主要授課之一,分中英文兩種課程,持續二十多年。

二○一四年,臺大邀請回母校開設《紅樓夢》導讀通識課,由於《紅樓夢》這本「天書」歷來的研究、批評、考據、索隱,林林總總,汗牛充棟,各方爭議熱烈,任何一家之言,都難下斷論。白先勇藉三學期的細說,正本清源,把這部文學經典完全當作小說來導讀,側重解析《紅樓夢》的小說藝術:神話架構、人物塑造、文字風格、敘事手法、觀點運用、對話技巧、象徵隱喻、平行對比、千里伏筆,檢視《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如何將各種構成小說的元素發揮到極致。

《紅樓夢》早被公認是中國古典文學中最偉大的著作之一,更是集大成的才子書,才子書的真正解人,往往需要「惺惺惜惺惺」的風流人物。當今之世,白先勇不正是這種才子?他性好《紅樓夢》,熟讀大半生,尤其跨越兩百多年時空,以小說家與小說家心靈相印,豈非最適當的解人?

白先勇的細說,除了體大思精的掌握全書真意,更在一字一句、一段一落中,處處見出其中個別呈露的微妙涵義。白先勇「要把金針度與人」,絕不止淺層的講故事,說人物,他透過解構、剖析、抒理、同情……出入宏觀與微觀,如同曹雪芹書寫那麼強烈的興致勃勃,將畢生對《紅樓夢》的鑽研體會,傾囊相授。

透過這套書詳實而精準的整理呈現,不僅對《紅樓夢》的欣賞與理解,指出一條康莊大道,更帶給讀者對傳統、對文學、對文化、對人生的感悟與啟發。

作者簡介

白先勇 民國二十六年生,廣西桂林人。臺大外文系畢業,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Writer’s Workshop)文學創作碩士。 白先勇為北伐抗戰名將白崇禧之子,幼年居住於南寧、桂林,民國三十三年逃難至重慶。抗戰勝利後曾移居南京、上海、漢口、廣州。民國三十八年遷居香港,民國四十一年來臺與父母團聚。民國五十二年赴美留學、定居,民國五十四年獲碩士學位,赴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東亞語言文化系任教中國語言文學,民國八十三年退休。民國八十六年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圖書館成立「白先勇資料特藏室」,收錄一生作品的各國譯本、相關資料與手稿。 白先勇是小說家、散文家、評論家、戲劇家,著作極豐,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臺北人》、《紐約客》,長篇小說《孽子》,散文集《驀然回首》、《明星咖啡館》、《第六隻手指》、《樹猶如此》,舞臺劇劇本《遊園驚夢》、電影劇本《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玉卿嫂》、《孤戀花》、《最後的貴族》等。兩岸均已出版《白先勇作品集》。關於白先勇文學創作的研究,兩岸均不斷有學者投入,人數眾多,面向多元,形成白先勇文學經典化現象。 近年投入愛滋防治的公益活動和崑曲藝術的復興事業,製作青春版《牡丹亭》巡迴兩岸、美國、歐洲,獲得廣大迴響。從「現代文學傳燈人」,成為「傳統戲曲傳教士」。 民國一○○年開始致力整理父親白崇禧的傳記,民國一○一年出版《父親與民國:白崇禧將軍身影集》,在兩岸三地與歐美漢學界,都受到重視,並引起廣大迴響,於民國一○三年出版《止痛療傷: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整理白崇禧將軍來臺最新史料與口述採訪紀實。

民國一○三年在臺灣大學開設《紅樓夢》導讀通識課程三個學期,將畢生對《紅樓夢》的鑽研體會,傾囊相授學子,深受兩岸學生歡迎。課程錄影先置臺大開放式課程網站與趨勢教育基金會網站,供校內外人士點閱,並出版DVD及書籍。

序文

觀紅樓 國立臺灣大學特聘講座教授 白先勇

二○一四年春季,臺大文學院由趨勢教育基金會贊助的「白先勇人文講座」開課,種種因緣巧合,這次輪到我擔任講座教授。自從一九九四年我在加州大學提前退休後,二十年來,雖然曾在多所大學演講,參加講座,但從未全程授課。教書對我來說,責任重大,必須全心投入,全力以赴,所以不敢輕易答應。此次面對臺大「白先勇人文講座」,不免亦有所躊躇。張淑香教授勸我道:「你應該在臺大教《紅樓夢》。」她說現在大學生很少有耐心看大部頭的經典作品了,這對學生的人文教育有很大的影響。她這番話恰恰觸動了我的心思,「五四」以來,我們的教育政策一向重理工輕人文,尤其偏廢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造成學生文化認同混淆,人文素養低落,後遺症甚大。近年來,我致力推廣崑曲,替北大、香港中大、臺大設立崑曲講座,就是希望這些龍頭大學的青年學子有機會欣賞到崑曲之美,希望他們重新親近我們的傳統文化。我在美國加州大學也曾教過多次《紅樓夢》,但回到母校教授自己的學弟學妹,心情到底不同。至少選我課的同學,有機會跟著我,把這本曠世經典從頭細讀一遍,希望透過這部古典文學傑作,同學們也會對我們的傳統文化,有所感悟,受到啟發。

《紅樓夢》本來就應該是大學人文教育必讀的一本文學經典:首先,《紅樓夢》是中國文學最偉大的小說,如果說文學是一個民族心靈最深刻的投射,那麼《紅樓夢》在我們民族心靈構成中,應該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十九世紀以前,放眼世界各國的小說,似乎還沒有一部能超越過《紅樓夢》,即使在二十一世紀,在我閱讀的範圍內,要我選擇五本世界最傑出的小說,我一定會包括《紅樓夢》,可能還列在很前面。

《紅樓夢》是一本天書,有解說不盡的玄機,有探索不完的祕密。自從兩百多年前《紅樓夢》問世以來,關於這本書的研究、批評、考據、索隱,林林總總,汗牛充棟,興起所謂「紅學」、「曹學」,各種理論、學派應運而生,一時風起雲湧,波瀾壯闊,至今方興未艾,大概沒有一本文學作品,會引起這麼多人如此熱切的關注與投入。但《紅樓夢》一書內容何其複雜豐富,其版本、作者又問題多多,任何一家之言,恐怕都難下斷論。我在臺大開設《紅樓夢》導讀課程,正本清源,把這部文學經典完全當作小說來導讀,側重解析《紅樓夢》的小說藝術:神話架構、人物塑造、文字風格、敘事手法、觀點運用、對話技巧、象徵隱喻、平行對比、千里伏筆,檢視《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如何將各種構成小說的元素發揮到極致。曹雪芹是不世出的天才,他成長在十八世紀的乾隆時代,那正是中國文化由盛入衰的關鍵時期,曹雪芹繼承了中國文學詩詞歌賦、小說戲劇的大傳統,但他在《紅樓夢》中卻能樣樣推陳出新,以他藝術家的極度敏感,譜下對大時代的興衰、大傳統的式微,人世無可挽轉的枯榮無常,人生命運無法料測的變幻起伏,一闋史詩式、千古絕唱的輓歌。

十九、二十世紀西方小說的新形式,層出不窮,萬花競艷,但仔細觀察,這些現代小說技巧,在《紅樓夢》中其實大都具體而微。《紅樓夢》在小說藝術的成就上,遠遠超過它的時代,而且是永恆的。例如現代小說非常講究的敘事觀點之運用,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用的是全知觀點,但作者是隱形的,神龍見首不見尾,完全脫離了中國小說的說書傳統,亦沒有十八、十九世紀一些西方小說作者現身干預說教,作者對於敘事觀點的轉換,靈活應用,因時制宜。例如大觀園的呈現:大觀園是《紅樓夢》最主要的場景,如何介紹這些主景?我們讀者第一次遊大觀園是跟賈政進去的。第十七回大觀園落成,賈政率領眾清客以及寶玉,到園內巡視題詠,因此大觀園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是隨著賈政的視角而湧現,賈政是《紅樓夢》中儒家系統宗法社會的代表人物,在他眼中,大觀園是為了元妃省親而建造的園林場所,是皇妃女兒的省親別墅、家庭聚會的地方。功能意義完全合乎儒家倫理的社會性,因此透過賈政視角的大觀園是寫實的、靜態的,我們讀者這時看到的大觀園就如同一幅中規中矩的工筆畫。我們第二次再遊大觀園的時候,導遊換成了劉姥姥,從劉姥姥的觀點看出去,大觀園立刻完全換了一幅景象。第四十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金鴛鴦三宣牙牌令」,由於劉姥姥的出現,大觀園似乎突然百花齊放,蜂飛蝶舞,熱鬧起來。劉姥姥是個鄉下老嫗,她眼中看到的大觀園,無一處不新奇,大觀園變成了遊樂園,如同哈哈鏡中折射出來的誇大了數倍的景物。「劉姥姥進大觀園」,我們跟著這位「鄉巴佬」遊覽,也看盡了園中的奇花異草,但劉姥姥這個人物遠不止於一位鄉下老嫗,在某種意義上,她可以說是一個土地神祇—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土地婆。她把大地的生機帶進了大觀園,使得大觀園的貴族居民個個喜上眉梢,笑聲不絕。劉姥姥把「省親別墅」的碑坊看成「玉皇寶殿」,事實上大觀園的設計本來就是人間的「太虛幻境」,只是太虛幻境中時間是停頓的,所以草木長春,而人間的「太虛幻境」大觀園中時間不停運轉,春去秋來,大觀園最後終於傾頹,百花凋謝。利用不同的敘事觀點,巧妙的把大觀園多層次的意義,一一展現出來,這是《紅樓夢》的「現代性」之一。

《紅樓夢》的中心主題是賈府的興衰,也就是大觀園的枯榮,最後指向人世的滄桑、無常,「浮生若夢」的佛道思想。大觀園鼎盛的一刻在第四十回,賈太君兩宴大觀園的家宴上,劉姥姥這位土地神仙把人間歡樂帶進了賈府,她在宴會上把賈府上下逗得歡天喜地,樂得人仰馬翻,那一段描寫各人的笑態,是《紅樓夢》最精采的片段,整個大觀園都充滿了太平盛世的笑聲。第一百零八回:「強歡笑蘅蕪慶生辰,死纏綿瀟湘聞鬼哭」,此時賈府已被抄家,黛玉淚盡人亡,賈府人丁死的死,散的散。賈母為了補償寶釵倉促成婚所受的委屈,替寶釵舉行一場生日宴,可是宴上大家各懷心思,強顏歡笑,鼓不起勁來;一場尷尬的宴席,充分暴露了賈府的頹勢敗象,寶玉獨自進到大觀園中,「只見滿目淒涼」,幾個月不到,大觀園已「瞬息荒涼」,寶玉經過瀟湘館,聞有哭聲,是黛玉的鬼魂在哭泣,於是寶玉大慟。荒涼頹廢的大觀園裏,這時只剩下林黛玉的孤魂,夜夜哭泣。曹雪芹以兩場家宴,用強烈的對比手法說盡了賈府及大觀園的繁盛與衰落,一笑一哭,大觀園由人間仙境沉淪為幽魂鬼域。

大觀園走向敗落的關鍵在第七十四回「惑奸讒抄檢大觀園,避嫌隙杜絕寧國府」,賈府自己抄家,因而晴雯被逐冤死,司棋、入畫、四兒等人皆被趕出大觀園,芳官等幾個小伶人也被發放,連寶釵避嫌也搬出大觀園,一夕間,大觀園頃刻蕭條,黯然失色。抄大觀園的起因是在大觀園中,賈母丫鬟傻大姐拾到了一隻繡春囊,一隻繡春囊卻顛覆了賈府儒家系統宗法社會的整個道德秩序,這隻繡春囊不過是司棋及其表弟潘又安兩人互贈的紀念物,一對小情侶互通私情的表記。可是看在賈府長輩王夫人、邢夫人的眼中,就如同「伊甸園中爬進了那條大毒蛇」(夏志清語),危及了大觀園內小姐們的純真。這就牽涉到儒家宋明理學「存天理去人欲」的極端主張,對人的自然天性有多大的斲傷了。這也是曹雪芹藉寶玉之口,經常提出的抗議。可是曹雪芹畢竟是個天才中的天才,他竟然會將這隻繡春囊偏偏交在一個十四歲「心性愚頑,一無知識」的傻大姐手裏,傻大姐沒有任何道德偏見,也無從做任何道德判斷,繡春囊上那對赤條條抱在一起的男女,在這位天真痴傻的女孩眼裏,竟是一幅「妖精打架」圖。這對王夫人、邢夫人這些頑冥不化的衛道者又是多大的諷刺。

多年來一些紅學家四處勘查,尋找《紅樓夢》裏的大觀園的原址,有人認定是北京恭王府,也有人斷定是南京江南織造府的花園,還有點名袁枚的隨園,但很可能大觀園只存在曹雪芹的心中,是他的「心園」,他創造的人間「太虛幻境」。 大觀園是一個隱喻,隱喻我們這個紅塵滾滾的人間世,其實我們都在紅塵中的大觀園裏,「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最後寶玉出家,連他幾曾留連不捨的大觀園,恐怕也只是鏡花水月的一個幻境罷了。

《紅樓夢》的版本問題極其複雜,是門大學問。要之,在眾多版本中,可分兩大類:即帶有脂硯齋、畸笏叟等人評語的手抄本,止於前八十回,簡稱「脂本」,另一大類,一百二十回全本,最先由程偉元與高鶚整理出來印刻成書,世稱「程高本」,第一版成於乾隆五十六年(一七九一),即「程甲本」,翌年(一七九二)又改版重印「程乙本」。「程乙本」與「程甲本」,有兩萬多字的差異。「程甲本」一問世,幾十年間廣為流傳,直至一九二七年,胡適用新式標點標註,由亞東圖書館印行的「程乙本」出版,才取代「程甲本」,成為《紅樓夢》「標準版」的地位。早年臺灣遠東圖書公司、啟明書局出版的《紅樓夢》都是根據亞東「程乙本」。一九八三年,臺灣桂冠圖書公司出版《紅樓夢》,這個版本也是以「程乙本」為底本,並考照其他眾多主要版本,詳加勘校,改正訛錯,十分講究,並附有校記以作參考。其注解尤其詳盡,是以國學大師啟功的注釋本為底本,由唐敏等人重新整理而成,其中詩詞並有白話翻譯,作為教科書,對學生幫助甚大。我在美國加州大學教《紅樓夢》,一直採用桂冠版。這次在臺大開課教授《紅樓夢》,我用的卻是臺北里仁書局出版,由馮其庸等人校注,以庚辰本為底本的版本,後四十回乃截取「程高本」而成。因為桂冠版《紅樓夢》已經斷版,而里仁書局的庚辰本《紅樓夢》,其注釋十分詳細,有助於初讀《紅樓夢》的學生。這種以庚辰本為主的《紅樓夢》版本,自從一九八二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以後,漸漸大行其道,近來甚至有壓倒「程乙本」之趨勢。擁護這個版本的紅學家認為,「庚辰本」是諸脂本中比較完整的一個,共七十八回,其年代較早乾隆二十六年(一七六一),他們認為這是最接近曹雪芹原作的本子。這是我第一次採用「庚辰本」做教科書,有機會把里仁版「庚辰本」《紅樓夢》與桂冠版「程乙本」從頭到尾仔細對照比較了一次。我發覺「庚辰本」其實也隱藏了不少問題,有幾處還相當嚴重,我完全從小說藝術、美學觀點來比較兩個版本的得失。

人物塑造是《紅樓夢》小說藝術最成功的地方,無論主要、次要人物,無一不個性鮮明,舉止言談,莫不恰如其分。例如秦鐘,這是一個次要角色,出場甚短,但對寶玉意義非凡。寶玉認為「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濁臭逼人」,尤其厭惡一心講究文章經濟、追求功名利祿的男人,如賈雨村之流,連與他形貌相似而心性不同的甄寶玉,他也斥之為「祿蠹」。但秦鐘是《紅樓夢》中極少數受寶玉珍惜的男性角色,兩人氣味相投,惺惺相惜,同進同出,關係親密。秦鐘夭折,寶玉奔往探視,「庚辰本」中秦鐘臨終竟留給寶玉這一段話:

以前你我見識自為高過世人,我今日才知誤了。以後還該立志功名,以榮耀顯達為是。

這段臨終懺悔,完全不符秦鐘這個人物的個性口吻,破壞了人物的統一性。秦鐘這番老氣橫秋、立志功名的話,恰恰是寶玉最憎惡的。如果秦鐘真有這番利祿之心,寶玉一定會把他歸為「祿蠹」,不可能對秦鐘還思念不已。再深一層,秦鐘這個人物在《紅樓夢》中又具有象徵意義,秦鐘與「情種」諧音,第五回賈寶玉遊太虛幻境,聽警幻仙姑《紅樓夢》曲子第一支〔紅樓夢引子〕:開闢鴻蒙,誰為情種?「情種」便成為《紅樓夢》的關鍵詞,秦鐘與姐姐秦可卿其實是啟發賈寶玉對男女動情的象徵人物,兩人是「情」的一體二面。「情」是《紅樓夢》的核心。秦鐘這個人物象徵意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庚辰本」中秦鐘臨終那幾句「勵志」遺言,把秦鐘變成了一個庸俗「祿蠹」,對《紅樓夢》有主題性的傷害。「程乙本」沒有這一段,秦鐘並未醒轉留言。「脂本」多為手抄本,抄書的人不一定都有很好的學識見解,「庚辰本」那幾句話很可能是抄書者自己加進去的。作者曹雪芹不可能製造這種矛盾。

比較嚴重的是尤三姐一案。《紅樓夢》次要人物榜上,尤三姐獨樹一幟,最為突出,可以說是曹雪芹在人物刻畫上一大異彩。在描述過十二金釵、眾丫鬟等人後,小說中段,尤氏姐妹二姐、三姐登場,這兩個人物橫空而出,從第六十四回至六十九回,五回間二尤的故事多姿多采,把《紅樓夢》的劇情又推往另一個高潮。尤二姐柔順,尤三姐剛烈,這是作者有意設計出來一對強烈對比的人物。二姐與姐夫賈珍有染,後被賈璉收為二房。三姐「風流標緻」,賈珍亦有垂涎之意,但不似二姐隨和,因而不敢造次。第六十四回,賈珍欲勾引三姐,賈璉在一旁慫恿,未料卻被三姐將兩人指斥痛罵一場。這是《紅樓夢》寫得最精采、最富戲劇性的片段之一,三姐聲容並茂,活躍於紙上。但「庚辰本」這一回卻把尤三姐寫成了一個水性淫蕩之人,早已失足於賈珍,這完全誤解了作者有意把三姐塑造成貞烈女子的企圖。「庚辰本」如此描寫:

當下四人一處吃酒。尤二姐知局,便邀他母親說:「我怪怕的,媽同我到那邊走走來。」尤老也會意,便真個同他出來,只剩小丫頭們。賈珍便和三姐挨肩擦臉,百般輕薄起來。小丫頭子們看不過,也都躲了出去,憑他兩個自在取樂,不知作些什麼勾當。

這裏尤二姐支開母親尤老娘,母女二人好像故意設局讓賈珍得逞,與三姐狎暱。而剛烈如尤三姐竟然隨賈珍「百般輕薄」、「挨肩擦臉」,連小丫頭們都看不過,躲了出去。這一段把三姐蹧蹋得夠嗆,而且文字拙劣,態度輕浮,全然不像出自原作者曹雪芹之筆。「程乙本」這一段這樣寫:

當下四人一處吃酒。二姐兒此時恐怕賈璉一時走來,彼此不雅,吃了兩鍾酒便推故往那邊去了。賈珍此時也無可奈何,只得看着二姐兒自去。剩下尤老娘和三姐兒相陪。那三姐兒雖向來也和賈珍偶有戲言,但不似他姐姐那樣隨和兒,所以賈珍雖有垂涎之意,卻也不肯造次了,致討沒趣。況且尤老娘在傍邊陪著,賈珍也不好意思太露輕薄。

尤二姐離桌是有理由的,怕賈璉闖來看見她陪賈珍飲酒,有些尷尬,因為二姐與賈珍有過一段私情。這一段「程乙本」寫得合情合理,三姐與賈珍之間,並無勾當。如果按照「庚辰本」,賈珍百般輕薄,三姐並不在意,而且還有所逢迎,那麼下一段賈璉勸酒,企圖拉攏三姐與賈珍,三姐就沒有理由,也沒有立場,暴怒起身,痛斥二人。《紅樓夢》這一幕最精采的場景也就站不住腳了。後來柳湘蓮因懷疑尤三姐不貞,索回聘禮鴛鴦劍,三姐羞憤用鴛鴦劍刎頸自殺。如果三姐本來就是水性婦人,與姐夫賈珍早有私情,那麼柳湘蓮懷疑她乃「淫奔無恥之流」並不冤枉,三姐就更沒有自殺以示貞節的理由了。那麼尤三姐與柳湘蓮的愛情悲劇也就無法自圓其說。尤三姐是烈女,不是淫婦,她的慘死才博得讀者的同情。「庚辰本」把尤三姐這個人物寫岔了,這絕不是曹雪芹的本意,我懷疑恐怕是抄書的人動了手腳。

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風流」寫晴雯之死,是《紅樓夢》全書最動人的章節之一。晴雯與寶玉的關係非比一般,她在寶玉的心中地位可與襲人分庭抗禮,在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第五十二回「勇晴雯病補雀金裘」中,兩人的感情有細膩的描寫。晴雯貌美自負,「水蛇腰,削肩膀兒」,眉眼像「林妹妹」,可是「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後來遭讒被逐出大觀園,含冤而死。臨終前寶玉到晴雯姑舅哥哥家探望她,晴雯睡在蘆席土炕上:

幸而衾褥還是舊日鋪的。心內不知自己怎麼才好,因上來含淚伸手輕輕拉他,悄喚兩聲。當下晴雯又因著了風,又受了他哥嫂的歹話,病上加病,嗽了一日,才朦朧睡了。忽聞有人喚他,強展星眸,一見是寶玉,又驚又喜,又悲又痛,忙一把死攥住他的手。哽咽了半日,方說出半句話來:「我只當不得見你了。」接著便嗽個不住。寶玉也只有哽咽之分。晴雯道:「阿彌陀佛,你來的好,且把那茶倒半碗我喝。渴了這半日,叫半個人也叫不著。」寶玉聽說,忙拭淚問:「茶在那裏?」晴雯道:「那爐臺上就是。」寶玉看時,雖有個黑沙吊子,卻不像個茶壺。只得桌上去拿了一個碗,也甚大甚粗,不像個茶碗,未到手內,先就聞得油膻之氣。寶玉只得拿了來,先拿些水洗了兩次,復又用水汕過,方提起沙壺斟了半碗。看時,絳紅的,也太不成茶。晴雯扶枕道:「快給我喝一口罷!這就是茶了。那裏比得咱們的茶!」寶玉聽說,先自己嘗了一嘗,並無清香,且無茶味,只一味苦澀,略有茶意而已。嘗畢,方遞與晴雯。只見晴雯如得了甘露一般,一氣都灌下去了。

這一段寶玉目睹晴雯悲慘處境,心生無限憐惜,寫得細致纏綿,語調哀惋,可是「庚辰本」下面突然接上這麼一段:

寶玉心下暗道:「往常那樣好茶,他尚有不如意之處;今日這樣。看來,可知古人說的『飽飫烹宰,飢饜糟糠』,又道是『飯飽弄粥』,可見都不錯了。」

這段有暗貶晴雯之意,語調十分突兀。此時寶玉心中只有疼憐晴雯,哪裏還捨得暗暗批評她,這幾句話,破壞了整節的氣氛,根本不像寶玉的想法,看來倒像手抄本脂硯齋等人的評語,被抄書的人把這些眉批、夾批抄入正文中去了。「程乙本」沒有這一段,只接到下一段:寶玉看著,眼中淚直流下來,連自己的身子都不知為何物了……

「庚辰本」對襲人、晴雯、芳官等人的描寫,也有可商榷的地方,我在課堂上都一一指出來討論過了,一些明顯的誤漏,也加以改正。例如第四十六回,鴛鴦罵她的嫂子是「九國販駱駝的」,當然應該是「六國」。第七十四回「惑奸讒抄檢大觀園」,「庚辰本」有一處嚴重錯誤。繡春囊事件引發了抄檢大觀園,鳳姐  

率眾抄到迎春處,在迎春的丫鬟司棋箱中查出一個「字帖兒」,上面寫道:

「上月你來家後,父母已察覺你我之意。但姑娘未出閣,尚不能完你我之心願。若園內可以相見,你可以托張媽給一信息。若得在園內一見,倒比來家得說話,千萬,千萬。再所賜香袋二個,今已查收外,特寄香珠一串,略表我心。千萬收好。表弟潘又安拜具。」 

司棋與潘又安是姑表姐弟,兩人青梅竹馬,長大後二人互相已心有所屬,第七十一回「鴛鴦女無意遇鴛鴦」,司棋與潘又安果然如帖上所說夜間到大觀園中幽會被鴛鴦撞見。繡春囊本是潘又安贈給司棋的定情物,「庚辰本」的字帖上寫反了,寫成是司棋贈給潘又安的,而且變成二個。司棋不可能弄個繡有「妖精打架」春宮圖的香囊給潘又安,必定是潘又安從外面坊間買來贈司棋的。程乙本的帖上如此寫道:

再所賜香珠二串,今已查收。外特寄香袋一個,略表我心。

繡春囊是潘又安給司棋的,司棋贈給潘又安則是兩串香珠。繡春囊事件是整本小說的重大關鍵,引發了抄查大觀園,大觀園由是衰頹崩壞,預示了賈府最後被抄家的命運。像繡春囊如此重要的物件,其來龍去脈,絕對不可以發生錯誤。

「庚辰本」作為研究材料,是非常珍貴重要的版本,因為其時間早,前八十回回數多,而且有「脂評」,但作為普及本,有許多問題,須先解決,以免誤導。

自「程高本」出版以來,爭議未曾斷過,主要是對後四十回的質疑批評。爭論分兩方面,一是質疑後四十回的作者,長期以來,幾個世代的紅學專家都認定後四十回乃高鶚所續,並非曹雪芹的原稿。因此也就引起一連串的爭論:後四十回的一些情節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後四十回的文采風格遠不如前八十回,這樣那樣,後四十回遭到各種攻擊,有的言論走向極端,把後四十回數落得一無是處,高鶚續書變成了千古罪人。我對後四十回一向不是這樣看法。我還是完全以小說創作、小說藝術的觀點來評論後四十回。首先我一直認為後四十回不可能是另一位作者的續作。《紅樓夢》人物情節發展千頭萬緒,後四十回如果換一個作者,怎麼可能把這些無數根長長短短的線索一一理清接榫,前後成為一體。例如人物性格語調的統一就是一個大難題。賈母在前八十回和後四十回中絕對是同一個人,她的舉止言行前後並無矛盾。第一百零六回:「賈太君禱天消禍患」,把賈府大家長的風範發揮到極致,老太君跪地求天的一幕,令人動容。後四十回只有拉高賈母的形象,並沒有降低她。

《紅樓夢》是曹雪芹帶有自傳性的小說,是他的《追憶似水年華》,全書充滿了對過去繁華的追念,尤其後半部寫道賈府的衰落,可以感受到作者哀憫之情,躍然紙上,不能自已。高鶚與曹雪芹的家世大不相同,個人遭遇亦迥異,似乎很難由他寫出如此真摯個人的情感來。近年來紅學界已經有愈來愈多的學者相信高鶚不是後四十回的續書者,後四十回本來就是曹雪芹的原稿,只是經過高鶚與程偉元整理過罷了。其實在「程甲本」程偉元序及「程乙本」程偉元與高鶚引言中早已說得清楚明白,後四十回的稿子是程偉元蒐集得來,與高鶚「細加釐剔,截長補短」修輯而成,引言又說「至其原文,未敢臆改」。在其他鐵證還沒有出現以前,我們就姑且相信程偉元、高鶚說的是真話吧。

至於不少人認為後四十回文字功夫、藝術成就遠不如前八十回,這點我絕不敢苟同。後四十回的文字風采、藝術價值絕對不輸前八十回,有幾處可能還有過之。《紅樓夢》前大半部是寫賈府之盛,文字當然應該華麗,後四十回是寫賈府之衰,文字自然比較蕭疏,這是應情節的需要,而非功力不逮。其實後四十回寫得精采異常的場景真還不少。試舉一兩個例子:寶玉出家、黛玉之死,這兩場是全書的主要關鍵,可以說是《紅樓夢》的兩根柱子,把整本書像一座大廈牢牢撐住。如果兩根柱子折斷,《紅樓夢》就會像座大廈轟然傾頹。

第一百二十回最後寶玉出家,那幾個片段的描寫是中國文學中的一座峨峨高峯。寶玉光頭赤足,身披大紅斗篷,在雪地裏向父親賈政辭別,合十四拜,然後隨著一僧一道飄然而去,一聲禪唱,歸彼大荒,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紅樓夢》這個畫龍點睛式的結尾,恰恰將整本小說撐了起來,其意境之高、其意象之美,是中國抒情文字的極致。我們似乎聽到禪唱聲充滿了整個宇宙,天地為之久低昂。寶玉出家,並不好寫,而後四十回中的寶玉出家,必然出自大家手筆。

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斷痴情」,第九十八回「苦絳珠魂歸離恨天」,這兩回寫黛玉之死又是另一座高峯,是作者精心設計、仔細描寫的一幕摧人心肝的悲劇。黛玉夭壽、淚盡人亡的命運,作者明示暗示,早有鋪排,可是真正寫到苦絳珠臨終一刻,作者須煞費苦心,將前面鋪排累積的能量一古腦兒全部釋放出來,達到震撼人心的效果。作者十分聰明的用黛玉焚稿比喻自焚,林黛玉本來就是「詩魂」,焚詩稿等於毀滅自我,尤其黛玉將寶玉所贈的手帕上面題有黛玉的情詩一併擲入火中,手帕是寶玉用過的舊物,是寶玉的一部分,手帕上斑斑點點還有黛玉的淚痕,這是兩個人最親密的結合,兩人愛情的信物,如今黛玉如此決絕將手帕扔進火裏,霎時間,弱不禁風的林黛玉形象突然暴漲成為一個剛烈如火的殉情女子。手帕的再度出現,是曹雪芹善用草蛇灰線,伏筆千里的高妙手法。

後四十回其實還有其他許多亮點:第八十二回「病瀟湘痴魂驚惡夢」、第八十七回「感秋深撫琴悲往事」,妙玉聽琴。第一百零八回「死纏綿瀟湘聞鬼哭」,寶玉淚灑瀟湘館,第一百十三回,「釋舊憾情婢感痴郎」,寶玉向紫鵑告白。

張愛玲極不喜歡後四十回,她曾說一生中最感遺憾的事就是曹雪芹寫《紅樓夢》只寫到八十回沒有寫完。而我感到我這一生中最幸運的事情之一就是能夠讀到程偉元和高鶚整理出來的一百二十回全本《紅樓夢》,這部震古鑠今的文學經典鉅作

內容摘錄
第六回 賈寶玉初試雲雨情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

這一回的「賈寶玉初試雲雨情」,因為是發生在寶玉做夢神遊太虛幻境之後,之前我們一氣呵成講了兩個版本的比較,對照一下,就立顯高下了。不要忘了,這個時候的賈寶玉很年輕,等於一個青少年,對性完全是懵懂的,當然很害羞。襲人自己也是個年輕女孩子,她也不懂,當然也很害羞。程乙本含蓄的寫法,接近少年男女的自然反應,庚辰本就寫得有點鬼鬼祟祟,又是「偷試一回」,又說什麼「幸得無人撞見」,這種話,不像《紅樓夢》,不像曹雪芹筆下的賈寶玉跟襲人。

襲人這個角色上回也提過,寶玉所需要的女性角色她都扮演了。他給寶玉母性式的照顧、慰藉與保護,對他噓寒問暖,對他的前途,他的一切呵護備至。寶玉的肉體、肉身,他真正在俗世上給了的,只有襲人,因為襲人對他來說,是女性的整個完整的代表。寶玉跟襲人是一份俗緣。寶玉出家,襲人嫁給蔣玉菡,蔣玉菡跟賈寶玉也有特殊的關係。所以最後花襲人跟蔣玉菡結了婚,等於說,賈寶玉在這個世上跟一個女性發生的一段俗緣就是花襲人,跟男性發生的俗緣就是蔣玉菡,後來這兩個人結合,成為賈寶玉在世俗上面的兩個肉體合為一的俗緣的完成。他自己的這個佛身,出家走了,他的肉身、他的俗體,留在這個世上。那就是讓花襲人跟蔣玉菡完成了他在世上的俗緣。所以《紅樓夢》這本書非常複雜、非常subtle、非常微妙的,你們看的時候要注意,它不是說賈寶玉出家走了,完成了他的佛,完成了他的頑石歷劫的命運就完了,它等於是一個佛家的寓言,卻又不僅如此。

