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 亨尼.舍夫(Henning Scherf)、安奈莉.凱爾(Annelie Keil) | ISBN: | 3119864773633 |
Publisher: | 城邦出版集團 | Publication: | December 9, 2017 |
Imprint: | 商周出版 | Language: | Chinese |
Author: | 亨尼.舍夫(Henning Scherf)、安奈莉.凱爾(Annelie Keil) |
ISBN: | 3119864773633 |
Publisher: | 城邦出版集團 |
Publication: | December 9, 2017 |
Imprint: | 商周出版 |
Language: | Chinese |
人終其一生都背著一只行囊,裡頭裝著我們的所想所望,
也會留下供後人思念的痕跡。
如果要為人生最後的這段旅程收拾行囊,你會想打包什麼?
人皆有死,但你可以優雅轉身
德國老人集居住宅發起人 ╳ 德國安寧療護學程創辦人 聯手打造一場關於生死的對話練習
亞馬遜讀者4.8顆星感動好評︱長踞《明鏡週刊》排行榜
「你為什麼不讓我好好跟爸爸說再見?這成為我終身的遺憾。」一直不知道父親早已車禍過世的女兒,哭著對媽媽說。
「我死了以後,希望有人能幫我照顧媽媽。」罹患絕症的九歲小女孩跟創傷治療師說。
「我喜歡你在我身邊織毛線,這讓我想起我的媽媽。」性格怪異的獨居老人跟年輕志工說。
今日的我們陪伴親友逝去,明日的我們則要和自己告別。
當生命邁向終點,你會想要怎麼離開?
我們都害怕死亡,所以習慣避而不談,但死亡仍然會來,並且讓我們措手不及,難以好好跟最親近的人告別,反而造成更大的傷害。如果可以早一點談論自己希望的臨終和死亡,也許我們就更能承受生老病死,明白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世代之間的聯繫,更是人生自主的最後機會。
本書由兩位作者的對話開始,以德國的觀點和政策為鏡,一步步帶領讀者學習如何將臨終和死亡融入生活和社會之中,學習傾聽並表達內在的需求,更能擁抱需要慰藉的人。
兩位作者是多年至交,皆致力於臨終關懷的推廣,並從中體認到世人對死亡的避而不談,時常造成自身與親友的遺憾,這促使了他們在二○一六年聯袂寫下《告別的勇氣》,除書寫自身經歷親友離開人世的過程,也探討老人集居住宅、安寧緩和醫療、臨終關懷等議題的重要性,呼籲社會需推動更人道的臨終文化,每個人都應該試著學習如何陪伴在臨終者身邊、學習如何陪伴身邊有親友過世的人,以及學習如何面對自己的死亡。
這是一本十分個人的書,也是一本充滿社會關懷的書,甫推出即登上德國各大書籍排行榜,並引發熱烈迴響。
【好評推薦】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阿潑|文字工作者
袁瓊瓊|作家
蔡康永|主持人.作家
簡媜|散文作家
【專文推薦】
陳秀丹|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理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醫師,致力於推動善生善終理念
趙可式|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台灣安寧療護推手
蔡慶樺|獨立評論@天下「德意志思考」專欄作者.駐法蘭克福辦事處祕書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也是一種藝術,良好的生命教育必須從小、從幼稚園開始教起,以心靈為導向,重視生命的品質與人性的尊嚴,同時對生命抱者感恩、敬畏的心。……《告別的勇氣》內容充實,引用了許多思想家的經典名言,秀丹很真誠地推薦給您。
——陳秀丹|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理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醫師,致力於推動善生善終理念
感謝商周出版翻譯了這本德文書,使我們得以借鏡德國文化來學習死亡,除了擴展世界觀之外,更體認到在生死大事上,其實全人類是共通的!……兩位作者一再強調「學習活著道別更勝於生存的藝術」,但我還想再更多些,時時做好「四道:道謝、道歉、道愛、道別(即放下)」的「四道人生」,才是一種直到最終的自主人生啊!
