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 今藝術 | ISBN: | 7216000000304 |
Publisher: | 典藏藝術家庭 | Publication: | January 1, 2018 |
Imprint: | 今藝術 | Language: | Chinese |
Author: | 今藝術 |
ISBN: | 7216000000304 |
Publisher: | 典藏藝術家庭 |
Publication: | January 1, 2018 |
Imprint: | 今藝術 |
Language: | Chinese |
本期主題:思辨.辯思 兩藝校長大辯論
------
2017年11月25日──台灣史上第一場「兩藝校長大辯論」,邀請台藝大校長陳志誠與北藝大校長陳愷璜,對於高等藝術教育發表想法,論綱涵蓋藝術大學的理念與定位、如何協助學生銜接產業、推動國際交流等。在本專題裡,我們邀約與會的六位提問人與三位青壯世代的文化觀察者、藝術家、藝評人對此事進行評論與針砭,再一次讓各種思辨介入此事件的對話場域。
◎ EDITORIAL 編輯手記
38 超渡過勞∣張玉音
◎ COLUMN 今專欄
40 從國藝會「視覺藝術策展」的案例看現象∣王嘉驥
42 「東方藝術殿堂」不應該是文化資產嗎?∣蕭文杰
◎ NEWS 焦點新聞
44 國際.中國.台灣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46 藝術是日常盪激出來的激情 張羽的「超常」表達|編輯部
48 「上」之哲學 論張羽的「存在藝術」|劉悅笛
52 織品檔案.紡織繪畫|派崔克.弗洛雷斯Patrick D.Flores(翻譯)郭書瑄
◎ FEATURE I 專題企畫I
54 思辨.辯思 兩藝校長大辯論|(企畫)吳牧青
56 校長與藝術家|陳泰松
57 藝術需要社會學的想像|張鐵志
57 以「選擇」和「留白」作為解讀「兩藝校長大辯論」的密碼|魏琬容
58 尚待翻轉至公共領域的「感覺結構」對話|黃俊銘
59 不脫台式藝術界活動氣質的招生比賽表述|高千惠
60 梅貽琦的啟示:關於藝術大學校長辯論之提問|謝佩霓
61 藝術如何公共?大學應否實用? 兩藝大校長「辯論」浮現的懸念|曾柏文
63 魚苗說|吳季璁
65 藝術學校之死 兼評「兩藝校長大辯論」|郭亮廷
◎ FEATURE II 專題企畫II
68 映畫.畫映 影像內部,視覺藝術何為?|(企畫)嚴瀟瀟
70 《血觀音》的腐朽與華麗,衝突卻不斷裂的台式美學 楊雅喆、柳依蘭與蔡珮玲的三方對話|陳飛豪
76 影像間距的24則景框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24格》|吳牧青
78 《Faces Places》 電影內部的多重介面|嚴瀟瀟
80 神話的複述或批判的文本 電影藝術的文法如何改編藝術家生命史|王咏琳
◎ SPOTLIGHT 藝壇注目
84 常民的驛站.協作的場域 想要帶你遊花園:民樂交陪藝術祭|張玉音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88 低端現實,藝術工作者們的日常|卞卡
92 藝術祭辯論 一場東西文化戰爭|楊天帥
96 反芻與召喚 台灣錄像藝術中的歷史轉生術|高千惠
100 全境觀伺之眼 談「巨神連線」系列的攝影實踐|王聖閎
104 散文與寫生的質變 談王煜松《花蓮白燈塔》|印卡
108 初心不朽 一場回顧展探看顧福生創作生涯的可能性|嚴瀟瀟
110 禪冥與文化的幻美之境 談朱禮銀的藝術關懷|張玉音
◎ FORUM 藝術論壇
112 共再生的記憶 重建台灣藝術史學術研討會暨論壇|孫孟巧
◎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116 2017水墨藝博 藝博會裡尋找文化價值|黎家怡
◎ SNG 展覽直擊
118 國際.中國.台灣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152 詩意的宇宙 試論李重重水墨裡的現代與抽象|吳超然
