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自私自利,同時當個好人:亞當斯密讓史丹佛經濟學家開啟的思辨之旅,重新認識「我是誰」,以及身而為人的意義與價值

How Adam Smith Can Change Your Life: An Unexpected Guide to Human Nature and Happiness

Nonfiction, Religion & Spirituality, Philosophy
Cover of the book 你可以自私自利,同時當個好人:亞當斯密讓史丹佛經濟學家開啟的思辨之旅,重新認識「我是誰」,以及身而為人的意義與價值 by 路斯.羅伯茲(Russ Roberts), 城邦出版集團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路斯.羅伯茲(Russ Roberts) ISBN: 3119862357699
Publisher: 城邦出版集團 Publication: July 30, 2019
Imprint: 臉譜 Language: Chinese
Author: 路斯.羅伯茲(Russ Roberts)
ISBN: 3119862357699
Publisher: 城邦出版集團
Publication: July 30, 2019
Imprint: 臉譜
Language: Chinese

本書初版書名《身為人:從自利出發,亞當.斯密給我們的十堂思辨課》

每個人多少都受限於自利的天性,然而,為何有人就是能把人生過得快樂充實且人見人愛,有人卻總為虛華的「金」、「權」所苦,甚至為此違背良心,做出見不得人的劣行?

▍如何認識自己?如何知道什麼才是自己想要的?美好人生怎麼追求?經濟學之父暨哲學家亞當.斯密不止教我們做選擇,更教我們如何透過思辨,過上極致豐富的人生!

「還有哪一個人能用兩本書的篇幅,洞察人類行為的前因與後果,影響世界長達數百年之久?」——台灣大學經濟系林明仁教授 專文導讀

【好評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朱家安 哲學普及作家
林明仁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周偉航(人渣文本) 作家
許毓仁 TEDxTaipei 策展人&TED亞洲大使
賴建誠 清華大學經濟系榮譽退休教授

要理解人的行為,必先理解人性最根本的矛盾:「自利」與「利他」,《國富論》作者、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早於兩百年前在《道德情操論》中精闢剖析。

本書以現代生活案例重新演繹其核心精髓,揭開人性本質,指引我們身而為人的意義與價值。

看似矛盾卻共存的「自利」與「利他」,是怎麼共同主宰人類行為及行為背後的心理機制?

我們又該怎麼掌握性格中最根本的自利,與社會普遍讚揚的利他表現取得平衡,從中獲得極致豐富的人生,活出快樂的自己?

在本書中,史丹佛大學經濟學者路斯.羅伯茲決心以兩百年前大師思想作為論證核心,並搭配許多當代案例,以他獨到的見解試圖解開人性中時而「自利」,時而「利他」的矛盾,解析可能的答案背後蘊藏的心理與道德機制——
.我們會願意犧牲上萬陌生人的性命,只為保全自己的小指頭嗎?
.同樣透過投資賺進大筆財富,為什麼設計「龐式騙局」的馬多夫不快樂,巴菲特卻心安理得?
.在「做自己」當道的時代,為什麼斯密說「要滿足別人期望才能獲得快樂」?
.「無私」真的能讓社會變得更美好嗎?
.史達林、毛澤東、美國在伊拉克的政治舉措……

企圖依照願景改造社會的領袖、政策,為什麼反而擾亂社會,甚至造成嚴重後果?

▍亞當.斯密說:「不管一個人有多麼自私,他本性上一定還是會堅持某些節操,這些節操會促使他關注其他人的命運,並認定旁人的快樂對他是必要的。」

另外還有更多思想巨擘的智慧與人情世故剖析,定會讓人一面閱讀,一面深深檢視——
.自己過去未曾留意的人際互動模式
.一般人看待金錢、野心、名氣和道德的角度
.找到快樂、看待物質上的成就和失敗的方法
.為何美德和善良值得我們去追尋

本書將亞當斯密的重要思想以現代的語言與例子重新詮釋,一一剖析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知不覺、但其實一直遵守的行為準則,更道出「追求智慧、美德、知足」與「過好人生」最基本的關聯,讓我們真正理解自我與他人,找到最深刻也最一體適用的處世道理。

【亞當.斯密】
1723-1790,蘇格蘭哲學家兼經濟學家,其介紹歐洲產業增長和商業發展歷史的著作《國富論》讓經濟學成為獨立的一門學科,也奠定了現代資本主義經濟理論的基礎。另一本探討人性、道德的著作《道德情操論》,雖有深刻見地卻因其厚重、艱澀且由詩歌文體寫成,較不為人所認識。

