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的勇氣:讓我們談談死亡這件事,學著與生命說再見

Nonfiction, Family & Relationships, Family Relationships, Death/Grief/Bereavement, Religion & Spirituality, New Age, Personal Transformation
Cover of the book 告別的勇氣:讓我們談談死亡這件事,學著與生命說再見 by 亨尼.舍夫(Henning Scherf)、安奈莉.凱爾(Annelie Keil), 城邦出版集團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亨尼.舍夫(Henning Scherf)、安奈莉.凱爾(Annelie Keil) ISBN: 3119864773633
Publisher: 城邦出版集團 Publication: December 9, 2017
Imprint: 商周出版 Language: Chinese
Author: 亨尼.舍夫(Henning Scherf)、安奈莉.凱爾(Annelie Keil)
ISBN: 3119864773633
Publisher: 城邦出版集團
Publication: December 9, 2017
Imprint: 商周出版
Language: Chinese

人終其一生都背著一只行囊,裡頭裝著我們的所想所望,
也會留下供後人思念的痕跡。
如果要為人生最後的這段旅程收拾行囊,你會想打包什麼?

人皆有死,但你可以優雅轉身
德國老人集居住宅發起人 ╳ 德國安寧療護學程創辦人 聯手打造一場關於生死的對話練習
亞馬遜讀者4.8顆星感動好評︱長踞《明鏡週刊》排行榜

「你為什麼不讓我好好跟爸爸說再見?這成為我終身的遺憾。」一直不知道父親早已車禍過世的女兒,哭著對媽媽說。
「我死了以後,希望有人能幫我照顧媽媽。」罹患絕症的九歲小女孩跟創傷治療師說。
「我喜歡你在我身邊織毛線,這讓我想起我的媽媽。」性格怪異的獨居老人跟年輕志工說。

今日的我們陪伴親友逝去,明日的我們則要和自己告別。
當生命邁向終點,你會想要怎麼離開?

我們都害怕死亡,所以習慣避而不談,但死亡仍然會來,並且讓我們措手不及,難以好好跟最親近的人告別,反而造成更大的傷害。如果可以早一點談論自己希望的臨終和死亡,也許我們就更能承受生老病死,明白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世代之間的聯繫,更是人生自主的最後機會。

本書由兩位作者的對話開始,以德國的觀點和政策為鏡,一步步帶領讀者學習如何將臨終和死亡融入生活和社會之中,學習傾聽並表達內在的需求,更能擁抱需要慰藉的人。

兩位作者是多年至交,皆致力於臨終關懷的推廣,並從中體認到世人對死亡的避而不談,時常造成自身與親友的遺憾,這促使了他們在二○一六年聯袂寫下《告別的勇氣》,除書寫自身經歷親友離開人世的過程,也探討老人集居住宅、安寧緩和醫療、臨終關懷等議題的重要性,呼籲社會需推動更人道的臨終文化,每個人都應該試著學習如何陪伴在臨終者身邊、學習如何陪伴身邊有親友過世的人,以及學習如何面對自己的死亡。

這是一本十分個人的書,也是一本充滿社會關懷的書,甫推出即登上德國各大書籍排行榜,並引發熱烈迴響。

【好評推薦】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阿潑|文字工作者
袁瓊瓊|作家
蔡康永|主持人.作家
簡媜|散文作家

【專文推薦】

陳秀丹|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理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醫師,致力於推動善生善終理念
趙可式|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台灣安寧療護推手
蔡慶樺|獨立評論@天下「德意志思考」專欄作者.駐法蘭克福辦事處祕書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也是一種藝術,良好的生命教育必須從小、從幼稚園開始教起,以心靈為導向,重視生命的品質與人性的尊嚴,同時對生命抱者感恩、敬畏的心。……《告別的勇氣》內容充實,引用了許多思想家的經典名言,秀丹很真誠地推薦給您。
——陳秀丹|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理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醫師,致力於推動善生善終理念

感謝商周出版翻譯了這本德文書,使我們得以借鏡德國文化來學習死亡,除了擴展世界觀之外,更體認到在生死大事上,其實全人類是共通的!……兩位作者一再強調「學習活著道別更勝於生存的藝術」,但我還想再更多些,時時做好「四道:道謝、道歉、道愛、道別(即放下)」的「四道人生」,才是一種直到最終的自主人生啊!
——趙可式|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台灣安寧療護推手

在我們每個人都會走入的晚年,為死亡做好準備絕對有其必要——不管是自己的死亡或親友的死亡。本書觸及的死亡各議題如道別、安寧醫療、臨終照護、陪伴、安樂死等,對於邁向老年化國家的台灣很有參考價值。……死亡很強大,但我們可以用新的姿態定義並面對它,以帶給他人撫慰、自己也從中獲得撫慰。愛,能夠更強大。
——蔡慶樺|獨立評論@天下「德意志思考」專欄作者.駐法蘭克福辦事處祕書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人終其一生都背著一只行囊,裡頭裝著我們的所想所望,
也會留下供後人思念的痕跡。
如果要為人生最後的這段旅程收拾行囊,你會想打包什麼?

人皆有死,但你可以優雅轉身
德國老人集居住宅發起人 ╳ 德國安寧療護學程創辦人 聯手打造一場關於生死的對話練習
亞馬遜讀者4.8顆星感動好評︱長踞《明鏡週刊》排行榜

「你為什麼不讓我好好跟爸爸說再見?這成為我終身的遺憾。」一直不知道父親早已車禍過世的女兒,哭著對媽媽說。
「我死了以後,希望有人能幫我照顧媽媽。」罹患絕症的九歲小女孩跟創傷治療師說。
「我喜歡你在我身邊織毛線,這讓我想起我的媽媽。」性格怪異的獨居老人跟年輕志工說。

今日的我們陪伴親友逝去,明日的我們則要和自己告別。
當生命邁向終點,你會想要怎麼離開?

