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者的記憶法

Fiction & Literature, Literary
Cover of the book 殺人者的記憶法 by 金英夏(김영하),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金英夏(김영하) ISBN: 9789864893072
Publisher: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ctober 8, 2018
Imprint: 漫遊者文化 Language: Chinese
Author: 金英夏(김영하)
ISBN: 9789864893072
Publisher: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ctober 8, 2018
Imprint: 漫遊者文化
Language: Chinese

◎2013年****出版即登上文學類暢銷書

**《東亞日報》2013年度好書**

改編同名電影2017年上映,影帝薛耿求主演

◎****日文版獲得2018年第四屆翻譯大獎

人類是關在名為時間的監獄裡的囚犯,

可怕的不是惡,而是時間,因為沒有人能夠贏過它。

陳栢青(作家) 專文推薦

黃崇凱(小說家)、藍祖蔚(影評人) 好評推薦

  • * *

天才型殺人犯金炳秀,在連續作案三十年後決定退隱,二十多年來和養女恩熙住在偏僻山村,相依為命。然而隨著年紀增長,他罹患了阿茲海默症。與此同時,村裡有年輕女人接二連三遇害,彷彿有個新的連續殺人犯在此地出沒。

某天他開車出門時,意外與一輛吉普車擦撞,車主朴柱泰後車廂的血跡,引起金炳秀的懷疑,他憑直覺認為對方就是那個犯人。讓他吃驚的是,恩熙的交往對象竟然就是朴柱泰。為了保護女兒,金炳秀決定策劃這輩子最後一次殺人。他要殺了朴柱泰。

他開始試圖把每天的事情記錄下來,卻發現自己的記憶逐漸流失,殘缺的記憶碎片讓他愈發混亂,陷入妄想的深淵。女兒脖子上的勒痕、院子裡徘徊的黃狗、莫名消失的刑警名片,這一切都指向一個他不願想起的事實……

※ ※ ※

◆老年痴呆症對年老的連續殺人犯而言,簡直是人生送來的煩人笑話

我的名字是金炳秀,今年七十歲。最近被醫生宣判得了阿茲海默症。

我不怕死亡,也無法阻止遺忘。最近的我只在乎一件事情,那就是要阻止恩熙被殺害,在我所有的記憶消失之前。

◆****那是一雙毒蛇的眼睛,冰涼而冷酷,我確信,在那當下我們倆都認出了彼此。

他竟然泰然自若走進我家,而且還是以恩熙未婚夫的身分!

朴柱泰說,他知道我是誰,他說,他和我是同種,他第一眼就看出來了。

前任連續殺人犯的女兒,竟然被現任連續殺人犯盯上。這是神丟給我的高級玩笑?還是審判?

◆神已經決定要對我進行何種處罰,我已走進遺忘之中

我突然在便條紙上寫下「未來記憶」,分明是我的筆跡,究竟是什麼意思卻想不起來。記住已經發生的事情不才是記憶嗎?網路上說,「未來記憶」是記住未來要做的事情的意思,老年痴呆症患者最快遺忘的就是那個。

如果喪失過去的記憶,我無法得知我究竟是誰,如果不能記住未來,我永遠只能停留在現在;如果沒有過去和未來,現在又有什麼意義?但有什麼辦法呢?鐵軌中斷的話,火車也只能停止。

※ ※ ※

記憶的消解是否等於個人存在的消解?時間是比惡更可怕的東西嗎?

**《殺人者的記憶法》可說是個人世界逐漸傾頽崩潰的驚悚記錄,那並非只是誇張地呈現阿茲海默症的症狀。主角以第一人稱敘述的那些混亂記憶漸漸拼湊出來的,是逐漸翻轉、令人吃驚的現實真相。**對他來說,可怕的不是殺人,而是自己逐漸變成「空」的過程,在漸增的孤獨和恐怖中,他反覆背誦尋求安慰的般若心經,反而諷刺地變成一個讓他無處可逃的噩夢。