賈寶玉這個人,他有好多緣分,尤其是名字中有「玉」的,都不是普通的緣。他跟黛玉兩塊玉,他跟蔣玉菡是另外一個玉,他跟妙玉第三塊玉,又是另外一種。

在這本書裏這個「玉」字要緊的,都有很特殊的意義。

太虛幻境很重要的神話架構之後,一下子又回到現實來了,從一個很高的天眼,又看到人世間的芸芸眾生。一個好玩得很的人物,也是很重要的人物──劉姥姥,第一次出現了。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我感覺曹雪芹真是大天才無所不能。他之前寫的都是些王公國戚、公子千金,這些人物寫得好,大概跟曹雪芹自己也很相近。現在他寫劉姥姥,一個村婦,一個鄉村老太太,也寫得活靈活現有趣極了,替這本書帶來一股新鮮的空氣。

這麼一個鄉下老太太,滿身的泥土氣,她到了賈府見賈母,見了賈母之後,她進大觀園。園裏的小姐們正在吟詩作詞,就讓劉姥姥也參加,劉姥姥擲個骰子開口就來一句,「一頭蘿蔔一頭蒜」、「大火燒了毛毛蟲」,人家文雅得不得了,她的那麼一下子把小姐們都哄得笑翻了,泥地上長的東西,鄉間的蘿蔔青菜,她帶進了大觀園裏。

曹雪芹寫這個人物,不光是一個鄉下老太太,其實很像神祇裏面的土地婆,她不像一般的窮親戚跑來,她是帶來歡樂、生命和希望的。等到賈家衰敗了,她救了王熙鳳的女兒巧姐,那些不肖的子侄們要把巧姐賣掉,劉姥姥從天而降,把巧姐救走了,就像個土地婆一樣出現,把巧姐帶到鄉下去,救了賈家的一支血脈,在鄉村中重新給她新的生命,所以說她像個土地婆。曹雪芹寫這個人寫得真好,我想寫鄉下老太太,還沒有一個人寫得過他的。寫劉姥姥進大觀園,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功用,就是劉姥姥眼中的大觀園什麼樣子?劉姥姥進的是她眼中的大觀園。一本小說很重要的就是point of view,從什麼視點來看什麼人物,這很要緊。以劉姥姥的視點來看大觀園寫得那麼精彩,換了另外一個人看大觀園就不一定了。劉姥姥看大觀園,那簡直進了一個人間的太虛幻境,看什麼都是那麼新鮮,看什麼都是加倍的、誇大的,把大觀園寫得活色生香,那就是從劉姥姥的眼光來看的,所以劉姥姥這個人物很重要。

劉姥姥為什麼到賈府呢?因為她家裏窮了。劉姥姥的女婿家早先跟王鳳姐娘家有那麼一點關係,在他們的祖父輩。所以就趁了這麼一點關係想辦法,窮親戚到賈家去希望討點便宜、得點救濟。劉姥姥的女婿不好出面,女兒也不行,只好賣老臉,自己到賈府去了。劉姥姥進了榮國府,當然是見掌管榮國府的王鳳姐,她家裏跟鳳姐的王家有點老關係,她進去要見到鳳姐,才有些想頭。鳳姐的出場,第三回不是講過了嘛!那個氣派,作者對這個人物的精心描寫,把鳳姐塑造成《紅樓夢》裏面,甚至小說史裏面不可磨滅的這麼一個人物。曹雪芹從各種角度來寫她,第一,已經從林黛玉的眼光看過她的出場了;現在又從劉姥姥的眼光來看鳳姐,又是另外一個視點。

曹雪芹寫人物,往往不是說他自己看王鳳姐怎麼怎麼,這樣的話,不生動!而且作者講的,你未必信。如果從另外一個人物的眼光來看,如果你相信那個人,你就對他所看見的王鳳姐的形象,在心裏加倍地深刻了。劉姥姥是一個鄉下老太太,她哪裏見過榮國府的那種派頭。林黛玉進賈府,看了鳳姐已經覺得了不得了,林黛玉見過世面的,林家也是個官家,可林黛玉看鳳姐已經是高高在上,劉姥姥看她更是不得了。

劉姥姥進來以後,那個周瑞家的來迎。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所謂陪房就是王夫人嫁過來的時候跟著來的,有的是丫環或者是奶媽,幫襯著鳳姐滿得勢的。由周瑞家的來評點鳳姐,當然可信,因為從小看見的嘛。一一四頁:「這位鳳姑娘年紀雖小,行事卻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樣的模樣兒,少說些有一萬個心眼子。」形容得好吧!心眼有一個還不夠,有一萬個。你看這個王鳳姐的心事之多。「十個會說話的男人也說他不過!」真的,她說鳳姐在,那些男人講不過她。「就只一件,待下人未免太嚴些個。」這講得也很好,周瑞家的是個下人,當然覺得這個管家管得嚴。話說回來,不嚴還行嗎?賈府裏面有幾百個傭人,上上下下繁瑣得很,鳳姐要是沒這個威,沒這個嚴,她怎麼管家?所以這句話就是反面來講,鳳姐這個人,行事很有紀律,管家很得體,很行。

劉姥姥去見鳳姐是怎樣的情景?一一六頁:劉姥姥上來,看到鳳姐了,看到旁邊她的那些家具,形容一大堆。然後,鳳姐穿什麼樣的衣服?家常穿的都是貂皮之類的貴重衣裳,「粉光脂艷,端端正正坐在那裏」,下面一句寫得好,「手內拿著小銅火箸兒撥手爐內的灰」。你曉得,那是暖手的爐,拿著銅箸兒,慢、慢、慢、慢撥那個灰。下面說「平兒站在炕沿邊,捧著小小的一個填漆茶盤,盤內一個小蓋鐘。鳳姐也不接茶,也不抬頭。」有傭人拿茶給她,也不理,手裏慢慢撥那個灰,「慢慢的問道:『怎麼還不請進來?』」 鳳姐那種派頭,人來了以後,照樣地手裏面撥她的灰,對劉姥姥愛理不理的。劉姥姥講了個半天講不出口,想來要點錢嘛!所以尷尬講不出口。鳳姐當然知道,她說,我還有二十兩銀子,本來給我的丫頭做衣服的,現在拿來給你吧。對劉姥姥,給二十兩銀子就算了,還要加一句:準備給丫頭做衣服的拿來給你了!那種對劉姥姥的輕蔑,通通寫出來了。

這裏我們要先對照一下:後來等到賈家被抄了,鳳姐得病了、快死了,因為她一生也做了不少孽,也害死過尤二姐,心裏有一種罪疚感,所以她見鬼了,尤二姐的鬼魂來索命,她害怕了,正巧劉姥姥來看她,她就抓著求劉姥姥,把女兒巧姐託付給她。這種對照,曹雪芹不是隨便寫的。先前鳳姐的高傲,對劉姥姥的那種輕蔑,對照著鳳姐臨終在床上的那種慘狀,我們對鳳姐才有同情。寫這麼一個人,不寫前面之盛,托不出後面之衰。所以寫賈府前面的派頭,寫得那麼瑣碎、仔細,有時候甚至瑣碎到有點累贅。但是要細細看,前面的鋪陳,每一句話都有它的意義在裏頭。之前,鳳姐拿著手爐,弄弄,慢慢撥;最後,看見劉姥姥,就抓著劉姥姥,拽住劉姥姥求她。這兩個情景對照起來,寫得好!這就是小說的高明處。

《紅樓夢》它是伏筆千里,老早就伏在前面了。曹雪芹心思很縝密,每一個小節都仔細考慮過,前後的對照都有用的。俄國一個非常有名的小說家契訶夫(Chekhov),以短篇小說最著名。他說怎麼寫小說?如果你第一頁寫了一面牆上掛了一支槍,你再寫了兩三頁之後,這個槍還沒有用上的話,就快點把它拿掉。沒有用的槍,沒有用的細節都是多餘。曹雪芹寫的東西一定後面有用,你看著什麼囉囉嗦嗦,後來通通用到了。劉姥姥這段寫得這麼仔細,鳳姐對她的那種態度,就是為了對照最後鳳姐臨終那種淒涼無助,向鄉下老太太求援。這麼有權有勢的一個人,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就是講鳳姐的下場。前後是有密切關係的。

劉姥姥也寫得活,鳳姐不是在裝腔作勢嗎?劉姥姥不管她三七二十一,拿了銀子以後樂不可支,她就講了:你真是給了我二十兩銀子,難怪大家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你老拔根寒毛比我們的腰還粗呢!」哇啦哇啦這麼講一堆,把鳳姐的那套裝腔作勢通通打掉了。這就是曹雪芹高明的地方,鳳姐還要再裝出一副樣子,劉姥姥給她幾句通通拆掉啦!

然後,劉姥姥就隨周瑞家的出來了。周瑞家的倒擔心劉姥姥粗鄙有些不安,就說劉姥姥怎麼會把她的那個外孫叫「板兒」的,推到鳳姐面前,口口聲聲「你侄兒,你侄兒」,「我說句不怕你惱的話,便是親侄兒,也要說和軟些。蓉大爺才是他的正經侄兒呢,他怎麼又跑出這麼一個侄兒來了。」劉姥姥就笑了,她說:「我的嫂子!我見了他,心眼兒裏愛還愛不過來,那裏還說得上話來呢。」你看,劉姥姥這個老太太寫得真有意思!她的那種直率,鄉下的原味,對照於官府裏頭的那種派頭,那種姿態,就有了強烈的對比,也等於是暗中批評了鳳姐的勢利,對窮親戚的高傲,鳳姐的下場也就暗暗地伏在這裏了。

《紅樓夢》寫人物,用各種的側面來描寫她,這是第二次寫鳳姐了,頭一次我們從林黛玉的眼中看鳳姐,第二次從劉姥姥的眼中看鳳姐,就這麼一個人,從各種角度側寫,正面寫,反面寫,以後還會再寫王熙鳳。

《紅樓夢》很重要的是寫人物,那麼多人物在小說裏面個個栩栩如生。鳳姐是鳳姐、林黛玉是林黛玉、薛寶釵是薛寶釵,襲人、晴雯……各個都非常個人化,這不容易做到的。

中國的小說以人物寫得活取勝,《紅樓夢》的人物就不用說了,《水滸傳》也是,那些人物,魯智深是魯智深,李逵是李逵,宋江、武松都是很活的。《水滸傳》以寫男性為主,全是寫粗獷的漢子,有幾個女性寫在裏頭,潘金蓮、潘巧雲、閻惜姣,三個淫婦,寫得好!《水滸傳》裏邊的人物,也讓你不會忘記。大家要學寫東西,看看這些很了不起的小說家,看看他們怎麼寫人物。

--------------------

第八十一回 占旺相四美釣游魚 奉嚴詞兩番入家塾

因為發現了一個繡春囊,賈府在大觀園自己抄家,寶玉身邊被王夫人認為是狐狸精的女孩子通通趕走,趕了以後,有的病死,有的自殺,有的出家當尼姑,這個大轉折使得大觀園的繁華往下落了。到第八十一回,整個書寫的筆觸也宕下來,有的批評說,前八十回文采飛揚,非常華麗,後四十回筆鋒黯淡,我認為這是因為情節所需,前面寫的是太平盛世,賈府聲勢最旺的時候,需要豐富、瑰麗的文采,後四十回賈府衰弱了,當然就是一種比較蒼涼、蕭疏的筆調出來了。因為前面調子拔得很高,這時候突然間降下來,很容易感覺到,我認為不是因為他的文采不迨,而是故意的,寫衰的時候,就是用這種筆調。

八十一回一開始,寶玉為迎春的遇人不淑擔憂,夜不成眠。迎春歸去之後,邢夫人像沒這事一樣,迎春是她名義上的女兒,但她毫無疼惜之心,賈赦更自私,用了孫家的錢,陷迎春於難堪的處境。倒是王夫人對迎春撫養了一場,頗為傷感,在房中嘆息。寶玉走來請安,看見王夫人臉上似有淚痕,也不敢坐,只在旁邊站著。王夫人說:「你又為什麼這樣呆呆的?」寶玉就講,「咱們索性回明了老太太,把二姐姐接回來……」講小孩子話嘛!那個時候的規矩,嫁出去了,怎麼可能住在娘家不走了呢。王夫人說:「你又發了呆氣了,混說的是什麼!大凡做了女孩兒,終久是要出門子的,嫁到人家去,娘家那裏顧得,也只好看他自己的命運,碰得好就好,碰得不好也就沒法兒。你難道沒聽見人說『嫁鷄隨鷄,嫁狗隨狗』,那裏個個都像你大姐姐做娘娘呢。」我說《紅樓夢》的大觀園就是個兒童樂園,寶玉跟這些姐妹們在一起度過他們最純潔的童年,這些青少年在裏頭沒有長大,沒有成人的煩惱,沒有外面世俗的污染,那是個理想世界,人間的太虛幻境,但是人總有一天會長大的,人大了,就開始有煩惱,第一個煩惱就是女孩子要出嫁。從前沒有自由婚姻,即使有自由婚姻也是個煩惱,到了婚嫁的時候是人生大關,你想想看,你選一個人,選中了就一輩子,這是多麼大的賭注。王夫人把他說了一頓,寶玉看講不通了,心裏不舒服,他跑到瀟湘館去,黛玉是他的知音,只有黛玉能懂他,所以一進到瀟湘館大哭起來。黛玉一看怎麼回事啊?是不是我得罪你了?他們兩個小兒女常常嘔氣嘛!他說:「不是。」那為什麼傷心?寶玉道:「我只想著咱們大家越早些死的越好,活著真真沒有趣兒!」想死了。自從七十幾回晴雯死了以後,寶玉就變了,有一種傷感,之前不懂的。晴雯是他最心愛的丫鬟,晴雯也是黛玉的另外一個分身,在眾姐妹裏面,黛玉是他的知己,在眾丫鬟裏面,晴雯是他的知己,所以晴雯這樣冤死,而且為他而死,寶玉是非常傷心的,寫了那麼長的一篇悼文祭悼她,人生的哀愁開始了。

寶玉出家就像《西遊記》裏面唐僧取經一樣,要經過九九八十一回的劫難,經歷人生各種的生離死別,他最後才悟道。在某種方面講,《紅樓夢》寫賈寶玉,可以說是寫佛陀這種人物,寶玉的出家,跟悉達多太子最後的悟道有相似之處,享盡了榮華富貴,看穿了老死病死苦,各種的人生苦難,一個一個經過他的眼前,所以這個時候迎春的苦難觸發了他的傷感。黛玉說:「這是什麼話,你真正發了瘋了不成!」寶玉說:「也並不是我發瘋,我告訴你,你也不能不傷心。前兒二姐姐回來的樣子和那些話,你也都聽見看見了。我想人到了大的時候,為什麼要嫁?嫁出去受人家這般苦楚!還記得咱們初結『海棠社』的時候,大家吟詩做東道,那時候何等熱鬧。如今寶姐姐家去了,連香菱也不能過來,二姐姐又出了門子了,幾個知心知意的人都不在一處,弄得這樣光景。」這種光景,大家散了!寶玉不喜歡散,他恨不得大家永遠不散,但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所以散的時候也很傷心。自從自己抄家,寶玉身邊的人好幾個被趕出大觀園,像寶釵這樣的客人,雖然沒有查抄到她的屋子,但想著要避嫌,自己也搬出大觀園了。園裏本來是十二金釵,姹紫嫣紅百花齊放,現在一個一個走掉了,黯然失色了,所以寶玉傷心,很懷念大家一起吟詩作賦最快樂的時光。「黛玉聽了這番言語,把頭漸漸的低了下去,身子漸漸的退至炕上,一言不發,嘆了口氣,便向裏躺下去了。」這段寫的好,沒講什麼,但你會看到整個這種衰頹的東西。黛 玉了解他的心事,他那種傷感,黛玉馬上感染到了。

