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理的快樂:存在的喜悅

Nonfiction, Health & Well Being, Psychology
Cover of the book 不合理的快樂:存在的喜悅 by 楊定一, 康健出版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楊定一 ISBN: 7339869461733
Publisher: 康健出版 Publication: May 24, 2017
Imprint: 天下生活 Language: Chinese
Author: 楊定一
ISBN: 7339869461733
Publisher: 康健出版
Publication: May 24, 2017
Imprint: 天下生活
Language: Chinese

**「你快樂嗎?」
財權名利所帶來的快樂,總是短暫而不永久,
快樂,是否有公式可以依循?
本書從哲學、靈性層面切入,
和你一起練習,把快樂找回來。 **

在這本書,楊博士透過綿密的論證,在前半部強調三大重點:
一、享樂適應的原則:
也就是說「人間的快樂靠不住」不是一個哲學上的說教,而是一個人間生理與心理上的事實。這一點,對理性而強調世界重要性的讀者非常重要。
二、身心的合一:
大多數這類書籍是把身心合一當作一個不用解釋的前提,等於是要讀者直接接受。然而,楊博士透過能量與神經科學的角度,把這一點說得清淸楚楚。
**三、身心快樂是綜合性的結果。 **
這三個切入點,等於是對人類身心快樂的體質 (constitution) 做一個彙總與描述。即使一個人無法體會意識的兩個軌道,無法切入不合理的快樂,至少,他能對身為人、體會人間身心的快樂得到一點收穫。
到了中場(六、七、八卷)談的其實是人類有史以來對快樂的追求,從哲學、心理學、超個人心理學、以及種種試圖超越常識的探索。楊博士要說的其實是,即使所探索的領域似乎擴大了,然而,意識不經過一番徹底的轉化,人類也難以真正回到真實或說生命本質快樂的根源。
最後兩卷(九、十),透過身心合一、臣服與參的詳細說明,楊博士從《真原醫》以來的身心健全走向靈性圓滿,也指出了不合理的快樂真正的來處。

人的健康,身、心、靈從來沒有分開過。「楊定一書房」系列,便是站在全人健康的角度,重新整合從古到今、世界各地的健康法門與哲學系統,用現代的語言重新表達,幫助你我活出全部的生命潛能。

我們天生本來就是快樂,而且腦和生理架構就是支持快樂。可惜,現代人長期的失衡,過度偏重頭腦,透過人生和環境帶來的經驗,讓我們變得不快樂。
世間的快樂,當然離不開物質和形相的成就,包括財富、名氣、地位、影響力。而另一種快樂則來自更深的層面,和物質不相關。它不光更容易獲得,甚至,是永久的。只是我們往往分不清,完全投入人間快樂的追求,誤以為這是可以永恆的生命的快樂。

讓注意力落回身體,才能超越身心
身心的快樂必然受制於「享樂適應」原則。即使用盡所有「合理」的方式來追求,「合理的快樂」早晚還是會疲乏,甚至帶來不快樂。
快樂,有一個「不合理」的層面。它不是純粹理性的產物、離不開感受。人生的快樂是身心綜合的產物,既離不開大腦、也離不開身體。讓注意力落回身體,自然讓念頭降下來。身心均衡,自然快樂,我們也才能超越身心,找回真正的快樂。
這種觀點,對頭腦而言,是不理性、不合理的。但只要深入探討下去就會發現,快樂,是「存在」,也就是「在」的觀念。假如真有永恆的快樂存在,其實是一種存在的成就,它是「在的喜悅」(joy of being),而不是「追求的快樂」(joy of doing)。

**透過練習,進入「不合理的快樂」 **
要走出不快樂,本書談的不只是理論,更是每個人、隨時隨地可做的練習。楊定一博士從《真原醫》經由身心均衡健全、靜坐、正向心態建立腦部的新迴路,這次更大膽地切入真正的「全人快樂科學」,由哲學、靈性層面著手,透過「臣服」與「參」,運用現代人最豐富的頭腦與感受,徹底翻轉生命,和讀者一起進入「不合理的快樂」。
對頭腦而言,「不合理的快樂」是一種矛盾。然而,解開這個矛盾,同時也解開念頭帶來的虛構境界,破解我們對世界、對人生的「錯覺」。面對種種問題的時候,不再被「錯覺」阻礙,真正的潛能於是爆發出來。存在,同時喜悅。
原來,要得到快樂,比任何人想的都更簡單。

**練習一:臣服 **
一早睜開眼睛,還沒起床前,先檢視一下自己的狀態──晚上睡得好不好,作了好夢還是惡夢,身體疲勞還是有精神,內心是平靜還是煩惱,是舒暢、恐懼還是憂鬱?有沒有其他萎縮或激烈的反彈。接下來告訴自己:
我都知道,而我都可以承擔,我可以完全接受、完全容納、完全包容,一切都好。沒有事。我本身,就是臣服。