封面設計概念

本書封面以版畫家楊忠銘老師的「WANDERERs」系列版畫為主視覺,此系列為繪者在遊歷京都時,用畫筆捕捉了幾名藝術家的身影。

畫面上的人、拱橋、鳥、路燈與咖啡杯,與倒映出的河川、影子和地上路口的標誌,組成看似具體卻又抽象的符號。實體與影子的對比、真實與虛構的錯位,彷彿呼應著本書中記憶逐漸喪失的主角的內心變化。

媒體書評

▶媒體評論

  • 閱讀這本小說的讀者一定要小心!——《韓民族日報》
  • 偶爾出現的尼采與蒙田的箴言,突兀又令人膽寒的妙語遊刃有餘地描寫了對生活與死亡、時間與罪惡的頓悟。——《首爾新聞》
  • 巨大的破壞力,雖然一口氣讀完,但卻留下久遠的後遺症。——李迪(作曲家、歌手、作家)
  • 快速、堅實、鋒利、優雅,有趣的程度令人昏迷。- eAeon(韓國獨立樂團MOT主唱)
  • 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前連續殺人犯的孤獨爭戰,即占據這本小說大部分「太」好讀的場面,其實都只是為了將這些緊急刹車和靜寂驚悚的效果最大化,進而精巧地配置發出巨響和疾馳的内容。……這是精巧地雕琢出的恐怖記錄,甚至是連讓人們無法擺脫恐怖糾纏的連環殺人犯也無法承受的驚悚。我們當中,沒有任何人能夠勝過雙重的噩夢或雙重的監獄所形成的恐怖,或許那就是《殺人者的記憶法》傳遞給我們的惡意的禮物。——權熙哲(文學評論家,韓國藝術綜合學校 劇作系 教授)

▶讀者評論

  • 看書名的時候還以為是恐怖的內容。書很薄,內容也很容易讀了下去,剛開始覺得有些奇怪的時候就已經到結局的部分了。啊~原來不是那麼簡單的小說。……最後的結局還真是讓人覺得殘忍。
  • 金英夏的小說有一種年輕感。總是能運用簡潔的文章,寫出「有趣的小說」。
  • 這本小說展開的很有速度感,吸引著讀者一直讀下去,最後的結局又令人緩不過神來。……這個故事的展開可以放在朴柱泰金炳秀的對決上,但到了最後10頁情節就發生了巨大的逆轉。

中間多次出現了院子裡的狗,這暗示了金炳秀的世界在一點點崩潰。金炳秀漸漸消失的記憶和自己相信的記憶,真真假假又是一種恐怖。對金炳秀來說,可怕的不是刑法與坐牢,而是自己的記憶被停止被消失。

作者/譯者/繪者簡介

【作者簡介】

金英夏(김영하

1968年11月11日生,是韓國進軍國際文壇的先鋒作家,不少作品已經在美國、法國、日本、德國、義大利、荷蘭、土耳其等十餘個國家翻譯出版。

他畢業於延世大學企業管理系,1995年在季刊《批評》上發表〈關於鏡子的冥想〉,登上文壇。同年八月,金英夏以長篇小說《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與趙京蘭(《烤麵包的時間》)同獲第一屆文學村新人作家獎,受到文壇和讀者的廣泛關注。1998年,《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在法國翻譯出版,隨後又推出了德語版,1999年,金英夏憑藉短篇小說〈你的樹木〉獲得著名的現代文學獎(第44屆)。

2004年,韓國文壇颳起了強勁的「金英夏旋風」。他以短篇小說〈哥哥回來了〉、〈珍寶船〉及長篇小說《黑色花》在一年內勇奪黃順元文學獎、怡山文學獎,以及韓國三大文學獎之一的東仁文學獎。一年之內集三個著名文學獎項於一身,不僅成為年度文壇的一道亮麗風景,也是韓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罕見傳奇。

金英夏給人的印象帶有特立獨行的感覺,他不畏世俗眼光,曾戴著耳環領取文學獎,原本學商的他,後來卻在韓國國立藝術大學教寫作,也寫影評、客串電影、主持廣播節目等等,以電影《腦海中的橡皮擦》獲得「大鐘獎」最佳改編劇本獎,2017年還擔任韓國tvN電視台《懂也沒用的神秘雜學詞典》共同主持人。他不只擅長運用媒體推廣文學,也關懷社會議題,並且勇於發聲。