寶玉回去怡紅院,百無聊賴,隨便拿了一本《古樂府》來看,一翻看到曹孟德的〈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孟德就是曹操,這一首詩很有名的,講人生苦短,像清晨的露水,曹操一代梟雄,也會感到人生的無常與虛幻。寶玉以前從來沒有過這種蒼涼的心境,他也許傷心過、哀痛過,可是這種蒼涼他不曾感受,本來他是一個很開心的青少年,這時候他好像一下子老掉了,一看到就很刺心。他放下,又拿了另外一個集子,又是魏晉的《晉文》,看了一下子,「忽然把書掩上,托著腮,只管痴痴的坐著。」襲人來倒茶給他,說:『你為什麼又不看了?』寶玉也不答言,接過茶來喝了一口,便放下了。襲人一時摸不著頭腦,也只管站在旁邊呆呆的看著他。忽見寶玉站起來,嘴裏咕咕噥噥的說道:「好一個『放浪形骸之外』!」這是王羲之〈蘭亭集序〉裏面的一句話。大家知道魏晉是老莊思想盛行的時候,那時是亂世。中國人有兩套哲學,《紅樓夢》裏面這兩套哲學就常衝突。一個是進取的儒家,一個是退隱的道家,這入世、出世兩種哲學一直在互相消長,中國人的personality有這兩個東西存在,我們才活到今天,可進可退,不會一下子垮掉。我覺得中國人的個性像竹子,你把他彎往這裏彎到底,你一放,蹦!他又跳回去了。就是兩種哲學互相為用。魏晉的時候老莊的思想盛行,寶玉的個性本來傾向這一邊的,曹雪芹總在適當的時候,藉著一本古籍、一首詩、一句話剛好點題。這個時候怎麼形容寶玉的心境,很難啊!講半天也講不清楚。用「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放浪形骸之外」說他的傷感,他人生的最後想要解脫,就點出來了。《紅樓夢》的力量也常藉助古典文學畫龍點睛似的運用自如。

寶玉到大觀園,「一時走到沁芳亭,但見蕭疏景象,人去房空。」前八十回的大觀園,寫的都是花團錦簇、熱鬧繁華的景象,這個時候寫人去樓空的感受。走的走,亡的亡,散的散。「又來至蘅蕪院,更是香草依然,門窗掩閉。」蘅蕪院是誰住的?薛寶釵住的,以前他也到蘅蕪院去看寶釵,這時候寶釵已經搬出去了,香草依然。《紅樓夢》有他的語言風格,白話文與文言文交叉運用,用得好!有時候文白相夾,用得不好很生硬的,插不進去的,《紅樓夢》就「香草依然」四個字,把蘅蕪院景物依舊、人事已非這種的感受寫盡了。

寶玉轉過藕香榭,遠遠的看見幾個人在釣魚,一看是探春,李紋、李綺這兩姐妹,還有邢岫烟。李紋、李綺是寶玉的嫂嫂李紈的姪女兒,來投靠這個賈府的窮親戚。賈府那麼大,盛的時候總有一羣走動,有的是窮親戚,有的是富親戚。像薛寶釵家裏面很有錢是富親戚,李紋兩姐妹就是其中的窮親戚之一。在這部小說裏,她們是真正的flat character,從頭到尾,沒有給她們任何個性,也沒有講她們長得怎麼樣,大概長得不會醜啦,醜女進不了大觀園。她們還會寫幾句詩,除此,她們沒有故事,也沒有任何引導劇情的作用,這種character在《紅樓夢》裏有好幾個。那為什麼要寫她們呢?其實就是要湊熱鬧。小說裏面也需要一些陪襯,每次出來就都是那個樣子,沒有變化的,一個小說裏面如果通通變成round character,那就互相打架了。有她不嫌多,沒她也不嫌少的人物,你真的拿掉了,就會覺得好像大觀園裏面少了幾棵草。大觀園裏面就需要很多的花花草草,曹雪芹把她們放在那個地方,填滿了,站在那裏不動,就好像我們唱一齣戲要幾個龍套,沒有的話,舞臺空空的不好看。邢岫烟不同,她是一個minor character,次要角色,她有個性,而且是有故事的。

這幾個女孩子在釣魚。《紅樓夢》裏面做什麼他都有意義的,他不會寫一大堆沒有意義的事情,這幾個人釣魚你看回目「占旺相四美釣游魚」,就知道等於是卜卦一樣,用釣魚試一試自己的運勢。中國有一句話,釣金龜,就是釣一個好女婿。這幾個女孩子後來都不錯,探春遠嫁海疆大吏,李紋也嫁了一個公子,邢岫烟後來嫁給薛蝌,都有歸屬。唯獨賈寶玉,他姜太公釣魚,沒有與最愛的人結合,他的婚姻不是完美的,後來雖然娶了薛寶釵。我有一個看法,薛寶釵不是嫁給賈寶玉,是嫁給賈府,是嫁給賈府宗法社會一個很重要、需擔大任的位子。這些都有意義在裏頭的。

釣了半天,寶玉的丫頭麝月跑來說,老太太找你呢。到了賈母那裏,原來正在談有個會作法害人的馬道婆事敗了,給官府抓起來了。記得嗎?有一回,趙姨娘跟這個馬道婆勾起來,用紙人插針要害鳳姐跟寶玉,從前中國人相信這一套。拿那個針來戳紙人,戳到他們兩個發瘋,差點死掉。馬道婆等於是個巫婆,幸好那個瘋瘋癲癲的和尚又出現了,他念念咒,把寶玉那塊玉弄一弄,才救了回來。馬道婆犯案被抓住了,原來是她害人的!王熙鳳跟寶玉回想,他們也懷疑是趙姨娘作的梗,不過為了面子的關係,家醜不可外傳,就不出聲壓下來了。趙姨娘心地怨毒,當然下場也不好。

這回的後半部「奉嚴詞兩番入家塾」,講賈政要寶玉重進私塾去念書。從前像賈家這種大家族,不光是賈府,他們還有很多叔叔伯伯,反正都姓賈的,在那種宗法社會,要給子弟受教育的,這種家族就開一個家塾,開學校,請老師來教導這些子弟。寶玉第一次進私塾的時候,年紀還小,他之所以願意進去,其實有另外一個目的,他有一個好朋友叫秦鐘,是秦可卿的弟弟,跟他差不多同年紀,長得很好,兩個人互相羨慕,有一段非常好的感情。秦鐘除了是寶玉念書的伴侶、啟發他對男性的感情之外,他還有很重要的象徵上的意義。秦鐘──情種,《紅樓夢》是非常subtle 的,意義是一層一層的,取個名字也不是隨隨便便。在第五回裏有幾個曲子,等於是《紅樓夢》的prelude,前奏曲,講他們整個的命運,一開頭的那個曲子:「開闢鴻蒙」,就是天地開的時候,「誰為情種?」所以「情種」兩個字很要緊的,所以秦鐘有他的意義。秦鐘早夭,寶玉一直在思念他,我們說《紅樓夢》千里伏筆,秦鐘好早以前就死了,好多回都沒有講他了,偶爾提過一次,講柳湘蓮為他修墓什麼的,後來就不講了,到這個地方又出現了。

秦鐘不在以後,寶玉沒心思上學了。裝病,病了嘛!稀哩呼嚕就不念了。這麼久以後,賈政想起來,寶玉長大一點了,將來還是要去考科舉的,也是賈政對他最高的期望。考科舉就要念八股文,必須把他又趕回學校去,賈政還親自把寶玉送到私塾。私塾裏原本有一個老先生賈代儒,是賈家的一個親戚,學問大概很好,中過舉人之類的上不去了,淪落到變成教書先生。考上舉人後再考上進士,都是做官去了,弄到去教書糊口,那是文人的末路。賈政送寶玉去了,就說:「我今日自己送他來,因要求托一番。這孩子年紀也不小了,到底要學個成人的舉業,才是終身立身成名之事。如今他在家中只是和些孩子們混鬧,雖懂得幾句詩詞,也是胡謅亂道的;就是好了,也不過是風雲月露,與一生的正事毫無關涉。」寫詩,當時是邪門歪道,不入正流,要寫八股文章,跟前面對照,這很大的諷刺。賈政說,要考試,到底要以文章為主,你一點功夫都沒有,現在你不許作詩,多作八股文。寶玉前面剛剛要學魏晉竹林七賢「放浪形骸之外」,這下子馬上又抓來作八股文了,這是他最厭惡的東西。這種irony,諷刺,曹雪芹不經意的這麼放下去。要讀得很仔細才看得出來,跟他前面是尖銳的對比。寶玉的詩詞歌賦不錯,他有靈性,但是那時候作詩沒用,不像唐朝作詩可應考,詩作得好可以做大官,所以唐朝詩人多。清朝就是四書為主,考經書,考八股文,把人的思想抓得緊緊的。

這個地方有意思:「代儒回身進來,看見寶玉在西南角靠窗戶擺著一張花梨小桌」,花梨是很好的木頭,「右邊堆下兩套舊書,薄薄兒的一本文章,叫焙茗將紙墨筆硯都擱在抽屜裏藏著。代儒道:寶玉,我聽見說你前兒有病,如今可大好了?寶玉站起來道:大好了。代儒道:如今論起來,你可也該用功了。你父親望你成人懇切的很。你且把從前念過的書,打頭兒理一遍。每日早起理書」,理書就是溫習書,「飯後寫字,晌午講書,念幾遍文章就是了。寶玉答應了個『是』,回身坐下時,不免四面一看。」他幾年前在這邊私塾裏念過書的,那時候他在裏面大鬧學堂,大打出手,這些小孩子互相吃醋嘛!「見昔時金榮輩不見了幾個」,那個金榮是其中頑童之一,「又添了幾個小學生,都是些粗俗異常的」。景物依舊,人事已非,都變了。下面出現一句:「忽然想起秦鐘來」,所以我講嘛,後四十回不是別人寫的,如果是高鶚寫的,我想,他顧不到這個地方的,想不起這個東西的,在好多回以前,秦鐘跟寶玉的關係,在這個節骨眼的地方又出現了。本來很乏味的這麼一章,回去私塾裏面,怎麼寫?又沒有任何drama,不好寫。寫寶玉回來,理理書就完了,那麼這回就糟糕了。這一句話,把它提起來,你看,寶玉忽然想起秦鐘來,「如今沒有一個做得伴說句知心話兒的,心上淒然不樂,卻不敢作聲,只是悶著看書。」就這麼一句話,心情變了,想到過去死去的朋友,寶玉的心境愈來愈淒涼,所以他出家不是偶然的。我們看小說要看這種地方,如果你放過了,那就不曉得他的妙處和重要性,寶玉回來念書講了半天,其實就是在等這一句,前面都營造好了,你以為他囉囉嗦嗦講了半天,等他畫龍點睛,嘣的出來一句,一下子,這一回就完整了。所以他每一回是一個很完整的單元,這時以思念起秦鐘把這一回作結。

有人說,我記得張愛玲講的吧!她說看完前八十回,到了八十一回天昏地暗。這個地方她一定沒看懂,八十一回妙在這裏,把前面都扣住了,才往下走得了,如果他不寫這一段,不寫這麼一句話,前面崩掉的,跟它不連結的。這一回的確沒有什麼太重要的人物出現,也沒有什麼太重要的事情發生,就在這個地方、這個時候,他畫龍點睛一下,就把整本書扣住了。

--------------

第一百二十回 甄士隱詳說太虛情 賈雨村歸結紅樓夢

寶玉找不到了,寶釵、探春、惜春都心裏有數,曉得他恐怕出家了,不回來了。只是襲人受不了,她「心痛難禁,一時氣厥。」暈過去了,要用開水來灌,才醒過來。大夫來看說是急怒所致。哭得太傷心後,朦朦朧朧地睡著了。夢裏面,好像寶玉來到她面前,又好像是個和尚,手裏拿了一本冊子,掀了看還說:「你別錯了主意,我是不認得你們的了。」最後寶玉放心不下的還是襲人,跟她講一下,我跟你俗緣盡了。襲人心裏就想:「『寶玉必是跟了和尚去。上回他要拿玉出去,便是要脫身的樣子,被我揪住,看他竟不像往常,把我混推混搡的,一點情意都沒有。後來待二奶奶更生厭煩。在別的姐妹跟前,也是沒有一點情意。這就是悟道的樣子。但是你悟了道,拋了二奶奶怎麼好!我是太太派我伏侍你,雖是月錢照著那樣的分例,其實我究竟沒有在老爺太太跟前回明就算了你的屋裏人。若是老爺太太打發我出去,我若死守著,又叫人笑話;若是我出去,心想寶玉待我的情分,實在不忍。』左思右想,實在難處。」她想到剛才的夢,好像已和我無緣,倒不如死了乾淨。這個襲人心事最重。

這最後一回,是《紅樓夢》整部書最高的一個峰,也可能是中國文學裏面最powerful的一個場景。前面的鋪敘都是要把這個場景推出來。我講過《紅樓夢》在情節發展上有兩條線,一條是賈府興衰,榮國府、寧國府的興衰,我們都看到了,從開頭的極盛,一直到抄家的衰弱,整個故事看完了。另外一條線就是寶玉悟道出家的旅程,我們也從頭到尾看到,現在是最後一個scene。寶玉出家這一幕,小說裏面叫climax,到了高潮的時候,最後畫龍點睛。一個主題點睛的時候,要看他怎麼寫,如果寶玉出家這一場寫得不好,寫得不夠力,這本書就collapse,會垮掉,你看多麼重要。寶玉怎麼出家?想想看,如果他是普通人,和尚就剃度一下,禮敬一下,這個不夠。《紅樓夢》的境界是拔高起來的,別忘了它有一個神話架構在那裏,寶玉出家也是在神話架構裏最高潮的一段。這段不長,就一個scene,看他怎麼寫的。「且說賈政扶賈母靈柩,賈蓉送了秦氏鳳姐鴛鴦的棺木到了金陵,先安了葬。賈蓉自送黛玉的靈也去安葬。賈政料理坟基的事。一日接到家書,一行一行的看到寶玉賈蘭得中,心裏自是喜歡。後來看到寶玉走失,復又煩惱,只得趕忙回來。」本來兒子、孫子中舉了是大喜事,一看,怎麼寶玉丟掉了,當然快點回去。「在道兒上又聞得有恩赦的旨意,又接家書,果然赦罪復職,更是喜歡,便日夜趲行。」在半路知道家裏邊也復職了,便日夜趕路。「一日,行到毘陵驛地方,那天乍寒下雪,泊在一個清淨去處。賈政打發眾人上岸投帖辭謝朋友,總說即刻開船,都不敢勞動。船中只留一個小廝伺候,自己在船中寫家書,先要打發人起早到家。寫到寶玉的事,便停筆。抬頭忽見船頭上微微的雪影裏面一個人,光著頭,赤著腳,身上披著一領大紅猩猩毡的斗篷,向賈政倒身下拜。」你們想想看,一片白茫茫的雪景,船停在那個岸邊,忽見有個影子走過來,剃了光頭,赤了腳,和尚的樣子。雪地裏披著猩猩紅的斗篷,多麼鮮明的一個景象。一來了,跪下來,向賈政下拜。「賈政尚未認清,急忙出船,欲待扶住問他是誰。那人已拜了四拜,站起來打了個問訊。」合十為禮,就等於說打了一個招呼。「賈政才要還揖,迎面一看,不是別人,卻是寶玉。賈政吃一大驚,忙問道:『可是寶玉麼?』那人只不言語,似喜似悲。賈政又問道:『你若是寶玉,如何這樣打扮,跑到這裏?』寶玉未及回言,只見舡頭上來了兩人,一僧一道」,渺渺大士、茫茫真人,前面第一回的時候,也是他們兩個出來,讓寶玉下凡。現在下凡塵緣已盡,要把他護送回去了。只見他倆「夾住寶玉說道:『俗緣已畢,還不快走。』說著,三個人飄然登岸而去。賈政不顧地滑,疾忙來趕。見那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八十歲的白先勇,遇見三百歲的曹雪芹,看文學大師白先勇如何細膩解説《紅樓夢》這本「天書」,看二位小説家跨越時空的心靈相印。

三冊60萬字 白先勇鑽研「天書」數十年,一生心血結晶完整呈現!
董陽孜字帖+典雅裝禎設計,重現大觀園的極盛繁華
《紅樓夢》導讀是白先勇先生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東亞系主要授課之一,分中英文兩種課程,持續二十多年。

二○一四年,臺大邀請回母校開設《紅樓夢》導讀通識課,由於《紅樓夢》這本「天書」歷來的研究、批評、考據、索隱,林林總總,汗牛充棟,各方爭議熱烈,任何一家之言,都難下斷論。白先勇藉三學期的細說,正本清源,把這部文學經典完全當作小說來導讀,側重解析《紅樓夢》的小說藝術:神話架構、人物塑造、文字風格、敘事手法、觀點運用、對話技巧、象徵隱喻、平行對比、千里伏筆,檢視《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如何將各種構成小說的元素發揮到極致。

《紅樓夢》早被公認是中國古典文學中最偉大的著作之一,更是集大成的才子書,才子書的真正解人,往往需要「惺惺惜惺惺」的風流人物。當今之世,白先勇不正是這種才子?他性好《紅樓夢》,熟讀大半生,尤其跨越兩百多年時空,以小說家與小說家心靈相印,豈非最適當的解人?