這個練習,從早到晚、無論發生何事都可以做。一旦可以接納、包容,會發現心自然就安定下來,而能平靜地處理任何事情。
臣服,不是放棄。它本身雖然不費力,卻是最有效的作法。我們會發現,是內心帶著我們做,講該講的話,做該做的動作,該做什麼,都會自然發生。就好像宇宙突然把我們環抱起來,帶著我們走,保護我們。任何過去的煩惱,好像也就自然解散,自然會找出最好的一條路。

**練習二:參 **
參,也就是──
體察這個「我」的感覺,同時肯定更大的真實,也就是含著一個更深層的理解──「我」不是大我,不是全部的我,也不是一體或整體。
無論這些體驗或思想多麼微妙,還只是「我」創造出來的,跟一體、整體、大我一點都不相關。
也含著這樣的理解──大我(或說一體)從來沒有動過,根本不在意「我」做或不做、看或不看、聽或不聽、體會不體會……,跟它一點都不相關。Good. All good. 好。一切都好。一切都OK。
接下來,再輕輕地問自己──我是誰?Who am I? 我到底是誰?
一個念頭生起,輕輕的問自己「對誰而言有這個念頭?又是誰產生的?」

舉例來說,如果有一個不快樂的念頭,就可以參──
對誰而言不快樂?是誰不快樂?
有了煩惱──對誰而言是煩惱?在煩惱的是誰?
委屈──誰受委屈?現在,委屈到哪了?受委屈的人在哪裡?

這麼一來,我們會發現一切的念頭都是「我」產生的,而「我」,從整體來看,一點都不成比例。也就是從所參的「我」,自然回到大我。透過「參」,腦海自然踩個剎車,任何念相都不那麼實在,都是虛的。
只要我們輕輕鬆鬆面對「我」,自然發現它不存在,也自然讓我們落在大我──回家,回到存在的家。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你快樂嗎?」
財權名利所帶來的快樂,總是短暫而不永久,
快樂,是否有公式可以依循?
本書從哲學、靈性層面切入,
和你一起練習,把快樂找回來。 **

在這本書,楊博士透過綿密的論證,在前半部強調三大重點:
一、享樂適應的原則:
也就是說「人間的快樂靠不住」不是一個哲學上的說教,而是一個人間生理與心理上的事實。這一點,對理性而強調世界重要性的讀者非常重要。
二、身心的合一:
大多數這類書籍是把身心合一當作一個不用解釋的前提,等於是要讀者直接接受。然而,楊博士透過能量與神經科學的角度,把這一點說得清淸楚楚。
**三、身心快樂是綜合性的結果。 **
這三個切入點,等於是對人類身心快樂的體質 (constitution) 做一個彙總與描述。即使一個人無法體會意識的兩個軌道,無法切入不合理的快樂,至少,他能對身為人、體會人間身心的快樂得到一點收穫。
到了中場(六、七、八卷)談的其實是人類有史以來對快樂的追求,從哲學、心理學、超個人心理學、以及種種試圖超越常識的探索。楊博士要說的其實是,即使所探索的領域似乎擴大了,然而,意識不經過一番徹底的轉化,人類也難以真正回到真實或說生命本質快樂的根源。
最後兩卷(九、十),透過身心合一、臣服與參的詳細說明,楊博士從《真原醫》以來的身心健全走向靈性圓滿,也指出了不合理的快樂真正的來處。

人的健康,身、心、靈從來沒有分開過。「楊定一書房」系列,便是站在全人健康的角度,重新整合從古到今、世界各地的健康法門與哲學系統,用現代的語言重新表達,幫助你我活出全部的生命潛能。

我們天生本來就是快樂,而且腦和生理架構就是支持快樂。可惜,現代人長期的失衡,過度偏重頭腦,透過人生和環境帶來的經驗,讓我們變得不快樂。
世間的快樂,當然離不開物質和形相的成就,包括財富、名氣、地位、影響力。而另一種快樂則來自更深的層面,和物質不相關。它不光更容易獲得,甚至,是永久的。只是我們往往分不清,完全投入人間快樂的追求,誤以為這是可以永恆的生命的快樂。

讓注意力落回身體,才能超越身心
身心的快樂必然受制於「享樂適應」原則。即使用盡所有「合理」的方式來追求,「合理的快樂」早晚還是會疲乏,甚至帶來不快樂。
快樂,有一個「不合理」的層面。它不是純粹理性的產物、離不開感受。人生的快樂是身心綜合的產物,既離不開大腦、也離不開身體。讓注意力落回身體,自然讓念頭降下來。身心均衡,自然快樂,我們也才能超越身心,找回真正的快樂。
這種觀點,對頭腦而言,是不理性、不合理的。但只要深入探討下去就會發現,快樂,是「存在」,也就是「在」的觀念。假如真有永恆的快樂存在,其實是一種存在的成就,它是「在的喜悅」(joy of being),而不是「追求的快樂」(joy of doing)。

