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阿毗達磨集論 新編

Biography & Memoir, Philosophers, Religious
Cover of the book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 新編 by 王 穆提, 王 穆提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王 穆提 ISBN: 1230003215463
Publisher: 王 穆提 Publication: May 4, 2019
Imprint: Language: English
Author: 王 穆提
ISBN: 1230003215463
Publisher: 王 穆提
Publication: May 4, 2019
Imprint:
Language: English

無著菩薩造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蘊、界、處。 攝品第二。有十一種:(相、界、種類、分位、伴、方時、一分、具分、更互、勝義)。相應品第三。有六種:(不相離、和合、聚集、俱有、作事、同行)。成就品第四,有三種。(種子、自在、現行)。決擇分中諦品第一(四聖諦)。法品第二(十二分聖教)。得品第三(一建立補特伽羅有七種。二建立現觀有十種)。論議品第四。有七種:(義、釋、分別顯示、等論、攝、論軌、秘密)。

---【閱藏知津(蕅益大師著)】

(書名)大乘阿毘達磨集論之略稱,七卷,無著造,玄奘譯。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阿毗達摩集論》(略名《集論》)是無著所譔簡略彙集《阿毗達摩經》中要義的兩部論書之一,乃以三乘共同的法相為依據寫作的(另外一部是《攝大乘論》,據大乘不共的法相而寫作)。純粹的《阿毗達摩論》書在小乘的典籍裡,雖然數見不鮮,但大乘中僅有此論一部。

又大乘理想中的完整《阿毗達摩論》應該具備"對流"(說趨向涅槃法的聖道),"數法"(說數的即不止一次的解釋諸法的自相和共相),"伏法"(說制伏異說的論議法門),"解法"(說釋通經義的解釋法門)這四個方面(見《大乘莊嚴經論·述求品》),而這部《集論》就是完全合乎這樣標準的論書。

《集論》全文約一千五百頌,分為五集。"相集"第一,這屬於一論的基本法相部分,所以也稱為"本事"。其中區分解釋蘊、處、界三類法,相攝、相應、成就四大段。首段以九門詳細解釋蘊等諸法的體性,這就是:一、蘊等所有種類,二、衹有這些種類的原由,三、蘊法別名"取蘊"的意義;四、蘊等相狀,五、建立蘊等的理由,六、蘊等前後次第的所以,七、蘊等的名義,八、經中對蘊等所說譬喻的意義,九、以實有假有等六十門廣分別。在最後諸門分別中又每門都以法門的意義、種類以及用此門觀察之所為,這三層來作分別。諸門分別原是"數法"的中心部分,所以本論在這方面顯示出大乘特別的精神。小乘《阿毗達摩論》裡所有諸門分別只為了成立法體的實在,而在本論則門門都顯示捨離"法有自性"的執著,而歸趨於法空。第二大段從諸法體性相同的方面說其相攝的關係,這有"相"等十一種攝,熟習了這些就可以在觀察境界時易於得到略集思的效用。第三大段從諸法體性不同的方面說其相應的關係,這有"不相離"等六種相應。相應的意義特別顯著於各種心法的統一上面,因而熟習

了它就易於了解"相應依據心法並無實我"的道理。第四大段從諸法在相續中有增有減的方面說其"成就"的意義,這有"種子"等三種成就,熟習了這些就能對世間法的興衰不作決定的看法。如上運用攝,相應,成就三種法門都著重在幫助法空的理解,這和小乘的《阿毗達摩》是有不同的。

以上四大段相當於《阿毗達摩》中"數法"的一方面。其次,"諦抉擇集"第二,

詳說四諦法。苦諦說有情世間及器世間,集諦說煩惱和從他增上所生的諸業,滅諦說在諸法實相上斷滅諸有漏法,道諦說資糧等五道能斷集證滅。再次"法抉擇集"第三,在十二分教的基礎上詳說佛教的意義。再次,"得抉擇集"第四,說能修習的種種人(補特伽羅)和所修的種種現觀。以上抉擇的諦是佛教所詮之理,法是佛教能詮之教,而得是依教修行,合攏來相當於《阿毗達摩》裡"對法"的一方面。最後,"論議抉擇集"第五,用義理等六門說明釋通諸經要旨的方法,又從論軌法門說明論議勝他的方法,這一抉擇即相當於《阿毗達摩》裡"解法"

和"伏法"兩方面。這樣全論五集表現了《阿毗達摩》的四個方面,所以說它是一部規模完備的論書。

另外,《阿毗達摩大乘經》是大乘瑜伽學系立說的重要典據,但是此經既未翻成他國的文字,原本也早散失了。《攝大乘論》雖以經為據,衹是解釋其一品,而不完全。

惟有《集論》纔是遍集經義,也就是彙集一經所有應該思考分別的觀點而無所遺漏。由此,我們從論文裡,特別是和《瑜伽論》說法有不同的地方,可以想見《阿毗達摩經》的全貌,這是極有意義的。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無著菩薩造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蘊、界、處。 攝品第二。有十一種:(相、界、種類、分位、伴、方時、一分、具分、更互、勝義)。相應品第三。有六種:(不相離、和合、聚集、俱有、作事、同行)。成就品第四,有三種。(種子、自在、現行)。決擇分中諦品第一(四聖諦)。法品第二(十二分聖教)。得品第三(一建立補特伽羅有七種。二建立現觀有十種)。論議品第四。有七種:(義、釋、分別顯示、等論、攝、論軌、秘密)。

