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臺灣人:百年追求的現實與理想

Nonfiction, History, Asian, Asia
Cover of the book 三代臺灣人:百年追求的現實與理想 by 台灣研究基金會, 吳密察, 許雪姬, 黃煌雄, 黃富三, 蔡石山, 吳文星, 邱士杰, 陳佳宏, 林瓊華, 劉士永, 謝國興, 薛化元, 蕭阿勤, 吳乃德, 許維德, 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台灣研究基金會, 吳密察, 許雪姬, 黃煌雄, 黃富三, 蔡石山, 吳文星, 邱士杰, 陳佳宏, 林瓊華, 劉士永, 謝國興, 薛化元, 蕭阿勤, 吳乃德, 許維德 ISBN: 3079869532292
Publisher: 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 Publication: December 20, 2017
Imprint: 遠足文化 Language: Chinese
Author: 台灣研究基金會, 吳密察, 許雪姬, 黃煌雄, 黃富三, 蔡石山, 吳文星, 邱士杰, 陳佳宏, 林瓊華, 劉士永, 謝國興, 薛化元, 蕭阿勤, 吳乃德, 許維德
ISBN: 3079869532292
Publisher: 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
Publication: December 20, 2017
Imprint: 遠足文化
Language: Chinese

罕見的規模與格局
豐富多元的觀點探討百年臺灣歷史之鉅著

  近年台灣研究基金會策畫舉辦了三次研討會,「一九二○年代台灣先覺者的精神遺產」、「台灣的悲愴年代──從皇民化到二二八」、「爭取民主的年代」,其中十七篇論文收錄於《三代臺灣人》。三次研討會分別聚焦於一九二○-三○年代、一九四○-五○年代、一九七○-八○年代三個關鍵的時代,探討臺灣三個世代先輩們與時代奮鬥的歷史。從某個意義來看,可說立體地雕刻出百年臺灣人的精神面貌與歷史發展的軌跡。

  「百年追求」的三代臺灣人──蔣渭水世代、李登輝世代和黨外世代,歷經三個世代的演變,擘畫出百年臺灣的基本圖像。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蔣渭水世代,譜出臺灣近代民族運動的黃金十年;黨外世代則為國民黨戒嚴統治下,爭取民主、成果豐碩的年代;李登輝世代著眼於歷史的斷裂與敏感,從皇民化到二二八,深沉地勾畫臺灣的悲愴年代。每一個世代都有回應自己所生存世界的方式,而這些回應夾雜著挑戰與想像。

  本書是第一本從廣泛視角與觀點探討百年臺灣歷史脈絡的鉅著,執筆的學者專家包括老、中、青三個世代的臺灣近代史研究者,從中研院臺史所到各大學臺灣文史所,可謂濟濟多士,是百年臺灣此一歷史命題罕見的規模與格局。十七篇論文聚焦於一九二○年代以來百年臺灣史論述,三代臺灣人現實與精神質素的實踐。從日治時期的殖民統治、二戰後威權禁忌時代、到黨外時期,其間政治社會變革與每一代人所面臨的時代課題,有其現實的延續,也有全新的局面,包括了先覺菁英的啟蒙及普羅大眾的響應;如同一九二四年,臺灣文化協會在林獻堂領導下舉辦的「無力者大會」,這些「無力者」所傳遞的,正是臺灣這塊土地上一群無力者發起的自覺行動。