154 「停歇站」於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展開 2017藝術進駐創作計畫|呂學卿
156 林佳鴻,兩地同步個展 倫敦「水千思」與台北「水千姿」|丁雯靜
157 2017聖誕ONLY萬,萬金聖誕樹點燈 以植物染營造聖光殿堂|洪威喆
本期主題:思辨.辯思 兩藝校長大辯論
------
2017年11月25日──台灣史上第一場「兩藝校長大辯論」,邀請台藝大校長陳志誠與北藝大校長陳愷璜,對於高等藝術教育發表想法,論綱涵蓋藝術大學的理念與定位、如何協助學生銜接產業、推動國際交流等。在本專題裡,我們邀約與會的六位提問人與三位青壯世代的文化觀察者、藝術家、藝評人對此事進行評論與針砭,再一次讓各種思辨介入此事件的對話場域。
◎ EDITORIAL 編輯手記
38 超渡過勞∣張玉音
◎ COLUMN 今專欄
40 從國藝會「視覺藝術策展」的案例看現象∣王嘉驥
42 「東方藝術殿堂」不應該是文化資產嗎?∣蕭文杰
◎ NEWS 焦點新聞
44 國際.中國.台灣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46 藝術是日常盪激出來的激情 張羽的「超常」表達|編輯部
48 「上」之哲學 論張羽的「存在藝術」|劉悅笛
52 織品檔案.紡織繪畫|派崔克.弗洛雷斯Patrick D.Flores(翻譯)郭書瑄
◎ FEATURE I 專題企畫I
54 思辨.辯思 兩藝校長大辯論|(企畫)吳牧青
56 校長與藝術家|陳泰松
57 藝術需要社會學的想像|張鐵志
57 以「選擇」和「留白」作為解讀「兩藝校長大辯論」的密碼|魏琬容
58 尚待翻轉至公共領域的「感覺結構」對話|黃俊銘
59 不脫台式藝術界活動氣質的招生比賽表述|高千惠
60 梅貽琦的啟示:關於藝術大學校長辯論之提問|謝佩霓
61 藝術如何公共?大學應否實用? 兩藝大校長「辯論」浮現的懸念|曾柏文
63 魚苗說|吳季璁
65 藝術學校之死 兼評「兩藝校長大辯論」|郭亮廷
◎ FEATURE II 專題企畫II
68 映畫.畫映 影像內部,視覺藝術何為?|(企畫)嚴瀟瀟
70 《血觀音》的腐朽與華麗,衝突卻不斷裂的台式美學 楊雅喆、柳依蘭與蔡珮玲的三方對話|陳飛豪
76 影像間距的24則景框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24格》|吳牧青
78 《Faces Places》 電影內部的多重介面|嚴瀟瀟
80 神話的複述或批判的文本 電影藝術的文法如何改編藝術家生命史|王咏琳
◎ SPOTLIGHT 藝壇注目
84 常民的驛站.協作的場域 想要帶你遊花園:民樂交陪藝術祭|張玉音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88 低端現實,藝術工作者們的日常|卞卡
92 藝術祭辯論 一場東西文化戰爭|楊天帥
96 反芻與召喚 台灣錄像藝術中的歷史轉生術|高千惠
100 全境觀伺之眼 談「巨神連線」系列的攝影實踐|王聖閎
104 散文與寫生的質變 談王煜松《花蓮白燈塔》|印卡
108 初心不朽 一場回顧展探看顧福生創作生涯的可能性|嚴瀟瀟
110 禪冥與文化的幻美之境 談朱禮銀的藝術關懷|張玉音
◎ FORUM 藝術論壇
112 共再生的記憶 重建台灣藝術史學術研討會暨論壇|孫孟巧
◎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116 2017水墨藝博 藝博會裡尋找文化價值|黎家怡
◎ SNG 展覽直擊
118 國際.中國.台灣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152 詩意的宇宙 試論李重重水墨裡的現代與抽象|吳超然
154 「停歇站」於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展開 2017藝術進駐創作計畫|呂學卿
156 林佳鴻,兩地同步個展 倫敦「水千思」與台北「水千姿」|丁雯靜
157 2017聖誕ONLY萬,萬金聖誕樹點燈 以植物染營造聖光殿堂|洪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