他擅長描寫都市生活的冷冽、無奈,現代人的黑暗面是他關注的主題,性愛與死亡更是他直接大膽的著力點。評論家將他比喻為「韓國的卡夫卡」,足見他的作品為讀者帶來的省思與衝擊,有其重要的代表性。

著有長篇小說《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1996)、《阿郎,為什麼》(2001)、《黑色花》(2003)、《光之帝國》(2006)、《猜謎秀》(2007)、《殺人者的記憶法》(2013),短篇小說集有《傳呼》(1997)、《夾進電梯裡的那個男人怎麼樣了》(1999)、《哥哥回來了》(2007)、《無論發生什麼事》(2010)、《只有兩個人》(2017),譯作有費茲傑羅的《大亨小傳》等。

漫遊者已出版:

《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2018.8

即將出版:

《光之帝國》2019.2

《猜謎秀》2019.5

【譯者簡介】

盧鴻金

  祖籍海南萬寧,生於台灣台南,目前定居韓國,任韓國新安山大學酒店餐飲管理系教授。著、譯有中、韓文各類書籍四十餘種,論文二十餘篇。E-mail:roctw@naver.com

【封面圖像繪者簡介】

楊忠銘 (1974-)

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學院造形藝術研究所,他的作品探索個人與文化之間的共通點,融合並反映了傳統與現代、東西方影響下的當代社會。他同時也進行教育與藝術推廣,認為藝術應該是所有人都可以觸及的美好境地,2003年創辦以版畫藝術推廣為主軸的324版畫工作房。2014年受邀於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委託創作計畫,在展覽中呈現古今版畫技法與美學風格間的有趣對比。

「WANDERERs系列」創作概念

關於,那些在京都的『WANDERERs』

我想,人生的苦澀,世故的我們多少都懂一些。

因為嚐過了那些味道,所以在某些時刻,能理解哀傷、想把握當下,也意識到「無常」的如影隨行。

我們都想優雅的活著,也希望能優雅的離開,但事實總像是個調皮的孩子,在打翻牛奶杯的下一刻,就已盪上秋韆訕笑著我們的認真狼狽。

雖然如此,仍有人固執地與孩子們拚鬥玩耍,在生活中啜飲苦澀還努力尋找其中的甘甜韻味,就像是那些...我在京都,遇見的流浪者們。

目次

【正文】

【作者的話】

【解說】笑不出來的笑話,薩德―佛陀的惡夢 權熙哲(文學評論家)

【推薦】用保齡球刺殺──讀金英夏《殺人者的記憶法》 陳栢青(作家)

抒情破壞與當代感性──韓國新世代文學的先行者金英夏及其小說 崔末順(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2013年****出版即登上文學類暢銷書

**《東亞日報》2013年度好書**

改編同名電影2017年上映,影帝薛耿求主演

◎****日文版獲得2018年第四屆翻譯大獎

人類是關在名為時間的監獄裡的囚犯,

可怕的不是惡,而是時間,因為沒有人能夠贏過它。

陳栢青(作家) 專文推薦

黃崇凱(小說家)、藍祖蔚(影評人) 好評推薦

天才型殺人犯金炳秀,在連續作案三十年後決定退隱,二十多年來和養女恩熙住在偏僻山村,相依為命。然而隨著年紀增長,他罹患了阿茲海默症。與此同時,村裡有年輕女人接二連三遇害,彷彿有個新的連續殺人犯在此地出沒。

某天他開車出門時,意外與一輛吉普車擦撞,車主朴柱泰後車廂的血跡,引起金炳秀的懷疑,他憑直覺認為對方就是那個犯人。讓他吃驚的是,恩熙的交往對象竟然就是朴柱泰。為了保護女兒,金炳秀決定策劃這輩子最後一次殺人。他要殺了朴柱泰。

他開始試圖把每天的事情記錄下來,卻發現自己的記憶逐漸流失,殘缺的記憶碎片讓他愈發混亂,陷入妄想的深淵。女兒脖子上的勒痕、院子裡徘徊的黃狗、莫名消失的刑警名片,這一切都指向一個他不願想起的事實……

※ ※ ※

◆老年痴呆症對年老的連續殺人犯而言,簡直是人生送來的煩人笑話

我的名字是金炳秀,今年七十歲。最近被醫生宣判得了阿茲海默症。

我不怕死亡,也無法阻止遺忘。最近的我只在乎一件事情,那就是要阻止恩熙被殺害,在我所有的記憶消失之前。

◆****那是一雙毒蛇的眼睛,冰涼而冷酷,我確信,在那當下我們倆都認出了彼此。

他竟然泰然自若走進我家,而且還是以恩熙未婚夫的身分!