  本書也彙整了臺灣三個世代所面臨的困境與選擇,省視每一代知識分子參與公共事務的信念、態度與行徑。全書分為三個單元,分別為「先覺者的黃金十年」、「臺灣的悲愴年代」、「爭取民主的年代」三個關鍵年代。「先覺者的黃金十年」涵蓋一九二○—三○年代。黃煌雄以蔣渭水代表「臺灣的自主性」此一脈絡,討論一九二一年到一九三一年間,在這些先覺者的推動下,對臺灣社會的啟蒙、激勵,造就了如作者所稱臺灣歷史的黃金十年;黃富三從林獻堂對殖民政府採取的運動路線,探討其內心世界及其所領導的運動對臺灣的功過、評價;吳密察考察了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與日本帝國中央的政治背景、法制設計及其與殖民地統治情勢的關係,兼及此請願運動的論理與性質;蔡石山解析了一九二○—三○年代臺灣左翼農民運動與全球大環境的關聯;吳文星藉由《臺灣青年》、《臺灣》、《臺灣民報》、《臺灣新民報》、《臺灣總督府評議會會議録》裡關於臺灣教育的文獻,析論當時臺灣社會菁英對殖民當局的教育主張與理念。

  「臺灣的悲愴年代」涵蓋一九四○到五○年代。黃煌雄以導論開啟了對這段歷史的思考,從寫實的文學作品呈現皇民化到二二八的歷史場域、畫面與互動;邱士杰以臺灣左翼分子作為主要的研究線索,闡述當時的臺灣左翼分子如何作為臺灣人中的「一種類型」在臺灣島內活動;陳佳宏探討「半山」權力角色的定位與戰後中國殖民臺灣的權力結構;林瓊華嘗試以《新臺灣叢刊》及二二八事件的左翼脈絡為切入的背景,剖析臺灣左翼者在轉入中國前夕所留下的政治思辨;劉士永就臺籍醫界菁英面對皇民化與二二八事件的歷史經驗,試論臺籍醫界菁英為何以臨床執業為主的現象;許雪姬以楊雲萍、陳逸松、呂赫若三位跨越兩個時代又有留學經驗的越境者為主軸,來瞭解這個世代的人所存在的普遍性、根源性和特殊性;謝國興針對一九三○年代日本在臺灣推動的現代工業建設,到戰後初期臺灣民營製造業的增長概況,描繪出臺灣現代經濟發展的圖像。

  「爭取民主的年代」涵蓋一九七○到八○年代的黨外世代。薛化元分析了《自由中國》在一九五○年代對臺灣政治、言論自由、人權保障、司法制度等改革主張及其歷史意義;蕭阿勤以「回歸現實世代」綜論七○年代一批具有自覺批判、「去流亡」傾向的年輕人,認為他們對政治體制、重構文化的積極挑戰,對戰後迄今臺灣歷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吳乃德從美麗島事件談該事件所引發更為蓬勃的民主運動,並改變了整個政治結構;許維德則論及美國臺獨運動和島內反對運動間的聯繫性和相關性;最後由黃煌雄總結自美麗島事件以後,黨外再出發,所累積的政治運動成果。 

  本書論述範圍廣及政治、社會、經濟、教育、文化等面向,我們因此更加認識先輩們如何在艱困的時代裡奮鬥,及思索這塊土地的未來;在某個意義上,本書所呈現百年臺灣歷史的發展軌跡,無可避免地造就了我們現在的生活樣貌,我們究竟改變了多少?還存在著「臺灣夢」?直到現在,這些問題依然是進行式。本書所提供的歷史線索,有助於我們進一步探尋對臺灣近現代歷史的認知,以及代代相傳的精神價值。

本書特色

  ◎第一本從廣泛視角與觀點探討百年臺灣歷史脈絡的鉅著,執筆的學者專家包括老、中、青三個世代的臺灣近代史研究者,從中研院臺史所到各大學臺灣文史所,是百年臺灣此一歷史命題罕見的規模與格局。全書論述的範圍廣及政治、社會、經濟、教育、文化等面向,讓我們得以探尋對臺灣近現代歷史的認知。

  ◎三代臺灣人歷經三個世代的演變,本書擘畫出百年臺灣的基本圖像,進而彙整臺灣三個世代所面臨的困境與選擇,省視每一代知識分子參與公共事務的信念、態度與行徑,並探討臺灣三個世代先輩們與時代奮鬥的歷史,立體雕刻出百年臺灣人的精神面貌與歷史發展的軌跡。