白先勇的細說,除了體大思精的掌握全書真意,更在一字一句、一段一落中,處處見出其中個別呈露的微妙涵義。白先勇「要把金針度與人」,絕不止淺層的講故事,說人物,他透過解構、剖析、抒理、同情……出入宏觀與微觀,如同曹雪芹書寫那麼強烈的興致勃勃,將畢生對《紅樓夢》的鑽研體會,傾囊相授。

透過這套書詳實而精準的整理呈現,不僅對《紅樓夢》的欣賞與理解,指出一條康莊大道,更帶給讀者對傳統、對文學、對文化、對人生的感悟與啟發。

作者簡介

白先勇 民國二十六年生,廣西桂林人。臺大外文系畢業,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Writer’s Workshop)文學創作碩士。 白先勇為北伐抗戰名將白崇禧之子,幼年居住於南寧、桂林,民國三十三年逃難至重慶。抗戰勝利後曾移居南京、上海、漢口、廣州。民國三十八年遷居香港,民國四十一年來臺與父母團聚。民國五十二年赴美留學、定居,民國五十四年獲碩士學位,赴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東亞語言文化系任教中國語言文學,民國八十三年退休。民國八十六年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圖書館成立「白先勇資料特藏室」,收錄一生作品的各國譯本、相關資料與手稿。 白先勇是小說家、散文家、評論家、戲劇家,著作極豐,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臺北人》、《紐約客》,長篇小說《孽子》,散文集《驀然回首》、《明星咖啡館》、《第六隻手指》、《樹猶如此》,舞臺劇劇本《遊園驚夢》、電影劇本《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玉卿嫂》、《孤戀花》、《最後的貴族》等。兩岸均已出版《白先勇作品集》。關於白先勇文學創作的研究,兩岸均不斷有學者投入,人數眾多,面向多元,形成白先勇文學經典化現象。 近年投入愛滋防治的公益活動和崑曲藝術的復興事業,製作青春版《牡丹亭》巡迴兩岸、美國、歐洲,獲得廣大迴響。從「現代文學傳燈人」,成為「傳統戲曲傳教士」。 民國一○○年開始致力整理父親白崇禧的傳記,民國一○一年出版《父親與民國:白崇禧將軍身影集》,在兩岸三地與歐美漢學界,都受到重視,並引起廣大迴響,於民國一○三年出版《止痛療傷: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整理白崇禧將軍來臺最新史料與口述採訪紀實。

民國一○三年在臺灣大學開設《紅樓夢》導讀通識課程三個學期,將畢生對《紅樓夢》的鑽研體會,傾囊相授學子,深受兩岸學生歡迎。課程錄影先置臺大開放式課程網站與趨勢教育基金會網站,供校內外人士點閱,並出版DVD及書籍。

序文

觀紅樓 國立臺灣大學特聘講座教授 白先勇

二○一四年春季,臺大文學院由趨勢教育基金會贊助的「白先勇人文講座」開課,種種因緣巧合,這次輪到我擔任講座教授。自從一九九四年我在加州大學提前退休後,二十年來,雖然曾在多所大學演講,參加講座,但從未全程授課。教書對我來說,責任重大,必須全心投入,全力以赴,所以不敢輕易答應。此次面對臺大「白先勇人文講座」,不免亦有所躊躇。張淑香教授勸我道:「你應該在臺大教《紅樓夢》。」她說現在大學生很少有耐心看大部頭的經典作品了,這對學生的人文教育有很大的影響。她這番話恰恰觸動了我的心思,「五四」以來,我們的教育政策一向重理工輕人文,尤其偏廢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造成學生文化認同混淆,人文素養低落,後遺症甚大。近年來,我致力推廣崑曲,替北大、香港中大、臺大設立崑曲講座,就是希望這些龍頭大學的青年學子有機會欣賞到崑曲之美,希望他們重新親近我們的傳統文化。我在美國加州大學也曾教過多次《紅樓夢》,但回到母校教授自己的學弟學妹,心情到底不同。至少選我課的同學,有機會跟著我,把這本曠世經典從頭細讀一遍,希望透過這部古典文學傑作,同學們也會對我們的傳統文化,有所感悟,受到啟發。

《紅樓夢》本來就應該是大學人文教育必讀的一本文學經典:首先,《紅樓夢》是中國文學最偉大的小說,如果說文學是一個民族心靈最深刻的投射,那麼《紅樓夢》在我們民族心靈構成中,應該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十九世紀以前,放眼世界各國的小說,似乎還沒有一部能超越過《紅樓夢》,即使在二十一世紀,在我閱讀的範圍內,要我選擇五本世界最傑出的小說,我一定會包括《紅樓夢》,可能還列在很前面。

《紅樓夢》是一本天書,有解說不盡的玄機,有探索不完的祕密。自從兩百多年前《紅樓夢》問世以來,關於這本書的研究、批評、考據、索隱,林林總總,汗牛充棟,興起所謂「紅學」、「曹學」,各種理論、學派應運而生,一時風起雲湧,波瀾壯闊,至今方興未艾,大概沒有一本文學作品,會引起這麼多人如此熱切的關注與投入。但《紅樓夢》一書內容何其複雜豐富,其版本、作者又問題多多,任何一家之言,恐怕都難下斷論。我在臺大開設《紅樓夢》導讀課程,正本清源,把這部文學經典完全當作小說來導讀,側重解析《紅樓夢》的小說藝術:神話架構、人物塑造、文字風格、敘事手法、觀點運用、對話技巧、象徵隱喻、平行對比、千里伏筆,檢視《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如何將各種構成小說的元素發揮到極致。曹雪芹是不世出的天才,他成長在十八世紀的乾隆時代,那正是中國文化由盛入衰的關鍵時期,曹雪芹繼承了中國文學詩詞歌賦、小說戲劇的大傳統,但他在《紅樓夢》中卻能樣樣推陳出新,以他藝術家的極度敏感,譜下對大時代的興衰、大傳統的式微,人世無可挽轉的枯榮無常,人生命運無法料測的變幻起伏,一闋史詩式、千古絕唱的輓歌。

十九、二十世紀西方小說的新形式,層出不窮,萬花競艷,但仔細觀察,這些現代小說技巧,在《紅樓夢》中其實大都具體而微。《紅樓夢》在小說藝術的成就上,遠遠超過它的時代,而且是永恆的。例如現代小說非常講究的敘事觀點之運用,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用的是全知觀點,但作者是隱形的,神龍見首不見尾,完全脫離了中國小說的說書傳統,亦沒有十八、十九世紀一些西方小說作者現身干預說教,作者對於敘事觀點的轉換,靈活應用,因時制宜。例如大觀園的呈現:大觀園是《紅樓夢》最主要的場景,如何介紹這些主景?我們讀者第一次遊大觀園是跟賈政進去的。第十七回大觀園落成,賈政率領眾清客以及寶玉,到園內巡視題詠,因此大觀園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是隨著賈政的視角而湧現,賈政是《紅樓夢》中儒家系統宗法社會的代表人物,在他眼中,大觀園是為了元妃省親而建造的園林場所,是皇妃女兒的省親別墅、家庭聚會的地方。功能意義完全合乎儒家倫理的社會性,因此透過賈政視角的大觀園是寫實的、靜態的,我們讀者這時看到的大觀園就如同一幅中規中矩的工筆畫。我們第二次再遊大觀園的時候,導遊換成了劉姥姥,從劉姥姥的觀點看出去,大觀園立刻完全換了一幅景象。第四十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金鴛鴦三宣牙牌令」,由於劉姥姥的出現,大觀園似乎突然百花齊放,蜂飛蝶舞,熱鬧起來。劉姥姥是個鄉下老嫗,她眼中看到的大觀園,無一處不新奇,大觀園變成了遊樂園,如同哈哈鏡中折射出來的誇大了數倍的景物。「劉姥姥進大觀園」,我們跟著這位「鄉巴佬」遊覽,也看盡了園中的奇花異草,但劉姥姥這個人物遠不止於一位鄉下老嫗,在某種意義上,她可以說是一個土地神祇—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土地婆。她把大地的生機帶進了大觀園,使得大觀園的貴族居民個個喜上眉梢,笑聲不絕。劉姥姥把「省親別墅」的碑坊看成「玉皇寶殿」,事實上大觀園的設計本來就是人間的「太虛幻境」,只是太虛幻境中時間是停頓的,所以草木長春,而人間的「太虛幻境」大觀園中時間不停運轉,春去秋來,大觀園最後終於傾頹,百花凋謝。利用不同的敘事觀點,巧妙的把大觀園多層次的意義,一一展現出來,這是《紅樓夢》的「現代性」之一。

《紅樓夢》的中心主題是賈府的興衰,也就是大觀園的枯榮,最後指向人世的滄桑、無常,「浮生若夢」的佛道思想。大觀園鼎盛的一刻在第四十回,賈太君兩宴大觀園的家宴上,劉姥姥這位土地神仙把人間歡樂帶進了賈府,她在宴會上把賈府上下逗得歡天喜地,樂得人仰馬翻,那一段描寫各人的笑態,是《紅樓夢》最精采的片段,整個大觀園都充滿了太平盛世的笑聲。第一百零八回:「強歡笑蘅蕪慶生辰,死纏綿瀟湘聞鬼哭」,此時賈府已被抄家,黛玉淚盡人亡,賈府人丁死的死,散的散。賈母為了補償寶釵倉促成婚所受的委屈,替寶釵舉行一場生日宴,可是宴上大家各懷心思,強顏歡笑,鼓不起勁來;一場尷尬的宴席,充分暴露了賈府的頹勢敗象,寶玉獨自進到大觀園中,「只見滿目淒涼」,幾個月不到,大觀園已「瞬息荒涼」,寶玉經過瀟湘館,聞有哭聲,是黛玉的鬼魂在哭泣,於是寶玉大慟。荒涼頹廢的大觀園裏,這時只剩下林黛玉的孤魂,夜夜哭泣。曹雪芹以兩場家宴,用強烈的對比手法說盡了賈府及大觀園的繁盛與衰落,一笑一哭,大觀園由人間仙境沉淪為幽魂鬼域。

大觀園走向敗落的關鍵在第七十四回「惑奸讒抄檢大觀園,避嫌隙杜絕寧國府」,賈府自己抄家,因而晴雯被逐冤死,司棋、入畫、四兒等人皆被趕出大觀園,芳官等幾個小伶人也被發放,連寶釵避嫌也搬出大觀園,一夕間,大觀園頃刻蕭條,黯然失色。抄大觀園的起因是在大觀園中,賈母丫鬟傻大姐拾到了一隻繡春囊,一隻繡春囊卻顛覆了賈府儒家系統宗法社會的整個道德秩序,這隻繡春囊不過是司棋及其表弟潘又安兩人互贈的紀念物,一對小情侶互通私情的表記。可是看在賈府長輩王夫人、邢夫人的眼中,就如同「伊甸園中爬進了那條大毒蛇」(夏志清語),危及了大觀園內小姐們的純真。這就牽涉到儒家宋明理學「存天理去人欲」的極端主張,對人的自然天性有多大的斲傷了。這也是曹雪芹藉寶玉之口,經常提出的抗議。可是曹雪芹畢竟是個天才中的天才,他竟然會將這隻繡春囊偏偏交在一個十四歲「心性愚頑,一無知識」的傻大姐手裏,傻大姐沒有任何道德偏見,也無從做任何道德判斷,繡春囊上那對赤條條抱在一起的男女,在這位天真痴傻的女孩眼裏,竟是一幅「妖精打架」圖。這對王夫人、邢夫人這些頑冥不化的衛道者又是多大的諷刺。

多年來一些紅學家四處勘查,尋找《紅樓夢》裏的大觀園的原址,有人認定是北京恭王府,也有人斷定是南京江南織造府的花園,還有點名袁枚的隨園,但很可能大觀園只存在曹雪芹的心中,是他的「心園」,他創造的人間「太虛幻境」。 大觀園是一個隱喻,隱喻我們這個紅塵滾滾的人間世,其實我們都在紅塵中的大觀園裏,「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最後寶玉出家,連他幾曾留連不捨的大觀園,恐怕也只是鏡花水月的一個幻境罷了。

《紅樓夢》的版本問題極其複雜,是門大學問。要之,在眾多版本中,可分兩大類:即帶有脂硯齋、畸笏叟等人評語的手抄本,止於前八十回,簡稱「脂本」,另一大類,一百二十回全本,最先由程偉元與高鶚整理出來印刻成書,世稱「程高本」,第一版成於乾隆五十六年(一七九一),即「程甲本」,翌年(一七九二)又改版重印「程乙本」。「程乙本」與「程甲本」,有兩萬多字的差異。「程甲本」一問世,幾十年間廣為流傳,直至一九二七年,胡適用新式標點標註,由亞東圖書館印行的「程乙本」出版,才取代「程甲本」,成為《紅樓夢》「標準版」的地位。早年臺灣遠東圖書公司、啟明書局出版的《紅樓夢》都是根據亞東「程乙本」。一九八三年,臺灣桂冠圖書公司出版《紅樓夢》,這個版本也是以「程乙本」為底本,並考照其他眾多主要版本,詳加勘校,改正訛錯,十分講究,並附有校記以作參考。其注解尤其詳盡,是以國學大師啟功的注釋本為底本,由唐敏等人重新整理而成,其中詩詞並有白話翻譯,作為教科書,對學生幫助甚大。我在美國加州大學教《紅樓夢》,一直採用桂冠版。這次在臺大開課教授《紅樓夢》,我用的卻是臺北里仁書局出版,由馮其庸等人校注,以庚辰本為底本的版本,後四十回乃截取「程高本」而成。因為桂冠版《紅樓夢》已經斷版,而里仁書局的庚辰本《紅樓夢》,其注釋十分詳細,有助於初讀《紅樓夢》的學生。這種以庚辰本為主的《紅樓夢》版本,自從一九八二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以後,漸漸大行其道,近來甚至有壓倒「程乙本」之趨勢。擁護這個版本的紅學家認為,「庚辰本」是諸脂本中比較完整的一個,共七十八回,其年代較早乾隆二十六年(一七六一),他們認為這是最接近曹雪芹原作的本子。這是我第一次採用「庚辰本」做教科書,有機會把里仁版「庚辰本」《紅樓夢》與桂冠版「程乙本」從頭到尾仔細對照比較了一次。我發覺「庚辰本」其實也隱藏了不少問題,有幾處還相當嚴重,我完全從小說藝術、美學觀點來比較兩個版本的得失。

人物塑造是《紅樓夢》小說藝術最成功的地方,無論主要、次要人物,無一不個性鮮明,舉止言談,莫不恰如其分。例如秦鐘,這是一個次要角色,出場甚短,但對寶玉意義非凡。寶玉認為「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濁臭逼人」,尤其厭惡一心講究文章經濟、追求功名利祿的男人,如賈雨村之流,連與他形貌相似而心性不同的甄寶玉,他也斥之為「祿蠹」。但秦鐘是《紅樓夢》中極少數受寶玉珍惜的男性角色,兩人氣味相投,惺惺相惜,同進同出,關係親密。秦鐘夭折,寶玉奔往探視,「庚辰本」中秦鐘臨終竟留給寶玉這一段話:

以前你我見識自為高過世人,我今日才知誤了。以後還該立志功名,以榮耀顯達為是。

這段臨終懺悔,完全不符秦鐘這個人物的個性口吻,破壞了人物的統一性。秦鐘這番老氣橫秋、立志功名的話,恰恰是寶玉最憎惡的。如果秦鐘真有這番利祿之心,寶玉一定會把他歸為「祿蠹」,不可能對秦鐘還思念不已。再深一層,秦鐘這個人物在《紅樓夢》中又具有象徵意義,秦鐘與「情種」諧音,第五回賈寶玉遊太虛幻境,聽警幻仙姑《紅樓夢》曲子第一支〔紅樓夢引子〕:開闢鴻蒙,誰為情種?「情種」便成為《紅樓夢》的關鍵詞,秦鐘與姐姐秦可卿其實是啟發賈寶玉對男女動情的象徵人物,兩人是「情」的一體二面。「情」是《紅樓夢》的核心。秦鐘這個人物象徵意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庚辰本」中秦鐘臨終那幾句「勵志」遺言,把秦鐘變成了一個庸俗「祿蠹」,對《紅樓夢》有主題性的傷害。「程乙本」沒有這一段,秦鐘並未醒轉留言。「脂本」多為手抄本,抄書的人不一定都有很好的學識見解,「庚辰本」那幾句話很可能是抄書者自己加進去的。作者曹雪芹不可能製造這種矛盾。

比較嚴重的是尤三姐一案。《紅樓夢》次要人物榜上,尤三姐獨樹一幟,最為突出,可以說是曹雪芹在人物刻畫上一大異彩。在描述過十二金釵、眾丫鬟等人後,小說中段,尤氏姐妹二姐、三姐登場,這兩個人物橫空而出,從第六十四回至六十九回,五回間二尤的故事多姿多采,把《紅樓夢》的劇情又推往另一個高潮。尤二姐柔順,尤三姐剛烈,這是作者有意設計出來一對強烈對比的人物。二姐與姐夫賈珍有染,後被賈璉收為二房。三姐「風流標緻」,賈珍亦有垂涎之意,但不似二姐隨和,因而不敢造次。第六十四回,賈珍欲勾引三姐,賈璉在一旁慫恿,未料卻被三姐將兩人指斥痛罵一場。這是《紅樓夢》寫得最精采、最富戲劇性的片段之一,三姐聲容並茂,活躍於紙上。但「庚辰本」這一回卻把尤三姐寫成了一個水性淫蕩之人,早已失足於賈珍,這完全誤解了作者有意把三姐塑造成貞烈女子的企圖。「庚辰本」如此描寫:

當下四人一處吃酒。尤二姐知局,便邀他母親說:「我怪怕的,媽同我到那邊走走來。」尤老也會意,便真個同他出來,只剩小丫頭們。賈珍便和三姐挨肩擦臉,百般輕薄起來。小丫頭子們看不過,也都躲了出去,憑他兩個自在取樂,不知作些什麼勾當。

這裏尤二姐支開母親尤老娘,母女二人好像故意設局讓賈珍得逞,與三姐狎暱。而剛烈如尤三姐竟然隨賈珍「百般輕薄」、「挨肩擦臉」,連小丫頭們都看不過,躲了出去。這一段把三姐蹧蹋得夠嗆,而且文字拙劣,態度輕浮,全然不像出自原作者曹雪芹之筆。「程乙本」這一段這樣寫:

當下四人一處吃酒。二姐兒此時恐怕賈璉一時走來,彼此不雅,吃了兩鍾酒便推故往那邊去了。賈珍此時也無可奈何,只得看着二姐兒自去。剩下尤老娘和三姐兒相陪。那三姐兒雖向來也和賈珍偶有戲言,但不似他姐姐那樣隨和兒,所以賈珍雖有垂涎之意,卻也不肯造次了,致討沒趣。況且尤老娘在傍邊陪著,賈珍也不好意思太露輕薄。

尤二姐離桌是有理由的,怕賈璉闖來看見她陪賈珍飲酒,有些尷尬,因為二姐與賈珍有過一段私情。這一段「程乙本」寫得合情合理,三姐與賈珍之間,並無勾當。如果按照「庚辰本」,賈珍百般輕薄,三姐並不在意,而且還有所逢迎,那麼下一段賈璉勸酒,企圖拉攏三姐與賈珍,三姐就沒有理由,也沒有立場,暴怒起身,痛斥二人。《紅樓夢》這一幕最精采的場景也就站不住腳了。後來柳湘蓮因懷疑尤三姐不貞,索回聘禮鴛鴦劍,三姐羞憤用鴛鴦劍刎頸自殺。如果三姐本來就是水性婦人,與姐夫賈珍早有私情,那麼柳湘蓮懷疑她乃「淫奔無恥之流」並不冤枉,三姐就更沒有自殺以示貞節的理由了。那麼尤三姐與柳湘蓮的愛情悲劇也就無法自圓其說。尤三姐是烈女,不是淫婦,她的慘死才博得讀者的同情。「庚辰本」把尤三姐這個人物寫岔了,這絕不是曹雪芹的本意,我懷疑恐怕是抄書的人動了手腳。

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風流」寫晴雯之死,是《紅樓夢》全書最動人的章節之一。晴雯與寶玉的關係非比一般,她在寶玉的心中地位可與襲人分庭抗禮,在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第五十二回「勇晴雯病補雀金裘」中,兩人的感情有細膩的描寫。晴雯貌美自負,「水蛇腰,削肩膀兒」,眉眼像「林妹妹」,可是「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後來遭讒被逐出大觀園,含冤而死。臨終前寶玉到晴雯姑舅哥哥家探望她,晴雯睡在蘆席土炕上:

幸而衾褥還是舊日鋪的。心內不知自己怎麼才好,因上來含淚伸手輕輕拉他,悄喚兩聲。當下晴雯又因著了風,又受了他哥嫂的歹話,病上加病,嗽了一日,才朦朧睡了。忽聞有人喚他,強展星眸,一見是寶玉,又驚又喜,又悲又痛,忙一把死攥住他的手。哽咽了半日,方說出半句話來:「我只當不得見你了。」接著便嗽個不住。寶玉也只有哽咽之分。晴雯道:「阿彌陀佛,你來的好,且把那茶倒半碗我喝。渴了這半日,叫半個人也叫不著。」寶玉聽說,忙拭淚問:「茶在那裏?」晴雯道:「那爐臺上就是。」寶玉看時,雖有個黑沙吊子,卻不像個茶壺。只得桌上去拿了一個碗,也甚大甚粗,不像個茶碗,未到手內,先就聞得油膻之氣。寶玉只得拿了來,先拿些水洗了兩次,復又用水汕過,方提起沙壺斟了半碗。看時,絳紅的,也太不成茶。晴雯扶枕道:「快給我喝一口罷!這就是茶了。那裏比得咱們的茶!」寶玉聽說,先自己嘗了一嘗,並無清香,且無茶味,只一味苦澀,略有茶意而已。嘗畢,方遞與晴雯。只見晴雯如得了甘露一般,一氣都灌下去了。

這一段寶玉目睹晴雯悲慘處境,心生無限憐惜,寫得細致纏綿,語調哀惋,可是「庚辰本」下面突然接上這麼一段:

寶玉心下暗道:「往常那樣好茶,他尚有不如意之處;今日這樣。看來,可知古人說的『飽飫烹宰,飢饜糟糠』,又道是『飯飽弄粥』,可見都不錯了。」

這段有暗貶晴雯之意,語調十分突兀。此時寶玉心中只有疼憐晴雯,哪裏還捨得暗暗批評她,這幾句話,破壞了整節的氣氛,根本不像寶玉的想法,看來倒像手抄本脂硯齋等人的評語,被抄書的人把這些眉批、夾批抄入正文中去了。「程乙本」沒有這一段,只接到下一段:寶玉看著,眼中淚直流下來,連自己的身子都不知為何物了……

「庚辰本」對襲人、晴雯、芳官等人的描寫,也有可商榷的地方,我在課堂上都一一指出來討論過了,一些明顯的誤漏,也加以改正。例如第四十六回,鴛鴦罵她的嫂子是「九國販駱駝的」,當然應該是「六國」。第七十四回「惑奸讒抄檢大觀園」,「庚辰本」有一處嚴重錯誤。繡春囊事件引發了抄檢大觀園,鳳姐  

率眾抄到迎春處,在迎春的丫鬟司棋箱中查出一個「字帖兒」,上面寫道:

「上月你來家後,父母已察覺你我之意。但姑娘未出閣,尚不能完你我之心願。若園內可以相見,你可以托張媽給一信息。若得在園內一見,倒比來家得說話,千萬,千萬。再所賜香袋二個,今已查收外,特寄香珠一串,略表我心。千萬收好。表弟潘又安拜具。」 

司棋與潘又安是姑表姐弟,兩人青梅竹馬,長大後二人互相已心有所屬,第七十一回「鴛鴦女無意遇鴛鴦」,司棋與潘又安果然如帖上所說夜間到大觀園中幽會被鴛鴦撞見。繡春囊本是潘又安贈給司棋的定情物,「庚辰本」的字帖上寫反了,寫成是司棋贈給潘又安的,而且變成二個。司棋不可能弄個繡有「妖精打架」春宮圖的香囊給潘又安,必定是潘又安從外面坊間買來贈司棋的。程乙本的帖上如此寫道:

再所賜香珠二串,今已查收。外特寄香袋一個,略表我心。

繡春囊是潘又安給司棋的,司棋贈給潘又安則是兩串香珠。繡春囊事件是整本小說的重大關鍵,引發了抄查大觀園,大觀園由是衰頹崩壞,預示了賈府最後被抄家的命運。像繡春囊如此重要的物件,其來龍去脈,絕對不可以發生錯誤。

「庚辰本」作為研究材料,是非常珍貴重要的版本,因為其時間早,前八十回回數多,而且有「脂評」,但作為普及本,有許多問題,須先解決,以免誤導。

自「程高本」出版以來,爭議未曾斷過,主要是對後四十回的質疑批評。爭論分兩方面,一是質疑後四十回的作者,長期以來,幾個世代的紅學專家都認定後四十回乃高鶚所續,並非曹雪芹的原稿。因此也就引起一連串的爭論:後四十回的一些情節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後四十回的文采風格遠不如前八十回,這樣那樣,後四十回遭到各種攻擊,有的言論走向極端,把後四十回數落得一無是處,高鶚續書變成了千古罪人。我對後四十回一向不是這樣看法。我還是完全以小說創作、小說藝術的觀點來評論後四十回。首先我一直認為後四十回不可能是另一位作者的續作。《紅樓夢》人物情節發展千頭萬緒,後四十回如果換一個作者,怎麼可能把這些無數根長長短短的線索一一理清接榫,前後成為一體。例如人物性格語調的統一就是一個大難題。賈母在前八十回和後四十回中絕對是同一個人,她的舉止言行前後並無矛盾。第一百零六回:「賈太君禱天消禍患」,把賈府大家長的風範發揮到極致,老太君跪地求天的一幕,令人動容。後四十回只有拉高賈母的形象,並沒有降低她。

《紅樓夢》是曹雪芹帶有自傳性的小說,是他的《追憶似水年華》,全書充滿了對過去繁華的追念,尤其後半部寫道賈府的衰落,可以感受到作者哀憫之情,躍然紙上,不能自已。高鶚與曹雪芹的家世大不相同,個人遭遇亦迥異,似乎很難由他寫出如此真摯個人的情感來。近年來紅學界已經有愈來愈多的學者相信高鶚不是後四十回的續書者,後四十回本來就是曹雪芹的原稿,只是經過高鶚與程偉元整理過罷了。其實在「程甲本」程偉元序及「程乙本」程偉元與高鶚引言中早已說得清楚明白,後四十回的稿子是程偉元蒐集得來,與高鶚「細加釐剔,截長補短」修輯而成,引言又說「至其原文,未敢臆改」。在其他鐵證還沒有出現以前,我們就姑且相信程偉元、高鶚說的是真話吧。

至於不少人認為後四十回文字功夫、藝術成就遠不如前八十回,這點我絕不敢苟同。後四十回的文字風采、藝術價值絕對不輸前八十回,有幾處可能還有過之。《紅樓夢》前大半部是寫賈府之盛,文字當然應該華麗,後四十回是寫賈府之衰,文字自然比較蕭疏,這是應情節的需要,而非功力不逮。其實後四十回寫得精采異常的場景真還不少。試舉一兩個例子:寶玉出家、黛玉之死,這兩場是全書的主要關鍵,可以說是《紅樓夢》的兩根柱子,把整本書像一座大廈牢牢撐住。如果兩根柱子折斷,《紅樓夢》就會像座大廈轟然傾頹。

第一百二十回最後寶玉出家,那幾個片段的描寫是中國文學中的一座峨峨高峯。寶玉光頭赤足,身披大紅斗篷,在雪地裏向父親賈政辭別,合十四拜,然後隨著一僧一道飄然而去,一聲禪唱,歸彼大荒,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紅樓夢》這個畫龍點睛式的結尾,恰恰將整本小說撐了起來,其意境之高、其意象之美,是中國抒情文字的極致。我們似乎聽到禪唱聲充滿了整個宇宙,天地為之久低昂。寶玉出家,並不好寫,而後四十回中的寶玉出家,必然出自大家手筆。

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斷痴情」,第九十八回「苦絳珠魂歸離恨天」,這兩回寫黛玉之死又是另一座高峯,是作者精心設計、仔細描寫的一幕摧人心肝的悲劇。黛玉夭壽、淚盡人亡的命運,作者明示暗示,早有鋪排,可是真正寫到苦絳珠臨終一刻,作者須煞費苦心,將前面鋪排累積的能量一古腦兒全部釋放出來,達到震撼人心的效果。作者十分聰明的用黛玉焚稿比喻自焚,林黛玉本來就是「詩魂」,焚詩稿等於毀滅自我,尤其黛玉將寶玉所贈的手帕上面題有黛玉的情詩一併擲入火中,手帕是寶玉用過的舊物,是寶玉的一部分,手帕上斑斑點點還有黛玉的淚痕,這是兩個人最親密的結合,兩人愛情的信物,如今黛玉如此決絕將手帕扔進火裏,霎時間,弱不禁風的林黛玉形象突然暴漲成為一個剛烈如火的殉情女子。手帕的再度出現,是曹雪芹善用草蛇灰線,伏筆千里的高妙手法。

後四十回其實還有其他許多亮點:第八十二回「病瀟湘痴魂驚惡夢」、第八十七回「感秋深撫琴悲往事」,妙玉聽琴。第一百零八回「死纏綿瀟湘聞鬼哭」,寶玉淚灑瀟湘館,第一百十三回,「釋舊憾情婢感痴郎」,寶玉向紫鵑告白。

張愛玲極不喜歡後四十回,她曾說一生中最感遺憾的事就是曹雪芹寫《紅樓夢》只寫到八十回沒有寫完。而我感到我這一生中最幸運的事情之一就是能夠讀到程偉元和高鶚整理出來的一百二十回全本《紅樓夢》,這部震古鑠今的文學經典鉅作

內容摘錄
第六回 賈寶玉初試雲雨情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

這一回的「賈寶玉初試雲雨情」,因為是發生在寶玉做夢神遊太虛幻境之後,之前我們一氣呵成講了兩個版本的比較,對照一下,就立顯高下了。不要忘了,這個時候的賈寶玉很年輕,等於一個青少年,對性完全是懵懂的,當然很害羞。襲人自己也是個年輕女孩子,她也不懂,當然也很害羞。程乙本含蓄的寫法,接近少年男女的自然反應,庚辰本就寫得有點鬼鬼祟祟,又是「偷試一回」,又說什麼「幸得無人撞見」,這種話,不像《紅樓夢》,不像曹雪芹筆下的賈寶玉跟襲人。

襲人這個角色上回也提過,寶玉所需要的女性角色她都扮演了。他給寶玉母性式的照顧、慰藉與保護,對他噓寒問暖,對他的前途,他的一切呵護備至。寶玉的肉體、肉身,他真正在俗世上給了的,只有襲人,因為襲人對他來說,是女性的整個完整的代表。寶玉跟襲人是一份俗緣。寶玉出家,襲人嫁給蔣玉菡,蔣玉菡跟賈寶玉也有特殊的關係。所以最後花襲人跟蔣玉菡結了婚,等於說,賈寶玉在這個世上跟一個女性發生的一段俗緣就是花襲人,跟男性發生的俗緣就是蔣玉菡,後來這兩個人結合,成為賈寶玉在世俗上面的兩個肉體合為一的俗緣的完成。他自己的這個佛身,出家走了,他的肉身、他的俗體,留在這個世上。那就是讓花襲人跟蔣玉菡完成了他在世上的俗緣。所以《紅樓夢》這本書非常複雜、非常subtle、非常微妙的,你們看的時候要注意,它不是說賈寶玉出家走了,完成了他的佛,完成了他的頑石歷劫的命運就完了,它等於是一個佛家的寓言,卻又不僅如此。