——趙可式|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台灣安寧療護推手
在我們每個人都會走入的晚年,為死亡做好準備絕對有其必要——不管是自己的死亡或親友的死亡。本書觸及的死亡各議題如道別、安寧醫療、臨終照護、陪伴、安樂死等,對於邁向老年化國家的台灣很有參考價值。……死亡很強大,但我們可以用新的姿態定義並面對它,以帶給他人撫慰、自己也從中獲得撫慰。愛,能夠更強大。
——蔡慶樺|獨立評論@天下「德意志思考」專欄作者.駐法蘭克福辦事處祕書
人終其一生都背著一只行囊,裡頭裝著我們的所想所望,
也會留下供後人思念的痕跡。
如果要為人生最後的這段旅程收拾行囊,你會想打包什麼?
人皆有死,但你可以優雅轉身
德國老人集居住宅發起人 ╳ 德國安寧療護學程創辦人 聯手打造一場關於生死的對話練習
亞馬遜讀者4.8顆星感動好評︱長踞《明鏡週刊》排行榜
「你為什麼不讓我好好跟爸爸說再見?這成為我終身的遺憾。」一直不知道父親早已車禍過世的女兒,哭著對媽媽說。
「我死了以後,希望有人能幫我照顧媽媽。」罹患絕症的九歲小女孩跟創傷治療師說。
「我喜歡你在我身邊織毛線,這讓我想起我的媽媽。」性格怪異的獨居老人跟年輕志工說。
今日的我們陪伴親友逝去,明日的我們則要和自己告別。
當生命邁向終點,你會想要怎麼離開?
我們都害怕死亡,所以習慣避而不談,但死亡仍然會來,並且讓我們措手不及,難以好好跟最親近的人告別,反而造成更大的傷害。如果可以早一點談論自己希望的臨終和死亡,也許我們就更能承受生老病死,明白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世代之間的聯繫,更是人生自主的最後機會。
本書由兩位作者的對話開始,以德國的觀點和政策為鏡,一步步帶領讀者學習如何將臨終和死亡融入生活和社會之中,學習傾聽並表達內在的需求,更能擁抱需要慰藉的人。
兩位作者是多年至交,皆致力於臨終關懷的推廣,並從中體認到世人對死亡的避而不談,時常造成自身與親友的遺憾,這促使了他們在二○一六年聯袂寫下《告別的勇氣》,除書寫自身經歷親友離開人世的過程,也探討老人集居住宅、安寧緩和醫療、臨終關懷等議題的重要性,呼籲社會需推動更人道的臨終文化,每個人都應該試著學習如何陪伴在臨終者身邊、學習如何陪伴身邊有親友過世的人,以及學習如何面對自己的死亡。
這是一本十分個人的書,也是一本充滿社會關懷的書,甫推出即登上德國各大書籍排行榜,並引發熱烈迴響。
【好評推薦】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阿潑|文字工作者
袁瓊瓊|作家
蔡康永|主持人.作家
簡媜|散文作家
【專文推薦】
陳秀丹|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理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醫師,致力於推動善生善終理念
趙可式|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台灣安寧療護推手
蔡慶樺|獨立評論@天下「德意志思考」專欄作者.駐法蘭克福辦事處祕書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也是一種藝術,良好的生命教育必須從小、從幼稚園開始教起,以心靈為導向,重視生命的品質與人性的尊嚴,同時對生命抱者感恩、敬畏的心。……《告別的勇氣》內容充實,引用了許多思想家的經典名言,秀丹很真誠地推薦給您。
——陳秀丹|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理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醫師,致力於推動善生善終理念
感謝商周出版翻譯了這本德文書,使我們得以借鏡德國文化來學習死亡,除了擴展世界觀之外,更體認到在生死大事上,其實全人類是共通的!……兩位作者一再強調「學習活著道別更勝於生存的藝術」,但我還想再更多些,時時做好「四道:道謝、道歉、道愛、道別(即放下)」的「四道人生」,才是一種直到最終的自主人生啊!
——趙可式|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台灣安寧療護推手
在我們每個人都會走入的晚年,為死亡做好準備絕對有其必要——不管是自己的死亡或親友的死亡。本書觸及的死亡各議題如道別、安寧醫療、臨終照護、陪伴、安樂死等,對於邁向老年化國家的台灣很有參考價值。……死亡很強大,但我們可以用新的姿態定義並面對它,以帶給他人撫慰、自己也從中獲得撫慰。愛,能夠更強大。
——蔡慶樺|獨立評論@天下「德意志思考」專欄作者.駐法蘭克福辦事處祕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