名人推薦

  陳芳明(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吳密察(國史館館長)專文推薦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罕見的規模與格局
豐富多元的觀點探討百年臺灣歷史之鉅著

  近年台灣研究基金會策畫舉辦了三次研討會,「一九二○年代台灣先覺者的精神遺產」、「台灣的悲愴年代──從皇民化到二二八」、「爭取民主的年代」,其中十七篇論文收錄於《三代臺灣人》。三次研討會分別聚焦於一九二○-三○年代、一九四○-五○年代、一九七○-八○年代三個關鍵的時代,探討臺灣三個世代先輩們與時代奮鬥的歷史。從某個意義來看,可說立體地雕刻出百年臺灣人的精神面貌與歷史發展的軌跡。

  「百年追求」的三代臺灣人──蔣渭水世代、李登輝世代和黨外世代,歷經三個世代的演變,擘畫出百年臺灣的基本圖像。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蔣渭水世代,譜出臺灣近代民族運動的黃金十年;黨外世代則為國民黨戒嚴統治下,爭取民主、成果豐碩的年代;李登輝世代著眼於歷史的斷裂與敏感,從皇民化到二二八,深沉地勾畫臺灣的悲愴年代。每一個世代都有回應自己所生存世界的方式,而這些回應夾雜著挑戰與想像。

  本書是第一本從廣泛視角與觀點探討百年臺灣歷史脈絡的鉅著,執筆的學者專家包括老、中、青三個世代的臺灣近代史研究者,從中研院臺史所到各大學臺灣文史所,可謂濟濟多士,是百年臺灣此一歷史命題罕見的規模與格局。十七篇論文聚焦於一九二○年代以來百年臺灣史論述,三代臺灣人現實與精神質素的實踐。從日治時期的殖民統治、二戰後威權禁忌時代、到黨外時期,其間政治社會變革與每一代人所面臨的時代課題,有其現實的延續,也有全新的局面,包括了先覺菁英的啟蒙及普羅大眾的響應;如同一九二四年,臺灣文化協會在林獻堂領導下舉辦的「無力者大會」,這些「無力者」所傳遞的,正是臺灣這塊土地上一群無力者發起的自覺行動。

  本書也彙整了臺灣三個世代所面臨的困境與選擇,省視每一代知識分子參與公共事務的信念、態度與行徑。全書分為三個單元,分別為「先覺者的黃金十年」、「臺灣的悲愴年代」、「爭取民主的年代」三個關鍵年代。「先覺者的黃金十年」涵蓋一九二○—三○年代。黃煌雄以蔣渭水代表「臺灣的自主性」此一脈絡,討論一九二一年到一九三一年間,在這些先覺者的推動下,對臺灣社會的啟蒙、激勵,造就了如作者所稱臺灣歷史的黃金十年;黃富三從林獻堂對殖民政府採取的運動路線,探討其內心世界及其所領導的運動對臺灣的功過、評價;吳密察考察了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與日本帝國中央的政治背景、法制設計及其與殖民地統治情勢的關係,兼及此請願運動的論理與性質;蔡石山解析了一九二○—三○年代臺灣左翼農民運動與全球大環境的關聯;吳文星藉由《臺灣青年》、《臺灣》、《臺灣民報》、《臺灣新民報》、《臺灣總督府評議會會議録》裡關於臺灣教育的文獻,析論當時臺灣社會菁英對殖民當局的教育主張與理念。