賈寶玉這個人,他有好多緣分,尤其是名字中有「玉」的,都不是普通的緣。他跟黛玉兩塊玉,他跟蔣玉菡是另外一個玉,他跟妙玉第三塊玉,又是另外一種。

在這本書裏這個「玉」字要緊的,都有很特殊的意義。

太虛幻境很重要的神話架構之後,一下子又回到現實來了,從一個很高的天眼,又看到人世間的芸芸眾生。一個好玩得很的人物,也是很重要的人物──劉姥姥,第一次出現了。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我感覺曹雪芹真是大天才無所不能。他之前寫的都是些王公國戚、公子千金,這些人物寫得好,大概跟曹雪芹自己也很相近。現在他寫劉姥姥,一個村婦,一個鄉村老太太,也寫得活靈活現有趣極了,替這本書帶來一股新鮮的空氣。

這麼一個鄉下老太太,滿身的泥土氣,她到了賈府見賈母,見了賈母之後,她進大觀園。園裏的小姐們正在吟詩作詞,就讓劉姥姥也參加,劉姥姥擲個骰子開口就來一句,「一頭蘿蔔一頭蒜」、「大火燒了毛毛蟲」,人家文雅得不得了,她的那麼一下子把小姐們都哄得笑翻了,泥地上長的東西,鄉間的蘿蔔青菜,她帶進了大觀園裏。

曹雪芹寫這個人物,不光是一個鄉下老太太,其實很像神祇裏面的土地婆,她不像一般的窮親戚跑來,她是帶來歡樂、生命和希望的。等到賈家衰敗了,她救了王熙鳳的女兒巧姐,那些不肖的子侄們要把巧姐賣掉,劉姥姥從天而降,把巧姐救走了,就像個土地婆一樣出現,把巧姐帶到鄉下去,救了賈家的一支血脈,在鄉村中重新給她新的生命,所以說她像個土地婆。曹雪芹寫這個人寫得真好,我想寫鄉下老太太,還沒有一個人寫得過他的。寫劉姥姥進大觀園,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功用,就是劉姥姥眼中的大觀園什麼樣子?劉姥姥進的是她眼中的大觀園。一本小說很重要的就是point of view,從什麼視點來看什麼人物,這很要緊。以劉姥姥的視點來看大觀園寫得那麼精彩,換了另外一個人看大觀園就不一定了。劉姥姥看大觀園,那簡直進了一個人間的太虛幻境,看什麼都是那麼新鮮,看什麼都是加倍的、誇大的,把大觀園寫得活色生香,那就是從劉姥姥的眼光來看的,所以劉姥姥這個人物很重要。

劉姥姥為什麼到賈府呢?因為她家裏窮了。劉姥姥的女婿家早先跟王鳳姐娘家有那麼一點關係,在他們的祖父輩。所以就趁了這麼一點關係想辦法,窮親戚到賈家去希望討點便宜、得點救濟。劉姥姥的女婿不好出面,女兒也不行,只好賣老臉,自己到賈府去了。劉姥姥進了榮國府,當然是見掌管榮國府的王鳳姐,她家裏跟鳳姐的王家有點老關係,她進去要見到鳳姐,才有些想頭。鳳姐的出場,第三回不是講過了嘛!那個氣派,作者對這個人物的精心描寫,把鳳姐塑造成《紅樓夢》裏面,甚至小說史裏面不可磨滅的這麼一個人物。曹雪芹從各種角度來寫她,第一,已經從林黛玉的眼光看過她的出場了;現在又從劉姥姥的眼光來看鳳姐,又是另外一個視點。

曹雪芹寫人物,往往不是說他自己看王鳳姐怎麼怎麼,這樣的話,不生動!而且作者講的,你未必信。如果從另外一個人物的眼光來看,如果你相信那個人,你就對他所看見的王鳳姐的形象,在心裏加倍地深刻了。劉姥姥是一個鄉下老太太,她哪裏見過榮國府的那種派頭。林黛玉進賈府,看了鳳姐已經覺得了不得了,林黛玉見過世面的,林家也是個官家,可林黛玉看鳳姐已經是高高在上,劉姥姥看她更是不得了。

劉姥姥進來以後,那個周瑞家的來迎。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所謂陪房就是王夫人嫁過來的時候跟著來的,有的是丫環或者是奶媽,幫襯著鳳姐滿得勢的。由周瑞家的來評點鳳姐,當然可信,因為從小看見的嘛。一一四頁:「這位鳳姑娘年紀雖小,行事卻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樣的模樣兒,少說些有一萬個心眼子。」形容得好吧!心眼有一個還不夠,有一萬個。你看這個王鳳姐的心事之多。「十個會說話的男人也說他不過!」真的,她說鳳姐在,那些男人講不過她。「就只一件,待下人未免太嚴些個。」這講得也很好,周瑞家的是個下人,當然覺得這個管家管得嚴。話說回來,不嚴還行嗎?賈府裏面有幾百個傭人,上上下下繁瑣得很,鳳姐要是沒這個威,沒這個嚴,她怎麼管家?所以這句話就是反面來講,鳳姐這個人,行事很有紀律,管家很得體,很行。

劉姥姥去見鳳姐是怎樣的情景?一一六頁:劉姥姥上來,看到鳳姐了,看到旁邊她的那些家具,形容一大堆。然後,鳳姐穿什麼樣的衣服?家常穿的都是貂皮之類的貴重衣裳,「粉光脂艷,端端正正坐在那裏」,下面一句寫得好,「手內拿著小銅火箸兒撥手爐內的灰」。你曉得,那是暖手的爐,拿著銅箸兒,慢、慢、慢、慢撥那個灰。下面說「平兒站在炕沿邊,捧著小小的一個填漆茶盤,盤內一個小蓋鐘。鳳姐也不接茶,也不抬頭。」有傭人拿茶給她,也不理,手裏慢慢撥那個灰,「慢慢的問道:『怎麼還不請進來?』」 鳳姐那種派頭,人來了以後,照樣地手裏面撥她的灰,對劉姥姥愛理不理的。劉姥姥講了個半天講不出口,想來要點錢嘛!所以尷尬講不出口。鳳姐當然知道,她說,我還有二十兩銀子,本來給我的丫頭做衣服的,現在拿來給你吧。對劉姥姥,給二十兩銀子就算了,還要加一句:準備給丫頭做衣服的拿來給你了!那種對劉姥姥的輕蔑,通通寫出來了。

這裏我們要先對照一下:後來等到賈家被抄了,鳳姐得病了、快死了,因為她一生也做了不少孽,也害死過尤二姐,心裏有一種罪疚感,所以她見鬼了,尤二姐的鬼魂來索命,她害怕了,正巧劉姥姥來看她,她就抓著求劉姥姥,把女兒巧姐託付給她。這種對照,曹雪芹不是隨便寫的。先前鳳姐的高傲,對劉姥姥的那種輕蔑,對照著鳳姐臨終在床上的那種慘狀,我們對鳳姐才有同情。寫這麼一個人,不寫前面之盛,托不出後面之衰。所以寫賈府前面的派頭,寫得那麼瑣碎、仔細,有時候甚至瑣碎到有點累贅。但是要細細看,前面的鋪陳,每一句話都有它的意義在裏頭。之前,鳳姐拿著手爐,弄弄,慢慢撥;最後,看見劉姥姥,就抓著劉姥姥,拽住劉姥姥求她。這兩個情景對照起來,寫得好!這就是小說的高明處。

《紅樓夢》它是伏筆千里,老早就伏在前面了。曹雪芹心思很縝密,每一個小節都仔細考慮過,前後的對照都有用的。俄國一個非常有名的小說家契訶夫(Chekhov),以短篇小說最著名。他說怎麼寫小說?如果你第一頁寫了一面牆上掛了一支槍,你再寫了兩三頁之後,這個槍還沒有用上的話,就快點把它拿掉。沒有用的槍,沒有用的細節都是多餘。曹雪芹寫的東西一定後面有用,你看著什麼囉囉嗦嗦,後來通通用到了。劉姥姥這段寫得這麼仔細,鳳姐對她的那種態度,就是為了對照最後鳳姐臨終那種淒涼無助,向鄉下老太太求援。這麼有權有勢的一個人,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就是講鳳姐的下場。前後是有密切關係的。

劉姥姥也寫得活,鳳姐不是在裝腔作勢嗎?劉姥姥不管她三七二十一,拿了銀子以後樂不可支,她就講了:你真是給了我二十兩銀子,難怪大家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你老拔根寒毛比我們的腰還粗呢!」哇啦哇啦這麼講一堆,把鳳姐的那套裝腔作勢通通打掉了。這就是曹雪芹高明的地方,鳳姐還要再裝出一副樣子,劉姥姥給她幾句通通拆掉啦!

然後,劉姥姥就隨周瑞家的出來了。周瑞家的倒擔心劉姥姥粗鄙有些不安,就說劉姥姥怎麼會把她的那個外孫叫「板兒」的,推到鳳姐面前,口口聲聲「你侄兒,你侄兒」,「我說句不怕你惱的話,便是親侄兒,也要說和軟些。蓉大爺才是他的正經侄兒呢,他怎麼又跑出這麼一個侄兒來了。」劉姥姥就笑了,她說:「我的嫂子!我見了他,心眼兒裏愛還愛不過來,那裏還說得上話來呢。」你看,劉姥姥這個老太太寫得真有意思!她的那種直率,鄉下的原味,對照於官府裏頭的那種派頭,那種姿態,就有了強烈的對比,也等於是暗中批評了鳳姐的勢利,對窮親戚的高傲,鳳姐的下場也就暗暗地伏在這裏了。

《紅樓夢》寫人物,用各種的側面來描寫她,這是第二次寫鳳姐了,頭一次我們從林黛玉的眼中看鳳姐,第二次從劉姥姥的眼中看鳳姐,就這麼一個人,從各種角度側寫,正面寫,反面寫,以後還會再寫王熙鳳。

《紅樓夢》很重要的是寫人物,那麼多人物在小說裏面個個栩栩如生。鳳姐是鳳姐、林黛玉是林黛玉、薛寶釵是薛寶釵,襲人、晴雯……各個都非常個人化,這不容易做到的。

中國的小說以人物寫得活取勝,《紅樓夢》的人物就不用說了,《水滸傳》也是,那些人物,魯智深是魯智深,李逵是李逵,宋江、武松都是很活的。《水滸傳》以寫男性為主,全是寫粗獷的漢子,有幾個女性寫在裏頭,潘金蓮、潘巧雲、閻惜姣,三個淫婦,寫得好!《水滸傳》裏邊的人物,也讓你不會忘記。大家要學寫東西,看看這些很了不起的小說家,看看他們怎麼寫人物。

--------------------

第八十一回 占旺相四美釣游魚 奉嚴詞兩番入家塾

因為發現了一個繡春囊,賈府在大觀園自己抄家,寶玉身邊被王夫人認為是狐狸精的女孩子通通趕走,趕了以後,有的病死,有的自殺,有的出家當尼姑,這個大轉折使得大觀園的繁華往下落了。到第八十一回,整個書寫的筆觸也宕下來,有的批評說,前八十回文采飛揚,非常華麗,後四十回筆鋒黯淡,我認為這是因為情節所需,前面寫的是太平盛世,賈府聲勢最旺的時候,需要豐富、瑰麗的文采,後四十回賈府衰弱了,當然就是一種比較蒼涼、蕭疏的筆調出來了。因為前面調子拔得很高,這時候突然間降下來,很容易感覺到,我認為不是因為他的文采不迨,而是故意的,寫衰的時候,就是用這種筆調。

八十一回一開始,寶玉為迎春的遇人不淑擔憂,夜不成眠。迎春歸去之後,邢夫人像沒這事一樣,迎春是她名義上的女兒,但她毫無疼惜之心,賈赦更自私,用了孫家的錢,陷迎春於難堪的處境。倒是王夫人對迎春撫養了一場,頗為傷感,在房中嘆息。寶玉走來請安,看見王夫人臉上似有淚痕,也不敢坐,只在旁邊站著。王夫人說:「你又為什麼這樣呆呆的?」寶玉就講,「咱們索性回明了老太太,把二姐姐接回來……」講小孩子話嘛!那個時候的規矩,嫁出去了,怎麼可能住在娘家不走了呢。王夫人說:「你又發了呆氣了,混說的是什麼!大凡做了女孩兒,終久是要出門子的,嫁到人家去,娘家那裏顧得,也只好看他自己的命運,碰得好就好,碰得不好也就沒法兒。你難道沒聽見人說『嫁鷄隨鷄,嫁狗隨狗』,那裏個個都像你大姐姐做娘娘呢。」我說《紅樓夢》的大觀園就是個兒童樂園,寶玉跟這些姐妹們在一起度過他們最純潔的童年,這些青少年在裏頭沒有長大,沒有成人的煩惱,沒有外面世俗的污染,那是個理想世界,人間的太虛幻境,但是人總有一天會長大的,人大了,就開始有煩惱,第一個煩惱就是女孩子要出嫁。從前沒有自由婚姻,即使有自由婚姻也是個煩惱,到了婚嫁的時候是人生大關,你想想看,你選一個人,選中了就一輩子,這是多麼大的賭注。王夫人把他說了一頓,寶玉看講不通了,心裏不舒服,他跑到瀟湘館去,黛玉是他的知音,只有黛玉能懂他,所以一進到瀟湘館大哭起來。黛玉一看怎麼回事啊?是不是我得罪你了?他們兩個小兒女常常嘔氣嘛!他說:「不是。」那為什麼傷心?寶玉道:「我只想著咱們大家越早些死的越好,活著真真沒有趣兒!」想死了。自從七十幾回晴雯死了以後,寶玉就變了,有一種傷感,之前不懂的。晴雯是他最心愛的丫鬟,晴雯也是黛玉的另外一個分身,在眾姐妹裏面,黛玉是他的知己,在眾丫鬟裏面,晴雯是他的知己,所以晴雯這樣冤死,而且為他而死,寶玉是非常傷心的,寫了那麼長的一篇悼文祭悼她,人生的哀愁開始了。

寶玉出家就像《西遊記》裏面唐僧取經一樣,要經過九九八十一回的劫難,經歷人生各種的生離死別,他最後才悟道。在某種方面講,《紅樓夢》寫賈寶玉,可以說是寫佛陀這種人物,寶玉的出家,跟悉達多太子最後的悟道有相似之處,享盡了榮華富貴,看穿了老死病死苦,各種的人生苦難,一個一個經過他的眼前,所以這個時候迎春的苦難觸發了他的傷感。黛玉說:「這是什麼話,你真正發了瘋了不成!」寶玉說:「也並不是我發瘋,我告訴你,你也不能不傷心。前兒二姐姐回來的樣子和那些話,你也都聽見看見了。我想人到了大的時候,為什麼要嫁?嫁出去受人家這般苦楚!還記得咱們初結『海棠社』的時候,大家吟詩做東道,那時候何等熱鬧。如今寶姐姐家去了,連香菱也不能過來,二姐姐又出了門子了,幾個知心知意的人都不在一處,弄得這樣光景。」這種光景,大家散了!寶玉不喜歡散,他恨不得大家永遠不散,但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所以散的時候也很傷心。自從自己抄家,寶玉身邊的人好幾個被趕出大觀園,像寶釵這樣的客人,雖然沒有查抄到她的屋子,但想著要避嫌,自己也搬出大觀園了。園裏本來是十二金釵,姹紫嫣紅百花齊放,現在一個一個走掉了,黯然失色了,所以寶玉傷心,很懷念大家一起吟詩作賦最快樂的時光。「黛玉聽了這番言語,把頭漸漸的低了下去,身子漸漸的退至炕上,一言不發,嘆了口氣,便向裏躺下去了。」這段寫的好,沒講什麼,但你會看到整個這種衰頹的東西。黛 玉了解他的心事,他那種傷感,黛玉馬上感染到了。

