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 王 穆提 | ISBN: | 1230003215449 |
Publisher: | 王 穆提 | Publication: | May 4, 2019 |
Imprint: | Language: | English |
Author: | 王 穆提 |
ISBN: | 1230003215449 |
Publisher: | 王 穆提 |
Publication: | May 4, 2019 |
Imprint: | |
Language: | English |
《大乘百法明門論》,世親造,唐玄奘於貞觀二十二年(648)在長安北闕弘法院譯出。
作者世親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系學者,著述弘富,有千部論師之稱。其所造論譯成漢文的約三十部,此《百法明門論》即其一種,被稱為瑜伽十支論之一。本論是據《瑜伽》五分中本事分、略陳名數的著作。內容略以三門分別:一、引經標宗,即"如世尊言"等;二、尋經起問,即"何等一切法"等;三、依問次第作答:先明"百法"以解答"何等一切法"問題,復明"二無我"以解答"云何為無我"問題。
關於明一切法的部分,分五大類,共有百法:第一類心有八法;第二類心所有,有五十一法,又分為六位:一、遍行有五法,二、別境有五法,三、善有十一法,四、煩惱有六法,五、隨煩惱有二十法,六、不定有四法;第三類色有十一法;第四類心不相應行有二十四法;第五類無為有六法。在說明無我方面:初明人無我;後明法無我。本論對於一切法與無我法,都作了簡要的分析,並各舉了實例,極易了解。
本來百法的名稱,散見於《瑜伽》、《顯揚》、《集論》和《五蘊論》等中,但採集百法區分為五大類而加以有系統的說明的無疑是從《百法明門論》開始的。此論主要是剖析一切法和無我理。在一切法攝為五大類的次序上,還貫徹了唯識的精神。論文講得非常清楚,它說:"一切最勝故(心),與此相應故(心所有),二所現影故(色),三分位差別故(必不相應行),四所顯示故(無為)。"這是說在有為法中,心法最為殊勝,所以首先提出。其次說心所與八識常相適應;其中有無論那一識起時,必定俱起的,立為"遍行"一類;有對特殊境界才能生起的,另立為"別境"一類;有惟在善心中得生的,另立為"善"之一類;有能引生隨煩惱的,另立為"煩惱"一類;有由根本煩惱派生的,另立為"隨煩惱"一類;有不同於以上五種心所,於善惡皆不定的,另立為"不定"一類。再次說色法不是獨起的,乃是依著心法及心所法而變現的影像。再次說不相應行法、如得、命根等二十四種法,也都不是獨立的法,乃是依著心法、心所法及色法差別假立的。再次說無為法需要借著前四種法斷染成淨而顯示。由此可見五類的區分,雖有些像《俱舍論》等之說,而其實是世親藉以建立唯識理論的基礎,一舉心識就百法齊彰、系統秩然。其次,此論是剖解無我道理。此包括補特伽羅無我和法無我。
《大乘百法明門論》,世親造,唐玄奘於貞觀二十二年(648)在長安北闕弘法院譯出。
作者世親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系學者,著述弘富,有千部論師之稱。其所造論譯成漢文的約三十部,此《百法明門論》即其一種,被稱為瑜伽十支論之一。本論是據《瑜伽》五分中本事分、略陳名數的著作。內容略以三門分別:一、引經標宗,即"如世尊言"等;二、尋經起問,即"何等一切法"等;三、依問次第作答:先明"百法"以解答"何等一切法"問題,復明"二無我"以解答"云何為無我"問題。
關於明一切法的部分,分五大類,共有百法:第一類心有八法;第二類心所有,有五十一法,又分為六位:一、遍行有五法,二、別境有五法,三、善有十一法,四、煩惱有六法,五、隨煩惱有二十法,六、不定有四法;第三類色有十一法;第四類心不相應行有二十四法;第五類無為有六法。在說明無我方面:初明人無我;後明法無我。本論對於一切法與無我法,都作了簡要的分析,並各舉了實例,極易了解。
本來百法的名稱,散見於《瑜伽》、《顯揚》、《集論》和《五蘊論》等中,但採集百法區分為五大類而加以有系統的說明的無疑是從《百法明門論》開始的。此論主要是剖析一切法和無我理。在一切法攝為五大類的次序上,還貫徹了唯識的精神。論文講得非常清楚,它說:"一切最勝故(心),與此相應故(心所有),二所現影故(色),三分位差別故(必不相應行),四所顯示故(無為)。"這是說在有為法中,心法最為殊勝,所以首先提出。其次說心所與八識常相適應;其中有無論那一識起時,必定俱起的,立為"遍行"一類;有對特殊境界才能生起的,另立為"別境"一類;有惟在善心中得生的,另立為"善"之一類;有能引生隨煩惱的,另立為"煩惱"一類;有由根本煩惱派生的,另立為"隨煩惱"一類;有不同於以上五種心所,於善惡皆不定的,另立為"不定"一類。再次說色法不是獨起的,乃是依著心法及心所法而變現的影像。再次說不相應行法、如得、命根等二十四種法,也都不是獨立的法,乃是依著心法、心所法及色法差別假立的。再次說無為法需要借著前四種法斷染成淨而顯示。由此可見五類的區分,雖有些像《俱舍論》等之說,而其實是世親藉以建立唯識理論的基礎,一舉心識就百法齊彰、系統秩然。其次,此論是剖解無我道理。此包括補特伽羅無我和法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