在用亞當.斯密對人生的見解來討論現代人的困境時,羅伯茲也藉現代生活情景詮釋了經典。羅伯茲轉述的洞見兼具清晰與說服力,讓我幾乎有興趣去讀《道德情操論》了。(但我八成還是不會去讀,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這類對於經典的當代討論,是吧~)
——朱家安(哲學普及作家)

《你可以自私自利,同時當個好人:亞當斯密讓史丹佛經濟學家開啟的思辨之旅,重新認識「我是誰」,以及身而為人的意義與價值》這本書,用生活化的案例與淺白的文字引介《道德情操論》這部作品,也藉由「亞當.斯密的問題」等看似矛盾的議題,提供讀者思辨人性與理解亞當.斯密不同面貌的機會。
——賴建誠(國立清華大學經濟系榮譽退休教授)

羅伯茲發揚了亞當.斯密關於道德與人類本性的洞見,並且發現這些十八世紀的想法居然仍然適用於二十一世紀的現在。這是本有趣、精彩且原創性十足的書。
——《未來在等待的人才》(Drive and To Sell is Human)作者丹尼爾.品克(Daniel H. Pink)

一本極好的書。它會讓你感覺人生、人性和自己變得更美好。閱讀這本書就好像親自和亞當.斯密(或更棒的——路斯.羅伯茲)對飲威士忌、促膝長談般暢快。
——《黑天鵝效應》(The Black Swan)作者納西姆.塔雷伯(Nassim Taleb)

路斯.羅伯茲選擇了一本卓越但極端艱澀的經典巨著——斯密的《道德情操論》,並將自己對這本巨著的感想,寫成一本引人入勝又啟發人心的沉思錄、引導我們如何過美好生活的好書。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作者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本書初版書名《身為人:從自利出發,亞當.斯密給我們的十堂思辨課》

每個人多少都受限於自利的天性,然而,為何有人就是能把人生過得快樂充實且人見人愛,有人卻總為虛華的「金」、「權」所苦,甚至為此違背良心,做出見不得人的劣行?

▍如何認識自己?如何知道什麼才是自己想要的?美好人生怎麼追求?經濟學之父暨哲學家亞當.斯密不止教我們做選擇,更教我們如何透過思辨,過上極致豐富的人生!

「還有哪一個人能用兩本書的篇幅,洞察人類行為的前因與後果,影響世界長達數百年之久?」——台灣大學經濟系林明仁教授 專文導讀

【好評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朱家安 哲學普及作家
林明仁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周偉航(人渣文本) 作家
許毓仁 TEDxTaipei 策展人&TED亞洲大使
賴建誠 清華大學經濟系榮譽退休教授

要理解人的行為,必先理解人性最根本的矛盾:「自利」與「利他」,《國富論》作者、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早於兩百年前在《道德情操論》中精闢剖析。

本書以現代生活案例重新演繹其核心精髓,揭開人性本質,指引我們身而為人的意義與價值。

看似矛盾卻共存的「自利」與「利他」,是怎麼共同主宰人類行為及行為背後的心理機制?

我們又該怎麼掌握性格中最根本的自利,與社會普遍讚揚的利他表現取得平衡,從中獲得極致豐富的人生,活出快樂的自己?

在本書中,史丹佛大學經濟學者路斯.羅伯茲決心以兩百年前大師思想作為論證核心,並搭配許多當代案例,以他獨到的見解試圖解開人性中時而「自利」,時而「利他」的矛盾,解析可能的答案背後蘊藏的心理與道德機制——
.我們會願意犧牲上萬陌生人的性命,只為保全自己的小指頭嗎?
.同樣透過投資賺進大筆財富,為什麼設計「龐式騙局」的馬多夫不快樂,巴菲特卻心安理得?
.在「做自己」當道的時代,為什麼斯密說「要滿足別人期望才能獲得快樂」?
.「無私」真的能讓社會變得更美好嗎?
.史達林、毛澤東、美國在伊拉克的政治舉措……

企圖依照願景改造社會的領袖、政策,為什麼反而擾亂社會,甚至造成嚴重後果?