寶玉回去怡紅院,百無聊賴,隨便拿了一本《古樂府》來看,一翻看到曹孟德的〈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孟德就是曹操,這一首詩很有名的,講人生苦短,像清晨的露水,曹操一代梟雄,也會感到人生的無常與虛幻。寶玉以前從來沒有過這種蒼涼的心境,他也許傷心過、哀痛過,可是這種蒼涼他不曾感受,本來他是一個很開心的青少年,這時候他好像一下子老掉了,一看到就很刺心。他放下,又拿了另外一個集子,又是魏晉的《晉文》,看了一下子,「忽然把書掩上,托著腮,只管痴痴的坐著。」襲人來倒茶給他,說:『你為什麼又不看了?』寶玉也不答言,接過茶來喝了一口,便放下了。襲人一時摸不著頭腦,也只管站在旁邊呆呆的看著他。忽見寶玉站起來,嘴裏咕咕噥噥的說道:「好一個『放浪形骸之外』!」這是王羲之〈蘭亭集序〉裏面的一句話。大家知道魏晉是老莊思想盛行的時候,那時是亂世。中國人有兩套哲學,《紅樓夢》裏面這兩套哲學就常衝突。一個是進取的儒家,一個是退隱的道家,這入世、出世兩種哲學一直在互相消長,中國人的personality有這兩個東西存在,我們才活到今天,可進可退,不會一下子垮掉。我覺得中國人的個性像竹子,你把他彎往這裏彎到底,你一放,蹦!他又跳回去了。就是兩種哲學互相為用。魏晉的時候老莊的思想盛行,寶玉的個性本來傾向這一邊的,曹雪芹總在適當的時候,藉著一本古籍、一首詩、一句話剛好點題。這個時候怎麼形容寶玉的心境,很難啊!講半天也講不清楚。用「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放浪形骸之外」說他的傷感,他人生的最後想要解脫,就點出來了。《紅樓夢》的力量也常藉助古典文學畫龍點睛似的運用自如。

寶玉到大觀園,「一時走到沁芳亭,但見蕭疏景象,人去房空。」前八十回的大觀園,寫的都是花團錦簇、熱鬧繁華的景象,這個時候寫人去樓空的感受。走的走,亡的亡,散的散。「又來至蘅蕪院,更是香草依然,門窗掩閉。」蘅蕪院是誰住的?薛寶釵住的,以前他也到蘅蕪院去看寶釵,這時候寶釵已經搬出去了,香草依然。《紅樓夢》有他的語言風格,白話文與文言文交叉運用,用得好!有時候文白相夾,用得不好很生硬的,插不進去的,《紅樓夢》就「香草依然」四個字,把蘅蕪院景物依舊、人事已非這種的感受寫盡了。

寶玉轉過藕香榭,遠遠的看見幾個人在釣魚,一看是探春,李紋、李綺這兩姐妹,還有邢岫烟。李紋、李綺是寶玉的嫂嫂李紈的姪女兒,來投靠這個賈府的窮親戚。賈府那麼大,盛的時候總有一羣走動,有的是窮親戚,有的是富親戚。像薛寶釵家裏面很有錢是富親戚,李紋兩姐妹就是其中的窮親戚之一。在這部小說裏,她們是真正的flat character,從頭到尾,沒有給她們任何個性,也沒有講她們長得怎麼樣,大概長得不會醜啦,醜女進不了大觀園。她們還會寫幾句詩,除此,她們沒有故事,也沒有任何引導劇情的作用,這種character在《紅樓夢》裏有好幾個。那為什麼要寫她們呢?其實就是要湊熱鬧。小說裏面也需要一些陪襯,每次出來就都是那個樣子,沒有變化的,一個小說裏面如果通通變成round character,那就互相打架了。有她不嫌多,沒她也不嫌少的人物,你真的拿掉了,就會覺得好像大觀園裏面少了幾棵草。大觀園裏面就需要很多的花花草草,曹雪芹把她們放在那個地方,填滿了,站在那裏不動,就好像我們唱一齣戲要幾個龍套,沒有的話,舞臺空空的不好看。邢岫烟不同,她是一個minor character,次要角色,她有個性,而且是有故事的。

這幾個女孩子在釣魚。《紅樓夢》裏面做什麼他都有意義的,他不會寫一大堆沒有意義的事情,這幾個人釣魚你看回目「占旺相四美釣游魚」,就知道等於是卜卦一樣,用釣魚試一試自己的運勢。中國有一句話,釣金龜,就是釣一個好女婿。這幾個女孩子後來都不錯,探春遠嫁海疆大吏,李紋也嫁了一個公子,邢岫烟後來嫁給薛蝌,都有歸屬。唯獨賈寶玉,他姜太公釣魚,沒有與最愛的人結合,他的婚姻不是完美的,後來雖然娶了薛寶釵。我有一個看法,薛寶釵不是嫁給賈寶玉,是嫁給賈府,是嫁給賈府宗法社會一個很重要、需擔大任的位子。這些都有意義在裏頭的。

釣了半天,寶玉的丫頭麝月跑來說,老太太找你呢。到了賈母那裏,原來正在談有個會作法害人的馬道婆事敗了,給官府抓起來了。記得嗎?有一回,趙姨娘跟這個馬道婆勾起來,用紙人插針要害鳳姐跟寶玉,從前中國人相信這一套。拿那個針來戳紙人,戳到他們兩個發瘋,差點死掉。馬道婆等於是個巫婆,幸好那個瘋瘋癲癲的和尚又出現了,他念念咒,把寶玉那塊玉弄一弄,才救了回來。馬道婆犯案被抓住了,原來是她害人的!王熙鳳跟寶玉回想,他們也懷疑是趙姨娘作的梗,不過為了面子的關係,家醜不可外傳,就不出聲壓下來了。趙姨娘心地怨毒,當然下場也不好。

這回的後半部「奉嚴詞兩番入家塾」,講賈政要寶玉重進私塾去念書。從前像賈家這種大家族,不光是賈府,他們還有很多叔叔伯伯,反正都姓賈的,在那種宗法社會,要給子弟受教育的,這種家族就開一個家塾,開學校,請老師來教導這些子弟。寶玉第一次進私塾的時候,年紀還小,他之所以願意進去,其實有另外一個目的,他有一個好朋友叫秦鐘,是秦可卿的弟弟,跟他差不多同年紀,長得很好,兩個人互相羨慕,有一段非常好的感情。秦鐘除了是寶玉念書的伴侶、啟發他對男性的感情之外,他還有很重要的象徵上的意義。秦鐘──情種,《紅樓夢》是非常subtle 的,意義是一層一層的,取個名字也不是隨隨便便。在第五回裏有幾個曲子,等於是《紅樓夢》的prelude,前奏曲,講他們整個的命運,一開頭的那個曲子:「開闢鴻蒙」,就是天地開的時候,「誰為情種?」所以「情種」兩個字很要緊的,所以秦鐘有他的意義。秦鐘早夭,寶玉一直在思念他,我們說《紅樓夢》千里伏筆,秦鐘好早以前就死了,好多回都沒有講他了,偶爾提過一次,講柳湘蓮為他修墓什麼的,後來就不講了,到這個地方又出現了。

秦鐘不在以後,寶玉沒心思上學了。裝病,病了嘛!稀哩呼嚕就不念了。這麼久以後,賈政想起來,寶玉長大一點了,將來還是要去考科舉的,也是賈政對他最高的期望。考科舉就要念八股文,必須把他又趕回學校去,賈政還親自把寶玉送到私塾。私塾裏原本有一個老先生賈代儒,是賈家的一個親戚,學問大概很好,中過舉人之類的上不去了,淪落到變成教書先生。考上舉人後再考上進士,都是做官去了,弄到去教書糊口,那是文人的末路。賈政送寶玉去了,就說:「我今日自己送他來,因要求托一番。這孩子年紀也不小了,到底要學個成人的舉業,才是終身立身成名之事。如今他在家中只是和些孩子們混鬧,雖懂得幾句詩詞,也是胡謅亂道的;就是好了,也不過是風雲月露,與一生的正事毫無關涉。」寫詩,當時是邪門歪道,不入正流,要寫八股文章,跟前面對照,這很大的諷刺。賈政說,要考試,到底要以文章為主,你一點功夫都沒有,現在你不許作詩,多作八股文。寶玉前面剛剛要學魏晉竹林七賢「放浪形骸之外」,這下子馬上又抓來作八股文了,這是他最厭惡的東西。這種irony,諷刺,曹雪芹不經意的這麼放下去。要讀得很仔細才看得出來,跟他前面是尖銳的對比。寶玉的詩詞歌賦不錯,他有靈性,但是那時候作詩沒用,不像唐朝作詩可應考,詩作得好可以做大官,所以唐朝詩人多。清朝就是四書為主,考經書,考八股文,把人的思想抓得緊緊的。

這個地方有意思:「代儒回身進來,看見寶玉在西南角靠窗戶擺著一張花梨小桌」,花梨是很好的木頭,「右邊堆下兩套舊書,薄薄兒的一本文章,叫焙茗將紙墨筆硯都擱在抽屜裏藏著。代儒道:寶玉,我聽見說你前兒有病,如今可大好了?寶玉站起來道:大好了。代儒道:如今論起來,你可也該用功了。你父親望你成人懇切的很。你且把從前念過的書,打頭兒理一遍。每日早起理書」,理書就是溫習書,「飯後寫字,晌午講書,念幾遍文章就是了。寶玉答應了個『是』,回身坐下時,不免四面一看。」他幾年前在這邊私塾裏念過書的,那時候他在裏面大鬧學堂,大打出手,這些小孩子互相吃醋嘛!「見昔時金榮輩不見了幾個」,那個金榮是其中頑童之一,「又添了幾個小學生,都是些粗俗異常的」。景物依舊,人事已非,都變了。下面出現一句:「忽然想起秦鐘來」,所以我講嘛,後四十回不是別人寫的,如果是高鶚寫的,我想,他顧不到這個地方的,想不起這個東西的,在好多回以前,秦鐘跟寶玉的關係,在這個節骨眼的地方又出現了。本來很乏味的這麼一章,回去私塾裏面,怎麼寫?又沒有任何drama,不好寫。寫寶玉回來,理理書就完了,那麼這回就糟糕了。這一句話,把它提起來,你看,寶玉忽然想起秦鐘來,「如今沒有一個做得伴說句知心話兒的,心上淒然不樂,卻不敢作聲,只是悶著看書。」就這麼一句話,心情變了,想到過去死去的朋友,寶玉的心境愈來愈淒涼,所以他出家不是偶然的。我們看小說要看這種地方,如果你放過了,那就不曉得他的妙處和重要性,寶玉回來念書講了半天,其實就是在等這一句,前面都營造好了,你以為他囉囉嗦嗦講了半天,等他畫龍點睛,嘣的出來一句,一下子,這一回就完整了。所以他每一回是一個很完整的單元,這時以思念起秦鐘把這一回作結。

有人說,我記得張愛玲講的吧!她說看完前八十回,到了八十一回天昏地暗。這個地方她一定沒看懂,八十一回妙在這裏,把前面都扣住了,才往下走得了,如果他不寫這一段,不寫這麼一句話,前面崩掉的,跟它不連結的。這一回的確沒有什麼太重要的人物出現,也沒有什麼太重要的事情發生,就在這個地方、這個時候,他畫龍點睛一下,就把整本書扣住了。

--------------

第一百二十回 甄士隱詳說太虛情 賈雨村歸結紅樓夢

寶玉找不到了,寶釵、探春、惜春都心裏有數,曉得他恐怕出家了,不回來了。只是襲人受不了,她「心痛難禁,一時氣厥。」暈過去了,要用開水來灌,才醒過來。大夫來看說是急怒所致。哭得太傷心後,朦朦朧朧地睡著了。夢裏面,好像寶玉來到她面前,又好像是個和尚,手裏拿了一本冊子,掀了看還說:「你別錯了主意,我是不認得你們的了。」最後寶玉放心不下的還是襲人,跟她講一下,我跟你俗緣盡了。襲人心裏就想:「『寶玉必是跟了和尚去。上回他要拿玉出去,便是要脫身的樣子,被我揪住,看他竟不像往常,把我混推混搡的,一點情意都沒有。後來待二奶奶更生厭煩。在別的姐妹跟前,也是沒有一點情意。這就是悟道的樣子。但是你悟了道,拋了二奶奶怎麼好!我是太太派我伏侍你,雖是月錢照著那樣的分例,其實我究竟沒有在老爺太太跟前回明就算了你的屋裏人。若是老爺太太打發我出去,我若死守著,又叫人笑話;若是我出去,心想寶玉待我的情分,實在不忍。』左思右想,實在難處。」她想到剛才的夢,好像已和我無緣,倒不如死了乾淨。這個襲人心事最重。

這最後一回,是《紅樓夢》整部書最高的一個峰,也可能是中國文學裏面最powerful的一個場景。前面的鋪敘都是要把這個場景推出來。我講過《紅樓夢》在情節發展上有兩條線,一條是賈府興衰,榮國府、寧國府的興衰,我們都看到了,從開頭的極盛,一直到抄家的衰弱,整個故事看完了。另外一條線就是寶玉悟道出家的旅程,我們也從頭到尾看到,現在是最後一個scene。寶玉出家這一幕,小說裏面叫climax,到了高潮的時候,最後畫龍點睛。一個主題點睛的時候,要看他怎麼寫,如果寶玉出家這一場寫得不好,寫得不夠力,這本書就collapse,會垮掉,你看多麼重要。寶玉怎麼出家?想想看,如果他是普通人,和尚就剃度一下,禮敬一下,這個不夠。《紅樓夢》的境界是拔高起來的,別忘了它有一個神話架構在那裏,寶玉出家也是在神話架構裏最高潮的一段。這段不長,就一個scene,看他怎麼寫的。「且說賈政扶賈母靈柩,賈蓉送了秦氏鳳姐鴛鴦的棺木到了金陵,先安了葬。賈蓉自送黛玉的靈也去安葬。賈政料理坟基的事。一日接到家書,一行一行的看到寶玉賈蘭得中,心裏自是喜歡。後來看到寶玉走失,復又煩惱,只得趕忙回來。」本來兒子、孫子中舉了是大喜事,一看,怎麼寶玉丟掉了,當然快點回去。「在道兒上又聞得有恩赦的旨意,又接家書,果然赦罪復職,更是喜歡,便日夜趲行。」在半路知道家裏邊也復職了,便日夜趕路。「一日,行到毘陵驛地方,那天乍寒下雪,泊在一個清淨去處。賈政打發眾人上岸投帖辭謝朋友,總說即刻開船,都不敢勞動。船中只留一個小廝伺候,自己在船中寫家書,先要打發人起早到家。寫到寶玉的事,便停筆。抬頭忽見船頭上微微的雪影裏面一個人,光著頭,赤著腳,身上披著一領大紅猩猩毡的斗篷,向賈政倒身下拜。」你們想想看,一片白茫茫的雪景,船停在那個岸邊,忽見有個影子走過來,剃了光頭,赤了腳,和尚的樣子。雪地裏披著猩猩紅的斗篷,多麼鮮明的一個景象。一來了,跪下來,向賈政下拜。「賈政尚未認清,急忙出船,欲待扶住問他是誰。那人已拜了四拜,站起來打了個問訊。」合十為禮,就等於說打了一個招呼。「賈政才要還揖,迎面一看,不是別人,卻是寶玉。賈政吃一大驚,忙問道:『可是寶玉麼?』那人只不言語,似喜似悲。賈政又問道:『你若是寶玉,如何這樣打扮,跑到這裏?』寶玉未及回言,只見舡頭上來了兩人,一僧一道」,渺渺大士、茫茫真人,前面第一回的時候,也是他們兩個出來,讓寶玉下凡。現在下凡塵緣已盡,要把他護送回去了。只見他倆「夾住寶玉說道:『俗緣已畢,還不快走。』說著,三個人飄然登岸而去。賈政不顧地滑,疾忙來趕。見那

More books from Classics

Cover of the book The Merchant Of Venice (Mobi Classics) by 白先勇
Cover of the book Charles Lever His Life in His Letters - Volume I by 白先勇
Cover of the book In Old Kentucky by 白先勇
Cover of the book Le veglie di Neri by 白先勇
Cover of the book The Way We Live Now by 白先勇
Cover of the book Interiores by 白先勇
Cover of the book The Lion's Whelp: A Story of Cromwell's Time by 白先勇
Cover of the book L'Ingénieux Hidalgo DON QUICHOTTE DE LA MANCHE by 白先勇
Cover of the book Memoria descriptiva de Tucumán by 白先勇
Cover of the book Der Trotzkopf by 白先勇
Cover of the book Force 10 from Navarone by 白先勇
Cover of the book Рассказ об отрубленной руке by 白先勇
Cover of the book The Red Cross Girls with the Russian Army by 白先勇
Cover of the book Elizabeth Gaskell: The Complete Novels (Golden Deer Classics) by 白先勇
Cover of the book Trilce by 白先勇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