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國父: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與現代臺灣

Nonfiction, Social & Cultural Studies, Political Science
Cover of the book 意外的國父: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與現代臺灣 by 汪浩, 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汪浩 ISBN: 3079869486509
Publisher: 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 Publication: June 28, 2017
Imprint: 八旗文化 Language: Chinese
Author: 汪浩
ISBN: 3079869486509
Publisher: 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
Publication: June 28, 2017
Imprint: 八旗文化
Language: Chinese

臺灣到底是「意外的國度」還是「必然的國度」?
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可否稱得上是「意外的國父」?

  臺灣的誕生,是中共、國民黨、美國、臺灣人民,四方角力下的不完美妥協?
  還是臺灣人民奮鬥的結果及歷史的必然?

  「有『意外的國度』就會有『意外的國父』,一九七二年後,在現代臺灣的形塑過程中,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都不自覺地扮演了某種國父角色。」——汪浩

  「現代臺灣」沒有一個明確的誕生日,甚至沒有一個名符其實的國名,它是在亞太國際關係格局大調整的背景下,經由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幾代領導人,以及臺灣人民、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國四方的角力和妥協而形塑的。在此過程中,我們一般認為兩蔣政府對內「打壓臺獨」,對外則堅持「反攻大陸」,但實情是否真是如此?對此,《意外的國父》一書通過爬梳《蔣介石日記》、國家檔案等相關文件,細膩分析從蔣介石、蔣經國到李登輝等主政者,他們於面對國際政治困境之際所訂立的國家戰略,在有意或無意之間,都造就了「臺灣的誕生」!

  【從對抗到自保】蔣介石:一九五〇、六〇年代,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兩相激烈對抗,甚至在毛澤東的主導下,發生兩次臺海危機。然至一九七一年,面對聯合國「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權」此案,蔣介石試圖改變國家戰略,逐漸接受「兩個中國」,同時也把國防戰略從「反攻大陸」調整為「保衛臺灣」。但蔣介石終遭美國尼克森政府背叛,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面對美國與中共改善關係的致命威脅,為了確保臺澎金馬不落入中共之手,蔣介石與逐漸主政的蔣經國,開始考量「一中一臺」的可能性,並確立「獨立自保」的新戰略,至此,兩蔣對中華民國的國家定位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轉變。

  【從自保到獨立】蔣經國:一九七八年,美國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與中華民國斷交。此時,蔣經國已放棄爭論誰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轉而強調中華民國是一主權獨立國家,甚至在推動制定《臺灣關係法》的過程中,要求美國以「臺灣政府」稱呼「中華民國」。在堅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同時,蔣經國也提倡「中華民國認同」與「臺灣認同」互相接納,亦即「中華民國就是臺灣,臺灣就是中華民國」。

  【從獨立到對等】李登輝:一九九〇年代,繼蔣經國之後主政的李登輝,繼續推動蔣經國以「對等地位」為原則的兩岸交流。一九九九年,李登輝在提出「兩國論」時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從未統治過中華民國所轄的臺澎金馬且「中華民國從一九一二年建立以來,一直都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又在一九九一年的修憲後,兩岸關係定位在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所以並沒有再宣布臺灣獨立的必要」,此論述不僅明確中臺的對等關係,同時也與蔣經國的「中華民國就是臺灣」此主張一脈相承。

  時至今日,習近平如果想維持兩岸和平,那就應該突破「一個中國」的迷思,並認知到,自蔣介石晚年以至蔣經國、李登輝,如何追求臺灣的「獨立自保」?如何堅持臺灣的「事實獨立」?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等後續主政者的國家戰略又是如何承繼自此?而《意外的國父》一書就在於讓我們明瞭,從兩蔣到李登輝,都是強調「中華民國/臺灣主權獨立」、形塑「臺灣」的「國父」們!

名人推薦

  黃克武(中研院近史所前所長)、吳密察(國史館館長) | 聯合推薦

  「對所有關心一九四九年前後臺灣歷史、思索臺灣未來的本地讀者,乃至想要瞭解『臺灣人為什麼想搞臺獨』的海外讀者來說,都會發現這本書讀起來趣味盎然。我誠摯地希望大家和我一樣對於這一本另類臺灣史的作品愛不釋手。」——黃克武(中研院近史所前所長)

  「中華民國臺灣化,是一個被架構性地決定了的發展方向。因此,我認為不宜過度強調『意外』……作為一個目前承乏國史館館務的人,我倒是很希望有更多像汪浩先生這種樂於利用國史館典藏之檔案來做研究的歷史愛好者,為歷史做出更多元的詮釋。」 ——吳密察(國史館館長)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臺灣到底是「意外的國度」還是「必然的國度」?
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可否稱得上是「意外的國父」?

  臺灣的誕生,是中共、國民黨、美國、臺灣人民,四方角力下的不完美妥協?
  還是臺灣人民奮鬥的結果及歷史的必然?

