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 王 穆提 | ISBN: | 1230003215654 |
Publisher: | 王 穆提 | Publication: | May 4, 2019 |
Imprint: | Language: | English |
Author: | 王 穆提 |
ISBN: | 1230003215654 |
Publisher: | 王 穆提 |
Publication: | May 4, 2019 |
Imprint: | |
Language: | English |
(書名)梵名Vijñānamātrasiddhi-triṁśati-śastra-kārikā,常云三十唯識。一
卷,世親菩薩造。唐玄奘譯。成唯識論之本頌也。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唯識三十頌
全一卷。世親菩薩造,唐代玄奘三藏譯。又作《唯識三十論》、《唯識三十論頌》、《
三十唯識論》等。在「本十支」中稱為高建法幢支。世親晚年造三十頌,未造釋論而入寂,
此後親勝、火辨等十大論師,各為三十頌造釋論,玄奘遊學印度時,將十家釋論攜之回國,
糅合十家之作而譯為《成唯識論》。
---【唯識名詞白話新解(于凌波居士著)】
唯識三十頌科判方法
三十頌是五言四句的頌文三十首所組成,為學習唯識必讀之書。本頌內容,以一切法唯
識所現。即以識有非空,境無非有為宗。先破小乘外道,繼明唯識之理。以文科判有三種判
別方法:一、以相、性、位三分科判,即一明唯識相;二明唯識性;三明唯識位。在《唯識
三十頌》的頌文中,初二十四頌是明唯識相,第二十五頌是明唯識性,最後五頌是明唯識位。
二、以初、中、後三分科判,在《唯識三十頌》的頌文中,初一頌半為初分,次二十三頌半
為中分,後五頌為後分。三、以境、行、果三分科判,初二十五頌是明唯識境,次四頌是明
唯識行,最後一頌是明唯識果。
---【唯識名詞白話新解(于凌波居士著)】
(書名)梵名Vijñānamātrasiddhi-triṁśati-śastra-kārikā,常云三十唯識。一
卷,世親菩薩造。唐玄奘譯。成唯識論之本頌也。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唯識三十頌
全一卷。世親菩薩造,唐代玄奘三藏譯。又作《唯識三十論》、《唯識三十論頌》、《
三十唯識論》等。在「本十支」中稱為高建法幢支。世親晚年造三十頌,未造釋論而入寂,
此後親勝、火辨等十大論師,各為三十頌造釋論,玄奘遊學印度時,將十家釋論攜之回國,
糅合十家之作而譯為《成唯識論》。
---【唯識名詞白話新解(于凌波居士著)】
唯識三十頌科判方法
三十頌是五言四句的頌文三十首所組成,為學習唯識必讀之書。本頌內容,以一切法唯
識所現。即以識有非空,境無非有為宗。先破小乘外道,繼明唯識之理。以文科判有三種判
別方法:一、以相、性、位三分科判,即一明唯識相;二明唯識性;三明唯識位。在《唯識
三十頌》的頌文中,初二十四頌是明唯識相,第二十五頌是明唯識性,最後五頌是明唯識位。
二、以初、中、後三分科判,在《唯識三十頌》的頌文中,初一頌半為初分,次二十三頌半
為中分,後五頌為後分。三、以境、行、果三分科判,初二十五頌是明唯識境,次四頌是明
唯識行,最後一頌是明唯識果。
---【唯識名詞白話新解(于凌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