  「臺灣的悲愴年代」涵蓋一九四○到五○年代。黃煌雄以導論開啟了對這段歷史的思考,從寫實的文學作品呈現皇民化到二二八的歷史場域、畫面與互動;邱士杰以臺灣左翼分子作為主要的研究線索,闡述當時的臺灣左翼分子如何作為臺灣人中的「一種類型」在臺灣島內活動;陳佳宏探討「半山」權力角色的定位與戰後中國殖民臺灣的權力結構;林瓊華嘗試以《新臺灣叢刊》及二二八事件的左翼脈絡為切入的背景,剖析臺灣左翼者在轉入中國前夕所留下的政治思辨;劉士永就臺籍醫界菁英面對皇民化與二二八事件的歷史經驗,試論臺籍醫界菁英為何以臨床執業為主的現象;許雪姬以楊雲萍、陳逸松、呂赫若三位跨越兩個時代又有留學經驗的越境者為主軸,來瞭解這個世代的人所存在的普遍性、根源性和特殊性;謝國興針對一九三○年代日本在臺灣推動的現代工業建設,到戰後初期臺灣民營製造業的增長概況,描繪出臺灣現代經濟發展的圖像。

  「爭取民主的年代」涵蓋一九七○到八○年代的黨外世代。薛化元分析了《自由中國》在一九五○年代對臺灣政治、言論自由、人權保障、司法制度等改革主張及其歷史意義;蕭阿勤以「回歸現實世代」綜論七○年代一批具有自覺批判、「去流亡」傾向的年輕人,認為他們對政治體制、重構文化的積極挑戰,對戰後迄今臺灣歷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吳乃德從美麗島事件談該事件所引發更為蓬勃的民主運動,並改變了整個政治結構;許維德則論及美國臺獨運動和島內反對運動間的聯繫性和相關性;最後由黃煌雄總結自美麗島事件以後,黨外再出發,所累積的政治運動成果。 

  本書論述範圍廣及政治、社會、經濟、教育、文化等面向,我們因此更加認識先輩們如何在艱困的時代裡奮鬥,及思索這塊土地的未來;在某個意義上,本書所呈現百年臺灣歷史的發展軌跡,無可避免地造就了我們現在的生活樣貌,我們究竟改變了多少?還存在著「臺灣夢」?直到現在,這些問題依然是進行式。本書所提供的歷史線索,有助於我們進一步探尋對臺灣近現代歷史的認知,以及代代相傳的精神價值。

本書特色

  ◎第一本從廣泛視角與觀點探討百年臺灣歷史脈絡的鉅著,執筆的學者專家包括老、中、青三個世代的臺灣近代史研究者,從中研院臺史所到各大學臺灣文史所,是百年臺灣此一歷史命題罕見的規模與格局。全書論述的範圍廣及政治、社會、經濟、教育、文化等面向,讓我們得以探尋對臺灣近現代歷史的認知。

  ◎三代臺灣人歷經三個世代的演變,本書擘畫出百年臺灣的基本圖像,進而彙整臺灣三個世代所面臨的困境與選擇,省視每一代知識分子參與公共事務的信念、態度與行徑,並探討臺灣三個世代先輩們與時代奮鬥的歷史,立體雕刻出百年臺灣人的精神面貌與歷史發展的軌跡。