朴柱泰說,他知道我是誰,他說,他和我是同種,他第一眼就看出來了。

前任連續殺人犯的女兒,竟然被現任連續殺人犯盯上。這是神丟給我的高級玩笑?還是審判?

◆神已經決定要對我進行何種處罰,我已走進遺忘之中

我突然在便條紙上寫下「未來記憶」,分明是我的筆跡,究竟是什麼意思卻想不起來。記住已經發生的事情不才是記憶嗎?網路上說,「未來記憶」是記住未來要做的事情的意思,老年痴呆症患者最快遺忘的就是那個。

如果喪失過去的記憶,我無法得知我究竟是誰,如果不能記住未來,我永遠只能停留在現在;如果沒有過去和未來,現在又有什麼意義?但有什麼辦法呢?鐵軌中斷的話,火車也只能停止。

※ ※ ※

記憶的消解是否等於個人存在的消解?時間是比惡更可怕的東西嗎?

**《殺人者的記憶法》可說是個人世界逐漸傾頽崩潰的驚悚記錄,那並非只是誇張地呈現阿茲海默症的症狀。主角以第一人稱敘述的那些混亂記憶漸漸拼湊出來的,是逐漸翻轉、令人吃驚的現實真相。**對他來說,可怕的不是殺人,而是自己逐漸變成「空」的過程,在漸增的孤獨和恐怖中,他反覆背誦尋求安慰的般若心經,反而諷刺地變成一個讓他無處可逃的噩夢。

封面設計概念

本書封面以版畫家楊忠銘老師的「WANDERERs」系列版畫為主視覺,此系列為繪者在遊歷京都時,用畫筆捕捉了幾名藝術家的身影。

畫面上的人、拱橋、鳥、路燈與咖啡杯,與倒映出的河川、影子和地上路口的標誌,組成看似具體卻又抽象的符號。實體與影子的對比、真實與虛構的錯位,彷彿呼應著本書中記憶逐漸喪失的主角的內心變化。

媒體書評

▶媒體評論

▶讀者評論

中間多次出現了院子裡的狗,這暗示了金炳秀的世界在一點點崩潰。金炳秀漸漸消失的記憶和自己相信的記憶,真真假假又是一種恐怖。對金炳秀來說,可怕的不是刑法與坐牢,而是自己的記憶被停止被消失。

作者/譯者/繪者簡介

【作者簡介】

金英夏(김영하

1968年11月11日生,是韓國進軍國際文壇的先鋒作家,不少作品已經在美國、法國、日本、德國、義大利、荷蘭、土耳其等十餘個國家翻譯出版。

他畢業於延世大學企業管理系,1995年在季刊《批評》上發表〈關於鏡子的冥想〉,登上文壇。同年八月,金英夏以長篇小說《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與趙京蘭(《烤麵包的時間》)同獲第一屆文學村新人作家獎,受到文壇和讀者的廣泛關注。1998年,《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在法國翻譯出版,隨後又推出了德語版,1999年,金英夏憑藉短篇小說〈你的樹木〉獲得著名的現代文學獎(第44屆)。

2004年,韓國文壇颳起了強勁的「金英夏旋風」。他以短篇小說〈哥哥回來了〉、〈珍寶船〉及長篇小說《黑色花》在一年內勇奪黃順元文學獎、怡山文學獎,以及韓國三大文學獎之一的東仁文學獎。一年之內集三個著名文學獎項於一身,不僅成為年度文壇的一道亮麗風景,也是韓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罕見傳奇。