**透過練習,進入「不合理的快樂」 **
要走出不快樂,本書談的不只是理論,更是每個人、隨時隨地可做的練習。楊定一博士從《真原醫》經由身心均衡健全、靜坐、正向心態建立腦部的新迴路,這次更大膽地切入真正的「全人快樂科學」,由哲學、靈性層面著手,透過「臣服」與「參」,運用現代人最豐富的頭腦與感受,徹底翻轉生命,和讀者一起進入「不合理的快樂」。
對頭腦而言,「不合理的快樂」是一種矛盾。然而,解開這個矛盾,同時也解開念頭帶來的虛構境界,破解我們對世界、對人生的「錯覺」。面對種種問題的時候,不再被「錯覺」阻礙,真正的潛能於是爆發出來。存在,同時喜悅。
原來,要得到快樂,比任何人想的都更簡單。

**練習一:臣服 **
一早睜開眼睛,還沒起床前,先檢視一下自己的狀態──晚上睡得好不好,作了好夢還是惡夢,身體疲勞還是有精神,內心是平靜還是煩惱,是舒暢、恐懼還是憂鬱?有沒有其他萎縮或激烈的反彈。接下來告訴自己:
我都知道,而我都可以承擔,我可以完全接受、完全容納、完全包容,一切都好。沒有事。我本身,就是臣服。

這個練習,從早到晚、無論發生何事都可以做。一旦可以接納、包容,會發現心自然就安定下來,而能平靜地處理任何事情。
臣服,不是放棄。它本身雖然不費力,卻是最有效的作法。我們會發現,是內心帶著我們做,講該講的話,做該做的動作,該做什麼,都會自然發生。就好像宇宙突然把我們環抱起來,帶著我們走,保護我們。任何過去的煩惱,好像也就自然解散,自然會找出最好的一條路。

**練習二:參 **
參,也就是──
體察這個「我」的感覺,同時肯定更大的真實,也就是含著一個更深層的理解──「我」不是大我,不是全部的我,也不是一體或整體。
無論這些體驗或思想多麼微妙,還只是「我」創造出來的,跟一體、整體、大我一點都不相關。
也含著這樣的理解──大我(或說一體)從來沒有動過,根本不在意「我」做或不做、看或不看、聽或不聽、體會不體會……,跟它一點都不相關。Good. All good. 好。一切都好。一切都OK。
接下來,再輕輕地問自己──我是誰?Who am I? 我到底是誰?
一個念頭生起,輕輕的問自己「對誰而言有這個念頭?又是誰產生的?」

舉例來說,如果有一個不快樂的念頭,就可以參──
對誰而言不快樂?是誰不快樂?
有了煩惱──對誰而言是煩惱?在煩惱的是誰?
委屈──誰受委屈?現在,委屈到哪了?受委屈的人在哪裡?

這麼一來,我們會發現一切的念頭都是「我」產生的,而「我」,從整體來看,一點都不成比例。也就是從所參的「我」,自然回到大我。透過「參」,腦海自然踩個剎車,任何念相都不那麼實在,都是虛的。
只要我們輕輕鬆鬆面對「我」,自然發現它不存在,也自然讓我們落在大我──回家,回到存在的家。 

More books from Psychology

Cover of the book Künstlerische Therapien by 楊定一
Cover of the book Video Enhanced Reflective Practice by 楊定一
Cover of the book No Way Renee by 楊定一
Cover of the book Biografiebasiertes Kompetenzmanagement. Ermittlung und Nutzung von informell und außerbetrieblich erworbenen Kompetenzen by 楊定一
Cover of the book The Mystery of the Lone Wolf Killer: Anders Behring Breivik and the Threat of Terror in Plain Sight by 楊定一
Cover of the book As Birds Soar: One Family's Journey Living with ADHD, and Autism Spectrum by 楊定一
Cover of the book Kultursensitive Führung by 楊定一
Cover of the book Autism by 楊定一
Cover of the book Clinical Assessment, Computerized Methods, and Instrumentation by 楊定一
Cover of the book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Literary Creativity by 楊定一
Cover of the book An Ecological Approach to Perceptual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by 楊定一
Cover of the book Psicologia delle masse e analisi dell'Io by 楊定一
Cover of the book Graffiti by 楊定一
Cover of the book The Yellow Wallpaper: An Early Work of American Feminist Literature by 楊定一
Cover of the book What Teachers Should Know Volume Two by 楊定一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