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彼山到此山

Biography & Memoir, Religious
Cover of the book 從彼山到此山 by 丁松青, 大塊文化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丁松青 ISBN: 3150000000506
Publisher: 大塊文化 Publication: November 30, 2018
Imprint: 大塊文化 Language: Chinese
Author: 丁松青
ISBN: 3150000000506
Publisher: 大塊文化
Publication: November 30, 2018
Imprint: 大塊文化
Language: Chinese

深入山脈與人群的牧者 
扎根臺灣原鄉半世紀的耶穌會神父,遠赴黎巴嫩找尋陌生的族人。 
他找到血緣的根,也藉家族史看見自己此生服務奉獻的源頭。 

二○一四年,丁松青神父飛越重山,前往遠在亞洲另一端的黎巴嫩山村,踏上企盼已久的旅程。一百多年前,外祖父母從黎巴嫩到美國開拓新家園。如今丁神父要在未曾踏過的故土上,尋找從未謀面的親人。 
行走於外公、外婆成長的山巔,梳理著他們翻山越嶺、克服難關的生命之旅,丁神父察覺外祖父母的經歷與自己深深相繫相連;而黎巴嫩山村的鄉土風情竟也似曾相識,彷彿有教區新竹清泉部落的影子。他對先人家園、親族同胞一見如故之際,也不禁自問:自己的祖先起源中,是否有什麼驅使他成為神父、來臺灣傳教、在北臺灣的山間落腳?這場尋根行,原來不只是到外在群山尋找血緣的根,也是行走內在山巒中,思索過往,探求靈魂的根。 
《從彼山到此山》是個關於家族、旅程、山岳的故事:起點在遙遠的黎巴嫩山谷,圍繞著初見面的老家族人;終點則在臺灣的山陵之間,在丁神父服務的泰雅族部落,伴隨著他沒有血緣的家人。丁神父記下旅行所見,也追憶在美國的年少時光,回想在臺灣的生活,這本書是迷人的旅遊記事,是精彩的家族史,也是活潑動人的回憶錄。 

從黎巴嫩的壯麗峽谷,到臺灣清泉的柔美山陵。 
我的人生是從那一山到這一山的旅程。 
群山是我心之所居。 

■ 我是在十七、十八歲時,讀了丁松青神父的《剎那時光》。那時我沒讀過那許多小說,也幾乎沒有什麼離開永和、台北之外的生活經驗。他給了我一個「他方」 ,那其實就在我的島上;那贈與了一個柔慈、靈魂、自由的容器的形狀。也許我這三十年的小說習藝,是和人心之惡、瘋狂、痛苦搏鬥。但回到初點,我當初讀那書的感動,是真的想去山裡當一個奉獻自己的神父啊。我很感動自己能在三十多年後,有此榮幸替他後來的書推薦。 
——小說家 駱以軍 

■ 丁神父是愛主愛人的善牧,也是傑出的畫家、作家和音樂家!他是天主賞賜給臺灣的恩典,一生傳奇令人敬仰! 
——副總統 陳建仁 

■ 丁松青神父的新作,讓我看到生命的承擔與祖先的榮耀;也讀到了他最愛的哥哥丁松筠神父永活在他心中。 
——光啟社社長 馬紹・阿紀 

■ 二○一二年夏天,翻越中央山脈來到清泉部落天主堂,深深被牆上色彩亮麗的彩繪玻璃吸引而著迷,命運的帶領,與丁神父結緣。為了美化教堂,丁神父曾到美國及英國學習彩繪玻璃工藝,也投入國內教堂彩繪玻璃工程超過三十年。丁神父熱愛生命,追求完美,凡事親力親為,一絲不苟嚴謹的態度,造就了他成為集藝術、文學,音樂、人文關懷,世界宏觀等深厚基底於一身的大師級人物。如此卑微的我是何等受恩寵,參與了丁神父的彩繪天使計畫。七年來,在他身邊做為學徒的我,總是戰戰兢兢學習,努力為清泉部落改變美麗的容顏,也讓我找到生命的意義,因而改變了職志,終身投入彩繪玻璃工藝。 
——卑南族藝術家 巴那外・乎道(江田)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深入山脈與人群的牧者 
扎根臺灣原鄉半世紀的耶穌會神父,遠赴黎巴嫩找尋陌生的族人。 
他找到血緣的根,也藉家族史看見自己此生服務奉獻的源頭。 