金英夏給人的印象帶有特立獨行的感覺,他不畏世俗眼光,曾戴著耳環領取文學獎,原本學商的他,後來卻在韓國國立藝術大學教寫作,也寫影評、客串電影、主持廣播節目等等,以電影《腦海中的橡皮擦》獲得「大鐘獎」最佳改編劇本獎,2017年還擔任韓國tvN電視台《懂也沒用的神秘雜學詞典》共同主持人。他不只擅長運用媒體推廣文學,也關懷社會議題,並且勇於發聲。

他擅長描寫都市生活的冷冽、無奈,現代人的黑暗面是他關注的主題,性愛與死亡更是他直接大膽的著力點。評論家將他比喻為「韓國的卡夫卡」,足見他的作品為讀者帶來的省思與衝擊,有其重要的代表性。

著有長篇小說《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1996)、《阿郎,為什麼》(2001)、《黑色花》(2003)、《光之帝國》(2006)、《猜謎秀》(2007)、《殺人者的記憶法》(2013),短篇小說集有《傳呼》(1997)、《夾進電梯裡的那個男人怎麼樣了》(1999)、《哥哥回來了》(2007)、《無論發生什麼事》(2010)、《只有兩個人》(2017),譯作有費茲傑羅的《大亨小傳》等。

漫遊者已出版:

《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2018.8

即將出版:

《光之帝國》2019.2

《猜謎秀》2019.5

【譯者簡介】

盧鴻金

  祖籍海南萬寧,生於台灣台南,目前定居韓國,任韓國新安山大學酒店餐飲管理系教授。著、譯有中、韓文各類書籍四十餘種,論文二十餘篇。E-mail:roctw@naver.com

【封面圖像繪者簡介】

楊忠銘 (1974-)

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學院造形藝術研究所,他的作品探索個人與文化之間的共通點,融合並反映了傳統與現代、東西方影響下的當代社會。他同時也進行教育與藝術推廣,認為藝術應該是所有人都可以觸及的美好境地,2003年創辦以版畫藝術推廣為主軸的324版畫工作房。2014年受邀於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委託創作計畫,在展覽中呈現古今版畫技法與美學風格間的有趣對比。

「WANDERERs系列」創作概念

關於,那些在京都的『WANDERERs』

我想,人生的苦澀,世故的我們多少都懂一些。

因為嚐過了那些味道,所以在某些時刻,能理解哀傷、想把握當下,也意識到「無常」的如影隨行。

我們都想優雅的活著,也希望能優雅的離開,但事實總像是個調皮的孩子,在打翻牛奶杯的下一刻,就已盪上秋韆訕笑著我們的認真狼狽。

雖然如此,仍有人固執地與孩子們拚鬥玩耍,在生活中啜飲苦澀還努力尋找其中的甘甜韻味,就像是那些...我在京都,遇見的流浪者們。

目次

【正文】

【作者的話】

【解說】笑不出來的笑話,薩德―佛陀的惡夢 權熙哲(文學評論家)

【推薦】用保齡球刺殺──讀金英夏《殺人者的記憶法》 陳栢青(作家)

抒情破壞與當代感性──韓國新世代文學的先行者金英夏及其小說 崔末順(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More books from Literary

Cover of the book Iers dagboek by 金英夏(김영하)
Cover of the book Modern Persian Literature in Afghanistan by 金英夏(김영하)
Cover of the book Identity, Narrative and Politics by 金英夏(김영하)
Cover of the book The Dharma Bums by 金英夏(김영하)
Cover of the book Doctorow: Collected Stories by 金英夏(김영하)
Cover of the book The Summer House by 金英夏(김영하)
Cover of the book War Isn't the Only Hell by 金英夏(김영하)
Cover of the book One Mountain Away by 金英夏(김영하)
Cover of the book When Aseneth Met Joseph by 金英夏(김영하)
Cover of the book A Mormon Romance--Reginald Gloverson by 金英夏(김영하)
Cover of the book Best Gay Stories 2016 by 金英夏(김영하)
Cover of the book As Kingfishers Catch Fire by 金英夏(김영하)
Cover of the book Nightfall by 金英夏(김영하)
Cover of the book El Gitano by 金英夏(김영하)
Cover of the book The Color of Bee Larkham's Murder by 金英夏(김영하)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