名人推薦

  陳芳明(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吳密察(國史館館長)專文推薦

More books from Asia

Cover of the book Tibet by 台灣研究基金會, 吳密察, 許雪姬, 黃煌雄, 黃富三, 蔡石山, 吳文星, 邱士杰, 陳佳宏, 林瓊華, 劉士永, 謝國興, 薛化元, 蕭阿勤, 吳乃德, 許維德
Cover of the book 1001+ Expressions de Base Français - Bengali by 台灣研究基金會, 吳密察, 許雪姬, 黃煌雄, 黃富三, 蔡石山, 吳文星, 邱士杰, 陳佳宏, 林瓊華, 劉士永, 謝國興, 薛化元, 蕭阿勤, 吳乃德, 許維德
Cover of the book Queer Airwaves: The Story of Gay and Lesbian Broadcasting by 台灣研究基金會, 吳密察, 許雪姬, 黃煌雄, 黃富三, 蔡石山, 吳文星, 邱士杰, 陳佳宏, 林瓊華, 劉士永, 謝國興, 薛化元, 蕭阿勤, 吳乃德, 許維德
Cover of the book Vietnam Rising by 台灣研究基金會, 吳密察, 許雪姬, 黃煌雄, 黃富三, 蔡石山, 吳文星, 邱士杰, 陳佳宏, 林瓊華, 劉士永, 謝國興, 薛化元, 蕭阿勤, 吳乃德, 許維德
Cover of the book Chasing the Dragon by 台灣研究基金會, 吳密察, 許雪姬, 黃煌雄, 黃富三, 蔡石山, 吳文星, 邱士杰, 陳佳宏, 林瓊華, 劉士永, 謝國興, 薛化元, 蕭阿勤, 吳乃德, 許維德
Cover of the book Ultimate Handbook Guide to Changning : (China) Travel Guide by 台灣研究基金會, 吳密察, 許雪姬, 黃煌雄, 黃富三, 蔡石山, 吳文星, 邱士杰, 陳佳宏, 林瓊華, 劉士永, 謝國興, 薛化元, 蕭阿勤, 吳乃德, 許維德
Cover of the book 京都奈良玩全指南14-15 by 台灣研究基金會, 吳密察, 許雪姬, 黃煌雄, 黃富三, 蔡石山, 吳文星, 邱士杰, 陳佳宏, 林瓊華, 劉士永, 謝國興, 薛化元, 蕭阿勤, 吳乃德, 許維德
Cover of the book Hagia Sophia: A History by 台灣研究基金會, 吳密察, 許雪姬, 黃煌雄, 黃富三, 蔡石山, 吳文星, 邱士杰, 陳佳宏, 林瓊華, 劉士永, 謝國興, 薛化元, 蕭阿勤, 吳乃德, 許維德
Cover of the book Het napalmmeisje by 台灣研究基金會, 吳密察, 許雪姬, 黃煌雄, 黃富三, 蔡石山, 吳文星, 邱士杰, 陳佳宏, 林瓊華, 劉士永, 謝國興, 薛化元, 蕭阿勤, 吳乃德, 許維德
Cover of the book 1001+ Ejercicios español - punjabi by 台灣研究基金會, 吳密察, 許雪姬, 黃煌雄, 黃富三, 蔡石山, 吳文星, 邱士杰, 陳佳宏, 林瓊華, 劉士永, 謝國興, 薛化元, 蕭阿勤, 吳乃德, 許維德
Cover of the book The Mongols: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by 台灣研究基金會, 吳密察, 許雪姬, 黃煌雄, 黃富三, 蔡石山, 吳文星, 邱士杰, 陳佳宏, 林瓊華, 劉士永, 謝國興, 薛化元, 蕭阿勤, 吳乃德, 許維德
Cover of the book The Mongols and the Islamic World by 台灣研究基金會, 吳密察, 許雪姬, 黃煌雄, 黃富三, 蔡石山, 吳文星, 邱士杰, 陳佳宏, 林瓊華, 劉士永, 謝國興, 薛化元, 蕭阿勤, 吳乃德, 許維德
Cover of the book Ice Girl in Banlung by 台灣研究基金會, 吳密察, 許雪姬, 黃煌雄, 黃富三, 蔡石山, 吳文星, 邱士杰, 陳佳宏, 林瓊華, 劉士永, 謝國興, 薛化元, 蕭阿勤, 吳乃德, 許維德
Cover of the book Trekking in Sikkim und Darjeeling by 台灣研究基金會, 吳密察, 許雪姬, 黃煌雄, 黃富三, 蔡石山, 吳文星, 邱士杰, 陳佳宏, 林瓊華, 劉士永, 謝國興, 薛化元, 蕭阿勤, 吳乃德, 許維德
Cover of the book LÉGENDES MYTHOLOGIQUES DANS LE CHOU KING by 台灣研究基金會, 吳密察, 許雪姬, 黃煌雄, 黃富三, 蔡石山, 吳文星, 邱士杰, 陳佳宏, 林瓊華, 劉士永, 謝國興, 薛化元, 蕭阿勤, 吳乃德, 許維德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