  「有『意外的國度』就會有『意外的國父』,一九七二年後,在現代臺灣的形塑過程中,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都不自覺地扮演了某種國父角色。」——汪浩

  「現代臺灣」沒有一個明確的誕生日,甚至沒有一個名符其實的國名,它是在亞太國際關係格局大調整的背景下,經由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幾代領導人,以及臺灣人民、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國四方的角力和妥協而形塑的。在此過程中,我們一般認為兩蔣政府對內「打壓臺獨」,對外則堅持「反攻大陸」,但實情是否真是如此?對此,《意外的國父》一書通過爬梳《蔣介石日記》、國家檔案等相關文件,細膩分析從蔣介石、蔣經國到李登輝等主政者,他們於面對國際政治困境之際所訂立的國家戰略,在有意或無意之間,都造就了「臺灣的誕生」!

  【從對抗到自保】蔣介石:一九五〇、六〇年代,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兩相激烈對抗,甚至在毛澤東的主導下,發生兩次臺海危機。然至一九七一年,面對聯合國「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權」此案,蔣介石試圖改變國家戰略,逐漸接受「兩個中國」,同時也把國防戰略從「反攻大陸」調整為「保衛臺灣」。但蔣介石終遭美國尼克森政府背叛,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面對美國與中共改善關係的致命威脅,為了確保臺澎金馬不落入中共之手,蔣介石與逐漸主政的蔣經國,開始考量「一中一臺」的可能性,並確立「獨立自保」的新戰略,至此,兩蔣對中華民國的國家定位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轉變。

  【從自保到獨立】蔣經國:一九七八年,美國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與中華民國斷交。此時,蔣經國已放棄爭論誰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轉而強調中華民國是一主權獨立國家,甚至在推動制定《臺灣關係法》的過程中,要求美國以「臺灣政府」稱呼「中華民國」。在堅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同時,蔣經國也提倡「中華民國認同」與「臺灣認同」互相接納,亦即「中華民國就是臺灣,臺灣就是中華民國」。

  【從獨立到對等】李登輝:一九九〇年代,繼蔣經國之後主政的李登輝,繼續推動蔣經國以「對等地位」為原則的兩岸交流。一九九九年,李登輝在提出「兩國論」時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從未統治過中華民國所轄的臺澎金馬且「中華民國從一九一二年建立以來,一直都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又在一九九一年的修憲後,兩岸關係定位在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所以並沒有再宣布臺灣獨立的必要」,此論述不僅明確中臺的對等關係,同時也與蔣經國的「中華民國就是臺灣」此主張一脈相承。

  時至今日,習近平如果想維持兩岸和平,那就應該突破「一個中國」的迷思,並認知到,自蔣介石晚年以至蔣經國、李登輝,如何追求臺灣的「獨立自保」?如何堅持臺灣的「事實獨立」?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等後續主政者的國家戰略又是如何承繼自此?而《意外的國父》一書就在於讓我們明瞭,從兩蔣到李登輝,都是強調「中華民國/臺灣主權獨立」、形塑「臺灣」的「國父」們!

名人推薦

  黃克武(中研院近史所前所長)、吳密察(國史館館長) | 聯合推薦

  「對所有關心一九四九年前後臺灣歷史、思索臺灣未來的本地讀者,乃至想要瞭解『臺灣人為什麼想搞臺獨』的海外讀者來說,都會發現這本書讀起來趣味盎然。我誠摯地希望大家和我一樣對於這一本另類臺灣史的作品愛不釋手。」——黃克武(中研院近史所前所長)

  「中華民國臺灣化,是一個被架構性地決定了的發展方向。因此,我認為不宜過度強調『意外』……作為一個目前承乏國史館館務的人,我倒是很希望有更多像汪浩先生這種樂於利用國史館典藏之檔案來做研究的歷史愛好者,為歷史做出更多元的詮釋。」 ——吳密察(國史館館長)

More books from Political Science

Cover of the book The State of Speech by 汪浩
Cover of the book Not War, Not Peace? by 汪浩
Cover of the book Ecopolitical Homelessness by 汪浩
Cover of the book Waste Policy by 汪浩
Cover of the book Political Traditions and UK Politics by 汪浩
Cover of the book Double Fold by 汪浩
Cover of the book Europea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1648-1815 by 汪浩
Cover of the book The Baltic States by 汪浩
Cover of the book 2012: Los punteros by 汪浩
Cover of the book Phyllis Webb and the Common Good by 汪浩
Cover of the book American Exceptionalism Revisited by 汪浩
Cover of the book Liberty in Hume’s History of England by 汪浩
Cover of the book Government Formation and Minister Turnover in Presidential Cabinets by 汪浩
Cover of the book Understanding community (second edition) by 汪浩
Cover of the book Rescue America: Our Best America Is Only One Generation Away by 汪浩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