---【閱藏知津(蕅益大師著)】

(書名)大乘阿毘達磨集論之略稱,七卷,無著造,玄奘譯。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阿毗達摩集論》(略名《集論》)是無著所譔簡略彙集《阿毗達摩經》中要義的兩部論書之一,乃以三乘共同的法相為依據寫作的(另外一部是《攝大乘論》,據大乘不共的法相而寫作)。純粹的《阿毗達摩論》書在小乘的典籍裡,雖然數見不鮮,但大乘中僅有此論一部。

又大乘理想中的完整《阿毗達摩論》應該具備"對流"(說趨向涅槃法的聖道),"數法"(說數的即不止一次的解釋諸法的自相和共相),"伏法"(說制伏異說的論議法門),"解法"(說釋通經義的解釋法門)這四個方面(見《大乘莊嚴經論·述求品》),而這部《集論》就是完全合乎這樣標準的論書。

《集論》全文約一千五百頌,分為五集。"相集"第一,這屬於一論的基本法相部分,所以也稱為"本事"。其中區分解釋蘊、處、界三類法,相攝、相應、成就四大段。首段以九門詳細解釋蘊等諸法的體性,這就是:一、蘊等所有種類,二、衹有這些種類的原由,三、蘊法別名"取蘊"的意義;四、蘊等相狀,五、建立蘊等的理由,六、蘊等前後次第的所以,七、蘊等的名義,八、經中對蘊等所說譬喻的意義,九、以實有假有等六十門廣分別。在最後諸門分別中又每門都以法門的意義、種類以及用此門觀察之所為,這三層來作分別。諸門分別原是"數法"的中心部分,所以本論在這方面顯示出大乘特別的精神。小乘《阿毗達摩論》裡所有諸門分別只為了成立法體的實在,而在本論則門門都顯示捨離"法有自性"的執著,而歸趨於法空。第二大段從諸法體性相同的方面說其相攝的關係,這有"相"等十一種攝,熟習了這些就可以在觀察境界時易於得到略集思的效用。第三大段從諸法體性不同的方面說其相應的關係,這有"不相離"等六種相應。相應的意義特別顯著於各種心法的統一上面,因而熟習

了它就易於了解"相應依據心法並無實我"的道理。第四大段從諸法在相續中有增有減的方面說其"成就"的意義,這有"種子"等三種成就,熟習了這些就能對世間法的興衰不作決定的看法。如上運用攝,相應,成就三種法門都著重在幫助法空的理解,這和小乘的《阿毗達摩》是有不同的。

以上四大段相當於《阿毗達摩》中"數法"的一方面。其次,"諦抉擇集"第二,

詳說四諦法。苦諦說有情世間及器世間,集諦說煩惱和從他增上所生的諸業,滅諦說在諸法實相上斷滅諸有漏法,道諦說資糧等五道能斷集證滅。再次"法抉擇集"第三,在十二分教的基礎上詳說佛教的意義。再次,"得抉擇集"第四,說能修習的種種人(補特伽羅)和所修的種種現觀。以上抉擇的諦是佛教所詮之理,法是佛教能詮之教,而得是依教修行,合攏來相當於《阿毗達摩》裡"對法"的一方面。最後,"論議抉擇集"第五,用義理等六門說明釋通諸經要旨的方法,又從論軌法門說明論議勝他的方法,這一抉擇即相當於《阿毗達摩》裡"解法"

和"伏法"兩方面。這樣全論五集表現了《阿毗達摩》的四個方面,所以說它是一部規模完備的論書。

另外,《阿毗達摩大乘經》是大乘瑜伽學系立說的重要典據,但是此經既未翻成他國的文字,原本也早散失了。《攝大乘論》雖以經為據,衹是解釋其一品,而不完全。

惟有《集論》纔是遍集經義,也就是彙集一經所有應該思考分別的觀點而無所遺漏。由此,我們從論文裡,特別是和《瑜伽論》說法有不同的地方,可以想見《阿毗達摩經》的全貌,這是極有意義的。

More books from Religious

Cover of the book O Livro dos Médiuns [Índice Ativo] by 王 穆提
Cover of the book Mary Bobbie by 王 穆提
Cover of the book Return from Tomorrow by 王 穆提
Cover of the book The Next Level by 王 穆提
Cover of the book Emaline's Gift: A Christian Fantasy Adventure by 王 穆提
Cover of the book John Woolman's Path to the Peaceable Kingdom by 王 穆提
Cover of the book Human Nature and other Sermons by 王 穆提
Cover of the book Accidental Fiancee by 王 穆提
Cover of the book Dangerous Tidings by 王 穆提
Cover of the book Magician Walk by 王 穆提
Cover of the book LAO-TSEU by 王 穆提
Cover of the book Harold St. John by 王 穆提
Cover of the book When I Grow Up I Want To Be The Richest Man In The World: A Collection Of Short Stories For Kids by 王 穆提
Cover of the book The Visitor by 王 穆提
Cover of the book The Rancher Takes a Bride by 王 穆提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