二○一四年,丁松青神父飛越重山,前往遠在亞洲另一端的黎巴嫩山村,踏上企盼已久的旅程。一百多年前,外祖父母從黎巴嫩到美國開拓新家園。如今丁神父要在未曾踏過的故土上,尋找從未謀面的親人。 
行走於外公、外婆成長的山巔,梳理著他們翻山越嶺、克服難關的生命之旅,丁神父察覺外祖父母的經歷與自己深深相繫相連;而黎巴嫩山村的鄉土風情竟也似曾相識,彷彿有教區新竹清泉部落的影子。他對先人家園、親族同胞一見如故之際,也不禁自問:自己的祖先起源中,是否有什麼驅使他成為神父、來臺灣傳教、在北臺灣的山間落腳?這場尋根行,原來不只是到外在群山尋找血緣的根,也是行走內在山巒中,思索過往,探求靈魂的根。 
《從彼山到此山》是個關於家族、旅程、山岳的故事:起點在遙遠的黎巴嫩山谷,圍繞著初見面的老家族人;終點則在臺灣的山陵之間,在丁神父服務的泰雅族部落,伴隨著他沒有血緣的家人。丁神父記下旅行所見,也追憶在美國的年少時光,回想在臺灣的生活,這本書是迷人的旅遊記事,是精彩的家族史,也是活潑動人的回憶錄。 

從黎巴嫩的壯麗峽谷,到臺灣清泉的柔美山陵。 
我的人生是從那一山到這一山的旅程。 
群山是我心之所居。 

■ 我是在十七、十八歲時,讀了丁松青神父的《剎那時光》。那時我沒讀過那許多小說,也幾乎沒有什麼離開永和、台北之外的生活經驗。他給了我一個「他方」 ,那其實就在我的島上;那贈與了一個柔慈、靈魂、自由的容器的形狀。也許我這三十年的小說習藝,是和人心之惡、瘋狂、痛苦搏鬥。但回到初點,我當初讀那書的感動,是真的想去山裡當一個奉獻自己的神父啊。我很感動自己能在三十多年後,有此榮幸替他後來的書推薦。 
——小說家 駱以軍 

■ 丁神父是愛主愛人的善牧,也是傑出的畫家、作家和音樂家!他是天主賞賜給臺灣的恩典,一生傳奇令人敬仰! 
——副總統 陳建仁 

■ 丁松青神父的新作,讓我看到生命的承擔與祖先的榮耀;也讀到了他最愛的哥哥丁松筠神父永活在他心中。 
——光啟社社長 馬紹・阿紀 

■ 二○一二年夏天,翻越中央山脈來到清泉部落天主堂,深深被牆上色彩亮麗的彩繪玻璃吸引而著迷,命運的帶領,與丁神父結緣。為了美化教堂,丁神父曾到美國及英國學習彩繪玻璃工藝,也投入國內教堂彩繪玻璃工程超過三十年。丁神父熱愛生命,追求完美,凡事親力親為,一絲不苟嚴謹的態度,造就了他成為集藝術、文學,音樂、人文關懷,世界宏觀等深厚基底於一身的大師級人物。如此卑微的我是何等受恩寵,參與了丁神父的彩繪天使計畫。七年來,在他身邊做為學徒的我,總是戰戰兢兢學習,努力為清泉部落改變美麗的容顏,也讓我找到生命的意義,因而改變了職志,終身投入彩繪玻璃工藝。 
——卑南族藝術家 巴那外・乎道(江田) 

More books from Religious

Cover of the book Sheriff's Bride by 丁松青
Cover of the book Mail Order Brides: Westward Towards Love -- Tested By Their Faith (A Pair Of Christian Romances) by 丁松青
Cover of the book Paradise Lost (Mobi Classics) by 丁松青
Cover of the book 27,000 Aspiration-Plants by 丁松青
Cover of the book This Very Moment by 丁松青
Cover of the book Flood Zone by 丁松青
Cover of the book SUDDENLY HOME by 丁松青
Cover of the book A Warped Space -- A Novel by 丁松青
Cover of the book Keep a Good Thought, Volume 1 by 丁松青
Cover of the book Traces of Mercy by 丁松青
Cover of the book Death Plummet by 丁松青
Cover of the book Time Without End by 丁松青
Cover of the book Speaking In Tears by 丁松青
Cover of the book Over the Line by 丁松青
Cover of the book The Catholic Priesthood by 丁松青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