我們都害怕死亡,所以習慣避而不談,但死亡仍然會來,並且讓我們措手不及,難以好好跟最親近的人告別,反而造成更大的傷害。如果可以早一點談論自己希望的臨終和死亡,也許我們就更能承受生老病死,明白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世代之間的聯繫,更是人生自主的最後機會。

本書由兩位作者的對話開始,以德國的觀點和政策為鏡,一步步帶領讀者學習如何將臨終和死亡融入生活和社會之中,學習傾聽並表達內在的需求,更能擁抱需要慰藉的人。

兩位作者是多年至交,皆致力於臨終關懷的推廣,並從中體認到世人對死亡的避而不談,時常造成自身與親友的遺憾,這促使了他們在二○一六年聯袂寫下《告別的勇氣》,除書寫自身經歷親友離開人世的過程,也探討老人集居住宅、安寧緩和醫療、臨終關懷等議題的重要性,呼籲社會需推動更人道的臨終文化,每個人都應該試著學習如何陪伴在臨終者身邊、學習如何陪伴身邊有親友過世的人,以及學習如何面對自己的死亡。

這是一本十分個人的書,也是一本充滿社會關懷的書,甫推出即登上德國各大書籍排行榜,並引發熱烈迴響。

【好評推薦】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阿潑|文字工作者
袁瓊瓊|作家
蔡康永|主持人.作家
簡媜|散文作家

【專文推薦】

陳秀丹|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理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醫師,致力於推動善生善終理念
趙可式|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台灣安寧療護推手
蔡慶樺|獨立評論@天下「德意志思考」專欄作者.駐法蘭克福辦事處祕書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也是一種藝術,良好的生命教育必須從小、從幼稚園開始教起,以心靈為導向,重視生命的品質與人性的尊嚴,同時對生命抱者感恩、敬畏的心。……《告別的勇氣》內容充實,引用了許多思想家的經典名言,秀丹很真誠地推薦給您。
——陳秀丹|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理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醫師,致力於推動善生善終理念

感謝商周出版翻譯了這本德文書,使我們得以借鏡德國文化來學習死亡,除了擴展世界觀之外,更體認到在生死大事上,其實全人類是共通的!……兩位作者一再強調「學習活著道別更勝於生存的藝術」,但我還想再更多些,時時做好「四道:道謝、道歉、道愛、道別(即放下)」的「四道人生」,才是一種直到最終的自主人生啊!
——趙可式|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台灣安寧療護推手

在我們每個人都會走入的晚年,為死亡做好準備絕對有其必要——不管是自己的死亡或親友的死亡。本書觸及的死亡各議題如道別、安寧醫療、臨終照護、陪伴、安樂死等,對於邁向老年化國家的台灣很有參考價值。……死亡很強大,但我們可以用新的姿態定義並面對它,以帶給他人撫慰、自己也從中獲得撫慰。愛,能夠更強大。
——蔡慶樺|獨立評論@天下「德意志思考」專欄作者.駐法蘭克福辦事處祕書

More books from Personal Transformation

Cover of the book Wake Up and Live! by 亨尼.舍夫(Henning Scherf)、安奈莉.凱爾(Annelie Keil)
Cover of the book Angel in My Room by 亨尼.舍夫(Henning Scherf)、安奈莉.凱爾(Annelie Keil)
Cover of the book Entanglement, DNA, Fisica Quantistica, Unica Coscienza, Risonanza di Schumann, 8 Hz... Un modello interpretativo su cos'è sotteso alle Costellazioni Familiari by 亨尼.舍夫(Henning Scherf)、安奈莉.凱爾(Annelie Keil)
Cover of the book Angel Numbers by 亨尼.舍夫(Henning Scherf)、安奈莉.凱爾(Annelie Keil)
Cover of the book Letting Go of Shame by 亨尼.舍夫(Henning Scherf)、安奈莉.凱爾(Annelie Keil)
Cover of the book Heaven by 亨尼.舍夫(Henning Scherf)、安奈莉.凱爾(Annelie Keil)
Cover of the book Zakisms by 亨尼.舍夫(Henning Scherf)、安奈莉.凱爾(Annelie Keil)
Cover of the book Make Time for the Spiritual by 亨尼.舍夫(Henning Scherf)、安奈莉.凱爾(Annelie Keil)
Cover of the book The Illuminated Mind by 亨尼.舍夫(Henning Scherf)、安奈莉.凱爾(Annelie Keil)
Cover of the book Active Dreaming by 亨尼.舍夫(Henning Scherf)、安奈莉.凱爾(Annelie Keil)
Cover of the book There Is No App for Happiness by 亨尼.舍夫(Henning Scherf)、安奈莉.凱爾(Annelie Keil)
Cover of the book The Essential Sheehan by 亨尼.舍夫(Henning Scherf)、安奈莉.凱爾(Annelie Keil)
Cover of the book La dieta SCARSDALE: Come perdere 7 kg in 14 giorni by 亨尼.舍夫(Henning Scherf)、安奈莉.凱爾(Annelie Keil)
Cover of the book Infinite Possibility by 亨尼.舍夫(Henning Scherf)、安奈莉.凱爾(Annelie Keil)
Cover of the book The Power of Love by 亨尼.舍夫(Henning Scherf)、安奈莉.凱爾(Annelie Keil)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