▍亞當.斯密說:「不管一個人有多麼自私,他本性上一定還是會堅持某些節操,這些節操會促使他關注其他人的命運,並認定旁人的快樂對他是必要的。」

另外還有更多思想巨擘的智慧與人情世故剖析,定會讓人一面閱讀,一面深深檢視——
.自己過去未曾留意的人際互動模式
.一般人看待金錢、野心、名氣和道德的角度
.找到快樂、看待物質上的成就和失敗的方法
.為何美德和善良值得我們去追尋

本書將亞當斯密的重要思想以現代的語言與例子重新詮釋,一一剖析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知不覺、但其實一直遵守的行為準則,更道出「追求智慧、美德、知足」與「過好人生」最基本的關聯,讓我們真正理解自我與他人,找到最深刻也最一體適用的處世道理。

【亞當.斯密】
1723-1790,蘇格蘭哲學家兼經濟學家,其介紹歐洲產業增長和商業發展歷史的著作《國富論》讓經濟學成為獨立的一門學科,也奠定了現代資本主義經濟理論的基礎。另一本探討人性、道德的著作《道德情操論》,雖有深刻見地卻因其厚重、艱澀且由詩歌文體寫成,較不為人所認識。

在用亞當.斯密對人生的見解來討論現代人的困境時,羅伯茲也藉現代生活情景詮釋了經典。羅伯茲轉述的洞見兼具清晰與說服力,讓我幾乎有興趣去讀《道德情操論》了。(但我八成還是不會去讀,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這類對於經典的當代討論,是吧~)
——朱家安(哲學普及作家)

《你可以自私自利,同時當個好人:亞當斯密讓史丹佛經濟學家開啟的思辨之旅,重新認識「我是誰」,以及身而為人的意義與價值》這本書,用生活化的案例與淺白的文字引介《道德情操論》這部作品,也藉由「亞當.斯密的問題」等看似矛盾的議題,提供讀者思辨人性與理解亞當.斯密不同面貌的機會。
——賴建誠(國立清華大學經濟系榮譽退休教授)

羅伯茲發揚了亞當.斯密關於道德與人類本性的洞見,並且發現這些十八世紀的想法居然仍然適用於二十一世紀的現在。這是本有趣、精彩且原創性十足的書。
——《未來在等待的人才》(Drive and To Sell is Human)作者丹尼爾.品克(Daniel H. Pink)

一本極好的書。它會讓你感覺人生、人性和自己變得更美好。閱讀這本書就好像親自和亞當.斯密(或更棒的——路斯.羅伯茲)對飲威士忌、促膝長談般暢快。
——《黑天鵝效應》(The Black Swan)作者納西姆.塔雷伯(Nassim Taleb)

路斯.羅伯茲選擇了一本卓越但極端艱澀的經典巨著——斯密的《道德情操論》,並將自己對這本巨著的感想,寫成一本引人入勝又啟發人心的沉思錄、引導我們如何過美好生活的好書。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作者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

More books from Philosophy

Cover of the book The Comical by 路斯.羅伯茲(Russ Roberts)
Cover of the book Handbuch missionarische Jugendarbeit by 路斯.羅伯茲(Russ Roberts)
Cover of the book The Confessions and Correspondence, Including the Letters to Malesherbes by 路斯.羅伯茲(Russ Roberts)
Cover of the book Travels with Epicurus by 路斯.羅伯茲(Russ Roberts)
Cover of the book Inklusion Integration Bewältigung by 路斯.羅伯茲(Russ Roberts)
Cover of the book Il Timeo by 路斯.羅伯茲(Russ Roberts)
Cover of the book The Philosophy of Medicine Reborn by 路斯.羅伯茲(Russ Roberts)
Cover of the book Tao Te King by 路斯.羅伯茲(Russ Roberts)
Cover of the book Critical Semiotics by 路斯.羅伯茲(Russ Roberts)
Cover of the book Visual Phenomenology by 路斯.羅伯茲(Russ Roberts)
Cover of the book Las Comunicaciones de Josef: La Caída by 路斯.羅伯茲(Russ Roberts)
Cover of the book Imagining Human Rights in Twenty-First Century Theater by 路斯.羅伯茲(Russ Roberts)
Cover of the book Cosmo più servizi by 路斯.羅伯茲(Russ Roberts)
Cover of the book Jenseits der Gene by 路斯.羅伯茲(Russ Roberts)
Cover of the book Sortir de l'illusion : Channeling initiatique by 路斯.羅伯茲(Russ Roberts)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